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故,多讀書,多思考來源:GO野
前幾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表示將廢除軍隊中的同性戀禁令。
該禁令要求同性士兵們對自己的性傾向保持沉默,否則將被開除。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軍隊都很難容忍好基友的存在,然而,在古代戰爭中,戰友間以同性戀關係組成的部隊。因相互之間關係密切,所以往往有較高的戰鬥力。
在古希臘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獨特的軍隊——底比斯聖軍,可謂是古希臘歷史上的一朵奇葩。這支軍隊戰鬥力強悍,在它組建的40年間鮮有敗績。
公元前379年,底比斯將軍佩洛皮達斯從各部隊中挑選了300人,他們都必須符合三個標準:貴族出身、同性戀人關係、戰鬥力非常強悍,這150對同性戀情侶組成的特種部隊。
佩洛皮達斯將軍這300人單獨組成一個軍團,讓他們互相宣誓忠於愛情與友誼,作為輔助其他軍團的精銳部隊使用。當時的希臘主要由雅典,斯巴達,底比斯三大邦國控制。斯巴達的日益強大導致其與底比斯的關係惡化。
公元前379年伊巴密濃達為充分發揮這支部隊的戰鬥能力,將其由原來與普通士兵的混編中獨立出來,可能因為伊巴密濃達自己是一位同性戀者,所以相信愛情的力量。同時這也反映出在底比斯,同性戀非常普及。由於這支部隊的特殊色彩,它被命名為「聖軍」。
佩洛皮達斯說:
「同一氏族或同一部落的人在危急時刻很少互相幫助,一個軍團應該將相愛的戰士編在一起,這樣才能組成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部隊,因為一個人是絕不願在愛人面前丟臉的,而且他會為了保護所愛的人犧牲自己的性命。」
公元前371年,稱雄希臘的斯巴達城邦國王翁布羅特,率1.1萬大軍徵伐底比斯,那個時期,希臘正處於「重裝甲步兵」的鼎盛時代,通過獨特的「斯巴達軍事教育」訓練出來的斯巴達軍隊戰鬥力極強。
擅長「震懾衝擊戰術」,這一戰術關鍵在於作戰時必須保持完整的隊形前進,以保證軍隊方陣中所有的長矛同時衝入敵人的正面,從而一舉衝垮敵陣。
當時底比斯全國軍隊只有7500餘人,針對斯巴達軍厲害的「震懾衝擊」戰術,底比斯的元帥艾帕米農達斯設計了一種新穎的「斜形戰鬥隊形」,以阻擋敵軍的長矛衝擊,而這個新陣型中,「聖軍」將發揮「撒手鐧」作用,迅猛攻擊敵人的右翼,迫敵出現混亂,而主力則趁機進攻。
8月5日,雙方在留克特拉地區按各自的戰法部署陣勢,會戰開始後,斯巴達統帥命令全軍向左旋轉隊形,企圖與底比斯軍保持平行狀態後實施長矛攻擊,可是不等對手排好隊形,「聖軍」就發起了攻擊。
斯巴達軍右翼沒有料到這一著,一時不知所措,頓時被衝擊得隊形大亂。這時,艾帕米農達斯命令主力全線出擊,正在調整部署的斯巴達軍頓時被打得首尾難顧,全線崩潰,底比斯軍乘勝追擊,殲敵2000餘人。
戰役中斯巴達的國王克勒姆布羅託一世戰死,此戰底比斯軍隊不僅保衛了國家安全,還幾乎結束了斯巴達在希臘世界的霸業,對此戰役的勝利底比斯聖軍的功勞極大。
留克特拉戰役中,「聖軍」一戰成名,在此後的40年間,憑藉伊巴密濃達創立的「斜形戰鬥隊形」,以「聖軍」為尖兵的底比斯軍隊鮮有敗績,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然而,就在底比斯聖軍無限風光的時候,從希臘北方貧窮的馬其頓大山中來了一個年輕人,他把聖軍完全給毀了。
這個年輕人和聖軍中的戀人士兵們親密的混在一起,沒人意識到,這個來自馬其頓的傢伙竟是個間諜。多年後,年輕人摸清了底比斯聖軍的弟媳後回去當了國王,還研製出了底比斯聖軍的剋星戰法--「馬其頓長矛方陣」。
這個馬其頓的年輕人就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爹--腓力二世(希臘語: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前382年-前336年),他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也是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Arrhidaeus)的父親。
即便戰績輝煌,底比斯聖軍仍舊沒有逃脫消亡的命運。
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發動了喀羅尼亞戰役,意在消滅希臘各國,在古希臘重裝步兵方陣的最終版——馬其頓方陣面前,底比斯聖軍最終吃了敗仗,但是聖軍拒絕投降,因而被馬其頓人全部殲滅。
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曾描述道:「勝利後的腓力二世視察戰場,他停在300位勇士的屍體前,看到每個戰士的胸前都有致命的傷口,每兩具屍體緊緊挨在一起,於是知道這就是著名的全部由相愛的勇士組成的「聖軍」,他抑制不住眼淚,說道:『無論是誰,只要懷疑這些人的行為或者經歷是卑劣的,都應該被毀滅。』」
隨後,腓力二世吩咐部下妥善埋葬。底比斯聖軍的墓地樹立了一座獅子雕像,以紀念他們的英勇事跡。底比斯戰敗後不久,底比斯國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亡國滅種,不復存在。
滄桑巨變,兩千多年後,沒承想他們的遺骸重現天日,1890年,考古學家們偶然發現一個墳墓,裡面有254副骸骨,同時紀念物獅子像也被發現,經專家考證,這個墓葬正是「底比斯聖隊」戰士的墓葬。
許多人可能會不理解,為什麼這樣一支同性戀部隊在當時能組建,這還要從古希臘的文化說起。翻閱古希臘的典籍,會發現古希臘有非常濃鬱的同性戀文化,其中尤以底比斯為最,史載底比斯是希臘最無限制的鼓勵同性戀的城邦之一。
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在著作中曾提到,在底比斯,成年男子和少年可以以一種近似公開化的婚姻關係同居。亞里斯多德在著作中描述稱,底比斯有一個神聖的「伊阿摩斯之墓」,同性戀人們在墓前宣誓互相忠誠。
正是這一背景促成了「聖軍」的順利誕生,由於這支部隊的特殊色彩,它被命名為「聖軍」。公元前338年,決戰在喀羅尼亞展開。在戰役開局時,雅典聯軍兩側有自然屏障保護,可謂毫無破綻。
但腓力二世帶領近衛騎兵率先發起進攻,隨後又且戰且退,有效調動雅典軍團,讓它緊追不放,使得聯軍側翼暴露。這時亞歷山大發起了致命一擊,在號角聲中,他率部突入雅典方陣右側,雅典陣營很快崩潰。
然後亞力山大的騎兵繞到底比斯軍團後,向壓陣的精英部隊「聖軍」發動進攻,以期將這300人全部殲滅,好打擊聯軍的士氣。在敵人優勢騎兵面前,「聖軍」毫不畏懼,進行了艱難的拼殺,直至全部死亡。
感謝您讀到這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