多子女家庭,父母不想晚年過得悽慘,年輕時在這幾方面可別犯糊塗

2020-12-21 暖了時光育兒說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前幾天帶娃逛公園,聽到幾位老太太在聊天。其中有位老太太說,現在才想清楚,晚年幸福不幸福的關鍵根本就不在於子女的多少,其他幾位老太太也表示贊同。這位老太太還說了自己親姐的故事,說姐姐年輕的時候生了5個孩子,3個兒子2個女兒,可她現在需要養老的時候,子女們卻開始踢皮球,這個推給那個,那個推給這個。老人眼下的日子也是過得很悽慘了。

話說回來,現在身邊不少長輩在催年輕人生二胎的時候,還是會用那個理由:多生個孩子,自己養老的時候多一份希望……問題是真是那樣嗎?

我自己也是一位二胎媽媽,但我生二胎的初衷並不是想著兩個孩子,自己的養老多一份保障。因為現實中太多的案例都顯示,老人晚年日子過得幸福還是悽慘,其實和子女多少是沒多大關係的。

不過對多子女家庭而言,如果父母不想讓自己晚年日子過得悽慘,自己年輕時在下面提到的這幾方面可別犯糊塗。

「手心手背都是肉」,儘可能公平對待幾個孩子

多子女家庭,不少子女長大後在給父母養老的問題上踢皮球,就是因為父母年輕時拎不清,沒有公平地對待幾個子女,才導致子女們有怨氣。得到父母更多愛的孩子,會想著父母本就偏愛自己,於是有恃無恐;那些被父母忽視的孩子,想著反正你們也不在意我,還處處無視我欺負我,那你需要幫助時就找你更待見的那個孩子吧。

所以說,多子女家庭,父母一定要明白,如果不想晚年日子過得悽慘,那就要儘可能公平地去對待幾個孩子,厚此薄彼,小心把幾個孩子都給得罪了。

重視培養幾個子女之間的手足情深

告訴孩子,不管何時,兄弟姐妹都是他們很親的人,並且這份與生俱來的血緣關係是沒辦法隨便就被外人替代的。

多子女家庭,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主動引導,告訴孩子去珍惜和維護他們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那麼幾個子女之間感情深厚。長大後,他們彼此之間不僅可以互相幫助,在父母遇到困難,需要子女出錢出力的時候,幾個子女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錢出力,而不是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生怕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佔了自己的便宜。

幾個子女之間的感情有了,那麼對父母而言,他們的晚年幸福日子基本也就有著落了。

把子女們的教育放在首位

某種程度上,父母年輕時對孩子教育的投資,就是在投資自己的晚年幸福生活。畢竟子女們長大了有出息,他們才有能力回報父母。雖說父母未必就都會指望子女給自己養老,或者指望子女回報自己,不過子女有能力有出息,萬一自己需要的時候,他們不缺,不是更好嗎?

所以說多子女家庭,父母千萬不要在這方面犯糊塗,早早地就讓孩子輟學,說什麼學習無用。要知道年輕時你不願意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做投資,當孩子走向社會後處處碰壁,不僅他們自己要更辛苦地過日子,老人自己看著子女日子過得很艱難,不是也會心疼嗎?

所以說,多子女家庭,再難,孩子的教育也要放在首位。這麼做了之後,早晚你也會感激自己。

今日話題:多子女家庭,你認為父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晚年生活幸不幸福,關鍵還是要看以下幾點,年輕時就得提前準備好
    很多子女本身家庭壓力巨大,再要負擔老人的生活無疑是雪上加霜,極易產生矛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生活方式存在巨大差異,想要和諧相處也並不容易。因此,父母年輕時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培養其正確的三觀,等你們年邁之後,他們基本不會出現不養老的情況。
  • 人到晚年,最拖累子女的父母是什麼樣的?兒女:就怕三樣全佔的
    文 | 思思的嘉,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不怕晚年孤獨終老,就怕晚年拖累子女。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現實的問題擺在子女於父母面前,離不開也躲不掉。前幾天刷朋友圈偶然刷到,一個朋友在朋友圈吐槽自己的父親,說自己的父親老了以後很難搞,前幾年結了婚有了孩子後。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不少兒媳們吐槽的點,她們不知道為什麼公婆對自己老公就是很冷淡,問題是即便如此,自己的老公卻還對公婆的事情各種上心。這就讓兒媳們更加不懂了。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
  • 兄弟姐妹決裂成仇人,跟父母太糊塗有關,還真怪不得別人
    既是朋友也是親人,雖然從小父母的愛也分成了多份,但同時也收穫了另一份來自同胞手足的感情呵護。不過,縱然是一母同胞,有感情好的時候,也有鬧矛盾的時候。小時候的打鬧都不算什麼,幾乎大部分多子女的家庭裡面,孩子都是吵著打著長大的,不僅不會記仇,感情還越吵越好。
  • 多子女家庭中,子女的關係好壞關鍵看父母,特別看這一點
    大寶和二寶的關係這麼小就這麼難控制,那大家可想而知,要是有再多幾個孩子的話,那家裡會亂成啥樣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又會變成啥樣。過去那個年代,很多家庭都是好幾個孩子。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比較複雜,有的兄弟姐妹關係很好,而有的兄弟姐妹之間卻關係淡漠,甚至變成了仇人。那麼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是好是壞到底和什麼有關呢?
  • 晚年幸福的「黃金標椎」,全中的人不多,中一個就偷著樂吧!
    人在世上辛辛苦苦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圖晚年能過得幸福。那什麼是幸福呢?也許是年輕時遇見一個對的人,中年時家庭和睦、事業穩定、子女上進,那晚年呢?很多人說晚年的幸福就是兒孫滿堂、子女工作順利、家庭美滿,可是這真的是晚年的幸福嗎?其實晚年幸福不幸福,主要是看下面這幾個方面。
  •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晚年生活已成定局,孤獨是常態
    不知不覺父母也到了退休年齡,他們也即將迎來晚年生活。然而,當我開始正視父母的養老問題時,我才偶然驚醒,發現父母的晚年生活其實早已經成為定局,那就是孤獨是常態。不得不說,這一屆的父母實在是太難了。剛承擔爺爺奶奶的養老問題,又要去分擔我們的生活壓力,哪有什麼悠閒自在的「天倫之樂」。
  • 84歲老人坦言:自從給子女日結工資,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舒心
    01、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對子女的無私奉獻,是有目共睹的,那麼父母老了,子女對父母的孝心又是如何? 現在有的父母覺得子女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過得也是不容易,自己能夠幫扶的儘量多幫扶一下,真的等到自己老的哪裡也去不了,再找子女養老。
  • 「告我也不會給你養老」,本以為是子女不孝,可網友評論卻一邊倒
    文/小雪媽媽孝順父母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小的時候父母養育孩子,老了以後子女贍養老人,這本應該是默認的事情。不過「孝順」並非是一種「綁架」,這不僅會破壞親子感情,也會寒了子女的心。案例王女士從小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一輩子非常操勞,好在兒子比較有出息,考上了好大學,並且自己創業收益頗豐。兒子也非常孝順,將王女士接到城裡生活,可沒多久家裡面老父親就來了電話。老父親一直比較對女兒付出很少,索取的卻比較多,對女兒的生活也不怎麼重視。
  • 88歲老人親身經歷:「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
    吳大媽至今堅持一個人留在老家,但她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孤獨,反而把生活過得有聲有色。每天上午,吳大媽都準時去公園裡,和一群老姐妹跳跳舞。跳上一個多小時,休息會兒就快到中午飯時間了。吳大媽再去趟菜市場買點菜,雖然一個人生活,但也認認真真吃好每一餐飯。吳大媽是一位特別通透的老人。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這句話講透了人性,在家庭關係中同樣適用。許多家庭中,面對兩個以上的子女時,大多數老人都會有所偏愛,也有老人從小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家中有什麼好的總偏向兒子,忽略女兒,在財產分配上也是如此。但這樣做,極容易造成兒女間的矛盾,也會讓老人自己的晚年面臨困境。
  • 子女成家後組團「啃老」,七旬父母委屈大哭:我真沒錢了,求放過
    文|文兒作為父母都想孩子長大之後能夠有出息,走到社會上的時候可以獨當一面。因為這樣的話不僅孩子可以過得好,自己不說跟著享點福,最起碼老了之後,不至於被子女啃老。可卻有不少子女,從小嬌生慣養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成家之後什麼都不會,只能啃老是件多可怕的事情。
  • 爺爺的告誡:子女沒出息的家庭,往往是犯了這2條大忌
    爺爺是鎮上的老書記了,雖然年過古稀,卻風採依舊,神採奕奕,這不,聽說我們要回來聚聚,裡裡外外張羅了一整天。一家人好久沒小聚了,真的好不熱鬧。吃過飯後,我們與爺爺在院子裡喝茶聊天,爺爺問起堂哥的兒子乖不乖,堂哥的臉色瞬間耷拉了下來。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人到晚年,手裡沒有些積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伸手跟子女要錢的滋味太難受了,那份酸楚只有經歷過得人才能夠懂得。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
  • 「晚年最有福」的3大生肖,年輕時過的不如意,老了福祿雙全!
    有些人在年輕時,雖然精力旺盛,精力充沛,但缺乏經驗,許多情況下無法冷靜思考。就是這樣的三個生肖,早年日子苦,好付出好回報,晚年富貴多金,萬事大吉。快來看看吧!生肖狗屬狗的人性格耿直,年輕時總惹是非,與小人糾纏不休,事業發展平平,但身邊的朋友善良淳樸,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緣越來越好,人緣越來越好,人緣越好,人緣越好,人緣越好,人緣自然就越好,特別是他們性格豁達,秉持著及時行樂的信條,生活一直逍遙舒心,晚年也會追求自己喜歡的事,這一生無悔。
  • 古人訓「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何意?要想家庭興旺不妨一看
    這一點可以從很多夫妻經常爭吵中體現出來,雖然這種說法含有迷信色彩,但有的時候卻不得不讓人相信。 而今天要說的「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則是一句基於封建禮教而衍生出來的俗語,有何深意呢?要想家庭興旺不妨一看。
  • 晚年不想成兒女「累贅」,退休前要做好四手準備,你準備幾手了?
    調查顯示:超過40%的老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存在,總是不求回報,把最好的留給兒女。但父母到了一定年紀後,就開始考慮養老的問題了。一些父母不想自己到了晚年後,成為兒女的「累贅」,於是就開始做起準備。不得不說,這樣的父母真的很令人敬畏,所以今天我們來說說父母晚年不想成兒女「累贅」,退休前應該要做好哪四手準備?
  • 晚年時差別立顯,多數生女家庭多慮了
    唯一的孩子離開身邊後,李阿姨落寞又難受,她恐懼自己年紀大了沒人照顧,是否只有去養老院這一條路可走? 而張阿姨有一個兒子,儘管都住在一個城市裡,可是兒子一家很少回家,當初本來和兒子兒媳一起住,可是婆媳兩人的關係處得並不好,最後直接分開住了,平日裡兩家人很少往來,兒子只是每個月定期打生活費,張阿姨感嘆道:都說生兒子防老,我怕是晚年過得悽涼哦!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在她70多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去洗澡,儘管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她還是老了,自己洗澡很吃力。沒人幫她搓背,又由於洗得慢,又有點缺氧,她最終暈倒在浴室裡。隨後,儘管她被搶救過來,但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甚至不能獨自洗澡」的感慨,讓人十分痛心。選做「丁克」,難道真的是青春瀟灑,晚年悽涼?
  • 做好這三件事,再挑剔的子女也會敬你三分
    王叔說:當初房證上沒寫你們的名,不是我們捨不得錢算計你們,是害怕你們太年輕把持不住婚姻這條小船,有個條件約束你們,能讓你們往一起過日子,再就是也不想讓你們過度依賴父母成了啃老族,逼一逼你們才能明白賺錢不容易。現在你們的婚姻穩定了,我們就可以放心的把房子交給你們了,你們可以住著,也可以把房子賣了,自己添點錢再改善一下居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