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及A+學科為何不是「一流學科」?三個原因!

2021-01-10 教育透鏡

許多人在問,為何A+學科不是「一流學科」,而一些B+學科卻成了「一流學科」?又有人在問,為何A類學科不是「一流學科」,而B類學科卻成了「一流學科」?

此類之問,潛臺詞非常明顯,那就是既然建設世界一流學科,那麼就應該以國內最高水平的學科為起點。這樣離世界一流水平最近,建設起來最省力氣,見效最快,也最為節省。A類學科特別是A+學科代表的就是國內最高水平,A類學科特別是A+學科理應成為「一流學科」。可是,從確定的一些「一流學科」看,有的並非A+,也不是A或A-,覺得理解不了。

本號也很是好奇,百思不得其解,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從邏輯上講,以A+或A類學科為起點去衝擊世界一流是最快捷的途徑,為何要捨近求遠,以相對較低的學科作為建設起點呢?為此,本號搜索了一些資料,整理了一下思路,結果發現,遴選「一流學科」建設點確實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或是那麼顯而易見,萬事還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否則肯定是想不明白。下面分析一下。

(1)38校擁有49個A類學科未能入列「一流學科」。

發出疑問的,基本是因為發現一些高校擁有A類甚至A+學科而沒有入列「一流學科」建設點,尤其是對那些擁有A+學科的高校更加關注。本號經過統計發現,有38所高校擁有49個A類學科,確實未能入列「一流學科」建設點。

排除重複之外,涉及27個一級學科,包括法學、藥學、美術學、體育學、民族學、獸醫學、統計學、中藥學、護理學、設計學、光學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工商管理、臨床醫學、應用經濟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外國語言文、安全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詳情請看下圖,以免文字太長。

從27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的情況看,確實存在A+沒有入選、B+入選的情況,也存在A沒有入選、B入選的情況。

比如,中藥學,六個建設點是1個A+、2個A-、3個B+,而作為A+的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卻未入選。

再比如藥學,7個建設點,除了一個自定之外,其它6個建設點是1個A+、2個A、3個A-,而作為A+的中國藥科大學卻未能入選。

還比如護理學,入選是1個A-、1個B+,另有2個A+、2個A-未能入選,這確實讓人不能理解。北大只是B+,卻能順利入選,而作為A+的中南大學卻排除在外!

(2)為何不能保證A類學科入選「一流學科」?

將兩個數據對比一下就知道,A類學科多,「一流學科」少。從數量關係看,就不可能保證所有A類學科入選「一流學科」。

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共有710個A類學科,其中A+學科210個,A學科156個,A-學科344個。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一流學科」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除了44個自定學科,還有411個指定「一流學科」,顯然少於710個A類學科。簡單地計算一下就知道,只有約58%的A類學科能夠入選。這說明,「一流學科」比A+學科要求更高。

(3)為何不能保證A+學科入選「一流學科」?

有的會問,A類學科不能保證,那麼A+學科總應保證吧?總共才210個A+學科啊!確實如此,從數量關係上看,「一流學科」多,A+學科少,保證A+學科入選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這與「一流學科」遴選機制相關。「雙一流」建設高校通過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產生。第一步,組建「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具體承擔遴選認定和審核建設方案的有關工作。第二步,依託專家委員會,以學科為基礎,確定遴選認定標準,產生擬建設高校名單及學科。第三步,確定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第四步,三部委根據專家委員會意見,研究確定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

對於「一流學科」來說,關鍵在於第二步,即「依託專家委員會,以學科為基礎,確定遴選認定標準,產生擬建設高校名單及學科。」所以,A類學科甚至A+學科能否入選「一流學科」不是以學科評估結果為依據,或是說學科評估結果不是唯一依據,而是以專家委員會制定的標準為依據。

許多人認為,A+學科應該全部入選「一流學科」,顯然是以學科評估結果為唯一標準而形成的觀點。實際上,學科評估結果反映的是既存事實,一流建設既要考慮既存事實,也得考慮發展潛力。這理解起來並不困難。比如,某校某個學科前五年各頂指標的確不錯,可是面臨人才流失、缺乏發展後勁的問題,按照學科評價標準可能是A甚至A+。而另外一校的同樣學科,前五年的各項指標總和雖然不算太好,但卻一直在向上走,呈現出強大的發展後勁。對比一下,在這種情況之下確定「一流學科」建設點又該選誰呢?

尤其是,「雙一流」建設是國家發展戰略,還得與其它發展戰略相協調,要考慮國家急需、特色鮮明、無可替代的學科,要發揮「雙一流」建設對區域、行業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比如,一些經過長期建設、具備鮮明特色且無可替代的學科或領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求(比如現在出現了一些「卡脖子」技術)的學科,但在學科評價中可能並不那麼顯眼,就不能以評估結果論英雄、定取捨。

(4)學科評估結果入選「一流學科」的三種模式。

針對擁有49個A類學科的38校未能入列「一流學科」,本號進行了仔細梳理,結果發現,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學科評估是一個標準,「一流學科」遴選又是一個標準,出現結果不一致太正常了。當然,專家委員會「以學科為基礎」而確定的「遴選認定標準」,也可能採用學科評估結果,也有可能參考學科評估結果,還有可能自行制定相關標準。

如果專家委員會以學科評估結果為標準挑選「一流學科」,那麼A+學科高校入選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專家委員會只是參考學科評估結果,甚至不參考學科評估結果,那麼學科評估出來的A+學科以及A類學科與專家委員會挑選出來的「一流學科」就會出現很大不同。經過對比分析發現,如果把「一流學科」與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聯繫起來,實際上存在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A+全部入選。比如應用經濟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中央財大都是A+,所以指定的「一流學科」就這三家。比如法學,2個A+、3個A全部入選,A-以下都未選。美術學、體育學、民族學、獸醫學、光學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等都是如此。

第二種模式,A+全選,其它挑選。比如信息與通信工程,除了2個A+北郵與成電入選之外,4個A也全部入選,另外在A-裡挑了西安交大和東南大學。統計學也是這種情況。比如外國語言文學,除了3個A+入選之外,從8個A-中挑選了南京大學,而4個A沒有入選。比如土木工程,2個A+全部入選,另外從3個A中挑了2個,棄7個A-不選而挑選了B+的上海交大。

第三種模式,全部進行挑選。在這種模式中,A+也不能保證入選,更不用說A和A-。比如中藥學,2個A+、2個A-,卻放棄了1個A+,而選了3個B+。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也是如此,挑了1個A+、1個A-,卻放棄了1個A+、2個A-。藥學還是如此,選了1個A+、2個A、3個A-,放棄了1個A+、1個A、3個A-。臨床醫學和護理學都是如此。工商管理、設計學也是這種情況。看來,採取這種模式的醫藥方面的學科偏多。

具體情況不再細述,列入下圖中,請仔細讀圖。

好了,今天就透視這些。歸納一下:A類學科不能入選「一流學科」是因為僧多粥少和戰略發展的需要;A+學科不能入選「一流學科」是學科評估與「一流學科」遴選各有自己的標準(標準不同,結果自然不相同)。

網友們,不知你們對此有何新的發現和獨到見解,請留下你的觀點,以供網友分享。謝謝閱讀,期待你的轉發與關注。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第五輪學科評估:四個導向得到「扭轉」,直接影響評估結果?

2021年:哪些「雙非」高校更有機會進入「雙一流」之列?

河北大學、燕山大學、河北工大:從五個維度看,各有何種優長?

沒有A類的「雙一流」高校,在第二輪遴選中,7校「鴨梨山大」嗎?

這所大學有可能從「一流學科」晉級到「一流大學」嗎?

相關焦點

  • 一流學科|「金平果」重磅發布2020年《世界一流學科排行榜 (分108...
    1541所大學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評價與分析,創新性地增加了國內一流學科與ESI學科匹配排行榜(分108個學科),它們從新的角度反映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狀況。 教育部一流學科建設計劃點涉及108個不同的學科,其中最新版「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可查到的學科有95個,現代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社會政策與管理、統計學與運籌學等13個學科屬於新提法。我們通過設立四大指標及權重,推出108個學科排行榜。
  • 這所大學一流A類,降級為一流學科
    對2021屆的學生,肯定有很多的都是抱著像985、211這一類的名校去的,畢竟這類學校的在創辦學校的水平,學科的高實力,師資的豐厚以及在培養人才這幾個方面都是數一數二的好,而且他們都是高於普通院校的。這137所高等學校,有95所處於世界一流的學科建設中,有6所在B類,36所位於A類,更是有423所進入到世界一流的學校當中去。但是它們不是一直就能待在裡面的,它們會有一個年高差期,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學校會在上升一個等級,表現不優異的學校會被降級,在2020的年底就有一個首批「雙一流」的評級,而且在網絡上流傳出這次高校的名單變動。
  • 吉林很「憋屈」的1所大學,手握6個A學科,位列雙一流,卻不是985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吉林省的一所大學,這所大學擁有6個A類學科,而且還被評為了雙一流,但是卻沒能成為985高校,人人都說它是吉林最憋屈的一所大學。這所大學就是東北師範大學。該校創建於1946年,就位於長春市,擁有7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我國比較有名的師範類高校,也是教育部直屬六所師範院校之一。
  • ...餘億元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 43個學科進入世界ESI學科排名前1%
    本報訊 (記者 李星婷)12月1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重慶市累計投入40餘億元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進入世界ESI學科排名前1%的學科從2016年初的9個增加到目前43個,累計新增2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 東北師範大學8個學科進入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榜單
    中國教育在線 訊 6月29日,上海軟科發布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東北師範大學有8個學科上榜,上榜學科總數與去年持平。  東北師範大學上榜學科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名列151-200位,排名區間已連續兩年上升;化學、化學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均名列201-300位,排名區間與去年持平;數學的排名區間由去年的401-500位前移至301-400位;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農學3個學科均名列401-500位,其中農學為首次上榜。
  • 國內比較「憋屈」的985大學,4個A檔學科,卻是雙一流大學B類高校
    而現在國家為了扶持更多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推出了「雙一流」大學一流大學建設和一流學科建設,共有137所,其中42所是「雙一流」大學一流大學,可42所又分為兩類,36所是「雙一流」大學A類高校,全是985大學,6所是「雙一流」大學B類高校,分別是3所985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和3所211大學鄭州大學、新疆大學、雲南大學。
  • 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基於國內高校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2019...
    本文基於2019與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對學科發展情況進行分析。 一、學科評估前瞻分析方法 本文以各學科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的國內排名作為參照,匹配對應高校學科的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2020與2019年排名差值以及第四輪學科評估等級,通過選定高校中某一個學科在軟科排名情況與學科評估等級的橫向比較以及不同高校在選定學科間的整體排名發展趨勢的縱向比較
  • 這所名校擁有8個A類學科,卻只有1個入選雙一流
    山東大學2在雙一流學科評選中,山東大學僅有2個學科入選,分別是數學和化學。讓人意外的是,在山東大學8個A類學科中,只有數學1個學科入選了雙一流建設學科,化學學科僅是B+水平,這恐怕在雙一流高校中沒有比山東大學更慘的了!不過山東大學的化學在ESI的排名中是比較高的,是山東大學首個進入ESI排名前1‰的學科。
  •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國內高校表現令人驚豔,該學科很突出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自發布之後,其公正、透明的特徵迅速收穫一眾好評,並成為了世界公認的權威四大排名之一。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此次的評估大致分為了工學、醫學、理學、社會科學等幾個大類別。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出爐,內地的這幾所高校表現亮眼我國10所高校學科在排名中高居榜首在這一份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我國有10個學科拿到榜首的優秀成績。
  • 網友:復旦航天是「一流學科」!以後學航天首選復旦嗎?
    這確認有點刷新人們的認知,原來學科評估居前的進不了「一流」,而五強之外的卻輕易拿「一流」。很多人對此十分不解,為何是這樣?有的發問,以後航天方面的人才要靠北大與復旦培養嗎,有志學習航天的學子要首選復旦北大嗎?西工大只有3個一流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與航天「無關」。
  • 鄭州大學:建設一流大學 打造學科高地
    「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布局「綠色高效農業」學科(群),並推動3個國家認定的一流建設學科優先突破,打造學科高地。以沈瓊、裘宋良、王立東等教授為代表的三代科研人員60餘年來紮根食管癌高發區,在消化道腫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走出一條特色抗癌之路。進入一流建設序列以來,學校通過深度整合學科優質資源,構建創新平臺,匯聚高端人才,在腫瘤防治、生殖醫學、靶向藥物開發等領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科研優勢,並帶動相關學科快速發展。2019年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 山東大學:聚焦雙一流建設, 構建學科發展新格局
    學科創立國際公認的「非線性期望」中國學派,構建國際密碼中國話語權,相關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新增國家級科技平臺2個,2人獲未來科學大獎,1人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1人獲陳省身數學獎,ESI全球排名第72位。同時,充分發揮數學學科引領輻射作用,帶動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等學科快速發展。目前,控制科學與工程ARWU世界排名51-75,通信工程ARWU世界排名76-100。
  • 江蘇省最「委屈」的大學,擁有四個A+學科,為何沒有入選985?
    南京農業大學的發展得益於1952年國家院系大調整,以金陵大學農學院和南京大學農學院為主體,以及浙江大學農學院部分系科,合併成立南京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的學科建設實力非常強悍,在教育部發布的全國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中,一共有4個專業被評為A+級學科,這四個學科是:農林經濟管理、農業資源和環境、植物保護、作物學!
  • 中國大陸高校5個學科入圍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十強
    新華社倫敦3月3日電(記者梁希之)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3日發布的最新「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顯示,中國大陸3所大學的5個學科入圍世界10強、18所大學的100個學科進入世界50強。  這一最新排名涵蓋了48個學科和5大學科群,評估了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1368所高校。  在這份最新排行榜上,中國大陸共有5個學科入圍世界10強,比去年增加一個,其中包括清華大學3個(材料學第九、環境科學第九、土木與結構工程第十)、北京大學1個(現代語言學第九)、中國農業大學1個(農業與林業第十)。
  • 三所全國百強「工業大學」,均有A類學科,第二輪「雙一流」有望
    接下來重點介紹的三所「工大」,綜合實力不俗,2020年校友會大學排行榜中入圍了全國百強,是衝刺第二輪「雙一流」的熱門院校,一起來了解下吧!雖然浙工大沒有985、211、「雙一流」等名校光環,但在浙江高考生眼中,其地位絲毫不亞於很多中西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即便是本省的寧波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錄取分數也不及浙工大。在學科實力方面,浙工大有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等7個學科進入了全球ESI排名前1%。
  • 上海中醫藥大學3個A+學科,位列國內高校第一,為什麼卻不是211?
    對於上海市的985名校,我們耳熟能詳的當屬上交大、復旦、同濟以及華東師大。4所985院校以外,還有6所211院校,比如上財、華東理工等。今天要聊的就是這所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科實力很強的代表院校。單論該校的學科精密度就超過了上交大和復旦這兩所老牌的985院校,另外還有三個具有A+評估的學科,且還是位列國內高校第一,屬於中醫院校中唯一獲得3A+的高校。學科實力一度超過很多985和211院校,且頂尖學科的數量較眾多的211院校還要多。
  • 上海很「可惜」的1所大學,擁有3個A+學科,不是985,也不是211
    我國比較好的高校就是985大學和211大學,這都是重點大學,可是這些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也是很高的,如果不是學霸,想要考上恐怕很難。其實國內有一些普通的大學實力也很不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樣的一所大學。這所大學位於上海市,地理位置是非常優越的。在教育部第四輪的學科評估當中,該校的表現十分優異,一共拿下了3個A+學科。
  • 42所雙一流大學碩士學科優秀率排行榜揭曉,到底誰是一流研究型大學
    雙一流大學工程的實施,旨在加快推進在國內形成一批世界級的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增強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三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對雙一流大學工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要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
  • 機械工程一流學科!2020世界排名,西交超清華、上交,全球第二!
    更讓人引以為傲的是,近日,在2020年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國內各高校機械工程學科繼續堅守第一方陣。在與世界一流高校比拼中,穩中有進,值得點讚。尤其是西安交通大學表現相當突出。國內各高校具體排名情況如何?
  • 北京這所低調的名校,擁有4個雙一流學科,綜合實力領跑非985
    北京擁有的雙一流高校全國最多,大家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這些老牌名校早已耳熟能詳,但有一所學校雖然不是985,知名度可能也不如985,但該校擁有4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比不少985高校還出色,這所學校就是被譽為「鋼鐵搖籃」的北京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