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年出現新怪象,年輕人在家待幾天就急著走,是年味淡了嗎?

2020-12-17 小東看天下

時間飛逝,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了,每年春節,無論是外出務工的還是在企事業單位上班的朋友們,都紛紛趕在年前回到了家中,準備在家裡過一個輕鬆愉快的年假,對於年假,很多人是非常期待的,因為每年就那麼幾天,所以人們回到家中都非常珍惜。

村裡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人們開始走親訪友,可是經常回家的朋友們都會發現,在外務工的朋友們,一般在家裡待幾天就走了,非常匆匆。眾所周知,在農村過年的氣氛,始終要比城裡有年味。在農村,人們走親訪友,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不過在近幾年,小編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外出的人們回來的晚,走的也早,這樣的年被一些人稱為「偽年」,除了沒有一年味外,根本沒什麼意思?

在這裡,不少人就好奇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人們在外面待習慣了,還是因為人們怕花錢,仔細想想,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這種情況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農村人都搬到城裡去住了,這樣一來,農村的人就很少了,還有很多人已經紮根到了城市,父母由於不習慣城裡的生活,只能留在家裡。

只有在過年的時候,人們才紛紛趕回家配陪父母,而大家之所以在家待幾天就走了,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小編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導致的,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第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人們認為初五過後就等於把年過完了,按照以往的習俗都是過完正月15才算把年過完。

在以往,即使外出務工的人也會到正月十五才紛紛離開家,可是這幾年卻完全不同了,人們初五沒過完就開始紛紛的外出了,所以人們慢慢地感覺沒意思了。在農村,如果家裡沒有什麼老人,有些在外務工的基本都不回去了,在外面簡簡單單地過一個年。

第二個原因,由於很多外出務工的都很忙,所以假期一般都很短,一般只有一個星期左右,所以人們回來後,匆匆的過一個年,和親朋好友見個面,就出去了。總之,年後各種各樣的事加到一起,人們忙得焦頭爛額,大家都提前趕往工作的地點。

另外,由於春運的原因,很多人為了錯開春運,也早早地買好票,準備外出,生怕誤了啟程的時間,不能按時到達工作地點。最後,現在農村的風氣非常不好,年味也變淡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人們回家過年的也變少了。有些人回家後發現村裡過年沒一點意思,不僅沒一點年味,所以有一部分人對於回家過年的興趣也降低了。

有一部分人因為自己沒有賺到錢,所以感覺非常沒有面子,而且現在農村的攀比之風非常嚴重,大家為了礙於面子,也很少回去了,有些人在家受到打擊後,恨不得早點從家裡離開。

屏幕前的朋友們,關於農村過年出現的新怪象,你怎麼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過年回家沒幾天,就紛紛急著外出,是不是年味變淡了?對於此事,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交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歡迎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年底,農村興起「恐歸」怪象,到底是咋回事?老農:世道變了
    是吖,只有一家人歡聚一堂才是真正的幸福,思緒萬千,決定今天回農村老家陪父母過個好年,於是提前買好了火車票。一路向西向西,穿過鱗次櫛比的高樓,歷盡辛苦終於回到了想念已經的家鄉,踏進村口,走在堅實的泥土上,感受著鄉土氣息,再次體味回鄉別樣的心情,甭提多開心。特別是新年即將到來的特殊時刻。如今農村的變化確實太大,家家戶戶都住進了三四層的磚瓦房,用著天然氣,自來水。
  • 農村的年味淡了,你們老家農村的年味有沒有變淡呢?
    對於這一代的小孩來說,他們沒有感覺到農村所帶來的快樂。現在很多老家的人在城裡買了房子也很少回老家了,甚至有的連過年都不回老家一次。對於這個問題應該也是很多農村人可以感覺到的問題,農村的人也越來越少,田地也長滿了雜草,回老家的十多年前的那種年味也變淡了很多很多。
  • 農村親戚味越來越淡,走親戚的越來越少,這是為啥?
    每年不管是外出的遊子,還是在家裡的留守人員期盼的就是過年,家家戶戶團圓熱鬧,說道最令大家感興趣的就是走親戚了,不管遠的近的,在大年初一就開始走親戚了
  • 印象中的「關中」農村年味,就是初一的餃子
    小時候,很期盼過年,因為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到很多的糖、瓜子、水果,還有初一早上一睜開眼,媽媽給我的壓歲錢。隱隱記得,壓歲錢從五六歲時候的五毛,到結婚前一年,在家過的最後一個年的那張百元大鈔,現在回想起來,那是媽媽對我滿滿的愛!
  • 農村又一怪象出現!打工族返鄉沒幾天,為啥就從女神成了村姑?
    大家好,我是農村小七,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眾所周知,一到過年的時候,在外務工的農民工朋友們或者是在外面讀書的學生們都要回家了,到那個時候農村也就熱鬧起來了,現在了能夠看到農村裡頭每家每戶都已經準備了臘肉,要麼就是在屋子裡頭燒炕火燻制,要麼就是掛在外面讓太陽曬一曬曬乾。
  • 新冠疫情籠罩下的伊朗諾魯孜新年:年味淡了 平安健康很重要
    不過由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伊朗仍然形勢嚴峻,今年的諾魯孜新年,越來越多的伊朗人改變了之前喜歡拜訪親友、走門串戶的過年習俗,把保持平安健康、遠離新冠病毒當成了過年的首要任務。她說,今年這個年過得確實有點孤單。伊朗人在過年時一般會購置一整套叫做「七鮮桌」的東西,包括青麥苗、沙棗、大蒜、蘋果、硬幣、醋和薩馬努甜點共7種以波斯文字母「S」開頭的物品,象徵新年大吉大利和幸福吉祥。而今年由於疫情暴發,索瑪耶女士只準備了除薩馬努甜點以外的6件物品,而這6件東西還是去年過年時沒用完的。
  • 農村冬天三大怪象,城裡人看不懂,農村人見怪不怪
    農村人生活節奏慢,生活雖然忙碌,但有時也忙裡偷閒,幾個農村人坐在一起,一聊就是一整天,要不是到飯點需要回家做飯,不然肯定聊到太陽落山也不歸隊,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冬天農村三大怪象。一、街上穿緊身棉衣褲到處見。
  • 農村怪象「少奶奶」頻出,過年更是常見,農民也無奈,你們村有嗎
    而且,隨著農村結婚的人越來越多,這"少奶奶"娶進門的人數也就越來越多,很多的農村人都紛紛的叫苦,但是對這個"少奶奶"也是無可奈何,究竟是為什麼會在農村出現這個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呢?其實主要還是有以下幾種原因。農村娶妻難現在,娶妻難已經是農村人普遍頭疼的問題了。
  • 在外打拼的農村人,過年卻不想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臨近春節,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定居於大城市的人們,都會回到農村老家,和家人一起過年。以前,到了冬至,在外漂泊的人就會回家等著過年。然而現在,春節假期較短,人們都是在年跟前兒匆忙的趕回家,在有限的時間裡和家人朋友團聚。每年春運都十分繁忙,但仍有一部分人不想回家過年,這是什麼原因呢?人們經常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是很多人沒賺到錢,真的不想回家過年。
  • 繼「人口轉移」之後,農村有3種怪象讓人感到疑惑,是什麼現象?
    這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向外回歸田園山水的生活。許多人也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了農村,甚至有的村民還認為現在的農村和城市相比,已經沒有太大差距,在農村生活一樣活得自在。不過,就在大家稱讚農村生活好的同時,卻有一部分年輕人在拼命往城裡跑。
  •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了,年輕人:我太難了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遊子一年的期盼。春運更是最聲勢浩大的一次遷徙。為了回到一個叫家的地方,不惜拼盡全力。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一些原因回不了家,這些回不了家的人,各有各的故事。甚至還有些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 年味淡?想沾喜氣?「鼠」於你的新年好運都在這裡!
    今天#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麼#這個話題被大家熱議,最近幾年大家常常覺得「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有人說是因為習俗變淡了,有人說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還有人說是因為條件變好,天天像過年......
  • 新鮮拜年方式刷爆朋友圈 年輕人在家「雲聚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攝宅年百態春節是一家人團圓共聚的時光,和往年春節必定返鄉聚會不同,不少市民選擇了待在家中,與家人樂享親子歡樂時光。移動網際網路重新定義了春節過年的方式,春節假期,各種新鮮拜年方式刷爆了朋友圈——網上雲拜年、個性拜年語音、視頻發紅包等依然讓人感受到了過年的喜慶。
  •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有些地方的農村竟然不讓放鞭炮,你怎麼看?
    我們老家所在城市,在前幾年就劃定了鞭炮燃放的範圍。在城市裡放鞭炮基本是不可能了,去年過年的時候查得很嚴,小區裡的保安來回巡邏不讓放鞭炮。但是除了城市之外,其他地方是可以放鞭炮的。即便在農村允許放鞭炮,但是整個放鞭炮的熱鬧程度已經大不如往年了。
  • 農村「人口轉移」後,農村有3種「怪象」,這是什麼情況?
    很多人也開始將目光轉向了農村,甚至有些村民還認為,現在的農村與城市相比,已經沒有太大的差距,在農村生活也一樣自在。然而,正當大家都稱讚農村生活好的時候,卻有一部分年輕人拼命奔向城市。要知道,多年來,確實有一些地方的農村發展得很好,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生活條件都不如城裡,但是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村民們卻因為經濟發展的滯後,不得不往城裡跑,有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有的是為了生計。而且這些地方出現了人口遷移城鎮的現象後,還出現了三種怪象,很多人為此感到疑惑或不理解,這是怎麼回事?它有哪些現象?
  • 陝西成最受旅遊過年國人歡迎年味目的地
    鼠年春節哪些地方年味最濃?攜程旅遊數據顯示,陝西成為最受旅遊過年國人歡迎的年味目的地。春節旅遊年味指數陝西最高 西安、華山預訂增長45%鼠年春節哪些地方年味最濃?陝西成為最受旅遊過年國人歡迎的年味目的地。攜程在春節期間推出600多條陝西過大年跟團、自由行產品,覆蓋西安、華山、延安、鹹陽、寶雞、大唐不夜城、法門寺、華清宮等年味滿滿的目的地,預定同比增長45%。遊客在這裡將體驗到制陶俑、學習漢服禮、尋寶藏、觀看皮影戲、拓片等傳統年俗體驗。鼠年春節,哪些城市遊客最愛來陝西過年?
  • 「創作開運禮」過年回家陪父母包「大角子」,農村風俗就是多
    都說如今的年味兒淡了,不過回到農村老家,你會發現,年味兒依舊很濃。很多朋友會覺得小時候的春節才是熱鬧的春節,穿新衣放鞭炮,挑燈籠鬧元宵,還有那隔著圍牆都能聞到的肉香味兒,讓人在無比懷念的同時,也感嘆那種單純的熱鬧勁兒再也找不回來了。
  • 我記憶中的年味是滿滿的「煙火氣」
    以往熱鬧的景象走親戚的人們臉上洋溢著笑容春晚截圖而現在呢,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年味也是一年比一年淡了啊。在年夜飯的餐桌上,大家會抱著手機等待搶紅包。由於環保的要求,煙花鞭炮也消逝遁跡。似乎人們已經習慣了繁華和忙碌,過年團圓成了走過場,走親訪友也變成了趕時間。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呢?那最最普通的「煙火氣」也要淡不可尋了嗎?
  • 聽說這屆年輕人過年不想回家了
    「回到家,打開門的那一刻,年味就到了」「門外是夢想,門裡是家鄉」「小年思鄉切,歸途腳步急」,所有的出街文案,都打出了「歸家」的團圓情懷。然而,很多時候「歸家」不過是傳統文化營造出來的固有觀念。團圓的美好寓意也被每年七大姑八大姨的連環追問而打破。「找對象了嗎?」,「月薪多少啊?」,「準備什麼時候買房啊?」,這一連串的追問,常常都不知該如何回答,只好用一抹苦澀的微笑帶過。
  • 除夕夜,農村諺語「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這意義你知道嗎?
    除夕夜,農村人有諺語「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俗語其實也不分城市和農村了,很多老話很多人都知道的,這些老話也潛移默化成為我們做事的時候的行為準則。過年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最大的事情了,過年的時候,不管有多遠,遠在他鄉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過年已經成為了一年一次的寄託,已經遠不是一次節日那麼簡單了。記得小時候,年味是很重的,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每個人都會穿上新衣服來迎接新年,現在年味已經越來越淡了,很多人對於過年的概念也已經沒那麼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