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愛沙尼亞、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都相繼在空氣中檢測到核粒子,但數量不多,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據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執行秘書拉希納·澤爾伯分享的一張地圖顯示,放射性同位素的可能來源區域正巧在俄羅斯西北部地區。因此,幾個國家猜測,很可能是俄羅斯的核電站出現了問題,才導致放射性同位素數量上升。對此,俄羅斯方面予以否認,堅稱核電站安然無恙。隨後,美國核專家又提出一個猜想,矛頭直指俄羅斯的「超級武器」。
核洩漏可能來自俄兩大「超級武器」
據環球時報7月3日消息,美國《福布斯》網站近日刊發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國核專家認為,北歐多國之所以會在空氣中檢測出超量核粒子,很可能是由俄羅斯正在研製的新型核動力戰略武器發生核洩漏事故導致的。據悉,當下俄羅斯正在試驗的兩款新武器,分別是「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和「波塞冬」核動力巨型魚雷,它們都是俄羅斯在2018年公布的一系列新型「超級武器」中的一部分。
容易造成核汙染的「海燕」
「海燕」核巡航飛彈的北約代號為Skyfall(天幕墜落),是俄羅斯針對美國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後,積極構建全球飛彈防禦系統的回應。俄羅斯從2001年就開始研發它,但直到2018年才公布測試視頻,讓外界一睹其真容。據俄方所稱,「海燕」核巡航飛彈擁有無限射程,可靈活規劃航線,並且能繞開北約預警雷達網,對美國重要軍事目標進行打擊,是一款兼具突擊以及隱身能力的「大殺器」。不過,它並非十全十美,其核發動機的輻射汙染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只要出一丁點事故就有可能發生核輻射。
外界認為「海燕」核巡航飛彈是導致此次北歐國家出現超量核粒子的「元兇」,並不完全是無的放矢。據悉,在2019年8月9日,俄羅斯尼奧諾克薩海軍試驗場就曾發生過一次由火箭發動機爆炸而引發的致命輻射事故。雖然事後俄方並沒有對這起事故作出詳細說明,但很多分析人士都認為,很可能與「海燕」有關。
更容易發生核洩漏的「波塞冬」
另外一款容易引發核輻射的武器,則是「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它體型瘦長,與「海燕」核巡航飛彈一樣擁有無限射程,且具備高度自主性,曾被人們戲稱為「洲際魚雷」。因隱蔽性較為出色,美國的飛彈防禦探測系統一般很難發現它,而它卻能對美國的沿海城市構成巨大威脅。
按理來說,「波塞冬」核動力魚雷一般都在水下航行,就算出事也不會汙染的大氣層。但需要注意的是,該魚雷在試射後就會上浮,再由專人回收,如果在此期間發生洩漏,很有可能造成空氣汙染。有消息稱,6月18日至23日,俄羅斯特種支援船曾出現在檢測出核輻射超標的相關海域,很可能是參與了「波塞冬」魚雷的回收工作,不知道俄羅斯這次會如何解釋。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