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外刊,藝術玩我:105萬天價香蕉,「我不配懂「藝術」」

2020-12-16 英語一時代

Banana Splits: Spoiled by its own success, the $120, 000 fruit is gone

消失的香蕉:被其成功所累,這隻12萬美金的水果不見了

The banana that consumed the art world has taken early retirement.

徵服了藝術界的那根香蕉提前退休了。

Artist Maurizio Cattelan - whose fruit pinned to the wall with gray duct tape was sold three times at Art Basel Miami for $120, 000 to $150, 000 each time一and his gallery Perrotin announced Sunday, the last day of the fair, that the banana had been removed from its booth because of the Mona Lisa-like attention it was getting.

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的作品一被 灰色強力膠帶固定在牆上的香蕉,在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被出售了3次,每次都以12至1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而藝術家本人和他的代理畫廊貝浩登在周日(展覽最後一天)宣布,由於受到《蒙娜麗莎》級別的關注,那根香蕉已經被撤展了。

The announcement followed an incident in which a New York City-based performance artist, David Datuna, pulled the banana off the wall and ate it.

這則公告發出之前,來自紐約的行為藝術家大衛.達圖納把香蕉從牆上摘下來吃了。

The disruption caused by the piece, titled 「Comedian,」 became serious business, requiring special security guards dedicated to the banana and stanchions to manage the lines.

這件名為《喜劇演員》的作品所引發的騷亂帶來了「嚴重後果」,現場派了專]的保安負責這根香蕉(的安全),還增設了排隊的欄杆。

According to the gallery, Datuna's stunt did not actually destroy the artwork or whatever monetary value it might have had at that moment. The three buyers who collectively spent about $390, 000 on the taped fruit had bought the concept of the piece, which comes with a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from the artist, along with installation instructions. Itis up to the owners to secure their own materials from hardware and grocery stores and to replace the banana, if they wish, whenever it rots. After Datuna consumed the banana, the gallery taped another one to the wall.

畫廊方面表示,達圖納的驚人之舉並未真的毀掉這件作品或者該作品此前所保有的市場價值。在這個用膠帶固定的水果上總共花了約39萬美金的那三位買家,買下的是這件作品的創意。買家們同時還會得到一份來自藝術家的真品證書和安裝說明。什麼時候香蕉腐爛了,只要主人希望,可以選擇把自己從五金店和雜貨店買來的材料貼上去代替那根香蕉。就在達圖納吃了那根香蕉後,畫廊用膠帶貼了一根新的上去。

Cattelan, an Italian artist known for his satirical takes, first conceived of the work as a banana-shaped sculpture. But after testing several materials, including resin, bronze and painted bronze, he decided to use a real store- bought banana.

卡特蘭是一位以詼諧諷刺的奇思妙想而著稱的義大利藝術家。最開始他對於這件作品的設想是做一個香蕉形狀的雕塑。但是在嘗試了包括樹脂、青銅和彩繪青銅在內的很多材料之後,他決定使用一根商店買的真香蕉。

相關焦點

  • 這雙140萬的「香蕉」AF1,終究是噱頭大於藝術?
    其實那條「香蕉」是波普藝術家 ANDY WARHOL 在1967 年幫地下絲絨樂隊打造劃時代專輯封面。ANDY WARHOL 我不用多說了吧,但是與今天這條香蕉毫無關係。Maurizio Cattelan而《Comedian》總共有三個版本,前兩根被 12萬美金被買走了,眼看兩家藝術機構報價15萬美元有意購買第三根的時候,在前幾天這根香蕉被一個叫 David Datuna 的行為藝術家摘了下來
  • 一根香蕉粘牆上就能賣12萬美金,今天我們該如何理解藝術?
    最近,一根香蕉火了,就是下面這根被膠帶貼到牆上的香蕉:這根由香蕉和膠帶組成的「藝術品」,名為「《Comedian》(喜劇演員)」在美國一個畫展被以12萬美元訂購。此事曝光,頓時引發全球吃瓜群眾的熱議和震驚,紛紛表示「看不懂藝術」。
  • 當一根香蕉貼在牆上賣12萬美元時,我放棄了養豬的念頭
    今天你們的小浪郎 「我」 又要幫大家漲姿勢了 講真,栢君真的沒有想到 一根香蕉能引發將近3萬的討論量 2.7億的閱讀量 話題熱點
  • 難以置信的天價藝術:全球最昂貴的10件在世藝術家的作品
    當代藝術的發展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抱怨看不懂當代藝術;另一方面,一些當代藝術作品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屢屢拍出天價。這種現象的背後確實有很多問題值得深思。然而,一些存在爭議的當代藝術,卻能成功地獲得資本的青睞。根據拍賣紀錄,本文列出了十件最昂貴的在世藝術家的作品,它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的偏好和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這些天價的藝術品有哪些特點呢?
  • 一根香蕉價值85萬,被遊客直接吃掉,這解決方案驚到我了
    對於文化和藝術,人們總是懷揣著敬意的。所以現在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文化的需求開始日益增加,藝術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樣。說起香蕉,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畢竟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裡面,香蕉作為一種富含營養元素的水果,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但是一根價值85萬的香蕉,想必大家都沒有辦法能想像到。世界上真的有這麼昂貴的水果嗎?這個我們還不清楚,但是這裡的香蕉只是一根普通香蕉。
  • 「發燒之旅」玩,是一門藝術
    (書房的部分之前已多次在尾巴動態中分享過,並有文章輔以介紹,詳細請移步文章《打造逃離繁雜世事的天堂:肥宅妙妙屋2.0(GA)改造史》) 為了讓單純的「愛好」成為「發燒」,我耗時兩年打造了書房和客廳兩個遊玩空間,遊戲體驗得到了質的提升。當然這樣做的代價就是我變得更宅了,單身久了,看個主機都覺得眉清目秀。
  • 如何讓你藝術「懂」你?
    比如班克斯的畫作 「自動銷毀」事件,還有天價香蕉的行為藝術...調侃、吐槽、分析層出不窮。 當代藝術不乏引起熱議的話題,但即使對於許多藝術愛好者來說,現當代藝術仍然 「有壁」。僅憑一己之力「勸退」普通觀者的現當代藝術,到底在表達什麼?今天這篇文章就帶你了解藝術的語言,感受現當代藝術的魅力。
  • 寧波沒有藝術氣息?十一來假雜誌藝術書節逛逛!
    另外一場重頭戲,須田一政個展「風姿花伝」也將隨書會在我們二樓展廳同期開幕!我們還前所未有的邀請了15家來自上海、杭州、北京、舟山等地的出版機構、獨立書店和美術館來到寧波八號公園出攤,為大家共同呈現一場藝術書的大聚會。期待與你在10月2日和3日的相見!
  • 「宋鐵男」幻樹藝術空間第105期
    》 廣州2014年 《北京大藝博》 聖之空間 北京2014年 《廣州大藝博》 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 廣州2017年 《大藝年展30+30嘉菁英特展》 上海 青島2019年 《物有所值》 三木國際藝術中心 北京
  • 被譽為「安迪沃霍爾的教子」,他正在顛覆波普藝術
    我始終相信,時尚/服裝是藝術大眾化的重要途徑,這樣的 「混搭創作」 時至今日也是我創作中的重要靈感來源。Philip Colbert 很好的貫徹了他的可穿戴的 「藝術」 的理念,你不會把它穿出去逛街,但它能傳遞藝術家本人的創作理念,不受服飾本身的約束。「波普藝術對你的吸引力在於?」
  • 音樂跨界藝術,卡西歐「無樂不作」聯名款引爆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
    而今年,恰逢卡西歐電子樂器40周年,卡西歐誠意奉上與藝術家朱金樂合作聯名的「無樂不作」系列產品。其獨特藝術感造型在現場引發大量關注,展臺前一度排起長龍。我們也很幸運採訪到卡西歐的山岸副總經理和合作設計師朱金樂老師,共同解讀「無樂不作」的設計理念,讓我們得以全方位了解產品背後,音樂與藝術融合的跨界之美。
  • 英文外刊,蝴蝶仙境
    #看外刊,學英文# It's a bright and sunny morning in Scottsdale,Arizona here at Butterfly Wonderland.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的蝴蝶仙境,早晨陽光明媚。
  • 我並不是在做藝術,我就是在做自己!|對話塗鴉藝術家OG Slick (含獨家視頻+福利)
    洛杉磯對Slick影響很多,他在這裡接受藝術與設計的專業教育,先後就讀於奧蒂斯藝術設計學院(簡稱 OTIS)與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於是在校園內外,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Slick」式美學語言。
  • 「魔熙」與稀奇藝術破圈聯名 主理人羅雲熙參與「牛閃閃」設計
    "牛閃閃"是魔熙和稀奇藝術一次腦洞大開的創作,在"玩"字上下足功夫,創意了很多有趣的設計。原創內容品牌"魔熙"攜手知名藝術品牌"稀奇藝術",用有趣好玩的方式,展現Z世代年輕人的興趣審美和潮流態度。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95後逐漸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核心用戶群體。潮玩藝術品成為爆發成長的新物種;他們追逐潮流,也不斷製造新的浪潮。
  • 長三角藝術管理教育聯盟在中國美院成立,院長高世名談藝術管理
    全國相關院校、藝術機構嘉賓代表百餘人出席開幕式,並以「推動「長三角藝術管理共同體」建設、搭建區域藝術管理教育領域共享平臺」為主題,就「新文科建設中長三角一體化藝術管理協同創新的機遇與挑戰」「長三角地區藝術管理學科建設與教育多樣化探究」「長三角地區藝術機構與院校合作交流機制」「長三角地區城鄉一體化文化政策和產業化運作對藝術管理教育的影響」四大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 招募丨「畫夏 不在話下」華為MatePad 藝術沙龍
    為什麼別人使用平板電腦都是生產力工具,而我只能當作玩具?為什麼「大觸」下筆「驚為天人」,而自己總是和「張牙舞爪」形影不離?別擔心,本次華為MatePad 藝術沙龍特邀華為主題寶藏插畫師來與大家分享設計理念與繪畫技巧,一切從零開始。創作靈感從哪裡來?如何用好線條、色彩?一副作品從哪裡開始構思?又該如何表現?
  • 盤點適合各界人士的英文外刊!
    很多同學在做英語閱讀題的時候,看到大篇幅的英文就腦殼疼,那是因為對英文文章的不適應。 所以平時養成閱讀英文文章的習慣對考試或者是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那麼應該閱讀什麼樣的材料呢?
  •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美術館!日本FARET 立川 ART 藝術文化一日遊
    立川市政府當時為了改變人們對立川的軍事印象,決定用藝術文化重建城市形象,在11棟大樓商業新建案中,同時規劃了公共藝術案計畫,並採用了當今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的想法──「整個城市都是美術館」,其中的109件組品富含「表現世界多樣性」、「藝術品機能化」、「處處是驚喜」的三大特色,整體建設於1994年完成。
  • 創業者來信|我在美國賣「軍火」
    又是一個印第安裔的警察,他問我來美國幹嘛,我簡單地說了一下我是來美國參展的,他問我要證明文件,但我的E3的展商證明放在託運的行李中,再加上我英文說的賊爛,和他僵持了半天,最後就被另一個白人警察帶到了一個房間去了,被扣了兩小時。這一扣引發了我的無數遐想,自然也有因為我真的是「賣軍火」的身份相關。
  • Art Basel變線上、KAWS玩起AR,是時候吸場「雲藝術」啦!
    每年3月在香港舉辦的Art Basel都是藝術潮流愛好者們最關注的藝術盛事之一。而今年原本定在3月19日-21日的Art Basel也於近期宣布因疫情取消。不過雖然實體展覽取消了,Art Basel仍然為喜歡藝術的觀眾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觀賞方式——線上展覽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