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8:41 |瑞安發布
提示:點擊上方"瑞安發布"↑↑↑關注我們
今天凌晨三點二十八分,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
黃宗英,浙江瑞安人。著名作家、劇作家、演員。因主演喜劇《甜姐兒》而知名。其文學代表作有《平凡的事業》、《家》、《烏鴉與麻雀》等,《小木屋》電視記錄片在第28屆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上,獲電視記錄片銅獎。
△1975年黃宗英回瑞安祭祖,在玉海樓留影。
△1988年黃宗英(左四)在瑞安東門硐橋上與老人交談
瑞安,是黃宗英的故鄉。這裡,有她的祖居,有她的血脈,更有她不可割捨的親情。在五個兄弟姐妹中,她回瑞安的次數和時間最多。
早在1958年,黃宗英就曾在樂清農村勞動鍛鍊。1962年1月,黃宗英帶著趙丹來到溫州,為《高機與吳三春》劇本的改編奔忙,當時她與趙丹住在柴橋巷機關招待所,足跡踏過雁山甌水,但黃宗英真正敲開故鄉瑞安大門的,卻是後來的三次。
1963年3月,38歲的黃宗英第一次來到故鄉瑞安,住在小沙巷的縣委機關招待所。這次,縣委安排她採訪了家住塘下鮑田的一位水利專家戴新泮。1964年2月23日,報告文學《新泮伯》在上海《解放日報》發表。
1975年,50歲的黃宗英第二次回瑞安探親祭祖。探親之餘,她不忘寫作的老本行,採訪了全國勞模陳阿木,實地調查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一些情況。臨行,她帶了黃魚鯗、墨魚乾、蝦米等家鄉土特產,還有她最愛吃的李大同的雙炊糕、芙蓉糖、冰雪酥。
△黃宗英1986年參觀瑞安永久機電廠 管陶/攝
1988年,黃宗英受上海作協委託,回瑞安採訪全國十大民營企業家之一的溫邦彥。此行她還寫了一篇有關百好乳品廠前世今生的報告文學。
△黃宗英1996年參加瑞中北京校友會舉行的紀念瑞中100周年大會 管陶/攝
提起黃宗英,留在幾代人心底的,是她在銀幕中青春靚麗的一抹優雅笑容;不過,她更願意人們記住的,是真正伴隨她整個人生,那一支書寫時代的筆。
「從小我沒想當演員卻當了演員,沒想當作家卻當了作家。」
「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在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我真實不變的人生!」
——黃宗英
1925年7月13日,黃宗英出生於北京。9歲那年父親病故,家道由是中落,經濟拮据,「我小小年紀整日做著養家孝母供兄弟上學的夢」。
△童年黃宗英
△ 黃家兄妹。前排左起:黃宗英、黃銳華(享年99歲)、黃燕玉(享年103歲)。後排左起:黃宗洛(享年86歲)、黃宗江(享年89歲)、黃宗淮(80年代去世)、黃宗漢(享年83歲)
1941年,只有16歲的黃宗英應哥哥黃宗江之邀,加入黃佐臨主持的上海職業劇團,因一次臨陣救場,登上了話劇舞臺。兩年後,她便憑藉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自此,「甜姐兒」也成了黃宗英的代名詞。
△黃宗英和大哥黃宗江在蘭心劇院後臺(1942年)
她陸續主演了多部話劇,聲名漸起。尤其是1942年的喜劇《甜姐兒》令她紅遍了上海灘,成為萬眾追捧的舞臺明星。
△話劇《甜姐兒》劇照
1946年她和謝添主演了生平第一部電影《追》,由舞臺走上了銀幕。正因為她在這部作品中的精彩表現,導演陳鯉庭決定邀請她擔任影片《幸福狂想曲》的女主角,趙丹任男主角。影片上映後,受到廣大觀眾和輿論界的好評。次年,她又將自己求學演戲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筆》的標題,於《文匯報》連載。20歲出頭的黃宗英,開啟了舞臺、電影、文學的跨界生涯。
△電影《追》劇照(1946年)
△電影《幸福狂想曲》劇照(1947年)
也是因為這部電影,黃宗英與年長她十歲的趙丹擦出了火花,電影中的幸福狂想曲餘音未了,現實中的愛情進行曲悄然奏響。1948年,黃宗英和趙丹結為夫婦。他們既是生活中的比翼鳥,也是銀幕上的雙飛燕。除了他倆的定情之作《幸福狂想曲》,黃宗英的其它幾部代表作品《麗人行》《烏鴉與麻雀》《聶耳》,也都是與趙丹合作的。
△電影《麗人行》劇照(1948年)
△電影《烏鴉與麻雀》(1949年)
尤其是開拍於解放前,完成於解放後的《烏鴉與麻雀》,黃宗英在其中扮演一名國民黨小官僚的情婦,時而妖媚輕浮,時而兇神惡煞。這與她之前的銀幕形象反差極大,展現出不凡的演技。
△黃宗英和趙丹
△上海解放前夕,趙丹和黃宗英在義賣場上,為支援解放區購買醫藥物品,並為影迷籤名(1949年初)
△巴金(右)、黃宗英(左)在波蘭第二節世界和平大會上(1950年)
△ 黃宗英主演電影《為孩子們祝福》劇照(1952年)
△黃宗英在電影《家》中扮演的梅表姐(1956年)
「我不是膽小的人,也不是勇敢的人。我只不過想用筆向社會說話。」
「植物界沒有兩片葉脈相同的葉子,可是人界,卻有許多命運相同的人。」
——黃宗英
△黃宗英(左)在電影《家》中的劇照
黃宗英身上有著與生俱來的悲憫情懷和詩情畫意。上世紀50年代之後,作為演員的黃宗英漸漸淡出,作為作家的黃宗英卻如魚得水,特別是在報告文學領域更是成績斐然,《小丫扛大旗》《新泮伯》《特別的姑娘》《美麗的眼睛》《橘》《大雁情》……讀者反響熱烈,並多次獲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黃宗英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黃宗英和《大雁情》的主人公植物學家秦官屬在洛南山區(1978年)
報告文學的特殊性質,註定了黃宗英必須放棄安穩舒適的生活,東奔西走,翻山越嶺,甚至風餐露宿,去往各地體驗生活,而她全心投入,樂此不疲。在她的諸多報告文學作品中,寫於1983年的《小木屋》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篇,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徐鳳翔致力於建設高原生態研究站的故事。1985年,中央電視臺為《小木屋》攝製專題片,她又隨攝製組再度入藏。影片在第二十八屆紐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電視記錄片銅獎。
△黃宗英在宿營地為徐鳳翔的考察隊做飯(1982年)
△黃宗英和高山森林生態學家徐鳳翔(1984年)
1990年,黃宗英臨危受命,出任大型紀錄片《望長城》外景主持人,和一夥才20出頭的年輕人,一起西行挺進羅布泊。年逾花甲的她追隨著古長城的遺蹟,輾轉跋涉於茫茫草原、漫漫戈壁,老驥伏櫪,壯心不已。黃宗英總是不斷地把驚奇放在人們面前。
△在古長城的身邊(1990年)
2019年,她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或其代表領獎。(左起)陳少雲、何佔豪、王文娟、周慧珺、黃宗英(由兒子代領)(陳盈文 攝)
了解更多:
●瑞安94歲「黃家小妹」又上頭條!女明星、女作家、浪漫黃昏戀……她的傳奇人生不可複製
來源:瑞安發布綜合整理浙江新聞客戶端、上海文聯、文匯APP
編輯:葉玲玲丨責編:唐亦佳 潘勤勇
緬懷、致敬!
16079424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