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劉璇)「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有機會陪著兒子長大。」9月27日,36歲的周磊(化名)得知自己已經「治癒」可以停藥,喜極而泣。他的主治醫生、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黎緯明稱,慢性髓性白血病(俗稱「慢粒」)現在已經能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可治可控,甚至通過規範治療實現「治癒」停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6年規範管理「治癒」白血病
2011年4月,周磊發現自己的肚子突然變大了,吃不下飯,到醫院檢查發現脾腫大,白細胞非常高。做了骨穿和基因檢測,確診為慢性髓性白血病。
得知自己患上白血病,頂多只有5年的生存期,周磊非常絕望。剛開始,他接受的是化療,這種方法只能讓白細胞恢復正常水平,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療疾病。直到2014年周磊從黎緯明醫生那裡得知了「慢粒」治療的最新進展,才重燃生的希望。
周磊之前的治療不規範,因此基因指標很不好,黎緯明給他制定了新的治療方案:使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經過6年的規範治療,今年元月周磊達到停藥標準開始減半劑量用藥。
像周磊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黎緯明透露,目前在他這裡治療的「慢粒」病人有近400人,已有30多個病人完全停藥,有30多個病人減半用藥,平均減藥周期1年半,最長的3年,減半的患者只有1例復發。
他再三強調,要達到藥量減半甚至停藥,關鍵是規範管理,經過有經驗的醫生充分評估後才能嘗試。
身體持續乏力、腹脹、脾大都要警惕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種惡性血液腫瘤,是由費城染色體攜帶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所致。我國「慢粒」年發病率約0.39—0.55/10萬,佔成人白血病的15%。「國人『慢粒』平均發病年齡比國外早。」黎緯明介紹,國外在65歲左右,中國約為45歲。
「慢粒」並沒有特異性症狀,尤其是早期,可能會出現長期疲勞感、腹脹、吃不下飯,或是胃的左下方鼓起個包塊。相當一部分人是在體檢時發現的脾大、白細胞增高或是血小板增高,應及時到血液科進一步檢查。」黎緯明提醒,「慢粒」一經確診應儘快規範治療,一旦進入加速期,甚至是急變期,療效極差,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黎緯明向記者透露,在以前沒有靶向藥物時,「慢粒」死亡非常高,五年死亡率甚至可以達到80%以上。隨著靶向藥的問世,目前「慢粒」不再是不治之症,一代或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靶向藥均能使慢粒患者10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經過規範治療和管理,它可以像慢性病一樣得到很好的控制。
他強調,規範用藥、規範監測用藥療效、規範監測藥物反應是「慢粒」患者管理的三個關鍵點。這三點的實現,70%-80%需要患者自主管理,醫生只能起到20%的作用。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