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特斯拉國產化的第一年,不到一年的時間,銷量達到93467臺。一路飈高的銷量,證明了消費者對於智能化的強勁需求。
與此同時,今年是造車新勢力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並且開始進攻的一年,一路上揚的市值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估值時代。
科技因素的加持成為這場戰爭的核心力量,智能化的決心和是否堅定成為「大象是否成功轉身」的關鍵。對於汽車的看待方式,應該從移動工具變為智能化的產品,是否具備進化的能力,成為智能汽車的核心之爭。
在這場汽車智能化的時代裡,BATH 都相繼入場,試圖將過去積累多年的移動網際網路優勢遷移到車上。
那麼,在這個轉型的關鍵時刻,誰最有優勢? 雷鋒網新智駕對話騰訊車聯總經理王萬新、仙豆智能產品研發副總裁謝平生、哈弗營銷總監王寶華共同探討了這場智能化變革的趨勢。
向科技產品進化
特斯拉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打破了市場對於汽車的定義。隨後的國內新造車的快速崛起,更加佐證了市場對於智能汽車的期待。
事實上,當下汽車領域近90%的創新來自於軟體,而不是機械系統。據麥肯錫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汽車在軟體和電子架構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四千億美元。
在此前的大眾年度新聞發布會上,大眾集團CEO 迪斯表示:「未來汽車創新中,軟體將佔到90%。,大眾希望到2030年,徹底改變面向硬體開發的研發人員比例,讓研發成本中的軟體比例佔到一半。未來3-5年,大眾預計在軟體方面整體投入70億歐元。
創新來自於軟體、潛力也來自軟體。市場已經充分肯定了特斯拉的路線,開始按照「車企的營收+ 科技股的利潤率」來估算未來汽車的前景。
「軟體定義汽車」可以帶來了汽車產品更深入的差異化。通過越來越龐大的軟體系統,可以對車輛的駕駛功能、體驗性、互動性、車聯網體驗等進行更加差異化的配置,從而達到增值的效果,更接近入科技產品。
王萬新表示:「從軟體定義汽車的發展趨勢來說,汽車行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一款車上市以後,怎樣才能夠不斷進行OTA升級,讓汽車真的變成智能汽車。」
市場決定風向,這是遲早都需要較量的科技戰場。
蔚來FOTA上線兩年期間,經歷了39次版本迭代,131項新增功能,280項優化功能,累計推送35萬+車次。截止10月,理想ONE也已經進行了10次OTA升級,軟硬體同步「升級」,將微信、嗶哩嗶哩等應用陸續帶上車,年底即將推出升級的OTA 2.0版軟體。 在10月24日,小鵬汽車推出「全場景語音」,打造了一種全新的交互模式,目前小鵬汽車已經接入第三方應用50+,支付寶小程序50+。
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寶馬展示所有的車型都配備了最新版本的第七代BMW iDrive人機互動系統、BMW遠程軟體升級、數字鑰匙,車載短視頻及騰訊小場景等數位化服務。
這是一場智能化的轉型大潮,老牌如長城汽車都發出了「長城汽車是否活得過明年的拷問」,這是基於這樣的背景,長城推出了三大平臺「檸檬」、「咖啡」、「坦克」等三大平臺,力度轉型。
車企亟需一個數位化的藥方,需要藉助網際網路的成熟經驗,完成數位化、在線化的轉型,以及平臺、生態的嫁接。
微信車載版:社交登上汽車方向盤
在這場變革裡,騰訊是最早看到智能汽車能量的科技公司之一。
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2019年11月,首款搭載微信車載版的智能汽車——第二代廣汽傳祺GS4正式發售,方向盤上的印有微信logo的專屬按鍵成為顯著標誌。
自此,一個汽車可以通訊的時代正式來臨了,是代表著汽車社交化的時代到來了。
這樣的結論不僅僅是來自於車企端訴求,更是來自於消費者的層面的呼籲。據哈弗F7營銷總監王寶華對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透露:在哈弗 F7 上市之初,在100多個城市進行了1000多場調研,用戶的普遍訴求都是汽車需要智能化、需要像手機一樣所有的訴求都能夠被滿足。
用一個數字更能夠說明本質—— 在哈弗F7當中,微信車載版的使用率大概在80%左右。
作為微信用戶量達成12億的國民級的APP,影響力早已超出了社交功能本身。對於這樣一個國民級的APP 的想像和潛能,是有多元的維度和廣闊的空間。
針對於如何進一步放大微信的潛能,王萬新是這樣回答雷鋒網新智駕:「一方面它是作為我們社交關係鏈的一個基礎,基於微信的上車,相當於把用戶的社交關係鏈帶到了汽車這個終端上。另外一方面,它也越來越多的去扮演一個用戶跟外部數字生活之間的連接器的角色。」
這是騰訊藉助於微信,甚至藉助於騰訊其他數位化的基座、框架,能夠在智能座艙這樣一個場景裡面讓用戶更好的享受到數位化的服務和內容。
據王萬新透露:騰訊會非常慎重的考慮用戶的使用體驗和場景,進行迭代和升級,目前正在籌劃一個比較大的版本更新。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新版本首先是安全性和隱私性的提升,微信消息通知將支持在儀錶盤或者HUD上顯示,讓駕駛員的視線能夠更聚焦於前方道路,同時用戶可以選擇關閉聯繫人微信暱稱的語音播報,避免一些隱私洩漏的情況。另外,由於微信車載版主要依賴於語音交互,新版本在語音播報上將升級為在線tts,更加自然易懂。新版本也將很快在已搭載的部分車型上OTA升級。
目前,廣汽、長安、長城、理想ONE、江鈴福特等數十款搭載微信車載版的新車問世,寶馬、瑪莎拉蒂等豪華品牌也即將搭載。
據王萬新跟雷鋒網新智駕透露:騰訊的生態車聯網產品能夠快速上車,並且複製多種車型的原因在於,騰訊制定了一套相對標準的上車流程和方案,整理出了標準的接口、標準的軟體適配層以及適配準則,搭建了一個可以快速適配的「中間軌道」。在通過系統依賴性評估的情況下,兩個月就可以上車。
TAI 3.0 : 更新升級做到「T+0」
智能汽車有一個顯著的特性,就是提供不斷進化的能力和空間,這已經成為了業界的共識。從2012年到2019年,特斯拉總共迭代100多次。每次大的OTA都創造一次跨越式體驗的提升。
不同的車企都在建立自身的OTA 的能力,由於此前的車企都尚未意識到 OTA 的潛能,因此在策略上稍微被動。
事實上,車企本身軟體OTA那周期還是會比較長,通常需要3個月甚至半年才會做一次真正的OTA。
基於騰訊小場景(以微信小程序為基礎的車載輕應用平臺),大部分時候就可以做到「T+0上線」,只要準備好了,第二天或者馬上就可以推到目標用戶車上去,甚至不需要走OTA這種方式。
同時,這種方式也突破了車企的原有流程 —— 在立項之時,就需要定義好量產的車型具有什麼功能,所有的功能都需要清楚列入開發協議當中的模式和做法。這無疑最大限度帶來最為快速的更新,凸顯了智能化的優勢,給用戶第一手的體驗。
王萬新對雷鋒網新智駕表示:引進了車載小場景解決方案,是騰訊生態車聯網TAI 3.0 最重要的突破。車企可以根據這款車本身的特點去選擇適合該車型的「小場景庫」,因此不同車型的差異性是相對比較靈活。此外,騰訊還向車企提供開放運營的平臺,車企可以根據這個車的特點去進行靈活的運營配置。
王萬新向雷鋒網新智駕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是電動車的車企,優惠加油等小場景就不會出現在電動車的車機系統上;如果是偏向於商務性質的用車,就會相應減少兒童的娛樂功能,突出和商務相關的功能等。
騰訊還會和車企、合作夥伴一起定期根據用戶真實反饋來不斷迭代產品。比如,在騰訊與仙豆智能、長城汽車的合作項目當中,據仙豆智能產品研發副總裁謝平生告訴雷鋒網新智駕:「在仙豆目前的項目當中,有整個端到端閉環的能力來理解用戶,來觸達用戶,來和用戶互動,來做真正的用戶需求的閉環,這才是我們今天這樣一個產品整體解決問題的思路。」
謝平生表示,新造車勢力的基因、團隊構成和理念是值得借鑑的。具體而言,就是借鑑他們對用戶的理解,對用戶體驗的思考。新造車勢力不只是為了賣一臺車,而是想培養用戶圈層,從而讓用戶參與車輛的迭代和進化。
在面向未來更深層次的車聯網思考,騰訊還在探索車聯網的服務找人、內容找人。在將來在出行過程中,車越來越接近於人機共駕的時代,如果車輛處於自動駕駛的狀態,給用戶推薦一些適合自動駕駛的場景,一些適合碎片化時間的內容。
未來汽車進行時
汽車智能化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大潮。
2020年,整個汽車行業對於產業鏈的需求在發生劇變。產業鏈由功能車到智能車轉型。此前,理想汽車的CTO 王凱也向雷鋒網新智駕透露:「汽車產業向消費電子靠攏;尤其是汽車電動化以後,目標是向消費電子化。」
大市場、多用戶、數據驅動。就是消費電子的最顯著三個特點,而恰恰,這三個特點騰訊都具備了。
智能汽車的元年已至,期待騰訊和車企迸發的奇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