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何那麼怕曹操?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真相只有1個!

2020-12-22 你陪我到白頭

仔細閱讀漢末三國史書,在諸侯爭霸中,最後曹操與劉備、孫權三分天下。曹操一生,英雄好漢不勝枚舉,管生的兒子比劉備和孫權的兒子強得多,曹操有28個兒子更重要。諸葛亮死後,劉禪掌管蜀漢四十餘年,曹操死後不到三十年,曹魏政權就被司馬懿篡奪了,這是為什麼?

就算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司馬懿也非常害怕曹操,曹操堪稱司馬懿的師長。曹丕徵召司馬懿之前,曹操請了司馬懿的老師胡昭,到山中輔佐自己,但被拒絕,於是曹丕說出了「人各有志」這句成語,以示對胡昭的尊敬。但胡昭卻是第一個對司馬懿,有很大影響的人。

青年時的司馬懿其實很傲慢,大有天大地大的氣概,老子就是其中之一。那時司馬懿正在胡昭門下求學,因個性傲慢而冒犯了同窗,並因此也被同窗們追殺。出自世家的司馬懿身上有著一股銳氣,即使面對同窗好友時,眉頭也不皺。儘管說後來老師胡昭介入,追殺一事告一段落,但在司馬懿心中,這件事根本就是當真的。

多年來,曹操有過一次頭痛的病症,請華佗為他治好,華佗說要開顱診治,曹操就以為是華佗要找機會殺他,所以為了不被殺,就把華佗直接給殺了。他具有帝王的氣度,能夠面對滿朝文武,從不怯懦,即使在戰場上被敵人追殺,也能鎮定自若,所以司馬懿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當然,大家都知道,曹操和司馬懿這回「拉鋸戰」,最終還是司馬懿獲勝。曹操死於建安二十五年(25年)。沒有阻礙的司馬懿則一飛沖天,在曹丕的信任下,甚至成了輔政大臣,最終在正始十年(249)通過「高平陵之變」,將當年的怒氣化作現實。對於曹操那可怕的「夢」,司馬懿早已把它忘掉了。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為何那麼怕曹操?曹操死了30年才造反,只因曹操的一個夢?
    ——司馬懿《徵遼東歌》從這兩句詩就可以看出,司馬懿絕非沒有野心之輩,之所以在曹操掌權期間顯山顯水,全都因為曹操的一個夢境,也正是因為這個夢境,曹操死後三十年,司馬懿才敢興兵造反。曹操這人生性多疑,除了身邊的親信和貼身護衛之外,很難輕易相信其餘人,特別是那些有才能的謀士。
  • 曹操培養4位大將,只要有一人沒死,司馬懿都不敢造反!
    我們現在所讀的三國演義,主基調是尊蜀抑曹中吳,所以大部分人對劉備的印象都是宅心仁厚,而曹操則是詭計多端。但不管如何,最後勝出的是曹魏。在曹魏有一名在智謀方面可與諸葛亮比肩的人物,這個人便是司馬懿,他作為曹操的謀臣,和曹操共商大計,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但即便曹魏最終勝利,他的勝利果實被司馬家族所奪。
  • 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知道司馬懿會造反的?
    郭嘉雖然英年早逝,但曹操對他的器重和信任是無人比擬。歸根結底,源於郭嘉過人的能力以及對曹操的忠心。而司馬懿蟄伏了半生,直到曹操死後才開始展露鋒芒,成為權臣一步步架空了曹魏,其後人更是弒君篡位。這兩人雖然同屬一陣營,但事實上並沒有多少交集,包括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一事也只是無稽之談。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認為郭嘉知道司馬懿日後會造反,那是因為從二人的生平經歷來說,的確有這種可能性發生。隱忍了半生的司馬懿司馬懿真正成名是在三國後期,但在建安6年曹操已經徵召他入仕了。當時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司馬懿假裝有風疾麻痺臥床不起,拒絕徵召。
  • 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三家歸晉,結束了三國近百年的動亂,而他司馬懿也在青史上面狠狠的留下的一筆。
  • 三國時期,司馬懿蟄伏曹操身邊多年,為何很久都不敢謀反?
    魏國、蜀國、吳國打打殺殺,最後被魏國的司馬懿統一。司馬懿是一個有才華、有智慧、有謀略的狠人,但在曹操在世時卻非常憋屈,甚至在曹操面前裝病裝傻。曹操在世時,他為什麼不敢顯示自己的威風?因為司馬懿沒有機會造反。第一,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從未進入政治中心。
  • 郭嘉臨終留下遺言:「司馬懿會造反」,為何還是被他成功了?
    對於三國中的魏國,在曹操的統治下,獨霸一方。實力應是三國中最強的一個,之所以如此強大,必定離不開曹操身邊的的能人異士。而郭嘉和司馬懿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他們二人同為曹操,為魏國做事,但是郭嘉在臨死前卻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叫曹操將司馬懿誅殺。郭嘉臨終留下遺言:「司馬懿會造反」,為何還是被他成功了?
  • 司馬懿熬走曹家三代人,七旬之後才造反,是在怕什麼?
    三國亂世,魏蜀吳戰爭不斷,曹操、孫權、劉備三人,為此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最終勝利的果實卻被司馬懿輕而易舉拿走了。司馬懿拿下勝利的果實,謀朝篡位,所靠的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的壽命。司馬懿靠著活的時間長,硬生生把曹家三代人都熬死了,然後才謀朝篡位,那麼他為什麼要等這麼久?
  • 司馬懿身為魏國元老為何最後要反叛?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
    關鍵這個能裝是最可怕的,對於正面的較量相信曹氏集團是可以應付過來的,但是只要司馬懿藏拙了,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你不知道真正的司馬懿是怎麼樣的。而且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動手。只要出手必然是下死手。也只有這樣的人是活的最久的。是可以笑到最後的人。司馬懿身為魏國元老級人物為何最後要反叛呢?
  • 曹叡去世之前,司馬懿一直都是忠臣,為什麼最後會造反
    曹叡在世的時候,司馬懿根本沒有造反的機會,也沒有造反的勇氣。曹叡的帝王之術不亞於曹操和曹丕,雖然司馬懿的性格老奸巨猾,但是面對著殺伐果斷的曹叡,司馬懿根本不敢流露出任何造反的企圖。假如司馬懿在曹叡時期起兵造反,司馬懿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
  • 曹操不死,司馬懿有沒有機會謀權篡位?
    司馬懿的壽命是在太長了司馬懿的臥薪嘗膽、隱忍不發,生生熬死曹魏四代君王、熬死了老對手諸葛亮,最終奪取了至高的權力,這種結局是誰也沒有想到的。那麼如果曹操不死的話,司馬懿能夠憑藉自己和家族的勢力,奪取權力嗎?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下面我們可以具體分析。
  • 司馬懿熬死曹家三代君主,等到70歲才敢造反,他到底在猶豫什麼?
    01司馬懿本來是東漢的臣子,後又投到了曹魏的門下,一向謹小慎微的司馬懿雖有稱帝的野心,卻不敢直接篡權,只好一直伺機等待,硬是生生地熬死了曹家三代掌權人後,才發動高平陵之變,成為了曹魏實際的掌權人,最終奪取了曹魏大權。
  •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除掉司馬懿?這其實是曹操一石三鳥之計,真高明
    這樣的話,曹操就有了順其自然,順其所欲,逆其所欲,取其所欲,除其所欲,可是曹操,生平卻並不如他所說的那樣,「只要有人傷害了他,或傷害了他的基業,就拔他的根!」而曹操對此人卻改變了主意,此人便是司馬懿。在219年末,剛剛結束了漢中之戰,經歷了襄樊之戰的曹操,已經是筋疲力盡了。公元220年的正月,曹操就死了。
  • 司馬懿一生只怕3個人:一個是對手諸葛亮,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誰?
    戲說三國,都會想到隆中先生諸葛亮,但是有個和諸葛亮鬥智鬥勇了一生的人物,也在三國時期有著一定地位,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從小好學聰明,博聞強識。長大後的司馬懿多次明確拒絕了官職誘惑,不過還是逃不過宿命,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強行給了他一個文學掾的官職。
  • 一代梟雄曹操,對司馬懿早有懷疑,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大概意思曹操覺得司馬懿很討厭,又跟兒子曹丕說司馬懿有造反的可能,必會幹涉到你的家族之事。 潛臺詞就是要提防好司馬懿,既然曹操對司馬懿如此不放心,對曹操來說,殺個把人那是家常便,那為什麼到死都沒有幹掉司馬懿呢? 01 司馬懿不夠格 雖然《晉書》中把司馬懿說得神乎其神,然它畢竟是司馬家族當皇帝的時候編寫的,實際上在曹操這裡,司馬懿當時並不算個人物。
  •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甘久居人下,曹操在世之時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三國時期司馬懿活得最久,熬死了諸多強者比如諸葛亮,曹魏三代君主(曹操、曹丕和曹叡)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以七十二的高齡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權。曹操在世時,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甘久居人下之心,就像當初寄人籬下的英雄劉備一般,那麼曹操為何不將他除掉呢?諸多三國的文學作品描述當中,說曹操不僅自己堤防著司馬懿,更是告誡繼承人曹丕要防著司馬懿,不要他掌握大權,既要用,更要防,事實真是這樣嗎?
  • 曹操殺了那麼多名士以絕後患,卻為何偏偏放過了最狠的司馬懿?
    董卓連袁氏都敢滅族,卻獨獨不敢動楊彪;郭汜、李傕也殺了很多大臣,亦獨獨不敢動楊彪。所以,當曹操將漢獻帝迎來許都後,大權獨攬,卻獨懼太尉楊彪。有一次,漢獻帝大宴公卿百官,曹操見楊彪神情不悅,恐楊彪有圖己之意,竟推說自己肚子痛上廁所,趁機飛也似的逃回大營;後來又苦心積慮,誣陷楊彪勾結袁術,劾以大逆的罪名將其下獄,最後還是賴孔融以辭職相逼才讓曹操放了他。
  • 曹操培養4位人才,能防止司馬懿造反,為何會被曹丕全害死了呢?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魏武帝曹操能夠以較弱的力量,在千軍萬馬中拼殺出一條血路出來,最終成就了統一北方的霸業,這除了曹操本人的才幹之外,擁有一批可靠的文臣武將才是最重要的。以題中所問來看,曹操所留下的四個人才裡,必須要滿足以下三個要求才行:第一就是元老勳貴班底,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對曹魏政權的絕對忠心,在面對野心家意圖控制朝廷之時能夠予以制止或撥亂反正;第二就是曹魏宗室,如夏侯氏和曹氏等人,事實上曹操除了功勞最高的五子良將之外,所用心腹基本上都不出這兩個姓氏後人;
  •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在混亂的三國時代,三足鼎立之下還有著很多的勢力相互割據,在這近百年的動亂時間之中,英雄人物層出不窮,而到了最後卻是司馬家族奪取了這個天下,這個過程,司馬懿絕對是個不得不提的人。
  • 司馬懿雖然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曹操的這一計,為司馬家埋下了隱患
    司馬懿劇照要知道曹操的膝下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曹丕在曹操離開人世以後就稱帝了,曹丕擔心自己的兄弟會和自己搶皇位,所以便想把這些兄弟全部都趕盡殺絕。在這個時候他就需要用到司馬懿,值得讓人慶幸的是,曹丕雖然重用了司馬懿,但是也並沒有完全忘記自己父親和自己交代的話,也正因如此,司馬懿在曹操和曹丕時代的所作所為還是比較低調的。司馬懿在耗死了曹操和曹操的兒子曹丕之後,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機會,一舉推翻了曹氏的統治。後來司馬家族不僅滅了曹家,而且還結束了三國的紛亂,建立了晉朝。
  • 為什麼曹操的曹魏會被司馬懿取而代之?根源是什麼?
    1.曹家的家事不明 高平陵之變能夠成功並不代表司馬懿一定能掌權,這場事變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和曹爽兄弟肆意妄為有關。而曹爽並不是真的曹魏皇族,真正的曹魏皇族是曹操的兒孫還有宗族。曹爽只不過是曹操養子曹真的兒子,跟曹魏宗室沒有關係。在道理上,曹爽和司馬懿掌權都沒有區別,都屬於外人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