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女神黃宗英走了,她來自溫州這個知名家族,兄妹四人皆傳奇…

2020-12-17 騰訊網

「一息尚存,不落徵帆……她到最後,也依然愛看書愛寫字。老太太一路走好!」

12月14日上午,黃宗英侄子、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宗洛次子、鳳凰衛視中文臺副臺長黃海波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則悼念內容。

12月14日凌晨,溫籍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先生逝世,享年95歲。

提起黃宗英,留在幾代人心底的,是她在銀幕中青春靚麗的一抹優雅笑容;不過,她更願意人們記住的,是真正伴隨她整個人生,那一支書寫時代的筆。

《家》劇照

她是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她最喜歡一句話:「一息尚存,不落徵帆。」即使到了2016年,她仍然以91歲的高齡,出版《黃宗英文集》。

視頻來源:梨視頻

黃海波:「三姑」讓我倍感親情溫暖

黃宗英和黃海波合影。

黃海波稱黃宗英「三姑」。2019年6月1日,黃海波去上海醫院看望三姑。她當時還對著手機錄了一段視頻:「祝大家六一兒童節快樂!」

黃宗英的病房像書房。

「在她的病床旁邊,放著許多布娃娃和木偶。她很喜歡它們。」黃海波說。

「三姑是一位典型的優雅中國女人。大約在1978年,我第一次見到三姑。當時姑父趙丹剛剛復出,與她一起來北京到我家做客。她穿著一身灰灰的人民服,但她的氣質和精神卻讓我為之一振,像是灰色調中有一瓣金枝玉葉,典型的小巧內斂的黃家人面孔,讓我瞬間感到親情的溫暖。」

黃海波說,在北京的那些日子,他經常聽趙丹講如何扮演聞一多、周恩來;聽黃宗英講她的《小木屋》和邢燕子,講散文中的種種意念,「這是對我童年潛移默化的藝術薰陶」。

黃宗英(左)與黃海波(右)在山海關城門樓合影

「1990年,由於央視《望長城》攝製組的拍攝長達1年,當時三姑已年過六十,作為報告人的她急需一個助理。」黃海波說,此後長達兩年與三姑的相伴,黃宗英的優雅和得體讓他印象深刻,「她從不偷懶,永遠都是光鮮亮麗於人前,絕不會毫無風度地暴露於外界。頭髮永遠是梳理整齊的,抹著淡淡的口紅,精心搭配的圍巾及小帽,談吐得體,輕聲細語」。

《麗人行》劇照,中間為黃宗英。

黃宗英的文字就像她的人生,平實中帶著飄逸靈動。「我愛紅葉盛期奪人的冶豔和逼人的熱烈;我愛凋零期紅葉無限的風韻和醉人的詩情;我愛紅葉落地坦蕩蕩的層層枯枝。踩著它們,它們輕輕應答著,飄散著令人銷魂的美妙意境。」

年輕的她曾將自己求學演戲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筆》的標題,於《文匯報》連載。

「她著魔似的展開稿紙、走向拍攝現場,是常有的事。不管在北京或上海的胡同小巷弄堂裡,還是在西北的大戈壁和沙漠中,她似乎總是吃得很少、睡得很少,瞪大了她那細小卻迷人的眯縫眼,與世界與自己進行著神交!」黃海波說,後來三姑在上海醫院裡修養的20多年,她身體雖然衰老,但依舊神採奕奕,「她不寫書了,但依舊愛讀書。每次去醫院看望她,她說不要花,不要食物,只要書籍。她依舊是精神至上的」。

晚年黃宗英

黃秉桂:黃宗英三次敲開故鄉大門

黃宗英堂侄黃秉桂今年70歲。他回憶了黃宗英三次回瑞安的過程,「在黃宗英五個兄弟姐妹中,就數她回故鄉時間和次數最多。

黃宗英(左)與趙丹(右)在《幸福狂想曲》中的劇照

1962年1月,黃宗英帶著趙丹來到浙江縉雲仙都去尋訪拍攝過《阿詩瑪》的攝影基地,隨後第一次雙雙來到溫州,為《高機與吳三春》劇本的改編奔忙,當時她與趙丹住在溫州柴橋巷機關招待所,足跡踏過雁山甌水,但黃宗英真正敲開故鄉瑞安大門的,卻是後來的三次」。

1963年採訪戴新泮(黃宗英攝)

1963年3月,38歲的黃宗英第一次來到既陌生而又親切的故鄉瑞安。她住在瑞安城關小沙巷的縣委機關招待所。瑞安縣委安排她採訪一位水利專家、工程師戴新泮,家住塘下鮑田。黃宗英二話不說,提起行李,趕到塘下。戴新泮出生於1883年,歷經清朝、民國、新中國,出身窮苦,一輩子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和水利經驗。黃宗英寫了一篇報告文學《新泮伯》。當時,黃秉桂給該文配了一幅人物速寫,後來一併刊登在《解放日報》。此後,黃秉桂陸續創作了許多作品,獲過許多獎項。

1975年黃宗英回瑞安祭祖,在玉海樓留影。(黃秉桂攝)

1975年,50歲的黃宗英第二次回到瑞安老家探親。黃宗英9歲那年,父親黃曾銘在青島病故,靈柩被運來瑞安安葬。當時黃宗英曾這樣對瑞安親人說她自己很不孝,特別對不起爸爸,「小時候最醜的是我,待我最好的就是爸爸」。這次故鄉之行,黃宗英帶回了許多瑞安土特產,如黃魚鯗、墨魚乾、蝦米,還有她最愛吃的瑞安李大同的雙炊糕、芙蓉糖和冰雪酥。不過此次家鄉行,黃宗英收穫更多的還是親情。

1988年黃宗英(左四)在瑞安東門硐橋上與老人交談。

1988年端午節前夕,闊別故鄉13年的黃宗英再次回到瑞安。她一襲端莊素潔的連衣裙,一頭飄逸的銀髮,顯得格外華美。這次她是受上海作協委託,專訪全國十大民營企業家之一的瑞安企業家溫邦彥。她沒有住進賓館,而是住在溫邦彥的家中。但凡是採訪,她都要求自己與受訪者同吃、同住、同勞動。

1988年黃宗英在瑞安與溫邦彥(右)撞雞蛋過端午節。(劉顯佑攝)

端午節這天,黃宗英親朋聚集在溫邦彥家吃粽子、撞雞蛋。第二天她說:「我想通過溫邦彥,宣傳瑞安形象。」於是,她向上海電影製片廠請求派出一支攝製組,她要以溫邦彥為題材,拍一部電視報告文學片,暫定名為《小城瑞安》。當一切工作進入有序狀態時,溫邦彥卻表現得有苦衷。原來,溫邦彥是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家室簡陋清貧,怎麼奢望自己能拍一部電視報告文學劇,該要投入多少錢呀?於是攝製組撤了,導演走了,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但黃宗英不怕挫折,又走訪瑞安百好乳品廠,夜間就伏在瑞安華僑飯店的單人房間裡通宵寫作。不日,一篇有關百好乳品廠前世今生的報告文學誕生了。這次,她在瑞安工作生活了一個多月。

黃宗英1996年參加瑞中北京校友會舉行的紀念瑞中100周年大會管陶/攝

黃宗英逝世 2019年曾獲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出身溫州傳奇家庭

黃宗英,祖籍瑞安,1925年7月13日生於北京。黃宗英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愛好藝術,16歲隨兄長到上海職業劇團打雜,自此踏上了演藝之路。兩年後,她憑藉在話劇《甜姐兒》中的表演風靡上海。自此,「甜姐兒」也成了黃宗英的代名詞。

1946年,黃宗英憑藉首部電影《追》步入影壇。之後,她又開啟了舞臺、電影、文學的跨界生涯。她的《幸福狂想曲》《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烏鴉與麻雀》等影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黃宗英投身於文學創作,尤其專注於報告文學,她創作了《大雁情》《美麗的眼睛》《桔》《小木屋》等作品。前三者更連續獲得三次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很多人熟悉的黃宗英,與她的丈夫著名演員趙丹分不開的。這段感情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段佳話。黃宗英曾說過:「只要我活著,我不能讓趙丹死了。」人的一生或許會經歷過很多段感情,但刻骨銘心的只會是一個人。對於黃宗英來說,這個人,就是和她共度32載的丈夫趙丹。

黃宗英與趙丹。

上海解放前夕,趙丹和黃宗英在義賣場上,為支援解放區購買醫藥物品,並為影迷籤名(1949年初)

黃宗英出身著名的瑞安黃氏家族,「黃家一門三代翰林」是瑞安城裡流傳了一百多年的佳話。瑞安小沙巷(舊稱振文坊)曾掛有一塊橫匾,上書「比戶書聲」四個大字,是被譽為「東南第一筆」的著名書法家池志徵題寫。

童年黃宗英

在清代後期,世居小沙巷的黃家,族中「兄弟二進士」「父子叔侄三進士,同朝為翰林」,黃氏以家族群體形象活躍在晚清歷史舞臺上,史稱瑞安「五黃先生」。1925年出生的黃宗英是「五黃先生」中最年幼的黃紹第的孫女、「洋翰林」黃曾銘的小女兒,和兄弟黃宗江、黃宗淮、黃宗洛、黃宗漢並稱「新五黃先生」。

黃家兄妹多長壽。前排左起:黃宗英、黃銳華(享年99歲)、黃燕玉(享年103歲)。後排左起:黃宗洛(享年86歲)、黃宗江(享年89歲)、黃宗淮(80年代去世)、黃宗漢(享年83歲)

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黃宗漢兄妹四人均與藝術結緣,戲稱"賣藝黃家",黃宗英與哥哥黃宗江、弟弟黃宗洛被譽為藝術圈裡的"黃氏三傑"。

黃宗英與哥哥黃宗江。(1942年)

兄妹四人作為老藝術家都在藝術界有著很高的地位。

黃氏四兄妹在《大柵欄》中的劇照(從左至右為黃宗漢、黃宗英、黃宗江、黃宗洛)

暮年,她曾寫下過一首小詩,這其中也許有她不老的秘密:別說自己老了,別老說自己老了,根本別去想我是老還是不老。青春的節奏還在我的心中跳躍,兒童般的好奇也並沒有把我拋掉,未來的藍圖依然盤旋在我的頭腦,追求新知識那勁頭我也不輸學生年少。來源:溫州都市報綜合

相關焦點

  • 家鄉人眼中的「甜姐兒」黃宗英與瑞安的三段情
    端午節這天,黃宗英親朋聚集在溫邦彥家吃粽子、撞雞蛋。這次回鄉,黃宗英還走訪了瑞安百好乳品廠,參觀了溫州的其他地方。在瑞安待了一個多月後,她才起程返滬。住院期間勤於寫作從瑞安市人民醫院退休的黃炳鐸是黃宗英的侄子。「我們最近一次去上海的醫院看她是兩年前了,那時她的精神狀態挺不錯。」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左手電影右手文學,她與江蘇有著不解...
    從舞臺到大銀幕、再到文壇,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現代快報記者獨家採訪了曾與之有過親密互動的人,還原這位 「甜姐兒」的一生。 △話劇《甜姐兒》劇照,黃宗英飾演「甜姐兒」 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供圖永遠的「甜姐兒」她是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黃宗英是誰?
  • 銀幕女神黃宗英十八歲披嫁衣,結婚18天後命運和她開了個大玩笑
    1941年她加入黃佐臨主持的上海職業劇團,兩年後便憑藉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令她紅遍上海灘,成了萬眾追捧的舞臺明星。也就在這時,她的愛情悄然降臨,她在18歲的花樣年華披上了嫁衣。在最美好的年華當上了新娘,這本該是人生當中最幸福美滿的一件事。
  • 黃宗英病逝,「賣藝黃家」天堂聚首,影壇再無「黃氏三傑」
    驚聞95歲的表演藝術家黃宗英去世了,對於這位曾經的上海灘知名女演員,可能熟悉她的人並不多,一部分人可能知道她曾是趙丹的妻子,還有一部分人可能知道他是著名演員黃宗洛的姐姐。很少有人知道,黃宗英還有另外兩個身份,她是「賣藝黃家」的老三,影壇「黃氏三傑」的其中一員。
  • 95歲老藝術家黃宗英離世,3任丈夫和兒子比她先走終團聚
    老藝術家黃宗英病逝,一門三兄妹皆文藝巨匠,95歲高壽去得安詳——引言。12月14日,我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曾獲得上海第七屆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黃宗英老太太,安然離世,享年95歲。可以說黃宗英這一生,都在為藝術奉獻,因為直到2016年,黃宗英依舊不停筆,出版了《黃宗英文集》,彼時,她已經91歲了。三年後,黃宗英獲得了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這一個獎,算是為黃宗英這一生的文學成就,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除了黃宗英,她身邊的人也都充滿了藝術氣息。
  • 95歲上世紀「頂流」黃宗英去世,與愛人趙丹天堂重逢
    黃宗英在上世紀40、50年代是紅遍舊上海的「甜姐兒」,代表作有《烏鴉與麻雀》、《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是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更被盛讚是上世紀的頂流。老人家的哥哥黃宗江、弟弟黃宗洛也都從事過表演工作,所以兄妹三個並稱為演藝圈的「黃氏三傑」。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昨病逝 左手電影右手文學她與江蘇有著...
    她是一笑嫣然的「甜姐兒」,她是「非虛構寫作」的先行者,她是一代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12月14日凌晨,著名表演藝術家、著名作家、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宗英因病辭世,享年95歲。從舞臺到大銀幕、再到文壇,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現代快報記者獨家採訪了曾與之有過親密互動的人,還原這位 「甜姐兒」的一生。
  • 黃宗洛 :我的「小妹」黃宗英 | 「甜姐兒」黃宗英凌晨逝世
    因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甜姐兒」從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以下內容選自三聯書店刊行的《賣藝黃家》一書,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加上黃宗漢兄妹四人,被稱作」賣藝黃家」。黃家是浙江瑞安望族,「賣藝」既有一種叛逆祖上做官的含義,又不失為會心的解嘲。黃家到了他們這一代,由於時代變遷、個人愛好諸種因素,有了不同的道路和特殊的際遇,黃氏兄妹各有千秋,各自精彩。
  • 黃宗英影集:38張老照片,從黃毛丫頭到銀幕甜姐,還原其精彩人生
    她所出演的第一部話劇是《甜姐兒》,這使她名聲大噪。很快就成為了紅極一時的美女明星。上圖為黃宗英的明星照。 從黃宗英那個時期的老照片來看,她似乎真的是標準的銀幕甜姐,長相美,氣質也很洋氣,人見人愛。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仙逝,她曾說: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
    ◎ 黃家兄妹。◎ 話劇《甜姐兒》劇照1946年她和謝添主演了生平第一部電影《追》,由舞臺走上了銀幕。正因為她在這部作品中的精彩表現,導演陳鯉庭決定邀請她擔任影片《幸福狂想曲》的女主角,趙丹任男主角。◎ 電影《麗人行》劇照(1948年)
  • 瑞安「黃家小妹」今晨逝世,她曾說: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
    早在1958年,黃宗英就曾在樂清農村勞動鍛鍊。1962年1月,黃宗英帶著趙丹來到溫州,為《高機與吳三春》劇本的改編奔忙,當時她與趙丹住在柴橋巷機關招待所,足跡踏過雁山甌水,但黃宗英真正敲開故鄉瑞安大門的,卻是後來的三次。 1963年3月,38歲的黃宗英第一次來到故鄉瑞安,住在小沙巷的縣委機關招待所。這次,縣委安排她採訪了家住塘下鮑田的一位水利專家戴新泮。
  • 屬雲的人:《可凡傾聽》黃宗英專訪
    銀幕舞臺留舊夢,她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荒原極地續新篇,她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2015年5月,值藝壇耆宿黃宗英九十華誕之際,《可凡傾聽》特別奉獻《屬雲的人》,揭開塵封往事,品味傳奇人生。黃宗英:沒有。今天要練字,你來給我搗亂了。曹可凡:歷經磨難八十年。曹可凡:醜丫今已雪盈顛。無多春暖花開日,不少風欺霜虐天。銀幕舞臺留舊夢,荒原極地續新篇。壯心未逐前塵散,繞室彷徨百遍旋。這張字寫得很好,一會兒蓋個章送給我。黃宗英:這個不好,以後給你,欠你一張,把它重新寫。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電影演員之外她還有這個身份
    根據文匯報等媒體報導,據上海作家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逝世,享年95歲。她曾在電影《烏鴉與麻雀》《家》《聶耳》中扮演過重要角色。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於北京,1940年在上海職業劇團開始了表演生涯。因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甜姐兒」從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1946年,黃宗英憑藉首部電影《追》步入影壇。次年,她又將自己求學演戲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筆》的標題,於《文匯報》連載。
  • 屬雲的「甜姐兒」黃宗英遠去了,她和她愛的人在天上又相聚了
    媽媽今天凌晨走了, 走得很安詳,很坦然。 我想她是去跟父親和她的師長們團聚了。 黃宗英 ▲ 1946年初涉銀幕,黃宗英出演了沈浮導演的《追》,在裡面扮一個買辦家庭的大小姐,同情並掩護表哥去參加革命。
  • 「甜姐兒」微笑著走了,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
    「媽媽今天凌晨走了。走得很安詳,很坦然。我想她是去跟父親和她的師長們團聚了。」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曾獲得上海第七屆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黃宗英於今晨3時28分於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兒子趙左接受晚報獨家專訪時這樣說。
  • 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
    黃宗英,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也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1941年,黃宗英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1946年,她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之後分別在《幸福狂想曲》《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
  • 95歲黃宗英去世,因「長得不像工農兵」離開演藝圈成了作家
    12月14日凌晨3時28分,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在悼詞中,她和趙丹的兒子趙左說:母親是幸運的,一生經歷了幾代人才有可能經歷的人與事,過程中有失敗,有成就,始終面向光明。黃宗英早年拍的左翼電影,結尾多是「走呀走呀,走向遠方」。現在,她真的走了。「遠方」不遠黃宗英的人生是在9歲那年發生第一次斷裂的。
  • 永遠的「甜姐兒」 浙籍表演藝術家黃宗英今晨逝世 享年95歲
    黃家兄妹。前排左起:黃宗英、黃銳華(享年99歲)、黃燕玉(享年103歲)。正如有人所評價:黃宗英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也許不是電影,而是她的文學。  【浙江新聞+】 黃宗英:銀幕外,還有作家夢 2016年,「甜姐兒」黃宗英所著《黃宗英文集》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 曹可凡悼黃宗英:先生這一生就是一個「痴」字
    黃宗英是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也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去年,黃宗英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曾與她錄製過節目、相識多年的好友、主持人和演員曹可凡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一同追憶這位仙逝的「甜姐兒」。  曹可凡記得自己問過黃宗英一生中最難演的角色是哪一個?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今晨逝世,享年95歲,她曾說: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
    黃家兄妹。前排左起:黃宗英、黃銳華(享年99歲)、黃燕玉(享年103歲)。後排左起:黃宗洛(享年86歲)、黃宗江(享年89歲)、黃宗淮(80年代去世)、黃宗漢(享年83歲)黃宗英曾說,「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在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我真實不變的人生!」9歲喪父、15歲失學,黃宗英最珍惜的事就是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