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生態好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在房山大石河「安營紮寨」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

一對青頭潛鴨在水中遊弋。(圖/郭耕)

「全球僅存不到1000隻的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在北京房山大石河畔就有6隻!」近日,一則要聞刷爆「鳥友」朋友圈,大石河畔的紅領巾公園,也從一處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園,化身為京城觀鳥勝地,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一睹這種珍稀鳥類的「芳容」。

歡快戲水(圖/郭耕)

青頭潛鴨為遷徙性鳥類,通常每年3月中上旬從南方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10月中旬開始飛往南方。它曾是我國常見候鳥之一,但隨著棲息地的破壞和人為狩獵,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比大熊貓還要稀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等級。

航拍下的北京房山大石河(紅領巾公園)春意卓然。(圖/房山生態環境局)

去年春天,2隻青頭潛鴨首次現身京城,地點也是紅領巾公園。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分析,青頭潛鴨連續兩年來到大石河,且種群數量有所上升,或許並不是巧合,「大石河水質好,是青頭潛鴨理想的棲息場所,河灘地還能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李理說,按照青頭潛鴨的習性,四月初應當已經飛離北京,抵達遠東地區,但經過監測發現,這6隻似乎並不急於北飛,「或許它們已經決定,就地『安營紮寨』,在這裡繁育小的青頭潛鴨,全家在秋天一同向南方遷徙。」

大石河上,幾隻骨頂雞在嬉戲。(圖/房山生態環境局)

青頭潛鴨時而在水面梳洗羽毛,時而潛入河底捕食小魚小蝦,很是活潑。寬闊的水面,仿佛成了候鳥「停機坪」。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已經對這6隻青頭潛鴨監測了一個多月,李理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6隻青頭潛鴨並不怕人,很喜歡在距離人們鏡頭100多米的位置「晃悠」。此前,李理在河北、安徽等地監測青頭潛鴨時,這種珍稀鳥類很是機警,常常要遠離人群500米開外。李理分析,這與大石河水面上骨頂雞等鳥類的「預警作用」分不開,「青頭潛鴨來到大石河後,很受房山本地鳥類歡迎,大家和諧共生,一起享受這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小鸊鷉在水面振翅。(圖/房山生態環境局)

與青頭潛鴨和諧共生的,還有河堤上那些靜靜端著相機拍照的人們。「早些年,大石河裡別說這珍稀鳥類,就是喜鵲都難得看見。」一位房山本地觀鳥客的話語,勾起了大家興趣,靜靜流淌的大石河,這些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赤頸鴨在大石河上空飛翔。(圖/房山生態環境局)

早年間,房山因盛產優質的煤炭、水泥、石板,被人稱為「灰姑娘」。作為房山母親河的大石河,也因流域內那些汙染企業而變得黯淡無光,水質很差,更別提吸引鳥類棲居了。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負責人梁新介紹,2017開始,房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大石河水環境改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汙水處理設施,截至目前,大石河流域已建成汙水處理設施29座,日處理量19.3萬噸,正在建設4座,日處理量2.6萬噸,基本滿足大石河流域汙水處理需求。兩年多來大石河水質持續改善,2019年7月-2020年3月已連續9個月水質穩定在Ⅱ-Ⅴ類,2020年一季度為Ⅲ類水體。

水質清澈(圖/房山生態環境局)

此外,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為了做好早監測、早分析、早治理,提高監測監管頻次,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正在推進大石河流域自動監測設備的安裝,自動設備的應用不僅能實時監測水質,還能對汙水的來源進行追蹤。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全國數量已超1500隻,湖北最多!
    楚天都市報8月6日訊(見習記者張建林)世界極度瀕危鳥類、「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在中國的數量已超1500隻,其中湖北省最多,為672隻!近日,2020年全國青頭潛鴨越冬期同步調查結果出爐,這種比大熊貓數量還少的鴨子此前被廣泛認為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
  • 為上百種飛禽建棲息地,造訪北京的珍禽越來越多,不乏「鳥中大熊貓」
    東方白鸛、卷羽鵜鶘、青頭潛鴨,還有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近幾年每逢春夏,多達300餘種、上百萬隻的禽鳥造訪北京,其中不乏世界珍禽,就連在北京絕跡75年的慄斑腹鵐(音同無)也回到了密雲……不僅如此,斑羚、豹貓、「土著」野豬、獼猴等也陸續出現在周邊山區,讓北京有記載分布的陸生脊椎動物種類超過了500種。
  • 青頭潛鴨怎麼了?是種極度瀕危鳥類;中國還有多少只?人們還在找答案
    1月6日,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秘書長雷進宇,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時說,在阿拉善SEE湖北項目中心、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夥伴協定秘書處科學部、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共同組織下,第三次全國青頭潛鴨越冬同步調查已於2020年1月4日啟動,定於1月18日結束,持續時間為兩周。
  • 「國寶」們帶來好消息,珍稀動物喜迎春天
    在傳染病高發期,人們還給大熊貓科學配備營養餐食,針對老、中、青不同年齡階段大熊貓的習性和健康管理,制定相應管護措施,切實保障大熊貓種群安全。榮獲「中國最惹人喜愛的大熊貓」獎的貢貢 資料 圖疫情期間,大熊貓也沒有離開人們的視線,多地都有它們生活的動態新聞。
  • 第三屆香格裡拉觀鳥節圓滿落幕 數十位「鳥人」齊聚高原與鳥共舞
    伴隨著2018第三屆香格裡拉冬季國際觀鳥節的圓滿落幕, 16支參賽隊經過三天激烈的觀鳥競技比賽活動,共觀測記錄鳥種170種,成績突破前兩屆觀鳥節所創造的鳥種記錄數量,將香格裡拉冬季國際觀鳥節總記錄鳥種數量增加至206種,並且令人激動的是在本屆觀鳥節中還發現記錄了兩個「大熊貓」級別的極稀有鳥種,
  • 生態環境改善大量候鳥來開過冬 漢豐湖成候鳥棲息天堂
    首次發現青頭潛鴨「你們看那只是什麼鳥,它跟周圍的鳥長得有些不一樣,我以前從沒有見過。」12月17日,我區鳥類監測人員在對浦裡河(趙家段)開展水鳥調查時,發現一隻奇特候鳥在中華秋沙鴨隊伍中。「那是一隻青頭潛鴨,真想不到它也來我們這裡了!」通過手機上網對比圖片,當監測人員認出這個陌生「客人」是青頭潛鴨時,都感到既興奮又驚訝。
  • 「鳥痴」李長看
    他是鳥兒的「代言人」,不僅能火眼金睛認鳥辨鳥,還能讀懂鳥的心思;他是鳥兒的「保護神」,常年為護鳥奔走呼籲,與鳥兒相處多過對家人的陪伴……有人說他是「鳥痴」,有人說他是「傻子」。追著鳥兒30年「長看」,他的生活中除了鳥兒還是鳥兒。他說:「鳥非常有靈氣,它們是大自然的精靈,是用腳投票的『生態環境評價師』。
  • 最美林業故事|鳥痴」李長看
    他是鳥兒的「代言人」,不僅能火眼金睛認鳥辨鳥,還能讀懂鳥的心思;他是鳥兒的「保護神」,常年為護鳥奔走呼籲,與鳥兒相處多過對家人的陪伴……有人說他是「鳥痴」,有人說他是「傻子」。追著鳥兒30年「長看」,他的生活中除了鳥兒還是鳥兒。 他說:「鳥非常有靈氣,它們是大自然的精靈,是用腳投票的『生態環境評價師』。看到它們,你會滿懷喜悅。」
  • 武大勇:衡水湖的「生態使者」
    2012-2013年,武大勇承擔了海河流域水生態系統特徵調查,2年裡有6個月的河流野外調查和水生生物現場採樣工作。當武大勇了解到衡水湖可能存在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他立即組織科研團隊進行衡水湖溼地鳥類監測,逐步掌握了較全面的一手數據和資料。2017年武大勇帶領團隊和國外專家在衡水湖觀測到青頭潛鴨近年來的最大種群,共308隻,引發了世界關注。
  • 「央廣網·視聽四川」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現身成都蒲江 全球...
    青頭潛鴨現身成都蒲江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6日訊(記者 李丹)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蒲江縣委宣傳部獲悉,日前,全球極為罕見的青頭潛鴨現身蒲江縣蒲江河中。據悉,青頭潛鴨屬於瀕危物種,目前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對生活環境和水質要求特別高。這個珍稀物種長什麼樣呢?
  • 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4年後再現西安 全球數量不足500隻
    1月12日下午,華商報記者來到渭河西安段,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觀察,發現一隻疑似青頭潛鴨,但在準備拍照進一步確認時,它突然振翅飛走,再尋找已不見其蹤影。據發現者於學和、郭陸和介紹,1月11日他們在溼地裡看到幾大群白眼潛鴨,數量有上百隻,躲藏在蘆葦中,待仔細觀察後發現有幾隻疑似青頭潛鴨,最終通過照片放大對比,確定了青頭潛鴨的真身,應該有4對。
  • 當窗外飛過一隻鳥
    (資料圖片) 青頭潛鴨。李濤 攝 西昌觀鳥者葉昌雲。  結果顯示,相對於2019年的調查,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等四種鳥沒有觀察記錄到,而白額雁、灰雁、短嘴豆雁、青腳濱鷸、花臉鴨、黑喉潛鳥、中白鷺、白琵鷺、斑頭雁、紅胸秋沙鴨等10種水鳥新增記錄。其中,黑喉潛鳥、白頭硬尾鴨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珍稀瀕危鳥類的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等在本次調查中得見。
  • 重慶有多少種鳥?剛發布的這本名錄裡有答案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一種遷徙性水鳥,全球現存總數不足5000隻,被「鳥中大熊貓」,重慶是我國中華秋沙鴨最為穩定的越冬區之一,每年會有40隻左右的中華秋沙鴨在山城的江河湖泊中越冬青頭潛鴨青頭潛鴨很少鳴叫,為潛水覓食性鳥類,善於收攏翅膀潛水,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全球數量不到10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