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處暑: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2020-12-12 IT之家

IT之家8月22日消息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隨著九月即將到來,大家是否開始感受到絲絲涼風了呢?所謂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

①今日23時45分,處暑至,暑氣至此而止矣。②此時節晝夜溫差大,北方降溫明顯,南方仍需小心「秋老虎」。③「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北方已有清秋之韻,是迎秋賞景好時節。④天氣由熱轉涼,應調整起居,充足睡眠,適應「秋乏」。秋天要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處暑時節

天文專家稱,處暑當天,太陽直射點已經由「夏至」那天的北緯23°26′,向南移動到北緯11°28′。北京城區,白晝長度已經由夏至的15小時縮短到13小時25分鐘,正午太陽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太陽開始偏南了。

關於處暑,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暑》有記載:「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將過去了。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老鷹開始大量捕捉鳥類,天地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則是指農作物開始成熟。

▲來自雲日曆 極速版

處暑氣候

時間來到處暑,最大的氣候特點自然就是氣溫開始逐日下降,暑氣逼人的感覺也會越來越少。總體來看,處暑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這一時節,在冷高壓的影響下,我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開始結束,天氣進入我們常常描繪的秋高氣爽的狀態。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秋雨過後,人們會感覺到明顯的涼意。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裡,更感到「秋老虎」的餘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另外,進入處暑,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裡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更多。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

處暑養生

處暑時節,天氣漸漸轉涼,但這時仍不宜急於增加衣服。「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

秋天空氣溼度下降,人們會感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口燥咽幹,大便乾結等,需及時採取措施,預防秋燥症。此時應該多喝水補津液。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溼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另外,處暑時節要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防止燥邪傷害人體陰液。

處暑習俗

祭祖迎秋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度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開漁節

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時期,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

習俗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註:本文資料來自於網際網路以及百科

關於處暑的詩詞:

秋涼閒臥

唐-白居易

殘暑晝猶長,早涼秋尚嫩。

露荷散清香,風竹含疏韻。

幽閒竟日臥,衰病無人問。

薄暮宅門前,槐花深一寸。

林園秋夜作

唐-李嶷

林臥避殘暑,白雲長在天。

賞心既如此,對酒非徒然。

月色遍秋露,竹聲兼夜泉。

涼風懷袖裡,茲意與誰傳。

謁金門·秋感

宋-蘇軾

今夜雨。斷送一年殘暑。

坐聽潮聲來別浦。明朝何處去。

孤負金尊綠醑。來歲今宵圓否。

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

殘暑得小雨頗涼

宋-陸遊

午暑不可觸,忽驚如許涼!

軒窗雲作暝,草木雨生香。

蒲葉先秋霣,蟬聲入夜長。

自欣無一事,岸幘倚胡床。

點絳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宋-張元幹

山暗秋雲,暝鴉接翅啼榕樹。

故人何處。一夜溪亭雨。

夢入新涼,只道消殘暑。

還知否。燕將雛去。又是流年度。

青玉案

宋-謝逸

蘆花飄雪迷洲渚。送秋水、連天去。

一葉小舟橫別浦。

數聲鴻雁,兩行鷗鷺。天淡瀟湘暮。

蓬窗醉夢驚簫鼓。回首青樓在何處。

柳岸風輕吹殘暑。

菊開青蕊,葉飛紅樹。江上瀟瀟雨。

出伏後風雨頓涼有感

宋-張耒

殘暑扇中盡,新涼枕上歸。

微雲起平遠,空碧上朝曦。

稍感夏衣薄,漸傷高葉稀。

來鴻飛集喜,卒歲稻粱肥。

宋-張舜民

急雨收殘暑,西風吹暮蟬。

煙浮水空闊,露洗月華圓。

臺上

明-宋伯仁

臺迥通風榭,窗虛近水城。

捲簾殘暑去,攜手晚涼生。

碧樹藏雲暗,銀河度月明。

醉來愁仿佛,只作畫中行。

秋夜顧二丈來集

明-宗臣

少別已殘暑,相看失舊容。

秋衣下風露,夕草亂芙蓉。

世故尊前盡,鄉愁雨後重。

徘徊望北鬥,明月照千峰。

約顧孟時不至

明-止庵法師

殘暑漸將消,新知許可招。

鱸魚秋欲到,鷗鳥夢相撩。

對雨辜紅燭,聞歌相畫橈。

詩成不得寄,先稿上芭蕉。

閒適

宋陸遊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閒相期。

滿庭芳又黃邑於公乞修行

元王哲

論修行,翁甚喜,津堪作瓊漿。清火赫,顛倒吉還昌。

顯金烏甚朗。中現、玉兔精詳。談正,處暑氣變成霜。

當內寶,珍珠璧,一一收藏。尤良善善,性燭施張。

現靈明愈耀,中土、本有真光。冥點,煙散盡,堪慶滿庭芳

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憫農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

簷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元宮詞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處暑前三日

胡茂文

粵近處暑烈日炎,寢食不安難休歇。

期盼天秤速來到,攜風帶雨除酷熱。

七夕處暑

清胤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處暑

當代吳藕汀

南湖無角小青菱。藕節蓮房感廢興。

處暑涼蛩鳴砌下,鵲橋已斷更愁增。

本文原發自IT之家2017年《今日處暑:捲簾殘暑去,攜手晚涼生》,有修改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十首處暑詩詞,讓你體會初秋的美好!
    處暑來了,帶來了久違的涼爽。炎陽不再炙烤,蟬兒不再鳴叫,熱情的盛夏便漸行漸遠了。嫵媚的秋色在天地萬物間一點一滴地開始瀰漫,秋意漸濃,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開始了!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 【詩詞鑑賞】世間最有蟬堪恨 送盡行人送盡秋,與秋蟬有關的詩句!
    處暑已近,真正的秋天就要到了,秋意漸濃,蟬聲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由夏天的高亢嘹亮變得低沉悽清了。 北宋名相寇準在《新蟬》一詩中寫道:「臨風忽起悲秋思,獨聽新蟬第一聲。」蟬聲被用來暗指時序上的秋天,又被詩人當作秋天來臨的信息。而詩人張嵲用「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的詩句,來表達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真正的秋天即將到來。 秋意顯,蟬聲稀,露水濃。一起來看詩詞中的秋蟬吧!
  • 夜讀|處暑:氣爽涼初至,更闌暑漸清
    ▼處暑(8月22日23時45分)時間走得太快,本周六我們迎來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說文》:「處,止也。」故「處暑」表示「暑氣至此而止矣」,是氣溫從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自處暑開始,逐漸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
  • 15首處暑詩詞: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秋天,是詩人們最愛吟詠的季節之一,處暑來了,帶來了久違的涼爽。正所謂,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最美的處暑,還是在詩詞裡。《早秋曲江感懷》唐·白居易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處暑後風雨》宋·仇遠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宋·王之道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簷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 涼意初濃尋秋意,漸杳蟬蛙葉懸黃;今日處暑,一切美好都在路上
    涼意初濃尋秋意,漸杳蟬蛙葉懸黃。但期玉露留千韻,一任騷人頌雅章。今天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處暑的意思就是「出暑」,即暑熱至此而止,氣溫開始下降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也正式進入了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天。秋風有信,秋雨有音。
  • 終於迎來處暑在古代關於處暑的詩詞有哪些
    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了,終於迎來了處暑,處暑代表暑天即將結束,逐漸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在古代有很多詩人寫過關於處暑的詩詞,下面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關於處暑的詩詞有哪些?《月》唐·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 處暑,出暑,讀詩,賞畫!
    謝稚柳 竹外桃花詠廿四氣詩 處暑七月中唐代: 元稹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劉伯農 荷花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宋代: 張嵲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 長安雅士邀您參加處暑詩會,吟詩唱賦,品茗撫琴
    處暑。清人徐昂發《畏壘筆記》:「處暑」名目首見於《國語》範無宇之言,又引《注》云:「處暑,暑止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標誌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我國古時平氣法劃分的節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 古風處暑文案,見字如畫,一個字:美!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處暑將至,不少古風文案也值得一賞,見字如畫,怎一個美字了得。直接將處暑落於文案中:處暑見新花,荷塘秋已來。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清荷秋雲起,處暑正微涼。最美人間處暑秋,一簾秋影入簷長。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處暑方過夜新涼,幾番秋雨送秋光。
  • 今日白露|夜露禾苗白,秋風梨棗黃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白露詩詞輯錄白露作者/朱萬採金風颯颯任縱橫,五彩繽紛似畫成。
  • 節氣| 今日處暑!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節氣 | 今日處暑!處暑時節,三伏已近尾聲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不時有秋雨降臨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處暑時節,秋高氣爽但「秋老虎」餘威猶存剛剛感受到些許涼意可能還要間或遭遇高溫
  • 蟬聲陣陣,夏日炎炎,4首詩詞,帶大家聆聽詩詞中的蟬鳴
    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講蟬蛹逮來扣到瓶子或者箱子下面,等到第二天,把已經蛻變成功的蟬放到透明的瓶子裡把玩。還喜歡去林子裡摸蟬蛹,回到家用水泡起來,第二天用油炸著吃(我不敢吃,看著別人吃)。這幾年,也許捉得太多了,明明到了蟬鳴的時間卻聽不到當初那清脆的蟬鳴聲了,只能在詩歌中傾聽陣陣蟬鳴。
  • 今日處暑,「處暑早下雨,粒粒皆是谷」啥意思?處暑下雨好不好呢
    今天是8月22號,一年一度的處暑節氣,處暑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到來,秋意更濃了。有人期盼處暑下雨,也有人希望處暑出太陽,處暑天氣深受農民關注,因為農民觀天知收成,察天道年景。今日處暑了,又是一個季節交替的時期,季節交替,氣候變化更大,並且馬上要面臨豐收,農民對於天氣的變化更加敏感起來了。這不俗語「處暑早下雨,粒粒皆是谷」這句話說的比較實在。「處暑早下雨,粒粒皆是谷」這句話不難理解,關鍵我們要搞清楚「早下雨」這個意思。
  • 今日處暑,二十四節氣精選文案:夏秋交替的「告白」宣言
    處暑,即為「出暑」,標誌著夏天進入尾聲,我們亦將迎來秋日新章的開啟。精選處暑文案,以供參考。夏天悄悄過去,發生的故事、聽過的山風便都住在了心裡。處暑是結束,也是開始,願每一個人都能在秋季收穫滿滿。陪你為夢滾燙,也與你共赴溫涼。住在你夢的上遊,今天起開始做涼風有信的夢。
  • 每日唐詩鑑賞:《蟬》
    今日唐詩鑑賞:《蟬》01首句「垂緌飲清露」中,「緌」的意思是古人結在頜下的帽帶下垂的部分,而蟬的頭部也有類似的觸鬚,形狀相似,故為「垂緌」,再次暗指。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次句「流響出疏桐」,顧名思義,寫出了蟬聲從梧桐樹遠傳而出。「桐」指梧桐樹,形容為高樹,「疏桐」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流響」為蟬聲的長鳴不絕,悅耳動聽。
  • 古詩七律,秋天霜天葉漫謳,蟬聲腸斷不堪愁
    蘆夢幻,雨沉丘,蟬聲腸斷不堪愁。騷人提早籬前醉,恐怕重陽雪鎖遊。七律古詩《寒山寺》作者:陳勝利青樟叢裏運河邊,灰瓦紅牆黃塔圓。時起鐘聲非夜半,漸來香燭整爐全。
  • 易河文學苑第 9 期《蟬》
    原創一葉輕舟還易河文學苑8月1日飛鳥和蟬任然 - 飛鳥和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七律】蟬文/易文萍半夏枝頭作舞臺,清風伴奏萬聲回。夜長飲露觀星月,日久棲身恨雨雷。牆角蚊蟲時學唱,山中鳥獸總相陪。
  • 蟬聲依舊,歲月悠悠
    突然,不遠處的林子裡,傳來了幾聲斷斷續續的叫聲,聽得清楚但聲音不大。「知了,知了,知了……」地叫著,開始時只有四五隻在叫,後來又有幾隻加入隊列。聽著這叫聲,心裡頓時豁然開朗。「是蟬在叫,居然有蟬叫了,好久沒有聽到蟬叫了」,一向喜歡安靜的我,差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叫起來。
  • 處暑【貓二先生的日記】
    處暑吃了一口西瓜咽了兩顆瓜籽明年肚子裡會不會長出一個圓圓的西瓜?
  • 今日立秋: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徐書信池水漸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與君攜手花間舞,夜露沾鞋又溼衣。三候寒蟬鳴,感陰而生的蟬,在樹上不停鳴叫著,好像是要告訴人們,夏天即將過去。範成大三伏燻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