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麒麟晶片真的沒救了嗎?中芯國際將給我們帶來好消息

2020-12-22 拿我故事換你酒

上期內容我們講到,美國通過各種手段打壓日本、韓國,控制臺積電,從而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導權重回美國。

最近華為消費者BG總裁餘承東表示,麒麟9000可能是華為麒麟高端晶片最後一代。9月15日之後,麒麟晶片或將成絕版!

吾輩當自強,唯有把我們自己的民族企業發展起來,才能打破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

晶片製造領域,中芯國際將擔當起這一重任!

01那個為中國半導體事業奉獻半生的幕後人物

1996 年,33個比較發達的國家針對中國共同籤署了《瓦納森協議》,這裡面的成員國,大部分都是親美派,唯美國是瞻。

90年代中後期,受《瓦納森協議》的制約,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出口管制,使得中國半導體設備製造業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2-3代的差距,落後國際先進水平10年左右。

中國拿到的技術設備落後美日3~4代。為了突破技術封鎖,國家下定決心,砸鍋賣鐵也要把半導體產業搞上去。

20年技術攻關,投入數百億,卻只換來了落後的生產線。華晶七年建廠,淪為笑柄。華虹兩年建成試產,卻被美日遠遠的拋在身後。

失落與無力感籠罩著整個行業。直到一個人的到來,才讓中國半導體事業枯木逢春,讓國人重新燃起希望。

這個人就是張汝京。

02張汝京的最初的夢想

張汝京曾在德州儀器擔任要職,被譽為華人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第三號人物。

1996年,在一次電子論壇會上,王陽源院士邀請張汝京回國幫忙。漂泊萬裡的遊子,歸鄉報國的念頭萌動。

第二年,張汝京就辭職,迫於當時的形式,他先是加入了世大半導體。

在世大半導體期間,他計劃建設10座工廠,打算把其中的八座建在大陸。只可惜世大沒有撐到那一天。

在張汝京帶領下,世大僅用3年時間,產能超臺積電三分之一,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企業。這自然成了臺積電的眼中釘,肉中刺。

2000年,張忠謀直接出資250億美金,以8.5倍高溢價收購了世大。

03中芯國際一鳴驚人

加入張忠謀麾下時,張汝京只提了一個要求,希望收購完成後,臺積電能夠在大陸建廠。

迫於當時的形式,張忠謀一口回絕了張汝京的請求。第二天張汝京直接辭職,他率領300名舊部直奔大陸,在上海張江這塊不毛之地成立了中芯國際。

只用時四年,中芯國際就在紐約、香港兩地上市。創造了半導體行業的最快上市記錄!中芯國際成為僅次於臺積電的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企業。

張汝京把中芯半導體與世界最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從3~4代縮短到1代。

短短數年時間,他締造了一個中國舉全國之力花20年時間都沒能實現的奇蹟。

為了避免像華晶、華虹在引進技術時被瘋狂狙擊,張汝京在開曼群島設立中芯國際,以此平臺募之,再外商投資身份在上海設廠。

他刻意分散股權,淡化國資背景,自己持股不到1%,這讓中芯國際快速入局晶片領域,同時也導致了內部矛盾不斷激化。

04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恩怨

中芯國際在短短數年時間之內,成為僅次於臺積電的全球第三大代工廠。這嚴重威脅到了臺積電。

老辣的張忠謀此時並沒有馬上出招,而是默默的收集證據,準備給中芯國際致命一擊。

2003年8月,在中芯國際兩地上市前夕,臺積電已竊取商業機密為由,一紙訴狀把中芯國際告到了美國,並且索賠10億美元。

但是那個時候中芯國際一年的營收也才3.6億。這場官司整整打了兩年,疲憊的中芯國際無奈與臺積電和解,不僅賠償了1.75億美金,還同意臺積電自由檢查中芯國際的所有技術。

受此影響,中芯國際上市後,股價一路走低。失去了股市的輸血能力,2006年,中芯國際準備外部融資。

這個時候臺積電故伎重演,控訴中芯國際竊取臺積電核心科技技術。

此時的中芯國際內部也是暗流湧動,由於股權過於分散,張汝京、國內、國外股東,三股力量博弈。

張汝京堅定的站在了中國這邊。

中芯急速擴張,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升級,吸引了一大批華人精英歸國。珠海炬力、中心微、瀾起科技等半導體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不過,為縮小與國外技術的差距,張汝京只能打破正常的經營節奏,八英寸生產線成本還沒有收回,12英寸生產線立即上馬。雪球越滾越大,九年持續虧損,內部反對聲漸起。

2009年,中芯國際敗訴,賠償臺積電兩億美金,以及80%的股權。臺積電還附加了一個條件,張汝京從中芯國際出局。

接到律師通知的那一刻,張汝京晶在電話前放聲痛苦。他離開公司前對工程師們說:

「你們不要被打趴下,你們要在我的失敗教訓下重新出發。」

張汝京為中國半導體事業,奉獻了半生。他立志將中國晶片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可惜的是,在功成之際卻被本是同根師出同門的張忠謀趕出了局。

05全村的希望中芯國際必將崛起

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後,群龍無首,內部爭鬥不斷。無奈之下中芯原董事長江上舟邀請王寧國加盟臨時掌坨。

王寧國穩住傳統用戶,用兩年時間扭轉中芯國際持續九年的虧損。

不過,此時臺積電拆解中芯國際的手段開始奏效。由於股權過於分散,海外股東開始與大唐電信搶班奪權。這讓王寧國逐漸失去了立足之地,高達90名管理高層出走。

王寧國最終無奈離職。

中芯國際又請張汝京的老將邱慈雲出山。邱慈雲入閣之後,不斷壓縮公司激進的外部投資,風格不再鋒芒畢露,中芯一度在技術上停滯不前。

直到另一個人的加入,中芯才逆勢崛起。他就是梁孟松。

在臺積電就職時,他成功主導研發130nm工藝製程,戰勝了老東家IBM。卻不受張忠謀的重視。於是他加入三星電子,成功主導研發14nm工藝製程,直接把臺積電按在地上摩擦。結果招來了張忠謀的瘋狂打擊。

他加入中芯國際後,僅僅在300天之內實現了28nm向14nm的技術升級,良品率高達95%。

中芯國際自此終於進入了晶片高端玩家局。

但是中芯國際卻被EUV光刻機卡住了脖子。早在2018年,中芯國際就像ASML下了單,最終在美國的各種阻攔之下,這臺機器仍舊躺在地球的另一端。

現在美國鉗制華為,面向低端手機5G設備為主的14nm晶片,中芯國際能夠幫助華為輕易解圍。但是和目前業界已經技術成熟並實現量產的7nm工藝相比,仍然有兩代(2~3年)左右差距。

我們可以看到中芯國際正在奮起直追,在速度上,中芯國際已經佔據了優勢。14nm工藝量產的速度,已經比預設的進度提前了至少半年。跟行業老大臺積電相比,差距正在逐步的縮小。

速度跟上了,時間也給了我們機會,中芯國際正在努力學習,別人家的孩子卻卡在了瓶頸,新製程的迭代速度正明顯放緩。

這為中芯國際的追趕提供寶貴的時間,未來很可能消除與巨頭之間的世代差距。 接下來,中芯國際可能跳過10nm工藝(或者作為短暫的過渡),直接發力7nm製程工藝。

中芯國際,是國內最能挑大梁的存在,是全村的希望。2020年5月15日,中國政府直接注資159億,給了中芯國際未來發展更多的底氣。

中芯國際背後,有堅定的國家戰略的支持,有崛起的中國需求在支撐。

中國的晶片之路可謂夾縫中求生存,但是依然有一批批精英前赴後繼奔赴疆場。以無畏的力量,以不滅的微光,在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中芯國際未來可期,必將崛起!

在造芯之路上,不但有中芯國際,華為同樣也在不斷向衝擊巔峰,任正非帶領的華為正在實現名族的自豪與驕傲。

下期內容將為大家介紹華為海思晶片的崛起之路,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華為710A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臺積電再見了!
    好了,看完名字很多人已經沒有了了解的欲望,我們都知道,華為、榮耀帶「T」的產品都是低配版本,比如說華為nova5T就採用的是麒麟710晶片,性能非常一般。兩者都是八核心設計,麒麟710由臺積電12納米工藝製作,主頻為2.2Ghz,而麒麟710A只有2.0Ghz。好了,這都不重要!儘管性能上有所縮水,可誰又能想到,此次榮耀play4T的晶片是中芯國際代工的呢?其實之前就有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實現量產消息,如今突然與華為的合作還是讓很多人預料不到。性能上雖然不強,但也是個好的開始!
  • 中芯國際試生產12nm晶片,華為麒麟710處理器將滿血,前景遼闊
    提起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手機廠商,不少首先想到的是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等品牌,其中可以自研晶片的手機廠商有蘋果、三星和華為。蘋果和三星不用多說,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品牌,該品牌可以說是國內唯一一個可以自研晶片的手機廠商,其旗下的麒麟系列晶片,可以說和高通的驍龍系列晶片不相上下,各有優勢。得益於自家晶片的加持,華為在國內的手機銷量可以說一騎絕塵,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不過在國外,華為的路就比較坎坷了。由於特殊原因,其國外的手機銷量一直下滑。而且最近,華為的晶片供應鏈也可以出現危機。
  • 麒麟晶片之殤:中芯國際難救華為,但是這場戰不得不打
    文/south科技華為的麒麟晶片,就好比一門無堅不摧的「火炮」,華為設計出了它的圖紙,但是卻沒有生產這門火炮的設備和工藝。在美國對華為徹底撕破臉後,華為一直都在尋找新的解決辦法,而在外媒各項報導來看,「換芯」成為了其最有可能選擇的方案之一。至於美國會對華為放下成見,讓華為的晶片供應鏈重新運轉,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並不現實。對於麒麟晶片的危機,日前,華為餘承東也親口承認,9月15日後其自研晶片將無法生產。
  • 中芯國際N+1工藝繞過ASML光刻機,麒麟晶片不懼斷供,臺積電急了
    普通消費者對手機晶片比較關注,雖然全球有五大科技巨頭能研發出高端手機晶片,但只有三星能自己生產晶片,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則是臺積電,由於三星在同種晶片工藝下的進展稍微慢了半年左右,因此蘋果直接把全部訂單給了臺積電(TSMC),現在高通也把驍龍865訂單給了TSMC進行生產。其實還有一家晶片代工企業能達到三星和臺積電的水平,它就是真正的國內企業中芯國際。
  • 一個好消息,引震半導體行業,中芯國際為國產晶片帶來新的希望!
    這家企業就是鼎鼎有名的中芯國際,在全球晶片製造行業中排名第四,代表了我們國產晶片製造的未來。晶片產業主要分為設計和製造兩個方面。高通、博通、華為、三星等都是全球著名的晶片設計企業,負責晶片的軟硬體設計,以我們的華為公司為例,其晶片設計能力已追上國際公司的水平,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巴龍等晶片,已規模應用於華為手機、PAD和電信設備中。
  • 華為宣布:平板電腦也用麒麟710中國芯!華為MatePad T10正式曝光
    洩漏是針對MatePad T10和MatePad T10,它們都具有HiSilicon Kirin 710A SoC(海思麒麟710A晶片)。華為MatePad T10華為MatePad T10s(屏幕解析度不同)-Roland Quandt(@rquandt)2020年7月10日麒麟710A國產晶片
  • 華為動作快,已將麒麟晶片從臺灣運回大陸?
    相信大家今天也都看到新聞了,美國給華為最後日期是9月15號。而今天就有媒體爆出消息來,說華為已經用了專機去臺灣把剩下的麒麟晶片運回來!說實話,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情和很多網友們都是一樣的。這2年來,華為真的可以說是太不容易了,網友們表示很心痛!
  • 華為迎來好消息,國產巨頭「雪中送炭」,美國始料未及
    而說起海思麒麟,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企業——臺積電。臺積電作為國際上著名的晶圓體代工廠,其實力毋庸置疑,與此同時,臺積電和華為之前也有著相當穩定的合作關係,當初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的時候,臺積電還是保持和華為合作,這一點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不管是14nm晶片還是現在的7nm晶片,亦或是未來的5nm晶片,臺積電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成績。
  • 美加大限制華為,中芯國際迎來歷史性機遇?
    如果華為在臺積電停止接單後可轉向國內中芯國際這樣的晶圓廠,則華為的14nm以及以上製程晶片可以由中芯國際承接。華為基站端的晶片以14nm製程為主,基站的建設影響較小。不過華為麒麟系列高端手機晶片以及基帶晶片大多採用5nm或7nm製程,因此華為的高端手機和5G手機或將受到影響。
  • 中芯國際正式宣布,國產先進位程晶片進入新局面
    川普雖然我國在晶片的設計,研發上面都已經有了突破,華為海思就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在全球設計晶片企業中排行前十的位置,像麒麟、鯤鵬等知名晶片都是華為的佳作,但是沒有先進的晶片製程工藝中芯國際華為的遭遇也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自主創新才是未來的發展戰略,為了能夠儘快的完成晶片的國產化,我們需要在製程工藝上多下功夫了。
  • 三則新消息傳來,與中芯的5nm、3nm晶片的進度以及EUV光刻機有關
    消息稱,華為P40系列和Mate 40系列手機中的美國元器件,幾乎被替換殆盡,即便是沒有安卓系統和GMS服務,華為也有鴻蒙OS和HMS服務可用。但在晶片製造方面,餘承東都表示,華為等沒有進入重資產的晶片製造領域,這是一個教訓,隨後華為海思再次晶片類博士招聘,向晶片製造領域邁進。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
  • 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兩岸晶片「內戰」已經打響?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對美國技術和設備的使用。與華為一樣,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芯國際如果想再使用美國技術,或者包含美國技術的設備,必須首先獲得美國辦法的出口許可,尤其是10nm及更先進工藝相關技術,嚴格禁止提供給中芯國際。
  • 9月3日華為上演「霸王別姬」,將發布的麒麟晶片庫存僅有八百萬枚
    近期,華為正式官宣,將在9月3日於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上舉行主題演講。不出意外,華為還將在此次展覽會上推出最新的麒麟晶片,麒麟9000 5G晶片。麒麟9000晶片發布的這一天,註定會在中國晶片發展過程中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歷史會記住這一天!這段時間華為真的是壞消息不斷,美國商務部再次加大對華為的制裁力度,不再局限於晶片代工企業,後續凡是使用了美國技術的企業,都不能跟華為合作。這讓原本有能力幫華為代工麒麟晶片的企業,都不得不宣布取消跟華為的合作。
  • 華為上半年收入2558億!但海思麒麟晶片或許真的要絕版了!
    而且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如果沒有限制,那麼華為手機出貨量去年就能趕超三星,全球遙遙領先。 再加上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鴻蒙系統等,可以說現在的華為在實力上已經變得越來越強大,只是這個強大能夠延續到什麼時候還無法進行確認。
  • 華為最後的驕傲!全球首發5納米麒麟9000晶片,超越蘋果高通
    對於華為來說,目前唯一能夠做好的事就是把2020年度旗艦Mate40正常的發布出來了,但在這之前,華為還要幹一件大事,幹一件最後令華為這麼多年來堅持自研所驕傲的大事,那就是全球首發5納米的麒麟9000處理器。
  • 徐士傑:中「芯」還能國際嗎?
    由於半導體晶片在當代人類信息社會中的核心作用,其設計和生產製備技術,自然就代表目前人類社會的最高技術水平。毫無疑問,美國的半導體晶片設計技術處於國際社會的最頂端,但以中國華為技術公司等為代表的外國企業,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在半導體晶片的設計上趕了上來。
  • 新消息傳來,華為晶片架構實現自產,EDA軟體也有大動作
    隨著兩個多月的沉寂,海思終於在2021年,給大家來了一出消息大放送。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3nm晶片麒麟9010,仍在研發設計中。放在往日,我們一定會展望一下,未來它跟蘋果A15的龍爭虎鬥。可現在,誰勝誰負似乎就不那麼重要了。
  • 昨夜今晨:中芯國際稱未收到出口管制消息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開工
    中芯國際稱未收到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消息據網易報導,中芯國際昨日傍晚發布公告,稱否認收到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官方消息,並重申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中芯國際公告稱,公司注意9月26日,有媒體網絡問詢或者轉發著一份疑似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籤發的文件,根據該文件內容顯示,針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和合資公司出口的某些產品,將受到出口管制。中芯國際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並未收到此類官方消息。公司重申,中芯國際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
  • 消息稱華為將推頭戴式無線耳機、智能眼鏡:搭載麒麟A1晶片
    今日(23日)消息,根據外媒91mobiles的獨家消息,華為計劃在不久後推出更多搭載麒麟A1晶片的產品。華為可穿戴和音頻產品營銷總監Zach Yang在一次在線互動中告訴91mobiles,該公司計劃在2020年和2021年擴大麒麟A1產品的組合,新品包括頭戴式耳機、智能眼鏡和智能揚聲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