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影行蹤:隨公交21路探尋魯迅在上海的足跡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張淵源 上海門牌研究所

21路公交車微歷史

前世

1936年

11月2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21路無軌電車開駛,自平涼路蘭路(蘭州路)至麥根路(淮安路)戈登路(江寧路),經平涼路、大連路、華德路(長陽路)、保定路、塘山路(唐山路)、新記浜路(新建路)、漢璧禮路(漢陽路)、吳淞路、天潼路、北四川路(四川北路)、北京路、卡德路(石門二路)至麥根路,線長9.146公裡。

早期21路無軌電車

1937年

8月13日,因抗戰全面爆發,21路電車停駛。

1938年

3月4日,21路電車縮線運營,自四川路橋(南堍)至麥根路戈登路。

3月21日,西端終點調整,改為四川路橋至小沙渡路(西康路)宜昌路。

早期21路無軌電車

1939年

8月11日至14日,21路電車再度縮線為四川路橋至大自鳴鐘。

1941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租界,宣布對英商上海電車公司實行「軍管理」,成立「大日本軍管理上海電車公司」,並由華中都市汽車公司代管,全面壟斷租界電車客運。

1944年

2月16日,對部分電車線路進行調整,原21路電車調整為泰興路至小沙渡路底,並更名為14路電車。原20路電車分拆為兩線,自外灘江海關至靜安寺仍稱20路電車;自靜安寺至兆豐公園(中山公園)稱21路電車。

1945年

因電力不足,日軍實行電力限制,20路和21路電車停駛。8月18日,恢復行駛。

抗戰勝利前,因部分路段架空線被日軍拆除,14路電車(原21路縮線更名)停駛。

1946年

12月21日,因20路電車全線恢復為外灘至兆豐公園,21路電車遂撤銷。

1953年

1953年初,21路無軌電車開通前1路公共汽車走向

7月1日,新闢21路環城圓路(環線)無軌電車線路,替代原1路環城公共汽車(1945年12月10日開線)。

1953年開闢的21路環城無軌電車駛經老西門(背景為陳英士紀念塔)

1953年交通日記:21路無軌電車

1954年

7月1日,21路環城電車停駛,其線路內、外圈分別由14路和24路電車負責行駛環城路段。

1956年地圖中的環城公交由14路和24路電車分擔

今世

1955年

9月1日,上海市電車公司開通21路無軌電車線路,自中山公園至鴨綠江路梧州路,線長9.071公裡。(1957年起屬電車一場。)

1950年代經過四川路橋的21路無軌電車(網絡資料圖)

1956年交通日記:21路無軌電車

1959和1960年公交手冊:21路無軌電車票價表

1972年

4月25日,因四川北路有軌電車停駛,3路有軌電車自四川路橋縮線至虹口公園,同步調整延伸21路無軌電車走向,終點由梧州路遷至虹口公園,以填補因有軌電車縮線產生的公交空缺(路軌於1974年正式拆除)。

1974年交通手冊:21路無軌電車

1983年中山公園終點處的21路SK561型無軌電車和即將調頭進入終點上客站的20路SK561GF型無軌電車(Leroy W.Demery,Jr. 攝)

1983年公交手冊:21路無軌電車

1980年代中北京西路西藏中路站上的21路SK561型無軌電車(網絡資料圖)

1990年

是年夏,因愚園路施工影響,21路電車西端縮線至靜安寺(施工結束後並未恢復)。

圖片

為避開北京西路萬航渡路口擁堵點,21路終點站從愚園路愚園支路口調整至膠州路北京西路口南側(靜安少年宮對面)。

1990年代中,北京東路四川中路,21路配車SK561GF型無軌電車(網絡資料圖)

1992年交通手冊:21路無軌電車

1990年代四川路橋上行駛的21路SK561GF型無軌電車(網絡資料圖)

2001年

8月8日,21路電車大幅北拓,原線自四川北路魯迅公園後,經東江灣路、西體育會路立交、中山北一路、廣中路、涼城路、汶水東路、廣粵路,抵達豐鎮路。線長增至14公裡,為當時全市最長電車線路。

2000年代靜安寺膠州路終點站處的21路SK562GP型無軌電車(網絡資料圖)

2000年代泥城橋路口(北京路西藏路口)行駛的21路SK562GP型無軌電車(網絡資料圖)

2002年四川北路上行駛的21路SK5105GP型無軌電車(朱達藝 攝)

9月15日,21路普通車單一票價調整為1.5元,為當時全市唯一1.5元票價電車線路。

2000年代豐鎮路終點站處的21路SK562GP型無軌電車(網絡資料圖)

2003年時21路仍在使用的配車SK562GP型無軌電車駛經東江灣路

2004年西體育會路立交橋上行駛的21路SK5105GP型無軌電車(網絡資料圖)

2004年

7月10日,因中環路高架施工影響,21路調整走向,自廣中路經廣粵路至豐鎮路;回程自豐鎮路經涼城路、奎照路、廣粵路,回廣中路原線。

2005年

1月29日,配合四川北路道路景觀改造,消除所謂「視覺汙染」,拆除沿線除南端四川路橋鄰近路段以外的全部架空線。虹口區還「大力」支持,出資購買汽車為巴士電車公司置換電車。自此,運營了50年的21路改為汽車線路,四川北路近百年電車歷史(1908—2005)終結。

2005年電改汽前的21路部分配車SK5105GP型無軌電車(朱達藝 攝)

之後,線路北段調整走向,自廣中路經涼城路、廣靈四路再折入廣粵路原線。

2010年

5月29日,靜安寺樞紐站啟用,21路調整終點至站內。

2012年

4月21日,因廣中路下立交施工影響,21路雙向調整走向,自原線經四川北路後,沿花園路、水電路,回廣中路原線。

2016年

因延安路中運量電車開通,涉及N照司機調配問題,21路由巴士一公司(原屬巴士電車)臨時轉為巴士三公司運營。

2017年靜安寺樞紐站出口處,21路巴士三公司時期配車SWB6120V6LE(S2M)型(張淵源 攝)

2018年

5月,21路重歸巴士一公司運營。

2018年靜安寺樞紐站內,21路重回巴士一公司的配車SWB6127PHEV2(S2S)型和SXC6120G4(W2E)型(張淵源 攝)

尋訪魯迅在21路沿線足跡

卡德路史沫特萊寓所

1947年地圖中的史沫特萊寓所一帶

在奉賢路68弄西王家厙(原門牌石門二路41弄,奉賢路拓建後啟用現址),系建於清末的花園洋房住宅區。1928年12月,史沫特萊(Agnes Smedley)以德國《法蘭克福日報》特派記者身份來華,翌年到達上海。魯迅與史沫特萊相識是在1929年底,之後交往甚密。

魯迅在荷蘭菜館,1930年9月17日史沫特萊攝

1930年9月17日,左翼作家為魯迅舉行五十壽辰,史沫特萊冒著風險幫助租下荷蘭菜館,當日還在會上發表了充滿激情的演講,並為魯迅攝下兩幀珍貴的照片。1931年初,史因健康原因欲離華修養。在離滬之前,魯迅與幾位青年作家特去史在卡德路(今石門二路)的寓所拜訪,暢談了一晚。如今,通過設在弄內的西王花園弄堂博物館,可了解到老上海生活的點點滴滴。

今日西王家厙花園洋房沿街風貌(張淵源 攝)

聖公會聖彼得堂

聖公會聖彼得堂舊影

原址北京西路(愛文義路)351號。1930年2月13日,魯迅出席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大會,會上還與鬱達夫、田漢、馮雪峰、夏衍等聯合發表《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宣言》。大會借聖公會所屬的聖彼得堂召開。聖彼得堂由牧師李思倫購買一塊位於愛文義路的土地,於1897年建造。信徒主要是知識分子、工商業者和自由職業者。1966年停止宗教活動後租給上海市胸科醫院使用。1994年因市政工程建設需要而拆除。

90年代北京西路聖彼得堂拆除前面貌

功德林蔬食處

功德林黃河路店門舊貌

1922年4月創辦時在北京路,一年後遷黃河路43號,臨近南京西路國際飯店。店名自佛經「功德如林」演化而來。1930年8月6日,內山完造邀請作家、畫家、記者等參加「上海漫談會」,談論文藝等問題。參加人員除魯迅外,有田漢、鬱達夫以及日本旅滬的文藝愛好友人等。因此,這是一場中日文藝界人士的聚會。魯迅應友人邀請參加的漫談會往往也多在咖啡店或菜館裡。現「功德林」在南京西路445號。

金城大戲院(黃浦劇場)

1934年時的金城大戲院

在北京東路780號。1934年2月開幕,設有1600餘只座位,雖少於「大光明」,但也與大上海、國際等影院旗鼓相當。魯迅的娛樂大多是看電影,看戲劇很少。1934年和1935年,魯迅在「金城」看電影和演出。尤其在1935年11月3日下午卡爾登戲院觀看《海底探險》後於當晚又至「金城」觀看《欽差大臣》的演出,足見其對之喜愛。1958年金城大戲院更名黃浦劇場。現時有上海滑稽戲等在此演出。

黃浦劇場(張淵源 攝)

新亞大酒店

新亞大酒店舊影

位於天潼路422號,四川北路路口西北轉角。1928年創立於廣州,後在香港設總店,股東大多為海外華僑、港澳商人,1933年來滬設分店,1934年1月開業。魯迅在上海期間,有時會沿四川北路南行,至天潼路路口時會與親友前往「新亞」啜茗。後又多次應邀或邀請友人在此宴飲。「新亞」是上海最早由中國人自己集資、自行設計、自己興建和管理的大型綜合飯店,在東南亞、港澳及閩粵一帶享有盛譽。現經改造後以錦江都城經典新亞外灘酒店為名對外營業。

新亞大酒店今貌(張淵源 攝)

崑山花園(崑山公園)

崑山花園舊影

地處崑山花園路13號。在魯迅日記上唯一的一次前往公園的記載,即1932年10月9日攜夫人和海嬰前往醫院看診,並同遊兒童公園。此「兒童公園」即今崑山公園。園址原為養鴨塘,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闢建公園,光緒二十四年六月對外開放。最早名為虹口公園,後稱崑山花園,專供兒童遊樂。1937年改稱崑山兒童公園,市民仍俗稱崑山花園。1944年定名為崑山公園。該園布置小巧雅致。經1950年、1979年多次修整。2018年11月2日,崑山公園二期改擴建工程完工,改建後公園大門改設乍浦路上,並拆除了原有的圍牆。園內則布置成古樹主題區、歷史主題區兩大特色區域。

2018年改建後的崑山公園(張淵源 攝)

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良友圖書印刷公司街面舊貌

在四川北路861—863號(當時北四川路851號)。創辦於1924年。建築底層為門市部,後部為印刷廠,後部的三樓為編輯部。「良友」主要出版各種畫冊,以《良友畫報》(1926.2—1945.10)廣銷海內外,頗具影響。「良友」曾出版魯迅譯作和編選的畫集,魯迅還親自送稿、選畫、商談出版事宜等。「良友」是魯迅後期出版書籍的重要陣地之一。

上海大戲院

上海大戲院舊貌

英文名Isis Theatre。在四川北路1408號,虯江支路口(舊址為北四川路523號)。魯迅在上海觀看電影最多的影院即此,據統計有27次之多。因距離魯迅寓所不遠,但凡有合適的影片,魯迅都會前往觀看,而且大多是與親友同往看戲。上海大戲院由黃楚九女婿、廣東人曾煥堂創辦於1920年代中期。1949年後該建築成為汽車修理廠、煙糖倉庫等。2002年舊區改造後建起了四川北路公園,原址湮沒。

1929年3月8日《申報》上刊登的電影廣告

景雲裡

魯迅等人景雲裡舊居分布示意圖

即橫浜路35弄。1927年10月,魯迅攜夫人許廣平由廣州抵達上海,與茅盾、葉聖陶等文化界人士寓居閘北景雲裡(當時北四川路至北寶興路一帶均可稱閘北)。魯迅住在景雲裡23號,其寓所前門斜對著茅盾寓所的後門,周建人住18號。1928年9月9日魯迅遷居18號與周建人同住。後因隔壁17號有空房,遂於1929年2月遷入,為方便來往,將17號與18號打通後設一木門,仍從18號後門出入。魯迅居住景雲裡期間,與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建立起友誼。因魯迅等文化名人皆在此度過了艱難歲月,使景雲裡成為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裡。

橫浜路景雲裡弄口(張淵源 攝於2012年)

福民醫院(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

福民醫院門前舊影

今址四川北路1878號。原為日本人於1924年開辦的福民醫院,院長頓宮寬。原址北四川路141號,後門牌更改為1019號。因距魯迅寓所較近,魯迅在滬的最初幾年多在此院就診,並與不少醫生、護士等相識相交。1929年9月27日,魯迅之子周海嬰在此出生。福民院內醫務人員均為日本人,中國人前往就診一般需僱用譯員。魯迅因熟諳日語,故常為親朋戚友擔任翻譯,百忙中亦不託詞拒絕,還墊付費用,以至於院方誤會魯迅為職業譯員,頗多為難。1949年後改名第四人民醫院,為區屬二級甲等綜合醫院(2000至2017年間曾為第一人民醫院分院,原名作為第二冠名)。醫院大樓上方跨越一條通道,即四川北路1856弄,正名「阿瑞裡」,舊時弄口電車站也以阿瑞裡命名,故為四川北路北段知名裡弄。

四院大樓下的阿瑞裡弄堂(張淵源 攝)

公啡咖啡店

公啡咖啡店80年代建築舊影

現址四川北路1915號(原址1093號,舊建築已拆除改建為7層商廈)。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文藝界的一些秘密會議或著名進步人士的約見,往往就在公啡咖啡店的樓上進行。如1929年10月由黨組織召開的「左聯」第一次籌備會議等。1930年2月16日,又一次「左聯」籌備會在「公啡」舉行,魯迅、夏衍、馮雪峰、錢杏邨、柔石、蔣光慈等10餘人參加。那次會議具體商討了有關「左聯」成立大會事宜。「公啡」離魯迅寓所及內山書店等都較相近,因此魯迅經常在此會友交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公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內山書店

施高塔路內山書店大門舊影

日僑內山完造開設的書店,初在北四川路魏盛裡(即四川北路1881弄,今不存)。1929年遷至施高塔路11號(山陰路舊稱施高塔路,Scott Road,今址為四川北路2048號),為坐北朝南西式磚木假三層樓房。1927年,魯迅在內山書店購書時與內山結識並結為摯友。魯迅在上海9年多生涯中經常出入此地,是魯迅後期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內山書店吸引了眾多中外文化人士,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1981年9月28日,魯迅百年誕辰之際,於山陰路內山書店舊址勒石紀念。1998年10月,中國工商銀行山陰路儲蓄所擴建時,在二樓設立「內山書店舊址紀念室」,供人參觀。

內山書店舊址今貌(張淵源 攝)

千愛裡

1933年,魯迅與內山完造在千愛裡內山寓所前合影

位於山陰路2弄。是魯迅晚年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千愛」取「愛及千家」之意,建於1920年代初期。其中的3號就是內山完造夫婦寓所,也是魯迅避居的其中一個處所。3號前門即斜對內山書店的後門,離開大陸新邨寓所也僅百米餘。1933年4月魯迅遷入大陸新邨9號後常從千愛裡由後門進入內山書店。1933年10月14—15日,魯迅和內山完造還借千愛裡40號舉辦了「現代作家木刻畫展覽會」,這是魯迅為扶植新興木刻而舉辦的第二次木刻畫展。

舉辦「現代作家木刻畫展覽會」的千愛裡40號房屋舊影

拉摩斯公寓(北川公寓)

圖片

即四川北路2079、2087、2093、2099號。1920年英人拉摩斯建造四層鋼筋結構公寓一排,具裝飾藝術風格。魯迅從1930年5月至1933年4月曾在北四川路194號(今四川北路2093號)三樓4室居住,期間還會見了從鄂豫皖根據地來滬治傷的陳賡。瞿秋白夫婦也曾在此避居。樓前的四川北路上曾是1路有軌電車終點所在,站名「公園靶子場」。1976年加建一層,成為五層樓。20世紀90年代門前四川北路局部改道,形成一座小形斜角街邊花園。

拉摩斯公寓一角(張淵源 攝)

大陸新邨

大陸新邨魯迅故居(張淵源 攝)

包括山陰路132弄(1—9號)、144弄(11—20號)、156弄(21—30號)、168弄(31—40號)、180弄(41—50號)、192弄(51—60號)。由大陸銀行上海信託部投資建於1931—1932年,共有三層磚木結構新式裡弄房屋6排、60幢。建築所用磚瓦、水泥等建材系歐美進口,輔助設備如煤氣灶、浴缸等也較精良。大陸新邨9號(今山陰路132弄9號)系由內山完造用內山書店職員的名義所租。1933年4月11日,魯迅從拉摩斯公寓遷此,一直住到逝世。每當夜深人靜,魯迅在這裡的書桌前伏案疾書,揮筆戰鬥,寫下了280餘篇雜文,翻譯了《死魂靈》《俄羅斯的童話》等作品。1951年1月7日經修復整理後的故居對外開放,供人瞻仰。1959年5月,大陸新邨魯迅故居被列為市級文保單位。

魯迅在大陸新邨寓所附近留影

魯迅紀念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張淵源 攝)

位於甜愛路200號,魯迅公園(虹口公園)內東首。上海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後新建的第一座人物性紀念館。1950年籌建,同年11月周恩來題寫「魯迅紀念館」館名,1951年1月7日對外開放。起初設在山陰路大陸新邨故居處。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前夕,新館建成,重新布置魯迅生平陳列,同年10月對外開放。新館建築具有江南民居風格,是一幢青瓦白牆、馬頭式山牆的二層樓房,由設計專家陳植和建築家汪定曾負責設計。該館以有關魯迅文物的徵集、整理、研究、宣傳和魯迅墓、魯迅故居的保護管理為主要任務。有藏品1.7萬餘件,以手稿、遺物、文獻和版畫為大宗。通過基本陳列、舉辦專題展覽、編輯出版魯迅書籍以及開展對外學術交流等活動,向國內外觀眾介紹魯迅偉大的一生及其光輝業績。

虹口公園(魯迅公園)

1920年代虹口公園大門前

公園南大門在四川北路2288號。上海人尤其是老虹口人至今多稱魯迅公園為虹口公園。189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此建築靶子場,後擴建為虹口遊樂場,內設多種球場。1922年始稱虹口公園,民間多稱「公園靶子場」(如有軌電車終點站即用此名)。抗戰後曾改名中正公園,1951年恢復為虹口公園。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之際,將魯迅墓自萬國公墓遷此新建。墓位於公園西部,蒼松翠柏環抱下的花崗石墓碑墓槨,更顯莊嚴而樸素。1961年3月,魯迅墓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988年10月,虹口公園正式啟用魯迅公園名稱。1987年、1990年、1992年公園舉辦過大型藝術燈會,遊人如織。原址東江灣路146號,因四川北路與東江灣路部分路段「互換」後啟用現址。

魯迅公園內的魯迅塑像(張淵源 攝)

公園坊

公園坊弄口舊照

位於虹口足球場對面,西江灣路476弄。因鄰近虹口公園西側,故名公園坊。弄內有三排造型相同的三層樓房,每排五六幢,其中第三排的24號即魯迅資助開辦經費,並親自前去演講的野風畫會會址所在地。野風畫會系木刻藝術團體,1932年9月成立,倡導左翼美術。同年10月26日,魯迅在此作《美術上的大眾化與舊形式的利用問題》的演講。

參考資料

[1]周國偉、柳尚彭:《尋訪魯迅在上海的足跡》(增訂本),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7

[2]上海魯迅紀念館編:《魯迅在上海活動舊址圖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8

[3]海派文化中心編:《過河看影戲:北四川路與中國電影發軔》,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6

[4]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編:《上海市虹口區地名志》,上海:百家出版社,1989.9

[5]上海市虹口區志編纂委員會編:《虹口區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2

[6]薛順生:《上海革命遺址及紀念地》,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1.11

[7]上海市公共運輸公司編:《上海市街道和公路營業客運(量大的公共運輸)史料匯集》:第5輯,上海:上海市公共運輸公司,1982

[8]Mike Davis:FAR EAST BUSES TRAMS AND TROLLEYBUSES SHANGHAI FROM 1908, DTS Publishing PO Box 105,Croydon,Surrey,2010

[9]網絡資料

策劃·撰文·排版

張淵源

攝影

朱達藝

張淵源

資料

朱達藝

陳寒松

審校

徐曾禎

門牌地名上海掌故文化

公交電汽車滬上交通史

天主教會聖堂機構研究

原標題:《【車影行蹤29】隨公交21路探尋魯迅在上海的足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車影行蹤】滬太長途汽車與滬太路公交簡史(五)
    ▼回看▼滬太長途汽車與滬太路公交簡史(一)滬太長途汽車與滬太路公交簡史(二)滬太長途汽車與滬太路公交簡史(三)滬太長途汽車與滬太路公交簡史(四)五、改制與發展1989年2月1日,寶隆汽車公司開辦北站至羅店間的定班車,沿途可招手即停,便利乘客就近上下客
  • 上海巴士933路被評為上海公交五星級品牌線路
    >   中新網上海新聞
  • 上海502路723路948路等六條公交線調整
    ;  ■ 5月11日起,申崇二線、申崇四線上海科技館首末站將臨時縮線至巨峰路地鐵站。  面對每天大量的客流,久事公交集團及下屬公交營運公司對此開展了大量調研,制定了線路優化方案,將502路原先從淞南十村到梅園路共和路調整到淞南十村到虹口足球場;將723路原先從香山新村到上海火車站調整到香山新村到虹口足球場。  目前,虹口足球場樞紐內公交線路已增至4條。公交502路和723路的調整將更有利於公交線網的優化布局。
  • 坐公交遊上海 這份最強指南請收好-[地鐵, 上海, 公園, 專線, 中心...
    、984、638、983、184、975路等上海野生動物園地鐵:16號線野生動物園站公交:惠南6路、南新線、張南線、滬南線等上海迪士尼國際旅遊度假區地鐵:11號線迪士尼站公交:浦東50路、51路或52路中華藝術宮、月亮船
  • 九江12路、21路公交線路要調整!
    12路調整通告 為了滿足市民出行的需求,我公司自2020年12月20日起,將12路終點站由火車站調整至公交潯中停車場具體運行方案如下: 1、線路走向:文化藝術中心--十裡河南路--長江大道--南海路--杭州路--京九路--長江大道--九瑞大道--龍開河路--長城路--廬山路--廬山北路--濱江路--塔嶺北路--北司路--廬峰東路--長虹北路--長虹東路--公交潯中停車場,往返營運。
  • ...916路 公交車輛 市民建議 市民意見 46路 801路 12345 公交公司...
    東方網10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上海2013公交線路優化調整計劃公示1個多月以來市民反響較大,相關部門至今已收到數千條市民建議,有市民擔心,一些線路撤銷、歸併後,換乘次數增加會增加出行成本、上下班坐車會比原來擁擠。市交港局昨天表示,研究各方意見後,將儘快出臺優化後的2013公交線路優化調整計劃,並進行第二輪公示,以確定最終方案。
  • 公交乘務員變身「空姐」,上海公交71路服務升級
    公交乘務員變身「空姐」,上海公交71路服務升級 修身直筒裙 紫色職業裝 脖領上的圍巾 22名年輕的姑娘端莊大方
  • 21日,肥東D128路公交開通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幸福肥東」消息 依據肥東縣人民政府關於肥東縣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工作實施方案,為進一步方便白龍鎮居民日常出行需求,肥東東城公交公司將於1月21日,開通D128路白龍鎮至三十埠地鐵站快速公交線路,實行大站快車、優質優價、上車投幣或刷卡5元,各種免費類、
  • 上海公交倡導「開門也要開口」118路提示乘客換乘軌交很貼心!
    今天下午,記者乘坐公交118路到江灣站,駕駛員的一聲提醒很到位。記者下車一看,果然後方有近在咫尺的3號線江灣鎮站。記者從巴士五公司獲悉,這幾天118路和116B路正在開展「尋紅色足跡,享綠色交通」雙五星品牌線路展示周活動。
  • 上海故事:滬太長途汽車與滬太路公交簡史
    1959年和1960年公交手冊中的北羅線票價表1958年1月,寶山縣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上海市公交公司開始逐步接管原「滬太」所經營的各線客運業務。1959年6月1日,在北站(虯江路車站)至羅店間開行北羅線公交車,線長23.33公裡。北羅線主要行經路線與原滬沙線的上海—羅店區間相同,由此成為滬太路沿線市郊公交線路的主力。
  • 71路,開往上海今夕
    童年時代,小方進偶爾會隨支內的父母回上海探親。這是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市區內,沒有地鐵,沒有高架,出行全靠公交。但道路還不暢,等公交總讓人望眼欲穿,一旦公交車到站,站臺上的人一擁而上,很快滿至車門。末尾的乘客久久吊在車門上,不願撒手。父母抱著小方進,無處下腳。這時,售票員打開窗戶,伸手示意來抱孩子,父母把小方進從售票員的窗口遞進去,才能騰出手擠上車門。
  • 上海嘉定11路、129路、102路等4條公交線調整
    經常乘坐嘉定、寶山公交線的市民們注意啦!  嘉定區新聞辦消息:嘉定11路自6月8日首班車起調整工作日、節假日時刻表,並變更首末班車時間;嘉定102路自6月10日首班車起調整工作日、節假日時刻表,首班車時間提前,增加班次密度;嘉定129路自6月10日首班車起,增加班次密度。
  • 112歲上海公交成長記
    1908年3月5日清晨,一輛有軌電車從上海靜安寺駛出,在眾人驚奇的注視中開往外灘上海總會(現廣東路外灘)。叮噹、叮噹的電車,成為上海繁華都市一道靚麗的移動風景。1908上海投入運營的有軌電車這是上海第一條投入運營的有軌電車線路,線路總長6.04公裡,由英商布魯斯·庇波爾公司運營。
  • 以「空姐」為師,上海71路公交乘務員拜師學藝
    9月8日,久事公交中運量71路邀請上海航空乘務一部的乘務員和上海鐵路局上海段一車隊的乘務員為71路新入職的22名乘務員進行禮儀培訓,系統教授車邊迎客、微笑服務及如何化妝等專業知識,以提升公交車乘務員形象氣質和服務水準,也為即將到來的進博會提升服務能級,打響上海公交服務品牌。
  • 關於10、21、23路公交線路繞行的通知
    由於道路封閉施工的原因經常坐公交的小夥伴一定要注意這些公交線路臨時繞行一、因團結大街與阿吉奈道雙向道路封閉,繞行線路如下: 10路繞行:團結大街21路、23路繞行:團結大街(原)——民族西路——青年路——林蔭路(原)二、因鐵西路維修電路,影響36路正常通行:線路繞行方案:建設路(原)——無名路——
  • 上海故事:滬太長途汽車與滬太路公交簡史(上)
    當年即築成通車,「滬太」開行滬嘉線自上海起與滬太幹線同駛至羅店後,經嘉羅支線抵嘉定南門,全程票價1元。從此由上海去嘉定無需再中途轉車了。由於嘉定縣城與市鎮來往乘客頗多,皆稱方便,因此營業額僅次於滬太幹線。如今的公交841路所行經的嘉羅公路,正是當年滬太公司開闢的這第一條支線——嘉羅支線。
  • 南京公交新一輪整合公交資源,原123路、143路、161路番號取消
    為進一步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提高公交運營效率,整合公交資源,自2019年3月16日首班車起,江南公交91路線路走向調整及整合123路、143路、161路。具體如下:1、公交91路因樹人路在早晚高峰期間強制封閉道路,影響公交91路正常運營秩序,因此該線路調整由鄭和南路總站起,經鄭和南路回原線運行。原鄭和南路總站、渡江勝利紀念館不再停靠。服務時間:鄭和南路6:00-21:30,白馬公園6: 15-21:30。
  • 濰坊公交集團新開139路及152路兩條公交線路
    為加快公交都市創建步伐,覆蓋瑞斯東街、珠光街等道路公交盲區,方便高新區居民至市中醫院東院區就醫就診,自8月1日起,濰坊公交集團開通139路公交線。具體開通情況如下:139路從公交王譚樞紐站發車,經惠賢路-瑞斯東街-志遠路-東風街-濰縣中路-珠光街-金馬路-寶通街至市中醫院東院區北門;下行線沿途設置21處站點,上行線沿途設置15處站點,實行季節性票價1-2元;公交王譚樞紐站首班6:00
  • 2018國慶節上海部分道路交通管制 70條公交線路臨時調整
    為配合國慶節交通管制,市運管處說,9月30日—10月5日,本市70條公交線路採取臨時調度方案:19路、23路、64路等9條線路停駛;01線、14路、20路等48條線路縮線;17路、18路、37路等6條線路分段行駛;109路、26路、198路等7條線路將繞道行駛。  線路走向方案請市民留意車廂及站點公告。
  • 上海浦東嘉定奉賢4條公交線路調整
    浦東新區新聞辦消息:新闢浦東80路2020年11月29日開始營運。  嘉定區新聞辦消息:崑山對接嘉定的毗鄰公交C7線2020年11月29日起將延伸至安亭北站,兩地居民換乘更為方便;12月1日首班車起,嘉定115路調整時刻表。  奉賢區新聞辦消息:12月5日起開通公交線路「南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