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肖晗/文 廖萬育/圖
近期有媒體報導,北京等地部分建成立體車庫由於各種原因已成為「死庫」。深圳立體車庫實際使用情況如何,記者連日來也進行了體驗採訪。
記者在福田天安數碼城停車場看到,這的立體車庫是在停車場裡改建的,一個為6層,一個為2層,實際佔地只用了27個車位,但總共能提供約120個車位。立體車庫裡幾乎停滿了車,現場保安告訴記者,車主通過手機就可以自助完成車輛存放、領取、繳費的一系列操作,停取車基本都只需要一兩分鐘,相比在園區到處兜圈找車位,立體車庫用起來還是很方便的。日常立體車庫的使用率都超過了八成。
正在此處停車的市民宋小姐表示,立體車庫對緩解停車難效果明顯,但期望在建設標準上都能適配更多車型。她表示,自己開的SUV並非所有立體停車庫都能順利停放。有的車位設計得特別狹窄,一不小心就可能剮蹭輪胎、後視鏡;此外,自己的汽車車頂上有天線,一些立體停車庫車位限高根本停不進去。
在寶安人民醫院,16層樓高的智能停車樓矗立在入口顯眼位置。醫院門口的龍井二路上用欄杆隔離出了一車道,有標誌牌提示「立體停車庫等候區」。下午2點多雖非就醫高峰,排隊的車輛仍有近百米。但是比預想的迅速,記者只花了7分鐘就將車開進了停車場。立體停車庫總共有9個入口,8個出口,分別在停車樓的東西兩側,從而有助實現車輛分流。停車時只需要將車開進空閒的入口,停好後,出來掃描二維碼,確認停車,即可離開。隨後車庫入口閘門自動關閉,車輛經由傳送帶和升降機被送往停車樓內合適的車位停放,記者體驗整個停車時間只花了1分鐘。
寶安人民醫院智能停車樓的運營方告訴記者,該智能停車樓佔地面積僅有800平方米,配備了5套升降系統,總共有405個泊位,平均存取一輛車的時間不到2分鐘。正常情況下,車庫每天停放車輛可以達到2500-3000臺次,對於緩解醫院停車難,改善周邊交通環境效果明顯。
但不得不提的是,由於遭遇取車排隊,當天記者掃描出口二維碼,確認取車、繳費後,等了24分鐘才實際取到車。問了問其他幾位等待取車的市民,等待時長也都是從十幾分鐘到半個多小時不等。對此,市民趙小姐坦言,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肯定還是更喜歡地面停車位。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雖然在節約空間資源,改善停車環境,規範停車秩序等方面效果顯著,但高峰期存取車排隊,也確實是大型立體車庫要面對的問題。此外,還有網友表示,曾遇到不規範停車的車主,車子沒有完全停進車位,致使整一組立體車庫車位無法升降橫移,停放在上層的車輛全部無法取車,需要報警處理。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