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代方面宣布,將在2021年在上海落成高達18米自由高達,按3米一層樓,那就該有6層樓了。
機體:自由高達
擬落成地點:Mitsui Shopping Park 啦啦寶都上海金橋
高度:18.03米
這是首個除日本外按等高比例打造的高達模型,日本東京臺場的元祖、獨角獸和橫濱即將完工的可動元祖都屬於高達UC紀元(高達有不同的宇宙,UC、SEED、00等),同時這也是首個等高的Seed紀元的高達。
那麼為什麼選擇seed系的自由高達,而不是UC系的其他高達。
首先是知名度,即便高達UC宇宙是高達宇宙中最亮眼的宇宙,但在國內的知名度上,Seed的普及程度相信要比UC更高,更普及的原因,其一是Seed上映的時間和重製版上映的時間更加靠後,其二是高達系列動畫上映已經70年了,UC作為早期的頭牌軍,大部分系列動畫作為的畫質不如Seed,觀賞性上更強。
然後是劇情上,Seed的劇情是簡潔而有力,UC的劇情卻是充滿力量、富有激情,是需要和值得再三細品的醇釀,萬代的「高達中國計劃」,不只是面對高達老粉的動作,更是向中國年輕一代輸入文化的策略
最後是高達模型的觀賞度,就外觀而言,自由高達的外觀確實要比UC的大部分機體更顯美感(這個屬個人觀點)。
因而,萬代方面選擇Seed系的自由高達,更多是屬於市場考量。
建個模型就被衝擊了?
沒錯,高達系列作為日本動漫文化當中的佼佼者,在國內動漫圈已經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一個如此巨大的模型,再丟入魔都,必將對新老用戶群體造成更強大的視覺衝擊。
我們熟悉的美國電影《復仇者聯盟》《諜中諜》系列在國內的上映,也是文化輸入的一種,他們極力宣揚美國文化和英雄主義,給予大眾普遍可接受的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增加自身的影響力。
萬代的「高達中國計劃」,就是直接了當地品牌曝光和搶佔市場。萬代近幾年在中國的市場腳步不斷加快,從萬代的動畫、模型、院線等組合拳似的打入中國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勝負的背後就是巨大的利益市場。萬代高達中國計劃只是其中的一步戰略。
我們只有被動接受的份嗎?
在新時代的文化交互中,中國的國產動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國產動漫已經走出了國門,國漫之光的《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早在3年前就已經用日語版本登陸了東京。
《一人之下》在日本地鐵站的海報
其中《一人之下》為人稱道的道家文化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雖然在日本沒有引起爆炸性的現象,但《一人之下》和《狐妖》也開啟中國對外輸出文娛的一步。
《一人之下》未竟全功的原因,以下幾點讓人可惜,1.放棄了自己的語言優勢,《一人之下》在語言上最出彩的部分是中國的方言,濃烈的中國氣味會更吸引人,在上線日本之時,放棄了中文版,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2.劇情節奏的慢熱,《一人之下》的劇情冗長,在後期更是高潮起伏。3.日中文化的差異,日本對中國的文化尚未了解全面,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日本片面的了解也讓他們錯失了《一人之下》這樣的佳作。
而早在動漫之前,網絡小說作為橋頭堡,早已經對歐美開始輸出,美國小哥因為迷戀修真小說而成功的戒掉了毒癮,專門的網絡小說翻譯站,更是收穫了無數國外人士的好評。
海外小說翻譯站
無獨有偶,道家文化一直是中國的脊柱之一,遊戲《了不起的修仙模擬器》同樣以英文登陸了國外的玩家的遊戲世界。
中國的文娛事業已經在國外取得成功了嗎?
中國的文娛事業在國外只是邁出了開始的一步,距離成功,還有漫長的艱辛險途。
文化的交互早已成常態,就以此次高達落戶上海來說,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反對的聲音。
所有殺不死你的,必將使你強大。文化輸入是漫長的,階段性的,歷史上的日本,茹毛飲血,一窮二白,傳說中的徐福尋蓬萊紮根過日本,唐朝的鑑真東渡,帶去的不僅是佛教文化。文化輸入早已是常態。
鑑真東渡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中華對外來文化一以貫之的態度。以高達系列為例,每一作動畫,都是慘烈至極的戰爭,宣揚的是我們都認同的和平理念。EVA的核心在於挖掘人性和更深層次的內涵,其中複雜的隱喻更是多不勝數。
所以不必要對所有的文化輸入都保持反對態度,而是有意識的辨別是非,因為,不是所有的文化輸入都體現著真善美,更有一些飽含惡意,學會下意識的對劣質文化進行抵抗。
文化交互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且這場戰鬥沒有終點,它是人類文明不斷強大的推手,也是文明終點的引導者。慎之又慎的吸取文化,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
高達的模型如果落成,不妨乘機一觀,非攻非守,以純粹的欣賞,帶給自己一時的喜悅。中國的高達粉絲,也需要高達持續帶來的新的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