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英
據文匯APP消息,上海作家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先生於今日凌晨3:28逝世,享年95歲。
2019年9月23日,黃宗英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黃宗英,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也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
1941年,黃宗英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1946年,她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之後分別在《幸福狂想曲》《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
1954年,她創作了電影劇本《平凡的事業》;1960年,擔任劇情電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編劇。1965年後,她專門從事文學創作,曾連續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著有報告文學《大雁情》《美麗的眼睛》《桔》《小木屋》等,隨筆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紀的禪思》,與徐遲、肖復興共同創作報告文學集《為了你,我的祖國》,與丁玲共同創作報告文學集《一代天驕》,2016年出版《黃宗英文集》。
《麗人行》劇照,中間為黃宗英。
因戲生情,此生無悔
1925年,黃宗英出生於北京。九歲喪父,初中畢業以後,黃宗英便輟學養家,跟著哥哥來到了上海,那天卡爾登劇院(今長江劇場)正在演《蛻變》。正是在此,黃宗英被「定了終身」,走上了演藝道路。1941年,她主演的話劇《甜姐兒》風靡一時,引得上海灘富家太太小姐爭相模仿她在影片中的裝束,多有帶著自家裁縫來看戲的,要做戲中她大紅呢上衣和白帆布馬褲的同款造型。演過那麼多戲,黃宗英最愛的就是《烏鴉與麻雀》,「我們在迎接解放的炮聲中拍的,拍得踏踏實實,拍得有根有據,有聲有色。」
《幸福狂想曲》劇照
也是在拍攝這部戲時,她確認了自己的一生所愛——趙丹。影片中他們演一對情人,可是對於這位有著十年演藝經歷,蹲過大牢的男人,黃宗英始終有點怕他。誰曾想,拍攝工作結束時,趙丹對黃宗英進行了表白:「我不能離開你,你應該是我的妻子。」
風雨同舟33年,兩人經歷了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刻,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卻沒能抵住生老病死的分離。趙丹於1980年去世。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她離開上海前往深圳,創辦了都樂文化公司,就這樣,黃宗英成了文化創業最初「吃螃蟹」的人之一。她還成立了深圳第一個獨立書店「都樂書屋」,其中「都樂」二字來自於趙丹的遺言:「願天下都樂。」
多年以後,主持人曹可凡在採訪黃宗英時問道:「阿丹老師去世這麼多年了,你還一直想他嗎?」
黃宗英說:「他永遠活著,不是我想不想的問題,因為他永遠活著。我任何一個文集裡都有趙丹的事,我自個兒就下了決心,莫道不並蒂,偏隨我雙遊。」
這段感情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段佳話,去年上映的電影《請你記住我》是第五代導演彭小蓮用光影復刻的那段舊時光。電影中,黃宗英對著鏡頭動情地表述,「我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嫁給了趙丹。」她的一生有許多角色,趙丹的妻子,對她意義重大。
閱讀寫作是終身伴侶
黃宗英的文字就像她的性格一樣有種不合規制的「跳躍感」,這和她本身是名電影演員有關。出身演藝世家,黃宗英的「舞臺感」體現在她的影視、文學作品中,也體現在生活裡。她把耀眼的明星光環看得很淡,反而更加重視文學創作。黃宗英的才氣體現在剪輯和文字的相通,這是她文學作品的一大特點。
1965年起,黃宗英在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專職創作,她用散文的筆法來寫報告文學,更用人生的熱忱來寫報告文學。黃宗英著有報告文學《特別姑娘》《小丫扛大旗》《天空沒有雲》《沒有一片樹葉》,散文集《星》《桔》《半山半水半書窗》《黃宗英報告文學選》等,還將《小木屋》攝製成電視片。
她的文字是天馬行空的,也是落在實處的。黃宗英具有很強的政治敏感性,她的《大雁情》呼籲給一個飽受不公平待遇的植物學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給他平反。為了幫助研究高山植物生態的女科學家徐鳳翔實現在西藏建立一個觀察站的夢想,黃宗英籌措經費,帶著團隊三進西藏,助她圓夢:第一次進藏,她寫出了報告文學《小木屋》;第二次進藏考察,她跟蹤拍攝了紀錄片《小木屋》。第三次進藏,是在黃宗英與第四任丈夫馮亦代結婚之後,年近七旬的黃宗英和科學家考察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因嚴重高原反應昏迷了兩天兩夜。大家都勸她不要去,但執拗的黃宗英還是不顧一切地進藏。那一次,等馮亦代再見到黃宗英時,她已經在林芝解放軍115醫院昏迷了兩天兩夜,醒來時籤自己的名字,「黃」字都少了兩隻腳,身上都還發出青色來,「甚至原來那雙十分明亮的眼睛也變得灰暗可憐」。被問到後不後悔,遺不遺憾,黃宗英柔和而堅定地回答說:「這輩子,從來沒有後悔過。」
從演藝界到文學界,黃宗英把獲取知識作為生活的快樂源泉。晚年在北京,黃宗英還天天去上函授大學,並且每天早上聽英語廣播,「我把它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在上海住院期間,年過八旬的黃宗英依然堅持每天背詩詞,寫日記,還有長短不一的隨筆。她將這些短文命名為「百衲衣」,並在報紙上發表,這種毅力實在令人欽佩。
對於一個經歷過太多大的生命變故的人,黃宗英對歷史有著很深厚真切的情感。在過去那個時代,她是個與歷史潮流走得很近的人,使得許多人認為她是很「左」、很革命的人,但其實面對那些傷害過自己的,黃宗英依然用一顆堅強的心去包容、憐憫,依舊活得真實,活得痛快。
九十多歲的黃宗英,依然會寫寫書法寫寫詩,記錄自己心中的感受。暮年,她曾寫下過一首小詩,這其中也許有她不老的秘密:
別說自己老了,別老說自己老了,
根本別去想我是老還是不老。
青春的節奏還在我的心中跳躍,
兒童般的好奇也並沒有把我拋掉,
未來的藍圖依然盤旋在我的頭腦,
追求新知識那勁頭我也不輸學生年少。
憑什麼說自己老?
憑什麼說自己老?
暮年該來的煩惱找上我,
我就跟比我還糟糕的比較,
於是坦然一笑說「還好,還好」。
心理自我調試是靈丹妙藥。
哎,其實呀,一個人多想著別人,自己就不會老。
真的喲,
只要你多想著別人,
自己就不會老。
來源丨澎湃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