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H入局,網際網路應用上車,智能座艙還能玩出哪些花?

2020-12-03 蓋世汽車網

作者 / 吳德新

編輯 / 王德芙

出品 / 汽車之心

一段時間來,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相關企業的市值突飛猛進:

特斯拉躍升 Top 1,蔚來市值超越寶馬和通用,理想、小鵬的市值超越了起亞……

與此同時,儘管車市下行,全行業在縮減開支,頭部車企仍在不斷擴大軟體研發投入佔比….

這昭示了一場汽車軟體變革即將到來。

BATH 紛紛下場,打造智能作業系統,將網際網路生態搬上車,希望在汽車這一巨大的消費終端和場景終端上佔得一席之地。

然而,一個冷靜的現實是,目前用戶真正活躍使用的車載應用,只有音樂和導航。

除了聽音樂和導航之外,網際網路企業如何快速鋪開車載應用生態,挖掘新的場景和想像空間?

微信上車,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標誌性意義。

作為坐擁超過 10 億用戶的超級 App,外界對微信上車的呼聲一直很高。

第一次關於微信上車的公開大討論是 2018 年 10 月,在廣州舉行的騰訊雲「雲+峰會」上。

當時廣汽集團的一把手、董事長曾慶洪在一場圓桌上提問馬化騰,什麼時候會推出車載版本的微信?

微信團隊彼時已經在內部開發一套為車聯網設計的基於純語音交互的微信方案。

於是在近一年後,實現全語音操作閉環的微信車載版在 2019 年的重慶智博會正式亮相。

此後,從 2019 年至今近一年,微信車載版伴隨著長安 CS75 PLUS、廣汽傳祺第二代 GS4、長安 UNI-T、理想 ONE、哈弗 F5、2021 款哈弗 F7/F7x 等車型陸續上市。

如果留意這些車型的銷量,不難發現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成為國內市場的明星爆款,甚至是超級爆款:

長安 CS75 PLUS 在今年 10 月破 3 萬輛銷量,達到月銷 30963 輛,這款車型上市僅 1 年累計銷量已經超過 20 萬輛。

廣汽第二代 GS4 9 月銷量達到 13543 輛,今年累計銷量已經超過 10 萬輛。

長安 UNI-T 10 月銷量達到 11227 輛,連續 4 個月銷量破萬。

2021 款長城哈弗 F7 10月銷量 13090 輛。

新造車中的理想 ONE 在 10 月銷量達到 3692 輛,今年累計交付超過 2.1 萬輛,是新能源 SUV 中的佼佼者。

很顯然,在今年扛鼎銷量的主流車型中,微信車載版已經成為車內數字生活的關鍵組成部分。

以微信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產品與汽車場景的融合,正在重塑座艙的體驗。

1、微信為什麼上車?

曾慶洪在提到微信什麼時候上車時,就講到:「這個問題不僅車企,很多用戶也非常關心」。

2018 年底,微信的官方數據顯示,其日活用戶量已經超過 10 億。

當年度 QuestMobile 的報告顯示,2018 年國內人均單日網際網路使用時長是 341.2 分鐘,微信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到 85.8 分鐘,佔了其中的 1/4。

從用戶角度出發,90 後正成為汽車消費人群中的主力。

年輕一代的 90 後們都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他們對車載應用和「在線」的需求更加強烈。

為了滿足新一代車主們的需求,智能科技幾乎成為主流車型上的標配。

長城最早是在哈弗F5上搭載微信車載版,這款緊湊型SUV被定義為「社交智能潮品SUV」。

哈弗 F5 上市後,這款車型以及上面預裝的微信車載版很快受到了用戶們極高的關注,長城隨後在 2021 款的哈弗 F7、哈弗 F7X 以及第三代哈弗 H6 上都預裝了微信車載版。

長城汽車哈弗 F7 的營銷總監告訴我們:「目前在 F7 的車主中,30 歲以下用戶佔比超過 50%,用戶使用微信車載版的比例在 80% 以上。」

後續,哈弗品牌目前規劃中的所有全新產品和換代產品都可能會搭載微信車載版。

微信上車一周年以來,已經有 20 多款搭載微信車載版的新車上市。

除了自主品牌之外,微信車載版還將落地在寶馬和瑪莎拉蒂等豪華品牌車型上。

2、TAI3.0 上車:最快 2 個月就緒

在哈弗 F5 和哈弗 F7x 上,搭載了由仙豆智能為長城打造了智能網聯繫統。

一般行業裡打造一套車機系統的開發周期是 1.5 年。

但仙豆智能產品研發副總裁謝平生告訴我們:

「仙豆和騰訊聯手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打造了 Fun-Life1.0 系統,其中包括微信車載版、騰訊愛趣聽、騰訊小場景等在內的 TAI 生態車聯網產品。」

這在傳統車企的開發體系中,幾乎是「不可能」的。

無論新勢力崛起還是車市寒冬,都讓傳統車企面臨巨大的壓力。

「最大的挑戰其實就是時間。」謝平生說,「大家都在變革、轉型、搶新的賽道。包括車廠、仙豆、騰訊,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在新的賽道裡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證明自己的價值。」

長城、仙豆和騰訊車聯三方,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了一套全新的智能網聯繫統量產?

有幾方面的因素:

首先,騰訊生態車聯網 TAI 這樣一個產品形態,基於雲端部署、輕量化、對資源佔用相對較低。

並且騰訊制定了一套相對標準的上車流程和方案,整理出了標準的接口、標準的軟體適配層以及適配準則,搭建了一個可以快速適配的「中間軌道」。

在這個基礎上,車企可以進行快速地系統和應用開發,最快 2 個月就緒。

其次,仙豆智能和騰訊的產品專家也都有跨界的經驗,對車廠和網際網路都有很深理解。

三方合作過程中,省去了大量的制度流程,把時間節約出來,快速決策推動落地;

最後,騰訊、仙豆的團隊在幾個月的開發中也都非常拼。

「天時地利人和」,讓三家在哈弗 F5 上實現了極其敏捷的開發節奏。

在網際網路產品上車過程中,傳統車企與網際網路公司之間難免會有認知上的碰撞與磨合。

體現到產品開發流程上,原來很多車企在立項的時候,得提前一年半、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定義好將來量產時有什麼功能,並寫入技術協議裡。

但網際網路公司講究的是敏捷開發、快速迭代,所以後者幾乎很難當下就確定未來兩年有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功能。

謝平生說,對用戶、產品和開發流程的認知不同,是兩撥團隊最大的差異。

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密切溝通外,最關鍵的是汽車要建立軟體持續快速迭代的能力。

只有建立快速迭代的能力,汽車才能像微信這樣的網際網路產品一樣,實現持續的升級優化,傳統車企和軟體公司才能無縫地合作來推動汽車的進化。

2、持續迭代的車聯網,未來的座艙體驗

「隨著汽車網聯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整車 OTA 升級會成為行業的一個標配。」騰訊車聯總經理王萬新告訴我們:

比如在理想 ONE 上,微信車載版是通過 OTA 的方式推送的。

今年 4 月,理想 ONE 推送了 V1.1.9 版本的更新。

在這版更新後,車主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 OK 鍵打開微信車載版,掃描登錄之後就可以收發語音信息、接打微信電話了。

安全、便捷、高效,是微信為車載環境設計和打磨的核心方向。

其中安全是最高優先級。微信車載版以語音為主的互動設計,就是為了最大程度減少用戶讀屏、觸屏的操作,提升安全。

與手機相比,車機上還會有大量的其他應用在運行。

騰訊車聯團隊為此在車機上重新設計了「仲裁」規則,優先處理與安全相關的服務。

比如當車掛了倒擋時,車上所有的音頻都要靜音,此時倒車影像是最高優先級。

在便利性方面,目前所有搭載微信車載版的車型方向盤上都會有一顆實體「微信」按鍵。

據調研數據,當前在車輛上 70% 的用戶都是用按鍵來啟動語音助手。

因為用語音喚醒,用戶需要稍微大聲一點地說出喚醒詞,按鍵就是在手頭輕輕按一下,這個操作更便捷。

微信作為一種高頻的應用,當用戶頻繁收到語音消息時,直接按鍵播報,也要比一遍遍語音重複「播報」要更高效、更優雅一些。

據王萬新透露,自上車以來,微信車載版每個月都在進行一些小的功能的迭代和已知問題的修復,目前正在籌備一個較大版本的更新。

汽車之心在採訪中了解到,「微信車載版 2.0」將在安全性和隱私性方面進行強化。

例如,在新版本中,微信消息通知可以在儀錶盤或者 HUD 上顯示,不在汽車中控屏上彈出,並且用戶可以選擇關閉微信暱稱的語音播報,避免隱私洩漏的窘況。

另外,由於微信車載版核心依賴於語音交互,新版本將升級為在線 tts 語音播報,更加自然、易懂。新版本也將很快在已搭載的部分車型上 OTA 升級。

過去,汽車是以幾年為單位進行改款,或者以年為單位在線下進行軟體更新;而在今年或者明年,主流的車型們將以季度為單位進行 OTA 更新。

在 TAI 方案上,通過騰訊的車載輕應用框架「小場景」,車輛將可以實現「T+0」的更新。

這意味著,只要在需求和產品端準備就緒,新的功能第二天就可以推送給用戶。

這將極大地加速車內的數位化體驗迭代。

過去的微信是用戶數位化生活中的社交鏈,微信車載版將幫助用戶緩解開車時的信息焦慮。

而未來,王萬新認為,微信在車上會扮演一個連接器的作用。

以微信車載版打頭,以 TAI 連接起內容和服務,騰訊上車的大幕才剛剛開啟。

原文連結:https://www.autobit.xyz/p/892.html

相關焦點

  • 車圈丨仙豆智能:在全行業焦慮的時代 入局汽車移動網際網路革命
    然而汽車行業說了很多年的車聯網——當然現在更紅的概念是「智能座艙」,仍然沒有衝出來一個像蘋果一樣的標杆。如果你在汽車這個行業裡,你會感受到整個行業不可緩解的焦慮。大家既著急行業遲遲不出蘋果,又怕自己不是那個蘋果。不改變的人就會被時代拋棄,每個人都信這一點。所有硬體工程師都想做出來一個iPhone4,所有軟體工程師都有一顆創造iOS的心。
  • 對話邁來芯亞太區銷售與應用總監陳俊:晶片供應商如何賦能智能座艙...
    如今,駕乘空間的核心塑造體現在細枝末節處,離不開晶片、傳感器技術的應用。作為一家業界排名前列的汽車晶片供應商,邁來芯 (Melexis)特別注重用戶體驗,始終秉持著「讓駕乘人員在汽車座艙中享受現代化起居室般體驗」的設計理念,通過晶片的眾多創新功能,打造智能座艙。
  • 智能座艙時代,國產MCU如何走向「前裝」市場?
    KsKesmc  「智能座艙」需要AI級別的MCU  智能座艙是車載應用市場較為特殊的一個板塊。多數受訪人認為,智能座艙主要凸顯智能化,如全液晶儀表、車聯網、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語音識別、手勢識別、AR、AI、全息、氛圍燈、智能座椅等特性。
  • GIEC廣汽智能座艙「黑科技」,看見未來更多想像
    感官化、場景化、主動化、自進化,2020廣州車展,廣汽研究院重磅發布GIEC廣汽智能體驗座艙。 GIEC集成了百餘項技術,擁有多屏聯動、智能表面等前瞻應用。 今天,我們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溯源它背後的設計故事。
  • 東軟攜手億咖通打造智能座艙 最快明年9月量產裝車
    昨天上午,已有20餘年汽車軟體開發經驗的東軟集團與汽車智能化科技公司億咖通籤署合約,雙方將在億咖通下一代智能車機產品中持續合作,最快明年9月,基於億咖通E02晶片的智能座艙將量產上車。在這一智能座艙產品中,東軟集團提供優質的軟體服務,億咖通提供更強大硬體的同時,還能提供更豐富的生態服務。
  • 智能汽車行業深度報告:華為入局智能汽車,產業價值鏈面臨重構
    特斯拉根據車身位置分為 3 個控制器:前車控制器主要負責自動駕 駛模塊、智能座艙模塊、車前燈等,右車身控制器負責氣囊控制、雷達、熱管 理、扭矩控制等,左車身負責內部燈光、後電機控制、充電模塊等。2019 年 4 月,華為宣布入局智能車,架構採用跨域集中模式,由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 域和智能車控域組成。
  • 「輕裝」上車的騰訊,如何突圍車聯網!
    現階段,在特斯拉車型上的AI計算晶片的算力已經比智慧型手機高出幾十倍,隨著硬體系統的迭代,這個優勢將會被進一步拉大。汽車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迭代,目的就是讓這些強大的算力能夠支持整車計算而不僅僅是底盤的自動駕駛。在智能電動車上,有著下一代的計算晶片、下一代的通信,必將會形成下一代作業系統、下一代交互和下一代的應用生態。
  • 哈曼林紀瑋: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哈曼智能座艙和車聯網方案
    還有就是雲計算市場未來會呈指數級的增長,包含了邊緣計算、大數據分析、OTA更新等,這些技術應用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 講到哈曼,可能大家比較熟知的是品牌音響,我們在智能音響上的排名是全球第一,包括可攜式音響、耳機以及家庭影院等。此外,在智能汽車上的中控大屏,車載影音娛樂系統、智能座艙裡面,一直以來哈曼也為整車廠提供了非常好的產品。還有一塊是汽車音響的部分。
  • vankri交易所平臺應用:地平線開啟「量產元年」_易車網
    據vankri交易所平臺應用了解,其2020年有望實現15萬片出貨,遠超行業預期。人工智慧「上車」地平線是當前中國唯一實現車規級AI晶片前裝量產的AI晶片公司。那麼地平線率先實現AI晶片大規模量產「上車」,會給消費者的用車生活帶來哪些智能化的變革體驗?我們從兩個方面來了解一下。目前行業公認的汽車智能化包含兩個方向,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
  • 體驗瑕不掩瑜,能幫你呼救的哪吒U丨CC-1000T智能座艙評測
    同時它還帶來了智能座艙Pivot 2.0系統、「透明A柱」等新技術,車展上的哪吒U看點十足。今年3月,哪吒U正式上市,以補貼後13.98-19.98萬元的售價,加入了國內電動車市場的紅海。作為這家新勢力車企的第二款產品,哪吒U不僅擁有過硬的續航實力,智能網聯與科技體驗,也跟傳統車型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它的綜合表現怎麼樣,會有哪些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東西呢?
  • 智能座艙進入3.0時代!仙豆小米設計師詳談人車交互
    這是因為手機應用生態打通非常困難,沒有基礎性應用的支撐,但車機系統卻有地圖這一基礎性應用。手機給人的沉浸感實在有限,車內系統能給人更多沉浸感。此外,手機使用場景定義不深入,因此功能需要更加靈活,但車機需要有精細化的場景定義。 因此,在3.0時代,我們需要與汽車進行情感化的連接,並建立信任感,體驗上要有更多的沉浸式體驗。
  • 華為海思「上車」:麒麟 710A 與驍龍 820A 剛正面
    根據當時的說法,驍龍 820A 除了集成信息娛樂系統、電子儀錶盤定位導航、輔助駕駛等功能,還能幫助比亞迪改善汽車總體性能,延長電池續航和行駛裡程。現在,華為麒麟 710A 進入到比亞迪的供應體系,而這款晶片的應用與高通驍龍 820A 又非常接近,這背後意味著什麼?是取代還是共存?這些問題暫時沒有答案。
  • 智能汽車市場真香,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跨界入局,誰也不願掉隊
    在智能汽車領域,老牌車企持續發力,豐田、大眾、吉利、上汽、長安等紛紛加碼;新勢力特斯拉一家獨大,蔚來、理想、小鵬等初生牛犢不怕虎,奮力拼殺,力圖分得更多的蛋糕。在車企行動的同時,眾多網際網路巨頭也把目光投了過來,跨界入局。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百度、滴滴出行等聯合車企紛紛涉足其中。智能汽車市場真香啊,「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 仙豆智能:智能座艙的未來屬於數據驅動的「無屏交互」
    8月26日,仙豆智能公開課以《消失的按鈕和進擊的大屏》為主題,邀請業內專家共話智能座艙時代交互。出行科技企業仙豆智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智能座艙的未來,將屬於數據驅動下的無屏交互。無屏交互是車機基於數據對用戶進行智能提醒、推薦、甚至自動操作。一切努力的核心,是減少用戶繁瑣的交互,降低對屏幕和按鍵的依賴。多模交互如何化繁為簡特斯拉之後,整個汽車產業颳起一股「最炫大屏風」。
  • 特斯拉vs天際ME7,智能座艙哪款才是你的菜?
    然而如今新能源市場已不同往昔:一方面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不僅是「牌照」、「代步工具」那麼簡單,更多了對智能互聯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已上市在售的車型有了更多選擇。在智能座艙方面,主打「5+X屏互聯」的天際ME7或許比特斯拉更有優勢。
  • 澎湃汽車家|高竑:智能座艙概念是個噱頭,極星有自己的原則
    極星汽車中國區總裁高竑 對於這樣一個即非純粹網際網路出身的新勢力,又比傳統車企新能源品牌更先鋒的全新品牌,圍繞在極星身邊,或者說圍繞在高竑身邊的質疑之聲甚至比掌聲更多,而這位掌舵極星品牌不久的「掌門人」卻沒有在其面向公眾媒體採訪時表露出太多的焦慮之感,相反,他試圖坦然地從品牌定位、渠道營銷以及產品等多角度,向外界描繪出一顆從韜光養晦到正漸露鋒芒的「極星」。
  • 上車可徹底不用手機且還可車裡看B站的車知道是誰嗎?
    開著哈弗F系還能擁抱「Z世代」看B站視頻哈弗F系還首搭「Z世代」熱衷的B站小場景應用,關鍵是還無需下載安裝程序,可以輕鬆語音喚醒上車即看B站,既有最愛的貝瓦兒歌,還有商務人士必備的「飛常準」等應用。伴隨汽車越來越智能駕駛,當然現在是解放司機從手機裡解放出來,未來更加智能無人駕駛的時候,不僅司機可以上車欣賞B站熱門電視劇和電影等,並且現在已經可以實現乘客上車後隨時能欣賞B站的熱門番劇、經典電影以及硬核UP主原創視頻等內容
  • 集成座艙是「大勢所趨」,諾博科技如何驅動升級?
    喬憲光多次向《高工智能汽車》強調,未來,諾博科技將成為智能座艙系統提供商,為長城以及更多OEM廠商提供一整套的智能座艙系統解決方案。 當下,智能座艙的各部分功能,包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車機系統等基本上屬於「單兵作戰」的形式為用戶提供服務。然而,隨著智能座艙功能、應用場景等增多,子系統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
  • 車企+網際網路的強強聯合,未來的汽車可能會更懂你的需求
    據了解,華為自2019年5月宣布成立智能汽車BU後,到2020年9月份,與30多家車企達成合作,其中大部分為傳統車企。從已經公布的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來看,華為Hi被集中劃分出三個域控制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分別對應智能座艙作業系統(HOS)、智能駕駛作業系統(AOS)、智能車控作業系統(VOS)。
  • 德賽西威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獲「鈴軒獎」
    德賽西威(002920)「智能座艙域控制器」榮獲「2020第五屆鈴軒獎量產類車聯網優秀獎」。  大客戶管理中心兼市場與公共關係總經理楊勇受邀出席活動並代表領獎(右二)  德賽西威「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獲得22家中國主流車企採購負責人與創始評委組成的評委團的認可,既展示產品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也充分說明德賽西威智能座艙方案的領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