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炊事兵物語——中途島的戰鬥餐

2020-12-22 騰訊網

在夏威夷作戰後,機動部隊在太平洋上遊蕩了幾個月,終於轉舵往北,向本土返航,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是以「赤城」、「加賀」為首的機動部隊最後一次回到內地,而那時海軍首腦們正為是否進行中途島作戰而激烈討論。

我記得機動部隊是在廣島灣的柱島錨地停泊,我們這些下級兵根本無從得知海軍裡的大人物們在策劃著什麼作戰計劃,除了找一些下三濫的理由體罰新兵外,基本上和街頭的普通人一樣沉浸在虛幻的勝利中。在上岸休假時,我走在街上要裝出一副從夏威夷前線凱旋的得意表情,似乎天下已經盡入囊中。那時的海軍軍人幾乎成為全民偶像,在奇襲珍珠港時艦內呈現出的那種「節日氣氛」已經蔓延到整個日本的大街小巷之中。

■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連戰連捷,國內到處舉行祝捷活動,圖為1941年12月10日舉行的「美英擊滅國民大會」現場。

走進茶館,店員們對我們笑臉相迎,殷勤招待。他們雖然不知道我們是隸屬於機動部隊的水兵,但是只要看到海軍軍人,就認為是機動部隊的。我們本來也不會隨意透露自己服役的軍艦和行動情況,就讓他們自以為是好了。不過,如果有可愛的女孩子問起戰場上的情形,我們就無言以對了,我們主計兵連吹牛的資本都沒有,總不能說「我們整天做飯忙得很呢」之類的話吧。大多數平民都不知道主計兵的實相,而我們也不想自揭老底,所以只能謹守「沉默是金」的信條,旁顧左右,假裝沒聽見。

其他科的下級兵也和我們一樣,對於具體戰況一無所知,估計能向旁人誇耀戰功的也只有飛行員而已。對於我們的沉默,普通民眾或許會理解成海軍軍紀嚴格,對於秘密守口如瓶,或者是取得勝利後仍保持謙虛謹慎,可實際上壓根是無話可說。如果真的照實道來,不僅會破壞開戰以來建立起來的英武形象,嚴重的話還會有損海軍的威信。總而言之,當時日本國內都處在一種因為連戰連捷而忘乎所以的狀態中,也正是在這種狀態中,日本海軍投入了決定命運的一戰——中途島作戰。

■ 1942年3月12日,日本小學生手持太陽旗在皇宮門前參加慶祝活動。

機動部隊再次拔錨起航重返太平洋,我記得是在1942年5月,當時我早已經把經理學校的事情拋諸腦後,每日只是忙亂地作業和體罰,考試的事情仿佛已經很久遠了,合格與否也沒有半點消息,一起參加考試的同年兵們也無人提起,大家依舊繼續著失去夢想、沒有希望的日子。「喂,去取水!」「其他人準備分飯!」「拜託了!」「你這混帳!」「啪!啪!啪!」「快!」「太慢了!再快點!」這樣的一幕幕每天都在上演著,簡直讓人發瘋!

新兵上艦後,我們的炊事作業並沒有變得輕鬆,反而增添了更多的麻煩,比如切菜作業,我們在搶奪菜刀時要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搶先一步拿到菜刀,可是一個新兵蛋子一面懇求著「拜託您了」,一面伸手來搶,幾乎要哭鼻子了,好像我對他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一樣。我最不擅長應付這種場面,用下巴示意他去找其他老兵,可是他並不肯放棄,看來他已經看準我是一個特別心軟的舊三了,想必他在糾纏我之前已經在其他老兵那裡碰過壁了。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因為搶奪刮刀而掛彩的往事,原本有些鬆動的手更加緊緊地握住刀柄,只能硬起心腸讓新兵吃點苦頭,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快地適應軍艦生活,就像我們經歷過的那樣。

機動部隊出擊數日後的某天中午,艦內喇叭響起「進入戰鬥位置」的號令。我記得上一次聽到這個號令是在午餐之後,而這次則是在準備午餐時。和以往一樣,我以為又跟我們主計科沒什麼關係,但很快發現這次戰鬥警報有些不同。之前在夏威夷作戰時,在爪哇海遭遇美軍驅逐艦時,雖然發出了戰鬥號令,可是艦內通道的水密門並未關閉,氣氛也不緊張。可是,這次號令發出後,兵科的水兵們慌亂地在通道內跑來跑去,不久所有艦內通道的水密門都被關閉,通往各居住區的通道全都被切斷了。我們所在的廚房立刻與其他艙室隔絕開來,艦內瞬間變得跟暗無天日的監獄一般。

我至今都記得那次戰鬥警報發出時我們正在做午飯,因為那是我們第一次從日常的午餐作業轉入戰鬥餐作業,換而言之,就是改變正常的菜譜,製作戰鬥狀態下食用的便當。之前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大家都顯得慌慌張張的。我不記得當時的戰鬥餐是叫什錦飯還是叫燜飯,但做法還沒有忘記:將牛肉切成細絲,胡蘿蔔和牛蒡也切成細絲,下鍋翻炒,調製成甜辣口味後連同湯汁一起倒入飯鍋,適當加減水量,然後與米麥一起煮熟,基本程序與日常煮飯一樣。普通家庭製作這道料理時通常使用雞肉,而海軍使用牛肉,飯也是米麥混搭,所以味道特別與眾不同。

廚房裡氣氛驟變,突然更換菜譜完全打亂了作業的節奏,很多食材還沒有預備,需要趕快從倉庫取來,原本井然有序的廚房一時間變得忙亂起來,總對戰鬥號令漠然置之的我們第一次有了參加戰鬥的現實感。所有主計兵都行動起來,聚集在狹窄的廚房裡,天花板上的通風口再次發出嗚嗚的風聲,升騰的蒸汽本來應該從通風口飄出去,現在反而被氣流吹了回來,看來「霧島」號正以高速航行。

我們從來沒有接受過製作戰鬥餐的作業訓練,好在程序並不複雜,很快就能掌握,更令我們倍感驚訝的是,那些慣於頤指氣使的老兵們一改往日的態度,爭搶著率先投入作業,結果我們這些下級兵反而比平時輕鬆。當然,並不是所有主計科人員都從事炊事作業,要是那樣的話廚房裡連轉身都困難了。

沒過多久,艦體開始劇烈地搖晃起來,放在架子上的配餐箱哐當哐當地掉落下來,聲音很是刺耳。我們不得不一邊收拾整理,一邊繼續作業,有人伸開雙臂,企圖用身體阻止配餐箱從架子上滑落,可是仍有箱子從他的肩頭和頭頂落下來,那個樣子很是狼狽。像「霧島」號這種大型戰艦,其艦體搖擺的幅度與小型艦大不相同,左右搖擺的時間間隔很長,許久才能恢復平衡,而且這次「霧島」號的傾斜程度比以往遭遇颱風時還要厲害,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

■ 日本海軍艦內廚房使用的配餐箱實物,上面的數字是分隊和各班的編號。

由於通道艙門緊閉,通風不足,廚房裡的蒸汽濃度遠高於平時,所有人都熱汗淋漓。偶爾會有一陣令人恐懼的震動傳到廚房裡,我們猜測會不會是主炮的射擊聲。廚房裡又悶又熱,大家都脫掉作業服光著膀子工作。鋪著瓷磚的甲板又溼又滑,走在上面極易滑倒,可是當時的緊張氣氛迫使我們小步疾行,為了避免摔跤,需要不時扶住身邊的物體穩定重心,有人不小心碰到滾燙的鍋沿,差點兒把手燙傷了。

老兵們忙得不可開交,眼睛裡充滿血絲,我自從上艦以來還從未看過老兵們這副模樣。如果在平時,他們只是站在一旁監視我們做事,想方設法挑我們的毛病,使盡壞心眼!可是那一天,他們完全變成了下級兵的示範楷模,手腳麻利地切胡蘿蔔,切牛蒡,切牛肉,切蒟蒻,有的煮飯,有的洗菜,就連洗竹筍皮也帶頭幹起來,幾乎是使出渾身解數,整個廚房宛若另一個戰場。通風口的風聲蓋過了老兵們的怒吼聲,如果在平時耳光聲早就響起來了,但是這一刻只有風聲和呼吸聲,老兵們根本沒有空閒去教訓下級兵,個個都帶著殺氣騰騰的表情,那種氣場會讓稍微靠近的人汗毛直豎。

戰鬥餐的製作過程很是簡單,很快煮熟的什錦飯就出鍋了,然而將做好的飯製作成方便食用的飯糰反而更加麻煩,需要將一人份的什錦飯用竹筍皮包好,放入配餐箱內備取。剛煮好的米飯格外燙手,即使涼置片刻依然熱度不減,我們捏飯糰的手都被燙得紅腫,好在剛洗過的竹筍皮還帶著水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溫效果,才不至於把手燙傷。由於情況緊急,連平日裡很少踏入廚房的大人物們都加入了捏飯糰的行列。

■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長鯨」號潛水母艦的主計兵們將做好的戰鬥餐放入配餐箱後置於配餐架上。

做好的什錦飯糰放入各班的配餐箱內,然後置於配餐架上。那時,艦體仍在劇烈搖晃,在傾斜幅度大於15度時,什錦飯糰就會從配餐箱裡掉出來,滾得到處都是,我們又不得不費勁地收拾起來。我當時想,艦船設計師們是否想到這艘巨艦會做如此大幅度的搖擺,不過真應該重新設計配餐架了。雖說在夏威夷作戰之前也遇到過猛烈的颱風,但當時軍艦也沒有如此大的搖擺,我那時想像著「霧島」號搏浪前行的姿態,還挺享受那種舒緩的上下搖動呢!

通風口的風聲還在轟鳴,所有的飯鍋都在運轉,陸續出鍋的什錦飯散發著蒸汽,瀰漫在整個廚房裡,在天花板上凝結成水珠,不斷滴落下來,和炊事兵身上的汗水融合在一起。隱約從外面傳來艦炮射擊的咚咚聲,但我們全然無法知曉戰況如何,老兵和下士官們也是如此,大家都在默默地進行作業,自上艦以來我首次感受到廚房裡有如此團結一致的氛圍。按照我經歷過的為數不多的戰鬥來看,除了氣氛緊張外,這次的情況似乎並不嚴重,沒有誰表現得特別恐懼。我自己也為眼前的炊事作業忙得團團轉,根本沒空去想戰鬥進行的情況,而且從心裡堅信這艘巨艦是不可能沉沒的。比起敵軍的炮彈,更讓我害怕的是一臉殺氣的老兵冷不防地給你來一記耳光。

■ 描繪中途島海戰時美軍轟炸機向日軍航母俯衝的畫作,日軍護航艦艇拼命射擊以阻止美軍投彈。

用竹筍皮包好的飯糰都放在配餐箱內,等各科各班自行來取,主計科不用負責送到火線上去。當然,在戰鬥狀態下,即便分飯作業結束,喇叭裡也不會傳出「準備吃飯」的號令,這種時候總不能讓高射炮停止射擊,大家坐下來吃飯吧。此時,號令會變更為「適時取餐」,讓各科在戰鬥間歇到廚房取飯充飢。「霧島」號依舊在全速航行,大概在戰鬥警報響起兩個多小時之後,才有一些帶著鋼盔、臉被燻得烏黑的水兵零零星星地前來取飯。仔細想來,還沒有吃午飯戰鬥就打響了,他們的肚子肯定餓壞了,其實我們自己也餓得厲害。

相關焦點

  • 海軍料理帖No.2 中途島海戰時戰列艦「霧島」的戰鬥餐
    在太平洋戰爭最初半年中,日軍連戰連捷,攻城略地,但是在珍珠港奇襲中逃過一劫的美軍航母始終是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的心腹之患,特別是1942年4月18日,從美軍航母上起飛的B-25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更讓山本堅定了殲滅美軍航母的決心,為此擬定了中途島作戰計劃,以攻擊美軍前哨中途島為誘餌,引出美軍航母艦隊加以消滅。
  • 海軍炊事兵物語——重返海兵團
    在我的記憶中,上級並沒有下達特別命令,封鎖中途島戰敗的消息。在海戰當時,我在作業時偶然登上甲板,看到了一艘航母燃燒的場面,如果不是這樣,我或許什麼都不知道,當然無從得知戰鬥是贏是輸,即使次日發現航母都不在隊列中,也不會想到它們已經沉入海底,只會自我解釋說一定被調到其他地方作戰去了。
  • 海軍料理帖No.6 日本海軍特色戰鬥餐:壽司
    在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也將壽司列入戰鬥食品,尤其作為飛行員的航空口糧。日本海軍在二戰前對軍用飛機的航程有著極高的要求,動輒具有數千公裡的續航力,就連體型較小的零式戰鬥機都能達到3300公裡的航程,加上太平洋戰場廣闊,日軍飛機常常執行長時間飛行任務,對於飛行員的精神和體力都消耗很大,因此在中途有必要食用口糧,補充能量。
  • 海軍炊事兵物語——武士之恥
    想來加入海軍已經大半年了,我卻沒有和家裡有太多的通信往來。無論是在海兵團訓練時,還是在艦上執勤,每天都過得非常緊張,終日頂著壓力作業,搞得精疲力盡,實在沒有心思寫信;再則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總不能把在軍艦上挨揍的苦楚向家人傾訴吧,那只會徒增他們的擔憂,也顯得自己太軟弱了,缺乏軍人氣概。
  • 二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實力強大,為何還是在中途島戰役中慘敗?
    雖然中途島面積比較小,但是戰略意義卻很重大,一旦中途島出現了危機,那麼美軍主力艦隊必將還擊,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多次提出攻打中途島的計劃。 雖然深知美國的戰鬥實力,但還是想以一次大的對決來結束與美軍的戰鬥,即便不能取得最後勝利,也可拖延時間,讓日本獲得喘息時機。切斯特·尼米茲是第2次世界大戰中,美軍著名的海軍五星上將。
  • 抗日戰爭之中途島之戰
    本文講述的是1942年5月5日,日本佔領索羅門群島中的瓜達卡納島,5月7日,日本海軍兵分三路,結果被美軍偵察機發現,同時美軍電臺也破譯了日情報,美軍給日本海軍早就做好了圈套,結果在珊瑚海激戰中受挫,日本海軍統帥部決定把所有力量轉移到太平洋中部奪取中途島,幹掉美軍前進基地,再也沒有力量來進攻日本本土
  • 漫畫丨如果我不是炊事兵……
    在軍營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默默地在三尺灶臺前耕耘用鍋碗瓢盆奏響精彩的青春樂章他們就是炊事兵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炊事兵的日常……如果我不是炊事兵,我就不用起早貪黑,365天全年在崗,一身油煙味。如果我不是炊事兵,我就不用精通廚房十八般武藝,刀勺板灶樣樣拿手。如果我不是炊事兵,我就不用學習麵食糕點,琢磨大家舌尖上的口味喜好。如果我不是炊事兵,我就不用構築無煙灶,在休息間隙抓緊時間埋鍋造飯。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中途島位於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是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的門戶,對於日美兩國來說,中途島是必爭的軍事要地。若日本佔領中途島,則美國的珍珠港基地岌岌可危,難以久守,甚至美國西海岸都要受到日本海軍的威脅;反之美國守住中途島,日本就無法威脅珍珠港的核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日壯大。
  •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驚濤駭浪中途島
    海軍動用了他所有情報部門的力量,來破譯日軍的密碼。這裡面主要有菲律賓情報站,夏威夷情報站,和華盛頓的海軍總部情報員。此外美國還向盟國請求支援,其中包括英國的遠東情報站,荷蘭的荷屬東印度群島情報網。所有的密碼員都在幹著同樣的一件事,截獲日本海軍的大量通訊,這些密碼被破譯之後,再交給海軍情報處匯總分析,以便做出最後準確的判斷。這麼多的情報部門,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開足馬力的工作。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建軍以來的第一場敗仗,也是喪失日本國運的一戰。當時參戰的日本海軍無論是兵力、艦船數量還是戰鬥士氣都遠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日本海軍大敗虧輸,被擊沉四艘重型航母,徹底丟掉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只能慢慢等死。
  • 日本軍國主義的悲歌——中途島海戰
    而中途島海戰就是美國參戰以來一次與日本打的最漂亮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由於中途島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交通樞紐和前沿哨所。所以,日本軍政府擬定將中途島作為攻擊目標,期望打開夏威夷群島大門,同時把美國太平洋艦隊殘餘軍艦殲滅。
  • 中途島最大奇蹟:約克城號航母,是如何用生命三次嘲弄日本海軍?
    《決戰中途島》,再次引發了大家對太平洋戰爭的回憶。對於軍迷來說,中途島戰役中每一艘航空母艦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其中,美軍的「約克城」號航母在此戰中事跡最為壯烈——帶傷上陣卻創下輝煌戰績,先後遭日機兩次重創卻頑強不死,直到被日軍潛艇偷襲才含恨沉沒。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美日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此戰美國海軍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此戰過後,美國一掃珍珠港被襲後的不利局面,重新奪取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勝利的天平也漸漸向美國傾斜。中途島海戰而對於日本來說,中途島海戰更是其喪失國運的一戰,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被美軍擊沉。
  • 決戰中途島:日本為什麼會折戟沉沙?
    中途島海戰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又一場重要的海戰,只不過這次日本聯合艦隊沒有那麼幸運,損失了四艘航母,海戰以慘敗告終。中途島海戰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那麼一度所向無敵的日本海軍為什麼會在中途島折戟沉沙呢?
  • 儘管贏得了中途島之戰,但美國還並未徹底打敗日本,海軍問題多多
    如今,整個戰局發展的節奏全部掌握在美國海軍手中。美國人希望擁有幾條安全的海上交通線,他們注意到日本人企圖切斷澳大利亞前往美國的海上航線,於是決心打破敵人的計劃。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捲入戰爭。不管在國內還是軍隊裡,美國人都呼籲繼續對日作戰。
  • 中途島戰役是日本走向滅亡的轉折點!
    日本為中途島這一主力戰,動用:(1)一支先遣潛艇隊,在三條警戒線上巡邏,旨在削弱美國海軍的對抗手段;(2)近藤海軍大將指揮的一支入侵軍,計十二艘有護航的運輸艦,載有五千名士兵,另有四艘重型巡洋艦在附近接應,還有兩艘戰列艦、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和四艘重型巡洋艦組成的一支艦隊在較遠處掩護;(3)南雲指揮的第一航空母艦艦隊,由四艘艦隊航空母艦組成,載有二百五十多架飛機,有兩艘戰列艦
  • 規模並不大的中途島海戰,為何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1942年6月4日凌晨,日本108架戰鬥機從4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向中途島發起第一波攻擊。中途島海戰由此爆發。中途島海戰持續了4天,到6月7日下午,海戰宣告結束。中途島海戰的規模不算大。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由於日軍在偷襲珍珠港中重挫了美國海軍,使得美國海軍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無所作為;隨後日軍又佔領了東南亞,並在印度洋相繼擊沉了英國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等一批英國艦艇,英國遠東艦隊元氣大傷。所以,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日軍處於進攻狀態,美國、英國處於防禦狀態。
  • 從《決戰中途島》看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
    例1:戰爭伊始——偷襲珍珠港談中途島海戰,不得不提日本偷襲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因為這是六個月後美國在中途島擊潰日本聯合艦隊的緣起,更是這場情報之戰的開端。1941年,日美之間的外交談判遲遲沒有進展,日本決定向美國開戰,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提出直接攻擊美軍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除掉日本海軍最大的威脅—美國航母。但要將這一構想變成可實施的方案並付諸行動,還面臨無數的困難和風險,而情報工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 零式的覆滅:中途島戰役,美軍以少勝多,成功反殺日軍!
    裝滿彈藥的零式戰鬥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消滅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三艘航空母艦也葬身火海,美國人不僅報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零式戰鬥機也從巔峰滑向了低谷,這關鍵的一仗就是中途島之戰。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美國海軍以少勝多,日本損失了四艘大型航空母艦、一艘巡洋艦、330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為了防止美軍從夏威夷方面出動攻擊日本,並想藉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軍艦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因此日本海軍幾乎傾巢出動。
  •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戰役
    大家好,我是阿段,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美國的一部於2019年上映的電影,《決戰中途島》,導演羅蘭·艾默裡奇電影開始以日本偷襲珍珠港,造成美國海軍損失慘重為例,繼而引發美國對於日本偷襲珍珠港進行反擊,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戰役,這場戰役使日本海上力量受到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