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日本作為動畫和漫畫的產出大國,宮崎駿和手塚治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文/速遞君
提起宮崎駿大家想起的都是他創作出來的那一批優秀的動畫電影例如《千與千尋》、《龍貓》等;提起手塚治虫大家就會想起《鐵臂阿童木》和他為日本漫畫打下的奠基的。
兩個大師對日本的動畫和漫畫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個是故事漫畫的奠基人,一個是將動畫發揚光大,對於日本現在的動畫和漫畫都是不可或缺的人。
藝術創作中很多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和想法,也會有衝突。那麼這兩位大師到底存在什麼樣的愛恨情仇,以至於宮崎駿在手塚治虫去世後說道:「蟲製作所的作品我不喜歡,不僅不喜歡還很不以為然……手塚治虫迄今的所言和主張全部都是錯誤的。」
手塚治虫這一生中對日本的漫畫界做出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在他去世之後,也就只有宮崎駿敢於這樣直接又負面的去評價他。
其實這只是在宮崎駿對手塚治虫的不滿到達極致之後爆發的情緒。宮崎駿也算是第一個發現手塚治虫對日本動畫界定下的不好的規矩的人。
他們兩個的故事要從日本的東映動畫株式會社說起。當時的東映只是日本的五大電影公司之一,在收購了日動映畫株式會社之後改名東映動畫株式會社。
而他們選擇的經營策略則是有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在兩年後他們也完成了日本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
這是一個很不合理的選擇,他們一開始的目標其實是成為「東洋迪士尼」,但是教育電影與迪士尼的經營策略則是並無太大關係的。當時的東映背負著連年的財政赤字創作了一系列真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
也是因為這樣,東映吸引了像宮崎駿這樣的人才加入。當年的宮崎駿和當時的漫畫家一樣深受手塚治虫的影響,他甚至無法擺脫手塚治虫帶給他在漫畫上的影響所以撕毀了自己的作品。
在宮崎駿加入東映之前,這家公司就因為手塚治虫的《鐵臂阿童木》的製作發生變革。這個也正是宮崎駿對手塚治虫的不滿所在。
手塚治虫為了讓《鐵臂阿童木》能夠進行周更,採用了多種省錢的動畫製作方法,這非常深切的影響到了日本的商業動畫製作。比如:「三格拍攝」(一秒八幀)、「重複動畫」等。
此外,手塚治虫與電視臺籤訂的《鐵臂阿童木》放映是以很低的價格籤訂的,這個價格不僅影響了當時的動畫公司與電視臺的合作,也使後期大部分的動畫製作都很廉價,動畫人的工資待遇很低。
上文就提到過東映一直都是財政赤字的狀態,噹噹時的社長大川博去世後,新上任的社長為了讓東映開始盈利開始大規模裁員,宮崎駿也離開了東映,輾轉了多個公司(比如東京電影新社)後與之前同在東映的夥伴高畑勳創立了此後很知名的吉卜力工作室。
從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後續作品來看,它才是真正的繼承了東映當初的理念:「成為東洋迪士尼」。
蟲製作所是手塚治虫的工作室。雖說手塚治虫在動畫製作上的確並不是很有天賦,但是他在漫畫上的造詣也是不可忽視的。除此之外,很多從蟲製作所中走出來的動畫人都成了現如今日本動畫界的頂梁柱。
在現在看來,手塚治虫當時對日本動畫界的造成的影響也的確是很大的,此後很久的日本動畫深受「粗製濫造」的影響,以及動畫人現如今依舊低待遇的現象也的確是造成了日本動畫界的不景氣。
時到如今,手塚治虫已經離世,宮崎駿70歲時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年紀比我輕的人,我不必多說什麼了。」(手塚治虫離世時60歲)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手塚治虫的信息可以看一下速遞君的文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