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2020-12-17 星空財富

文/星空下的大橙子

1999年,統一集團請畫師把《水滸》108單將畫成卡片隨小浣熊乾脆麵一起發售,拆包之後才能知道裡面裝的是哪張卡。當時已經賣了6年的小浣熊靠著1包面+1張卡的抽獎玩法點燃了全國中小學生的消費激情,坐上了乾脆麵界的王座。這個套路能得人心的關鍵之處就在於它不但激發了廣大青少年的「收集欲」,還通過隨機性給整個消費過程加入了刺激感。這個刺激感就像二氧化碳,直接把糖水升級成可樂了!套路本身不複雜,但是直到看了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橙哥才發現,原來這個套路可以玩兒到這麼大!

那些年,哥為了寄卡片買了多少袋小浣熊

一、給「收集」加點「不確定」

小浣熊的成功經驗啟發我們,「收集」對於公司運營來說是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機會,一個產品如果具備收集的屬性,復購率就會很高,無論時間還是金錢方面都可以大大提升單個用戶的總付出。2015年,尚在經營日式百貨零售店的泡泡瑪特發現日本潮流玩具Sonny Angel全年賣了大約3000萬,這讓當時全年營收4537萬的泡泡瑪特果斷轉向潮玩IP運營,並於2016年籤下香港潮玩設計師王信明,成為後者設計的Molly系列潮玩在大陸的獨家代理。招股書顯示,Molly發揮非常穩定,一直是公司銷售佔比最高的IP。

摘自《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

小浣熊的另一個啟發是,賣什麼很重要,怎麼賣更重要。泡泡瑪特從Molly開始使用盲盒發售。結果2016年7月推出的第一套Molly系列在天貓旗艦店僅用4秒就把200套預售產品銷售一空。2017年9月,泡泡瑪特舉辦了首次大型潮玩展會,每年兩場大型潮玩展從此成了公司的固定節目。這種與收集屬性相關的活動幫助公司吸引了大量深度用戶。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泡泡瑪特開始了業績大爆發,從2017年到2019年,營收從1.58億躥升至16.83億,毛利率從47.6%上升到64.8%,帶動淨利潤從156.9萬增長到4.51億

摘自《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

放眼全球,擁有變形金剛、特種部隊等大IP的孩之寶毛利率與泡泡瑪特大致相當,但是其淨利率只有泡泡瑪特的1/4。2019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高達8212萬元,同比增長295%,並在天貓玩具大類中排名第一,首次超過了樂高、萬代等國際品牌。

二、同樣「不確定」的還有「明天」

用強IP吸引顧客,再用盲盒這種「不確定遊戲」抓住顧客,泡泡瑪特產品整體復購率高達58%。但是潮玩很像網紅,迭代速度很快,新IP孵化有很大偶然性。今年2月泡泡瑪特發布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上線當天熱度很高,但隨後就有粉絲指出這個系列涉嫌抄襲「娃娃城堡」。泡泡瑪特後來發布致歉聲明,不但全渠道下架AYLA系列,還召回了全部已售出產品。這個例子就說明了孵化新IP的難度有多大。

實際上泡泡瑪特也清晰地看到了這個風險的存在。根據《招股書》,公司建立了90餘人的設計團隊,用於IP推廣的廣告及市場營銷費用也從2017年的260萬增加到2019年的4680萬,即便如此公司二號選手Pucky與Molly的差距仍然不是一點半點。

摘自《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

IP的持續營收能力是一個問題,盲盒玩法是另一個問題。目前與盲盒模式最相似的是手遊中最為盛行的扭蛋抽卡(實體扭蛋機在國內不多見),而監管部門對這種模式的態度也很明確:需要明確掉落機率、建立「低保」機制,換言之就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信息透明。而這種要求恰恰與盲盒玩法的「不確定」相衝突,一旦監管的達摩克裡斯之劍落下,泡泡隨時可能被戳破。

IP和玩法這兩大核心競爭力各有隱憂,市場環境也在變得不那麼友好。根據沙利文報告,中國潮玩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在2015年至2018年為34.6%,2019年起降至29.8%。行業熱度下降的同時入局的玩家卻在加速湧入,比如擁有KIMMYMIKI系列、羅小黑、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等知名IP授權的52Toys,比如擁有包括SonnyAngel在內的700多家IP授權,同時鋪設了500多臺無人零售終端的IP小站。在這樣一個低壁壘的市場,泡泡瑪特的暴利神話還能持續多久,橙哥無比好奇。

三、結語

在引入盲盒玩法之前,泡泡瑪特已經連續虧損了3年。所以橙哥猜測當年泡泡瑪特在零售店8大品類1萬多種商品中發掘出潮玩這個品類並選定盲盒玩法時,忐忑而興奮的心情或許和今拆開盲盒時的心情差不多。幸運的是,泡泡瑪特抽中了高增長的潮玩市場,也抽中了監管尚有盲區的盲盒玩法。公司創始人王寧也豪言「未來5年內,我們可能是最像迪士尼的中國公司」橙哥看了看王老闆的年齡,發現這也是一個被小浣熊套路過的娃。

難怪對盲盒愛得如此深沉。

但是,上一個對標迪士尼,「讓它20年不盈利」的前中國首富老王,已然清空了海外院線和文旅地產,許久不曾出現在江湖。

潮玩的門檻畢竟比地產低多了,泡泡瑪特在成為中國的迪士尼之前,還是先想想怎麼保證這個美麗的泡泡不要吹破。

註: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相關焦點

  • 靠資本和年輕人加持 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泡泡瑪特市場表現「驚」與「喜」交織,在玩家和投資人的「吹捧下」,其「泡泡」還能吹多久?泡泡瑪特能在在短短幾年內實現利潤爆炸式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在引入盲盒概念的同時進行IP合作,也就是「IP+盲盒」的營銷模式。公司創始人王寧曾談到,2015年,泡泡瑪特調整公司模式,砍掉各種雜項,專心經營潮流玩具,並挖掘了玩偶MOLLY,至今仍是公司核心IP。
  • 瘋狂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近幾年來,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盲盒系列,突然在網際網路上火爆了起來,一時間喜歡潮流文化的各色青年,都被這款盲盒所「俘獲」,同時也幫助推出盲盒的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方面的三級跳,扭轉了以往的慘澹營生。隨後,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泡泡瑪特,也將盲盒生意做到了海外市場,試圖在海外市場再現國內神話。
  • 千億市值驚豔市場,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泡泡瑪特主打,也是最廣為人知的產品就是「盲盒」,即泡泡瑪特將娃娃玩具(PVC/ABS材質)裝進同樣外觀的包裝盒裡,按系列以單個或整盒(12個)發售,只有拆開包裝盒才能知道裡面的玩具樣式。每個系列大約有12個種類娃娃,另外設有一到兩個隱藏款。想要集齊一套12種的娃娃只需要購買一整盒「盲盒」,但是隱藏款卻是概率釋出,需要拆開更多的「盲盒」才有機會獲得隱藏款。
  • 泡泡瑪特的泡泡能吹多久?盲盒經濟能收割90後多久?
    大孩子們上癮一樣被猜娃娃遊戲搞得欲罷不能,泡泡瑪特賺得盆滿缽滿。所以,泡泡瑪特是怎麼讓90後掏空錢包的?泡泡瑪特借娃娃擺賭場的資本遊戲能走多久呢?泡泡瑪特也明白90後對什麼上頭,也知道娃友們醉翁之意不在娃,而是盲盒裡會抽出啥的不確定感。所以泡泡瑪特的收割遊戲才能率先開始。但是,靠天時地利人和獨領風騷的泡泡瑪特盲盒,能否持續當C位收割機,還是泡泡變大到一定程度破碎?劇姐從幾個層面分析,大家自得結論。1、潮玩市場門檻低,名創優品、52BOYS也都是搶蛋糕積極分子。
  • 另一種盲盒:泡泡瑪特市值千億 其他玩家還能「驚喜」多久?
    來源:無冕財經泡泡瑪特的成功,核心要素不是盲盒,而是IP。目前,爆款Molly帶來的收入貢獻,已呈現大幅下降趨勢,自主IP又乏善可陳,下一步並不好走。驚喜經濟能持續多久?這也是一種盲盒。閒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31日的一年裡,盲盒交易已成為千萬級的市場,有30萬盲盒玩家在平臺上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王寧和他的泡泡瑪特也正是靠盲盒經濟「熬出了頭」。
  • 千億泡泡瑪特啟示:盲盒+IP是SEA下一爆發點?
    凌晨四、五點的北京寒風凜冽,資深買家們蹲守在泡泡瑪特的販賣機、零售店前等待新品發售;泡泡瑪特舉辦的潮玩會展上,大批消費者為之瘋狂,直呼「上癮」。不過,可能他們也沒想到,自己的小愛好,已經造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
  • 另一種盲盒:泡泡瑪特市值千億,其他玩家還能「驚喜」多久?|深度
    閒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31日的一年裡,盲盒交易已成為千萬級的市場,有30萬盲盒玩家在平臺上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王寧和他的泡泡瑪特也正是靠盲盒經濟「熬出了頭」。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泡泡瑪特自身也因「產品質量」、「被控抄襲」等問題頻頻「翻車」。利潤暴增,融資8輪,泡泡瑪特應該「並不缺錢」,那麼為何急著投入資本市場「懷抱」呢?在愛好者開始「退坑」的背景下,其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現在回頭再看,泡泡瑪特當時的迷惑性行為,便是為如今的港交所上市而做準備。二次進軍資本市場的泡泡瑪特顯然準備充足,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泡泡瑪特已經拿到了8輪融資。就在今年4月,泡泡瑪特剛完成了上市前最後一輪戰略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
  • IPO了 泡泡瑪特的IP夢呢
    成立十年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在挺過了疫情後的夏天,迎來了第二次資本市場之旅。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據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近三年的營收、淨利持續攀升。雖然泡泡瑪特方面將盈利能力歸結為IP開發運營、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等,但泡泡瑪特如今卻也正經歷著因IP帶來的雙刃效應。
  • 「盲盒之王」狂奔上市,泡泡瑪特的泡泡會不會破?
    「盲盒之王」「Z世代的消費潮流風口」「衝動消費下的韭菜收割機」……這家被貼滿標籤的公司眼下因為被資本追逐而炙手可熱,是什麼讓它快速增長,「盲盒經濟」又是否可持續?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起初借鑑的是日本無印良品旗下的雜貨商店Loft的商業模式,即潮流玩具和百貨零售商店。
  • 飢餓營銷滋生「灰色」利益鏈 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大?
    後續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官方回復稱,經過監控確認,12月14日,泡泡瑪特濟南萬象城店有5名店員自行拆開11個盲盒,隨後買走了想要的。目前已與涉事的5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涉及的商品全部收回。  此事之所以會引發泡泡瑪特股價巨震,原因在於盲盒最核心的用戶體驗本身就是拆箱,而已拆盒的產品被二次銷售意味著剝奪了用戶的購買樂趣,由此引發雙方的信任危機。
  • 泡泡瑪特靠Molly這顆「搖錢樹」還能紅多久?
    據北京商報報導,11月17日,內地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將於本周尋求上市聆訊,計劃集資2億-3億美元,據悉,泡泡瑪特於今年6月1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若本次聆訊通過,則意味著泡泡瑪特離上市又近了一步。泡泡瑪特「IP+盲盒」的經營模式使其迅速捕獲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心,同時,業界對於泡泡瑪特的疑問也隨之而來:其一個個小盒子裡到底有什麼秘密?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投稿來源:螳螂財經泡泡雖美,但容易破。玩過吹泡泡的都知道,泡泡雖然美好,也能給人帶來愉悅。但隨著泡泡上升,泡泡外面的大氣壓比泡泡裡面的大氣壓要小,這樣就在泡泡內外產生了壓力差,從而會使泡泡破掉。據閒魚2019年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共有30萬盲盒玩家通過閒魚進行交易,盲盒月發布量較一年前增長320%。其中泡泡瑪特旗下的Molly盲盒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30元,成為閒魚這個盲盒二手交易市場中的「明星」。
  • 盲盒出圈後,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三年間,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56萬、9952萬、4.51億元,毛利率也極其亮眼,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吸金能力可謂一絕。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在兩年時間內翻了289倍,「盲盒+潮玩」的業務形式起到了關鍵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賣盲盒已經成了一門比搞房地產還要掙錢的生意。
  • 對標迪士尼,炒IP賣盲盒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2020年的六一兒童節,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擬於港股主板上市。該時間點的選擇似乎就是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與「童真」緊密相關。為什麼用童真形容泡泡瑪特呢?因為泡泡瑪特最有名的IP形象就是下面的這個小娃娃,她叫Molly。
  • 瘋狂的泡泡瑪特
    近幾年來,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盲盒系列,突然在網際網路上火爆了起來,一時間喜歡潮流文化的各色青年,都被這款盲盒所「俘獲」,同時也幫助推出盲盒的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方面的三級跳,扭轉了以往的慘澹營生。 隨後,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泡泡瑪特,也將盲盒生意做到了海外市場,試圖在海外市場再現國內神話。
  • 年入16億的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會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
    「60歲的玩具迷,買盲盒花了70萬」、「夫妻二人4個月花20萬買盲盒」……曾經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讓盲盒成為當紅炸子雞。而在不少潮玩玩家沉溺於開盲盒無法自拔後,也催生了新的暴富神話。盲盒熱潮的主要催生者——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擬登陸紐交所。
  • 天鼎證券:談「盲盒之王」泡泡瑪特狂奔上市!
    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此次發行價38.5港元,開盤77.1港元,按此計算泡泡瑪特市值1065.2億港元。截至收盤時,泡泡瑪特報收於69港元/股,漲幅79.22%,市值953億港元。
  • 泡泡瑪特香港IPO,93個IP能維持多久?
    公開資料顯示,泡泡瑪特於今年6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隨後在11月22日通過港交所聆訊。據相關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共實現收入8.18億元,期內利潤報收1.41億元。
  • 靠賣娃娃一年掘金17億,泡泡瑪特赴港IPO,盲盒熱潮能持續多久?
    來源:野馬財經作者 |孫穎妮編輯 |繆凌雲來源 |首席科創官「夫妻買盲盒4個月花掉20萬」、「玩盲盒只有零次和無數次」、「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在盲盒品牌之中,泡泡瑪特無疑是國內最火熱的盲盒品牌,其最暢銷的盲盒Molly原價59元,但在二手平臺上已經賣到了2000多元,溢價高達數十倍。如今,這家網紅潮流玩具公司在6月1日兒童節這一天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了招股書,開啟了赴港IPO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