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迪士尼,炒IP賣盲盒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2020-09-03 謙啟管理評論

2020年的六一兒童節,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擬於港股主板上市。該時間點的選擇似乎就是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與「童真」緊密相關。為什麼用童真形容泡泡瑪特呢?因為泡泡瑪特最有名的IP形象就是下面的這個小娃娃,她叫Molly。

1.泡泡瑪特的逆襲

2010年,剛剛成立的泡泡瑪特其實是一家雜貨店,隨後幾年就這麼一路平平淡淡的過來了。轉機出現在2015年,這一年一款叫Sonny Angel的玩偶在泡泡瑪特店裡的銷量持續走高,也正是發現了這一點,泡泡瑪特直接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其他產品,將銷售重心聚焦到了潮流玩具上。而泡泡瑪特的發展戰略也正是從那時起發生了改變,由傳統零售轉向了IP運營。


轉向了IP運營的泡泡瑪特可謂是坐上了火箭,發展勢頭銳不可擋,吸金能力隨之暴漲。其實從2014年至2016年,泡泡瑪特曾連續3年虧損。但就是在2017年轉向IP運營後,泡泡瑪特靠著自家Molly和Pucky兩大IP、借盲盒玩法、及迅速擴張線下門、新增機器人商店等措施,才得以扭虧為盈。


隨後泡泡瑪特逐漸壯大,創立10年間它已經獲得了九輪融資。其間,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登陸新三板,並於2019年4月退市,當時市值為20億元。如今又於2020年6月1號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放眼望去,可謂「雜貨鋪」的逆襲。


2.從連虧到連賺,風險和業績同步提升

泡泡瑪特的招股說明書顯示, 2017年至2019年期間,泡泡瑪特收入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和16.83億元,連續兩年同比增長了225%以上。成立十年以來,泡泡瑪特已經從一家單純的玩具合集店,轉型成自主開發產品收入佔比達82.1%的IP品牌,並賺得盆滿缽滿。那麼2017到2019,泡泡瑪特這三年到底做了什麼讓它擁有這麼強勁的發展勢頭?伴隨著業績的瘋漲,其風險又在何處?


優勢1 炒IP、抓住Z世代

據統計,在2018年,90、00後的月均可支配收入高達3500元,遠高於全國平均的2352元。那麼這些90、00後的消費重點在哪呢?在2019年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潮玩手辦的燒錢指數位列第一。可想而知,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就是潮玩手辦產品消費的主力軍。而正是這年輕一代消費力的崛起,助推了近幾年潮流玩具市場的爆火。針對於此現象,泡泡瑪特做到了人群聚焦。不過除了人群聚焦,還有資源聚焦。

抓住Z世代這個消費群體之後,泡泡瑪特接下去就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在電商蓬勃發展的日子裡,商品若沒有核心競爭力,那麼勢必一天比一天難做。泡泡瑪特能夠觸底反彈關鍵因素就是它在做減法。它不再什麼都賣,而是專注能帶來最大利潤的品類,也就是Molly這一類的潮玩人偶。資源聚焦的好處就是容易起規模效應。聚焦之後,泡泡瑪特17年扭虧為盈,18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61億元,淨利潤達2100多萬。

優勢2 盲盒的飢餓營銷

潮流玩具真正的爆發點是在2016年盲盒玩法出現之後。盲盒,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你買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裡面是什麼的盒子。盲盒裡面一般會放一些成套銷售的玩偶手辦,除了常規的固定角色,有的盲盒還會按比例放一些隱藏款。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盲盒,除了常規款還會以1:144的極低比例來放置隱藏款。要想抽到隱藏款,玩家們就得不停地買買買。普通盲盒的價格一般都在39~69元左右,乍看之下確實不貴,但盲盒的坑就在於玩家一旦抽不到想要的玩偶,就會逐漸上頭瘋狂氪金。


而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特性就是,面對剛需類產品價格會比較敏感,但是一旦遇到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產品,幾乎所有人都會慷慨解囊。盲盒類潮玩的價值所在就是,買的時候不會糾結價格,拆的時候又能緩解壓力。

優勢3 線下開店、線上引流,牢牢鎖死

2019年,泡泡瑪特銷售業績線上線下兩開花。不知你是否會好奇,線下開店多貴啊,線上引流多難啊,那為什麼還要兩者都做?很簡單,開店後所做的盲盒鋪量是為了圈粉,想辦法讓更多的人看到,之後自然就會有轉化。因為除了前期設立IP運營計劃等準備動作後,餘下所有的任務就全聚焦在怎麼才能讓更多人注意到那些可愛的娃娃。開門店,辦展會,鋪自動售貨機等等,目的就一個,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都有機會看到娃娃。


不過當下潮玩變現的核心還是得回歸線下銷售,而泡泡瑪特這家創立了10年的「雜貨店」是擁有非常豐富的線下零售經驗的。當然,泡泡瑪特的這種零售不是商超那種零售。泡泡瑪特的零售邏輯是一套完整的線下工業設計,需要具體到每家線下門店,也就是要在給用戶帶來更好消費體驗的同時,兼顧銷售收益的最大化。

優勢4 最重要的還是生態閉環

如今隨著線上網際網路紅利的日漸枯竭,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巨頭都意識到,必須重新回歸線下來搶佔更多的流量場景入口。而且過去傳統的商業租賃模式,比如說靠中間商賺差價的模式,已經很難做大了。尤其是疫情這麼一衝擊,中間商那部分人苦不堪言。因為上遊下遊都不是自己的,一旦有一個日子不好過了,自己也得跟著餓肚子。零售起家的泡泡瑪特當然也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不管是上遊的IP版權、潮玩的生產,中遊的線下零售門店,還是下遊的終端消費者,泡泡瑪特全部攥在自己手裡。上遊產品設計和中遊門店設計一脈相承,中遊門店設計引導下遊消費者社交、購買,下遊用戶社區促進上遊藝術家改進設計。甚至盲盒玩家們的瘋狂氪金,催生出了大量玩偶交換和轉讓的需求。在國內某二手交易平臺上,盲盒的交換和轉讓已經形成了千萬級別的規模。總之,不管是線下潮玩展還是線上社區APP,泡泡瑪特一直在盡力培養一批高粘性的核心用戶,建立用戶對泡泡瑪特的品牌認知。

圖片來自網絡


風險1 低價策略難以提升用戶粘性

其實盲盒中的玩偶只有製作成本和設計成本,其本身沒有一點價格。這些玩偶都是低端產品,沒有任何技術難度,是一種簡單的標準工業品。抽盲盒的性質其實和小時候吃乾脆麵集水滸卡的道理一樣,都是拼概率,根本沒有門檻,早晚爛大街。而當超過30%的人意識到這個東西沒有價值,盲盒熱就會自然消散,根本沒有辦法提升用戶粘性。


風險2 沒有品牌沉澱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泡泡瑪特最大的優勢是IP,是那些可愛的版權形象,但是哪怕是泡泡瑪特現在最大的IP——Molly,也是早在2006年就誕生的形象。Molly是直到2017年才開始大火,而且這還得歸功於盲盒玩法。其實市場上從來就不缺少優秀的IP,缺少的是如何將IP變現的商業化能力。傳統的IP是漫威、迪士尼那種,他們擁有宏大世界觀、信念感和龐大消費者群體。他們變現的方法可以是電影、遊樂園、IP授權。而泡泡瑪特的Molly,她沒有故事,沒有背景,沒有承載特定的故事或者內容,那麼若要靠炒這麼一個略顯空洞的IP,泡泡瑪特的變現能力還能維持多久?


3.最後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國內經濟尤其零售業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大部分人的收入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可曾想到,在這個消費者紛紛紮緊褲腰帶的大背景下,小小的盲盒卻逆勢大賣,京東618盲盒類潮玩的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12倍。經濟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口紅效應。因為每當經濟不景氣,人們的消費就會轉向購買廉價奢侈品,而口紅雖非生活必需品,卻兼具廉價和粉飾的作用,能給消費者帶來心理慰藉。經濟危機之下,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消費行為等都發生了變化,以前這個東西是口紅,現在這個東西叫盲盒。

不管是經濟效應還是心理效應,資本更加看中的還是故事。泡泡瑪特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它的故事就是,給藝術家創建一個平臺,讓新的藝術家在這裡去展現自己,並對自己的創作進行整體商業化的改造。正如泡泡瑪特CEO所言,其實IP是有它的生命周期的,有的可以火一年,有的可能火五年,也有一些本身設計就足夠經典,或者憑藉自己的創作能力,能持續提供優質內容的也許能火20年。那麼為了讓IP擁有最大限度的生命周期,就先完成一個「小」目標吧——五年後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那家公司。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2015年,尚在經營日式百貨零售店的泡泡瑪特發現日本潮流玩具Sonny Angel全年賣了大約3000萬,這讓當時全年營收4537萬的泡泡瑪特果斷轉向潮玩IP運營,並於2016年籤下香港潮玩設計師王信明,成為後者設計的Molly系列潮玩在大陸的獨家代理。招股書顯示,Molly發揮非常穩定,一直是公司銷售佔比最高的IP。
  • 盲盒出圈後,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文/DoNews 尹太白編輯/楊博丞因盲盒而名聲大噪的潮流百貨零售品牌泡泡瑪特終於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了。今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聯交所主板上市,開盤漲100%報77.1港元,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三年間,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56萬、9952萬、4.51億元,毛利率也極其亮眼,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吸金能力可謂一絕。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在兩年時間內翻了289倍,「盲盒+潮玩」的業務形式起到了關鍵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賣盲盒已經成了一門比搞房地產還要掙錢的生意。
  • 瘋狂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近幾年來,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盲盒系列,突然在網際網路上火爆了起來,一時間喜歡潮流文化的各色青年,都被這款盲盒所「俘獲」,同時也幫助推出盲盒的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方面的三級跳,扭轉了以往的慘澹營生。隨後,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泡泡瑪特,也將盲盒生意做到了海外市場,試圖在海外市場再現國內神話。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已經融資8輪的泡泡瑪特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利潤增長百倍的奇蹟,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然而,就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
  • 是泡泡瑪特還是「泡沫」馬特?盲盒經濟能火多久?
    從招股書看,泡泡瑪特這家發展如此迅速的潮玩公司吸金能力十足,總毛利率高達65.8%,線下店鋪淨利率近30%。天貓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最終銷售額為1.42億,成為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這也是泡泡瑪特「雙十一」表現最好的一年。
  • 賣盲盒的泡泡瑪特被捧上市了:IP之路能走多遠?
    盲盒生意賺到飛起的泡泡瑪特,也在打造著更大的版圖:IP矩陣的開發、打造自有電商、舉辦潮玩展會等。然而,IP發展遭遇瓶頸、綜合零售商加入導致的競爭加劇、消費者的喜好瞬息萬變,都將成為未來可能制約泡泡瑪特成長的難題。本文主要探尋以下幾個問題:1.盲盒為何會成潮玩市場新寵?2.二手交易市場火爆,''盲盒''是玩還是炒?
  • 泡泡瑪特欲赴港上市靠盲盒淨利暴增……能挺多久似乎也是個「盲盒」
    新三板摘牌一年後,此前以「盲盒」玩法名聲大噪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又於近日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然而,雖有三年暴增近300倍的淨利潤,但由於十分依賴爆款IP和盲盒玩法,泡泡瑪特未來還能賺多久,在不少人眼中似乎依然是個「盲盒」……1泡泡瑪特欲赴港上市淨利潤三年暴漲近300倍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其中泡泡瑪特旗下的Molly盲盒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30元,成為閒魚這個盲盒二手交易市場中的「明星」。而從價格上來看,炒盲盒確實存在讓人「一夜暴富」的機率——相比均價幾十元的零售價,隱藏款盲盒的售價可以翻幾十倍。
  • 靠賣玩偶盲盒的泡泡瑪特 文化內涵在哪裡
    一位周女士就對金妹兒表示,對於泡泡瑪特,其實有時候只喜歡一款盲盒,但為了抽中,不得不花錢去買其他盲盒。  對於泡泡瑪特二次銷售的問題,也有網友立馬跟帖,表示曾在北京apm、北京頤堤港等地的泡泡瑪特實體店裡買到過類似二次銷售產品。還有不少網友更提到,願意在機器人商店或者網店買盲盒,原因是實體店的產品遭受暴力捏盒等人工幹預的可能性很大。
  • 從虧損到爆賺45億,泡泡瑪特赴港上市!盲盒經濟還能火多久?
    可是,年輕人的心是易變的,那這個市場又能被抓住多久呢?最近,國內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在港股登陸上市。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收入為8.17億元,毛利為5.33億元,經營利潤2.08億元,業績可謂十分亮眼。不過,其實這並不是泡泡瑪特第一次登陸資本市場了。
  • 靠賣玩偶盲盒的泡泡瑪特,文化內涵在哪裡?
    作為現代年輕人喜愛的玩偶,泡泡瑪特的盲盒均價59元/個。而整個盲盒商業模式中最為核心的,是一個系列中有稀少的「隱藏款」和「稀缺款」。在二手平臺上,金妹兒發現,一些「隱藏款」的售價非常高,不少忠實粉絲因為「強迫性消費」花大價錢在網上購買,甚至有投機者像炒鞋一樣高價追捧。根據網友曝出的價格,可以看到遊俠BAN已經被炒到3萬的高價!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有人會問:盲盒賺錢嗎?當然,有人通過在閒魚上倒賣盲盒,淨賺10萬。而那個罪惡的源頭——泡泡瑪特,靠盲盒賺了16個億!僅在雙十一,泡泡瑪特的銷量就有1.42億。盲盒的歡迎程度可想而知。那麼這麼受歡迎的盲盒產品,為什麼以前很少聽過?
  • 赴港IPO,對標迪士尼,泡泡瑪特砸錢緩解IP抄襲尷尬
    創立十年,從拿過八輪融資、登陸新三板,再到如今赴港上市,泡泡瑪特早已拿錢拿到「手軟」。6月1日晚間,「不差錢」的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發力IP研發等方面。與迪士尼一樣依靠IP生存,不過,揚言對標「迪士尼」的泡泡瑪特曾遭遇IP侵權尷尬。此外,產品質量等問題也屢屢發生。
  • 文章頻道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IP+盲盒」成為爆款收割機
    對於爆火的「盲盒經濟」,你怎麼看?原標題:靠賣「盲盒」赴港上市,泡泡瑪特的爆款營銷秘籍是什麼?說起盲盒,就不得不提泡泡瑪特,這個中國潮玩龍頭品牌,在近幾年實現了產業鏈爆發式增長,靠小小潮玩撐起一個商業帝國,最近,泡泡瑪特宣布要上市了!
  • 千億市值驚豔市場,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玩具「盲盒」獨角獸泡泡瑪特,赴港上市前營收利潤暴增作者|陳成 2019年,「盲盒」這個詞在80和90後中得到迅速散播,一個原價59元的「盲盒」,其中一款「潘神聖誕隱藏款」被炒到2350元,溢價39倍;另一款Molly胡桃夾子王子曾在閒魚交易平臺上達到1350元的均價。
  • 對標迪士尼,市值千億的泡泡瑪特能成為下一個超級IP帝國嗎?
    但的確,王寧和他的初始團隊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任何高資歷,就是一群熱情的年輕人想幹事,我記得,當時他帶我去看在北京太陽宮的泡泡瑪特小店,裡面擺滿了各種非常有趣的、讓人愛不釋手的潮流產品,很多都是其他地方見不到的,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很出色的潮品買手,對潮流文化很有判斷力。  我們當時很快談成了合作,在泡泡瑪特賣我這邊的IP產品,包括手機殼、毛絨公仔、以及後來的拉杆箱。
  • 市值千億的盲盒故事,泡泡瑪特能講多久?
    盲盒愛好者靖宇認為,盲盒潮玩賣的就是原創作品,泡泡瑪特屢現的抄襲風波會讓她選擇不再購買該品牌的盲盒。「自己對盲盒是否涉及抄襲的消息關注並不多,當知道了會選擇退坑」,一名並不知情抄襲事件的盲盒粉如是說道。泡泡瑪特在今年2月份的致歉信中提到,「公司尊重原創、尊重設計版權,致力於培養和挖掘更多優秀的中國原創潮玩設計師,協力開發及創作設計師玩具」。
  • 泡泡瑪特迎上市,背後是誰在為盲盒「印鈔機」買單?
    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曾掛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4月遺憾摘牌。退市又上市,過去三年間,泡泡瑪特經歷了什麼變化,此次上市之後還能一直火下去嗎?這篇2020年初的舊文將帶你進入盲盒的「瘋狂」世界。
  • 靠「盲盒」上市的泡泡瑪特,「後浪」的錢那麼好賺?
    來源:互金觀察站近期,瘋狂吸粉「95後」、靠著潘多拉盲盒赴港上市的泡泡瑪特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中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呈現持續上漲的勢頭。要知道2017年以前,泡泡瑪特的發展是完全相反的光景,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泡泡瑪特連續三年虧損,這樣一家公司,最後卻能迅速地實現扭轉為盈,並成功上市港交所,這樣的逆襲吸足了市場目光。泡泡瑪特的經營如何起死回生?IPO下50億美元真的值嗎?盲盒市場有哪些潛力和隱憂?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盲盒」還能火多久
    大大的腦袋,大大的眼睛,配著傲嬌的表情……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一個叫Molly的盲盒小玩偶,不知道「掏空」了多少人的錢包,以至於這個玩偶背後的公司——泡泡瑪特也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扭虧為盈,奔向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