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停車難!老舊小區建立體車庫,這裡有個範例

2020-12-17 澎湃新聞

緩解停車難!老舊小區建立體車庫,這裡有個範例

2020-04-13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機動車數量的激增,老舊小區居民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越發突出,為解決這個難題,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先試先行,合理使用空間,建設垂直循環立體車庫,有效緩解停車資源稀缺,受到小區居民的好評。

在紅雲路晨曦小區南北院的中間記者看到,原有的四個停車位的面積上建設了一座7層24個停車位的垂直循環立體停車庫,小區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小區始建於2000年,一共有住戶740多戶,但是沒有規劃地下停車場,僅有車位100多個。停車把小區的綠地、消防通道都佔滿了,自從有了這個車庫之後,自己開車出門再也不擔心回來之後沒地方停車了。

車庫生產廠家負責人汲東平告訴記者,垂直循環立體車庫操作比較簡單,可以插卡操作也可以憑密碼進行操作,車輛從最高處下落僅需一分鐘,車庫的建設周期也僅為一個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建設2層—11層。而且車庫比較智能,佔地面積小無噪音,可以根據車輛停放的所在位置就近從左或者從右把車放下來,不用再轉一周。在安全方面車庫裝有紅外線斷電措施,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在車庫運行的時候進去了,馬上整個車庫斷電,還有車庫運行中會有安全擋杆抬起,如果車內有人沒有下車的話是打不開車門的。

馮春社區工作人員徐洋洋告訴記者,車庫採取租賃的方式,30年的租賃期費用為4.8萬,業主可以採取一次性付清,也可以分期三年付清。而且在這個立體停車場的建設前期,社區就對晨曦小區的居民進行了入戶民意調查,居民的通過率是93%,車庫建成之後很多居民都到社區詢問相關的情況,希望能夠把立體停車場在自己所在小區進行推廣。

目前,二七區還有6個類似的停車庫正在建設中,停車泊位近1000個,下一步還將在停車比較緊張的綠地、商業區等建設一大批智能停車位,進一步緩解居民停車難的問題。

八步教你更安全使用立體車庫

第一步:首先找好適合自己愛車尺寸的車位。

第二步:讓車內的乘客下車。

第三步:起步的位置很重要。

一般的車主有兩種倒車習慣,要麼是90度倒入車庫,要麼是斜著倒車。一些司機喜歡90度倒車入庫,那就停在哪個位置很重要。一般是離車庫垂直距離遠一些的時候比較容易倒車。車身距離停車位垂直距離2米以上,相對容易入庫。

第四步:倒車入庫的時候,要淡定,淡定。

車主們可能對方向盤和車輪的把握不到位,就有可能大多方向盤或者打的角度不夠。正確的操作是,等車C柱過了鄰車車頭,再開始勻速打方向並控制好車速,這樣車子就會以一道美麗的弧線停入車位。

第五步:一下停不進去,那就多倒兩次。

第六步:油門一定要控制好,車速越慢越好。

第七步:停入車位後調一下車身兩側的餘量。

第八步:下車的時候折起後視鏡來。

來源: 鄭州電臺新聞中心 編輯:胡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400多輛車搶150個停車位 老舊小區停車難如何破解?
    400多輛車爭搶150個停車位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海澱區老舊小區較為集中的北下關街道,停車位的爭搶已經接近白熱化。以近期剛完成拆除地鎖任務的皂東社區23號樓院為例,23號樓院的一條小路車位是150個,而登記的該條路兩側居民車輛是400多輛,百分之五十的家庭是一輛車,其餘的家庭有兩輛車的、三輛車的,還有四輛車的。
  • 委員為緩解「停車難」建言獻策,發展智慧停車體系和地下深層立體車庫
    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委員們圍繞解決「停車難」提出了「構建智慧停車體系」、「發展地下深層立體車庫」等諸多建議。省政協委員馮小隆表示,我省一貫重視城市停車場建設工作,先後開展了大量政策引導和探索性實踐。然而,由於歷史欠帳等諸方面原因,導致停車泊位總供給與機動車保有量增長的差距仍在拉大。停車需求增長與停車供給不足的矛盾仍日益凸顯,以致靜態交通治理面臨更大挑戰。
  • 拆掉物業辦建立體車庫 西安這個小區的業主有福了!
    新城區華山17街坊小區  老舊小區建起立體車庫  增加車位290多個  走訪過程中,在新城區一家老舊小區,華商報記者發現這裡把辦公室拆了建停車庫,以緩解業主停車難題。  新城區華山17街坊小區是一個老小區,小區住戶1941戶,人口超過5800人。小區常停車輛超過600輛,但地面停車位360個,「停車難、停車亂」成為居民之前吐槽的問題。為此,西北工業集團籌集資金3000餘萬在小區原物業辦公用房的基礎上建設一幢6層的立體車庫。據長樂中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盧勇介紹,因為這個物業以及重大資產本身是老華山廠的,因此對物業辦公室進行拆改難度較小。
  • 小區建的立體停車庫,租一年多少錢?已有報價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衝 / 文 鄧萬裡 / 圖為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鄭州市近幾年一直在加強停車場建設。對很多小區來說,用地很緊張,新增加車位就得「上天」「入地」。4月8日下午,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對晨曦小區立體停車庫建設,徐立毅書記很感興趣,也很認可,還現場評價稱該立體停車庫「見縫插針」,能較好地利用現有空間。4月9日,河南商報記者探訪發現,該小區立體停車庫佔地4個停車位的面積,建設了7層共24個車位,現場不時地有車主到來,取車過程不到三分鐘。
  • 天津立法緩解停車難:鼓勵建立體停車場,倡導錯時共享停車
    新華社天津12月12日電(記者周潤健)近日,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以緩解停車難。為增加公共停車場供給,規定明確,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築、商業街區、居住區、大(中)型建築等,應當按照國家和天津市有關停車泊位數量標準配建、增建停車場,並納入聯合驗收;與主體工程同步配建、改建或者擴建的機動車停車場,應當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 讀創調查|立體車庫建設有望啟動「加速度」,全市在建車庫40個可...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肖晗/文 廖萬育/圖為加快解決「停車難」問題,深圳已出臺多項措施推動立體停車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在建立體停車庫有40個,能提供1萬多個車位。此外還有35個車庫將納入近期建設方案。據悉,《深圳市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已明確,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整體交通政策的前提下,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各類企業、居住小區等土地使用權者利用自有土地挖潛增建立體停車設施。
  • 2020陝西兩會 ‖ 發展智慧停車體系和地下深層立體車庫
    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委員們圍繞解決「停車難」提出了「構建智慧停車體系」「發展地下深層立體車庫」等諸多建議。省政協委員馮小隆表示,我省一貫重視城市停車場建設工作,先後開展了大量政策引導和探索性實踐。然而,由於歷史欠帳等諸方面原因,導致停車泊位總供給與機動車保有量增長的差距仍在拉大。
  • 破解停車難,大連計劃建設6個機械式立體停車場
    停車難問題近年來備受關注。在今年的市政協第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胡其驊提出《關於以市場化運作機制解決停車難的提案》。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單位答覆表示,今年6個機械式立體停車場列入建設計劃。我市大部分可利用的橋下空間已被用作停車場,如五惠路橋、疏港路橋等,為周邊增加了停車供給。今後還將繼續挖掘可利用的橋下空間。為緩解停車難問題,教育部門也採取了多種措施挖掘利用教育系統停車資源。
  • 深圳立體車庫建設「加速度」
    為加快解決「停車難」問題,深圳已出臺多項措施推動立體停車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在建立體停車庫有40個,能提供1萬多個車位。此外還有35個車庫將納入近期建設方案。據悉,《深圳市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已明確,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整體交通政策的前提下,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各類企業、居住小區等土地使用權者利用自有土地挖潛增建立體停車設施。
  • 海寧有首個公共立體停車庫了!
    現在就有個好消息傳來——海寧首個機械式公共立體停車庫誕生了這個停車庫在哪裡呢?能停多少車?什麼時候建成?你關注的問題都有答案!位置就在這,車位增3.58倍△效果圖這個立體停車庫就在海寧市人民醫院內,建在醫院鍋爐房的西側,住院大樓北側。△效果圖為了了解更多信息,發布君前往現場親測。
  • 立體車庫事故觸目驚心,應如何安全使用停車設備
    近期幾起智能立體車庫事故讓人觸目驚心,受到大家廣泛關注,特別是車主朋友們,那麼立體車庫還能不能用,該如何安全使用停車設備?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在停車位一「位」難求的環境下,有「位」可停、安全停放也著實重要。建立體車庫本意是解決停車難題,方便車主停車,並把安全永遠放在第一位。
  • 立體停車樓「上崗」 緩解石景山八角南裡社區停車難題
    立體停車樓目前已投入使用。(八角街道供圖)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為了緩解停車難問題,北京石景山八角街道聯合北京靜態交通石景山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利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投入2600萬元,將原來2700平米的平面停車場,改造成地下三層、地上五層,共273個車位的立體停車樓,目前已投入使用。
  • 已建成甲岸智能立體車庫等項目!寶安3年內將增1.15萬個立體停車位
    目前,寶安區已建成甲岸智能立體車庫等項目,三年內將再增 1.15 萬停車泊位,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84 萬輛車 VS38.1 萬個泊位寶安為市民解決停車難問題靜態交通規劃專項研究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底,寶安區小汽車停車場共計 1533 個,共計停車泊位約 38.1 萬個。
  • 深晚報導|城中村建立體停車庫,「廢地」變「寶地」
    這塊地以這種狀態存在了十來年,直到 2020 年,這塊地雜草沒有了,垃圾堆也沒有了,搖身一變成為深圳首家由社會投資建設取得《項目意見書》" 合法準生證 " 的立體停車庫,即羊臺新村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羊臺新村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建成後。該車庫共有 5 層,能提供停車泊位 106 個。隨著這座立體停車庫的建成運營,有效緩解了羊臺新村城中村停車位緊張問題,改善了村內部停車環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內部道路亂停車阻塞消防通道,容易引發安全隱患等問題,曾經的 " 廢地 " 變成了 " 寶地 "。
  • 通知:解決停車難 智能立體停車樓月底投用
    汽車停放後駕駛人不用管,車位機器人自動將車停進高聳的大樓內,一直是國人羨慕的停車方式。近年來,隨著主城區車輛增多,停車難題成了困擾市民的城市病,老舊小區附近尤其明顯。而今,在蓮池區裕華東路與長城大街交叉口東行100米處,此前備受關注的智能立體停車樓即將投用。
  • 深圳羅湖:社會資本全資建立體車庫 每車位最高補貼5萬元
    深圳羅湖:社會資本全資建立體車庫 每車位最高補貼5萬元金羊網  作者:林園、李天軍  2020-09-09 羅湖區近日出臺了立體停車投資及管理細則
  • 立體車庫怎麼用?
    數據顯示,最近幾年我國城市機動車輛平均增長速度在15%-20%,而同時期城市停車基礎設施的平均增長速度只有2%-3%,特別是大城市的機動車擁有量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停車基礎設施的增長速度。從總體上看,城市停車難問題的出現主要體現在停車需求與停車空間不足的矛盾、停車空間擴展與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上。
  • 立體機械車庫安全漏洞巨大,看機器人停車如何化解!
    繼上篇文章針對湖州吳興區愛山廣場信業ICC車庫事故原因的做出的分析,今天和大家分享下立體機械車庫未來市場的何去何從,以及芯球機器人如何化此痛點為亮點的一些研發設計。細細數來,立體機械車庫已經有十多年的發展周期,目前市場數量已經趨於飽和,但縱觀現狀,其維保市場依舊混亂不堪。以小區內建設的立體車庫為例,因為有利可圖,大部分物業單位會按照低價策略選擇維保廠家,導致維護維保不到位,也就造成了諸如湖州車庫墜車事件的頻發。
  • 記者觀察:破解"停車難"還有多遠
    停車難是城市生活中的一大「痛點」,記者從省住建廳今天(12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從2017年起推進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從著力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入手,逐步向實現通車便利目標邁進,近三年增加57.48萬個停車位,停車難、停車亂現象得到有效緩解。
  • 南京河西兒童醫院旁建地下車庫 深挖68米可停車百輛
    如何解決南京主城區停車難的問題?在南京河西兒童醫院附近的保東路,僅300餘平方米的場地中,記者看到兩個內徑12米、深68米的地下停車場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預計今年8月正式完工,為國內首座。建成後,可停放200輛車。本報記者進行了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