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局中局」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芯國際「局中局」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688981.SH,00981.HK)公告臺積電前COO、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

  而在3年前,中芯國際即已延攬到前臺積電研發總監、前三星CTO梁孟松任聯席CEO,蔣尚義的加入,等於中芯國際得到兩員大將,追趕全球晶圓代工廠標杆臺積電的步伐即將加快。

  然而,讓外界錯愕的是,梁孟松卻提交辭呈,拂袖離開中芯國際。

  對不熟悉中芯國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大瓜;對了解中芯國際的人而言,這不過是其連綿不絕的內訌史上的一幕而已。

  01 梁孟松辭呈的三大疑點

  網絡上風傳的梁孟松辭呈中,提到了中芯國際目前的先進工藝製程進展程度,包括28nm, 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

  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細究之下,這部分表述疑點頗多。12月4日,中芯國際在網絡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明確提到,目前量產的是兩種工藝,一種是2019年四季度量產的第一代FinFET 14nm,另一種是第二代FinFET,但只是小規模量產。

  結合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上,梁孟松透露的N+1會在2020年年底量產,可以判定第二代FinFET即為N+1,它是14nm的工藝升級版,即14nm+,相當於12nm.14nm真正的迭代版本應該是10nm。

  也就是說,n+1和12nm其實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但網絡流傳的辭呈,卻將二者當成兩種工藝對待,這是明顯的矛盾點。

  另外,辭呈中提到的7nm是第二大疑點。在晶圓代工廠,7nm接近DUV光刻機極限,為節省成本,一般有多個版本,以臺積電為例:第一代和第二代7nm採用DUV光刻機,符合梁孟松說的不需要EUV光刻機的說法,第三代才採用EUV光刻機。實力遜於臺積電的中芯國際,不可能一步跨完7nm的所有臺階。

  第三大疑點是,在7nm的高階版本也就是EUV版尚未展開研發的情況下,怎麼可能開展同是EUV版的5nm、3nm工藝製程研發?而且5nm和3nm是兩代工藝,很難在設備不到位的情況下展開研發。

  此外,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角度來說,辭呈中提及的工藝研發進展都屬於重大敏感信息,以梁孟松的職務級別,不可能在辭呈中詳細提及,更不可能將內容洩露到網絡,否則有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

  從種種疑點看,這封辭呈假託的可能比較大。當然,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類似的「地震」在中芯國際早已不是新聞。

  02 20年3次人事大地震

  中芯國際自2000年成立以來,跌跌撞撞走過20年,經歷了3次人事大地震,使得這家寄託了中國半導體產業希望的領頭羊企業,顯得頗為狼狽,也招來外界不少爭議的聲音。

  20年前,被譽為華人世界半導體產業第三號人物、美籍華人張汝京,因為機緣巧合,在上海張江創辦了「中芯國際」。

  他的目標是把中芯國際打造為具備行業話語權的公司,大白話說就是成為臺積電那樣的標杆企業,一消胸中塊壘。當時,因創辦的世大積電被悄悄作價50億美元賣給臺積電,張汝京憤然辭職。

  在張汝京的帶領下,中芯國際一路高歌猛進,到2009年殺入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前3名,和第一名的臺積電,在工藝製程上最接近時僅相差兩年。中芯國際接下來只需猛踩一腳油門,就可能趕上臺積電。但遺憾的是,中芯國際翻車了——臺積電起訴其侵權。

  2009年11月3日,美國加州地方聯邦法院判決中芯國際敗訴。11月7日,經過緊張談判,中芯國際和臺積電達成和解:中芯國際分4年向臺積電賠償2億美元現金,同時向臺積電支付8%股權,外加2%的認股權。

  經濟上的損失只是其次,最重大的損失是,創始人張汝京將因此離開中芯國際。接受媒體採訪時,張汝京無奈地說:「我盡力了,官司的事讓我精疲力竭,對(辭職)這個結果我也感到很失望。」

  兩年之後的2011年6月29日,中芯國際召開股東大會,股東投票選舉董事。公司唯一的執行董事王寧國意外落選,而投下關鍵反對票的是大股東大唐電信

  此時,公司董事長江上舟剛剛去世,唯一的執行董事出局,意味著中芯國際的控制權爭奪戰正式打響。

  大唐電信的打算是,將王寧國踢出董事會後,再許下3倍年薪補償的條件,讓其辭去CEO職務,然後扶持楊士寧取代王寧國,從而控制公司。王寧國予以拒絕。

  隨後中芯國際董事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王寧國去留事宜,經過激烈爭吵,推出一個折衷方案:王寧國保留CEO職務,空缺的執行董事職務由江上舟生前安排的原華虹集團董事長張文義代任。

  但紛爭並未就此停息,公司內部分裂成「挺楊派」和「挺王派」,雙方在網絡相互交鋒。

  最終「挺王派」使出大殺器,曝光一份楊士寧涉嫌逃稅的內部審計文件。但出乎「挺王派」意料的是,這份文件牽出了中芯國際為眾多外籍高管避稅的內幕,為此,身為CEO的王寧國不得不引咎辭職。

  03 內訌的代價

  王寧國離開中芯國際後,楊士寧並未順理成章接過他的權杖——董事會從華虹集團空降邱慈雲出任公司執行董事兼CEO。眼見竹籃打水一場空,楊士寧也提出辭呈離開中芯國際。

  大唐電信挑起的這場內訌以兩敗俱傷收場,傷筋動骨的中芯國際步伐踉蹌,當年第四季度巨虧1.65億美元,創下創辦10年來最大的虧損記錄,而2010年同期還盈利6857萬美元。

  從此,中芯國際和臺積電的差距越拉越大。

  2015年,臺積電已收回28納米工藝製程成本,開始用價格戰打擊對手,中芯國際 28nm工藝製程才剛起步。2016 年,臺積電營業收入的54%來自於40nm及以下工藝製程,格羅方德的比例為 48%,聯電為18%,中芯國際則僅為2%,成為尾巴尖。

  到2017年,差距再一步拉大,當年上半年,臺積電28nm以下的中高端製程晶片佔總收入的 54%,40nm以下佔 67%。中芯國際整個2017年的收入支柱還是 90 納米及以下的製程技術,佔比達到 50.7%。

  2017年,為改變落後局面,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三顧茅廬,力邀三星CTO梁孟松加盟。經過近3年努力,中芯國際縮短了與臺積電的差距,在國產替代的有利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合計收入約為131.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淨利潤13.86億元,同比增長329.8%。

  一片興旺之時,臺積電老將蔣尚義的加入,看起來和梁孟松是珠聯璧合,中芯國際的發展似乎要「輕舟已過萬重山」,誰知卻是「一山難容二虎」結局。

  04 令人眼花繚亂的股權架構

  中芯國際反覆內訌和其複雜的股權有直接關係。公司初創時,首批投資人既有美國高盛華登國際,也有臺資漢鼎亞太,新加坡的祥峰投資,以及中國政府背景的上海實業、北大青鳥(後轉為大唐電信和中投)。

  股東數量眾多,必然導致股權分散,第一大股東上海實業持股不過12%,創始人張汝京持股不到1%。

  中芯國際的這一股權安排和其他創業公司大相逕庭。創業公司的股權安排通常是,或者由創始人直接控股,或者創始人股份達不到直接控制比例時,在投票權上也擁有控制權,保證公司按創始人意志運行。

  張汝京之所以沒有選擇控股中芯國際,一個原因是,晶圓代工企業是重資產企業,個人難以負擔海量出資,另外,當時還沒有引入股票所有權和投票權分離的「AB股」模式,使得張汝京要控制管理公司,需要其他股東的配合和支持。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後文詳細解析)。

  儘管張汝京持股微乎其微,但憑其行業威望和行業資源,還可以調和眾多股東的利益訴求。在2009年張汝京下課之後,靠著董事長江上舟的努力,中芯國際仍能被勉強捏合到一塊,但隨著江上舟的去世,公司內部已經沒有人能平衡眾多股東利益。

  此時的中芯國際內部已是派系林立,央企股東、地方政府股東、主權基金股東、臺資股東、美國股東,利益訴求複雜而眾口難調,交織著政府意志、財務投資人意志、產業投資人意志、管理層個人意志,各方意志無法取得平衡之時,偏偏大唐電信又點燃了內訌導火索,導致局面難以收拾。

  05 被卡脖子的苦果

  問題是,中芯國際為何要選擇如此複雜、容易導致紛爭的股權架構,如果選擇一個簡單明了的股權架構,豈不是省事很多?答案是和半導體設備被卡脖子有關。

  在中芯國際成立之前,中國曾先後建立了無錫華晶、上海華虹兩家半導體公司。其中,無錫華晶是我國半導體產業中國家投入最多的大型國有企業之一,僅二期工程的投入就高達近2億。在2000年之前,2億元是一個天文數字,也足見我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

  然而,由於兩家公司的國有企業身份,受「瓦森納協議」限制,在國際市場採購不到先進半導體設備,直接影響了企業效益。無錫華晶還因此陷入連年虧損,負債達8.6億元,成為燙手山芋,2002年轉手賣給華潤集團。

  為避免重蹈覆轍,中芯國際成立時,吸取了上述兩家公司的教訓,刻意淡化國企背景,大量引進外方股東,打造國際化企業形象以打破西方技術封鎖。而且,張汝京也希望中芯國際保持經營獨立性,防止被一家股東控制,重蹈世大積電的覆轍。

  在張汝京時代,這一策略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從2001年到2007年間,張汝京憑自己的人脈資源,以及全球各路股東努力,成功化解了美國的刁難,打破了「瓦森納協議」封鎖,為中芯國際拿到先進半導體設備進口許可證,順利引進了先進設備,使公司的半導體設備投資基本能做到與先進水平同步。

  但這種分散的股權設計也埋下了內訌的種子,使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反覆發生。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曲線解圍的策略只能救一時之急,難解長久之渴。2019年,中芯國際向荷蘭ASML訂購的EUV光刻機,受到美方幹擾,至今未收到貨,使得公司的晶片製程工藝止步於7nm。據說,這也成為梁孟松辭職的導火索。

  梁孟松的想法是,繼續推進先進邏輯晶片工藝製程研發,提高公司經營利潤,而蔣尚義的打算則是將資源重點投向封裝和小晶片技術,以繞開技術封鎖。

  觀念上的不同,加上蔣尚義成為梁孟松的上司,使後者感覺留下繼續服務已無意義,於是萌生退意,提出辭職。

  可以說,如果半導體設備不被卡脖子,那麼中芯國際的股權架構設計,一開始將和英特爾、臺積電、AMD等公司沒有差別,從而少了一路坎坷和跌跌撞撞。由此也可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的戰略意義。

  半導體設備目前已是國產晶片鏈條上最短的那塊木板。根據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協會(CEPEA)預測,2020年國產半導體設備市佔率將達20%,但和國外廠商相比,差距最大的不是份額,而是技術。只有技術和國外同步或接近,類似中芯國際內訌的苦情劇才可能避免重演。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古董局中局Ⅱ》局中之局,故事中的故事(下)
    天青釉馬蹄水盂而這位福大命大,撿了一條命的鄭家小兒子,就是後來在許願尋找「清明上河圖」真贗版本線索時,幾番指點許願的鄭教授,而在最新的劇情中,鄭教授的真實身份和其投靠老朝奉的目的也成了懸念明青花三顧茅廬人物故事罐聽完了故事中的故事,隱匿於藥老爺子所指的「五個蓋罐」中的局中之局也亟待開解---許願在藥不然的指引下,來到紹興八字橋,機緣巧合,找尋到了藥不然的太爺--藥慎行在江南留下的旁支
  • 《外八門之局中局》發概念海報
    今日,由導演夏雯執導,夏雯、耳東陳聯合編劇,張唏臨、祁聖瀚、杜奕衡領銜主演,王闖、方楚彤、劉寶樂、摩西、高銘辰、盧卓、梁國榮、蘇茂主演動作懸疑奪寶冒險電影《外八門之局中局
  • 中芯國際將給我們帶來好消息
    老辣的張忠謀此時並沒有馬上出招,而是默默的收集證據,準備給中芯國際致命一擊。2003年8月,在中芯國際兩地上市前夕,臺積電已竊取商業機密為由,一紙訴狀把中芯國際告到了美國,並且索賠10億美元。但是那個時候中芯國際一年的營收也才3.6億。
  • 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未來怎麼走
    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未來怎麼走 滿天芯 發表於 2020-12-16 11:35:38   在12月15日大家還在閱讀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消息之際
  • 《古董局中局》定檔五一,到底是個什麼「局」
    那麼,這究竟是個什麼「局」呢? 設局:臺前幕後實力派集結 先看看攢局和入局的人。 從演員陣容量級來看,《古董局中局》無疑是攢了一盤華語影壇的豪華局。
  • 中芯國際:無奈的內訌
    政府的核心訴求在於,通過中芯國際儘快將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培育起來;創辦人張汝京的核心訴求在於,將中芯國際打造成在全球半導體代工領域擁有話語權的企業;股東的核心訴求在於,通過投資中芯國際獲得可觀的財務回報(特別是考慮到中芯國際創辦時絕大部分股東都是財務投資人的角色)。
  • 聯姻A股:中芯國際的國產「芯」夢
    多重利好:中芯國際回歸A股在中芯國際回歸A股之前,中芯國際已經先後在美股、港股上市,其募資渠道相對寬廣。不過,中芯國際於2019年5月宣布從美股退市。於中芯國際而言,從美股退市有著深層的考量。首先,國際貿易波雲詭譎,這給美股上市的中芯國際帶來了額外的經營風險,而國內科創板的融資環境對其更加誘惑。
  • 美國正式將中芯國際列為「軍事最終用戶」!中芯國際回應:對公司...
    之前在 10 月 4 日晚間,中芯國際就曾發布公告稱,經過多日與供貨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後獲悉,美國 BIS 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 EAR744.21(b),向中芯國際的部分供貨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 【誰是中芯國際最大的供應商?】
    【誰是中芯國際最大的供應商?】根據彭博社的數據,購買ASML光刻機的支出,佔中芯國際資本支出的11%。但同一時期,中芯國際在ASML 的收入佔比僅為0.12%。對後者並無話語權。除了ASML,中芯國際的供應商大多來自美國。
  • 中芯國際在香港暫停交易 此前中芯國際CEO梁孟松提出辭呈
    中芯國際在香港暫停交易 此前中芯國際CEO梁孟松提出辭呈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16日 消息:在昨晚吃了個「內訌」大瓜後,今日早間
  • 內憂外患 中芯國際一夜「入冬」?
    12月15日,74歲的臺積電前COO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不過,在中芯國際宣布任命的董事會上,現任中芯國際聯合CEO、68歲的梁孟松卻無理由投了棄權票,並遞交了書面辭呈。霎時間,關於中芯國際「蔣梁之爭」的討論此起彼伏。
  • 中芯國際旗下公司-中芯南方獲大基金增持!
    中芯國際(0981.HK)公告稱,旗下中芯南方根據新合資合同及新增資擴股協議。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南方)於2016年12月01成立,位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資方有中芯國際,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計劃總投資102.4億美元。目前股權結構:中芯國際持股比38.515%,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一期持股比14.562%、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持股比23.077%、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一期持股比12.308%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持股比11.538%。
  • 徐士傑:中「芯」還能國際嗎?
    對於美國對中國採取的這一新行動,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商務部還將在清單中增加中芯國際的11家子公司,以阻止它們獲得更先進的美國技術。這被視為美國總統川普鞏固其對華強硬政策的最新努力。中芯國際的全稱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目前是中國生產能力最大,和工業生產工藝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它的企業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專業晶片代工公司。經過多年的投入和累積發展,目前中芯國際已發展成繼臺積電、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聯電之後的全球第四大晶片生產商。
  • 內訌+外患,中芯國際如何突圍?
    兩個月前,中芯國際被曝出正在抓緊「囤貨」。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幾位熟悉內情的業內人士表示,中芯國際從美國、歐洲和日本供應商的採購超過了該公司2020年的需求。其中,中芯國際採購了包括用於關鍵生產工藝設備,如蝕刻、光刻、晶圓清洗和測試機械,以及一年以上的消耗品部件,這些部件必須定期更換以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行和日常操作的正常進行。中芯國際還建立了一個中央倉庫來儲存這些產品。同時,中芯國際正在針對部分美國設備、零配件、原材料,申請所需的出口許可證,但參考華為海思被封鎖後受到的衝擊,中芯國際的最終命運也不容樂觀。
  • 投資中芯國際(00981)「十問十答「
    國信觀點:中芯國際通過科創板審核,即將登陸科創板,有關投資中芯國際市場關注的十大問題做解答。一、政府投資、補貼中芯國際,能夠做起來嗎?政府主導投資半導體產業有成功案例可循,日本、韓國都是政府牽頭投資半導體製造。
  • 中芯國際股股票一覽表
    中芯國際股股票一覽表 2020-07-21 14:01:27 來源: 南方財富網 中芯國際股股價今日實時行情查詢,中芯國際股股票一覽 :
  • 《古董局中局》定檔,佛頭初現疑雲再起,局中人誰能辨清真相?
    #古董局中局定檔# 電影《古董局中局》宣布定檔2021年4月30日上映,同時發布「佛頭初現」版海報,主演雷佳音、李現、辛芷蕾、葛優四人神態各異,極具故事感。
  • 剛剛中芯國際最新回應來了!
    原標題:剛剛,中芯國際最新回應來了! 摘要 【剛剛中芯國際最新回應來了!】
  • 領科,光劍等國際高中選擇的A-level考試局到底是什麼?
    A-Level課程作為是申請大英國協的首選國際課程,這幾年備受青睞。在上海,除了老牌的領科、光劍、上實劍橋等專門開設alevel課程的國際學校外,世外,wlsa,七寶德懷特,南模等國際高中也紛紛宣布開設aleve課程。家長們在了解這些學校生源,師資和環境的同時,必然也繞不開alevel考試局。那麼,alevel具體有哪些考試局?各個考試局有什麼區別呢?
  • 下周中芯國際概念股或將爆發
    眾所周知的原因,近日中芯國際收到了各界的關注,在壓力之下,中芯國際定會越挫越勇,涅槃重生。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投資基金II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共同成立合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