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甘久居人下,曹操在世之時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2020-12-22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三國時期司馬懿活得最久,熬死了諸多強者比如諸葛亮,曹魏三代君主(曹操、曹丕和曹叡)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以七十二的高齡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權。

曹操在世時,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甘久居人下之心,就像當初寄人籬下的英雄劉備一般,那麼曹操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諸多三國的文學作品描述當中,說曹操不僅自己堤防著司馬懿,更是告誡繼承人曹丕要防著司馬懿,不要他掌握大權,既要用,更要防,事實真是這樣嗎?

司馬懿只是個小人物,曹操根本不會防著他

按我的理解,其實曹操根本沒有把司馬懿放在眼裡,根本不會去防著這樣一個小弟似的人物。

抱著求才若渴之心,司馬懿家族是河內郡的望族,司馬懿有才學,進入曹操的視野,曹操是抱著人才唯己所用的心態徵召他,司馬懿得以進入仕途。

在司馬懿進入仕途後,所從事的工作都是一些文學教授這類的事情,這可以從司馬懿的官職來看。

文學掾,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官職曹操一直沒有把司馬懿放在關鍵性的崗位上,直到曹丕稱帝後,司馬懿憑藉才能嶄露頭角,成為魏國的重臣。

曹操不缺謀士,荀彧、荀攸、郭嘉之後,還有劉曄、崔琰等人,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並未進入曹操的核心高層和管理層,試問曹操會防著這樣一個毫無根基和建樹的小人物嗎?

曹操徵討漢中張魯時,司馬懿建議趁機攻打蜀地,曹操並未採納,說白了就是司馬懿的分量不足。

曹操沒必要防著司馬懿,還有必要除掉他嗎?

《晉書》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晉書·宣帝本紀》

《晉書》的可信度存疑,曹操是個殺伐果斷的人,如果司馬懿的威脅真有那麼大,依著曹操的習性,恐怕早就殺了司馬懿,看看邊讓、孔融、荀彧、崔琰等人的下場可想而知。司馬懿第一次稱病拒絕曹操的徵召時,曹操沒啥意見,第二次徵召的時候是強制性的,司馬懿不出仕就只有死路一條。

結合司馬懿低調隱忍的性格,曹操或許動過殺機,但最終沒下去手。那麼司馬懿是如何化險為夷的呢?

1.及時表態站隊贏得曹操的好感。司馬懿是名門大族出身,本來是瞧不起閹宦之後的曹操,但看見曹操的事業如日中天,選擇了投靠曹操為曹操效命,尤其是在曹操稱魏王的時候,當時曹操手下的門閥官僚擁漢者尚多,為曹操所忌,司馬懿在此關鍵問題上可能早就表示支持曹操,逐漸贏得曹操的好感並逐漸受到重用。

2.在支持曹操稱王后又一次成功站隊。在世子之爭中,司馬懿選擇了人氣不高的曹丕,史書記載司馬懿與曹丕的關係親密,曹丕時常維護他,最後曹丕在世子之爭勝出,司馬懿攻不可沒。

3.司馬懿低調隱忍的性格,工作上勤勉盡責,不犯錯,又對曹家效忠,這樣的人曹老闆又怎會隨意亂殺呢!精湛的演技隱藏了所有,瞞過了曹家人。

總結:早年的司馬懿遠遠沒有成長到讓曹操忌憚和提防,曹操也不會去除掉一個毫無威脅對自己忠心的世家子弟,至於後期野心膨脹大權獨攬的司馬懿父子取代曹魏則是後話。

相關焦點

  • 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為何不殺掉司馬懿呢?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著鷹視狼顧之相,卻為何不直接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呢?曹操不殺司馬懿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司馬懿「裝孫子」,「伴大款」以韜光養晦,讓曹操沒有藉口殺他;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以及對後代曹丕能力的自信,讓曹操相信可以安全駕馭司馬懿,而不去殺他。
  •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除掉司馬懿?這其實是曹操一石三鳥之計,真高明
    就在他臨終前的大半個年頭,曹操也對自己的王位繼承人進行了精心挑選,最終在曹植和曹丕之間,選擇了一個更有資格繼承他王位的曹丕。對曹植來說,曹操也會對他進行嚴格的考驗,如果不合適,就會立刻出局。據《三國志》記載:太祖為南中郎將,徵虜將軍。他想遣救仁,醉得不省人事,便悔恨而去。
  • 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知道司馬懿會造反的?
    直到曹操升到丞相時,直接下令司馬懿如果再不來就直接把它抓起來,他因為懼怕這才就職。從這裡可以看出一點,就是司馬懿一開始是反對在曹操手下做官的。晉書中記載是因為他知道漢朝不長久了,他不想為曹魏效力。這一點我是不認可的。他之所以不願仕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在曹操帳下鋒芒太漏,受到曹操猜忌。因為有兩點毋庸置疑。
  • 郭嘉臨死前,讓曹操除掉司馬懿,他怎麼知道司馬懿會有反心?
    郭嘉病逝前給曹操敲響了一個警鐘: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虎熊之心……其心有異。意指司馬懿會有反心,讓曹操趁早除掉司馬懿。後來的結果證明郭嘉沒有錯,但他是怎麼知道的呢?據說這是因為郭嘉曾經在夢裡看見了三匹馬在馬槽吃草。
  • 曹操除掉17歲神童,卻留下鷹視狼顧的司馬懿,到底什麼原因?
    導語:曹操的隱忍和狠辣人盡皆知,他年輕時候在洛陽做官,為了朝廷的安寧選擇假意在董卓身邊做事,等董卓放下戒備後刺殺。後來刺殺未遂還被通緝,特意跑路到親戚家避難。當時親戚家殺豬款待他,曹操聽到磨刀聲後竟然不分青紅皂白屠戮了親戚全家,還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 【魏-司馬懿】奇謀善策,鷹視狼顧
    一、生平簡介司馬懿,字仲達。晉朝奠基人,被追封為晉高祖宣皇帝,而由於《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因此司馬懿在《三國志》被稱為司馬宣王,且未單獨列傳,其主要事跡載於《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擁有傳奇而充滿爭議的一生,他出身河內大族,一度拒絕曹操徵辟,後輔佐曹丕、曹睿,官至太尉。
  • 三國時期,司馬懿蟄伏曹操身邊多年,為何很久都不敢謀反?
    魏國、蜀國、吳國打打殺殺,最後被魏國的司馬懿統一。司馬懿是一個有才華、有智慧、有謀略的狠人,但在曹操在世時卻非常憋屈,甚至在曹操面前裝病裝傻。曹操在世時,他為什麼不敢顯示自己的威風?因為司馬懿沒有機會造反。第一,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從未進入政治中心。
  • 曹操辛苦一輩子,怎麼反而讓司馬懿家族得到了天下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英雄,戎馬一生,為曹魏奠下根基。奈何曹操過後,曹丕早逝,曹睿早逝,三國實力最強的魏國,最後卻歸了司馬家。魏蜀吳三足鼎立,彼此交戰多年都未能統一,最後還是司馬家統一天下。司馬家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最要感謝的就是司馬懿。
  • 郭嘉臨死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看出司馬懿有「反骨」呢?
    建安三年(198),劉備因為敗於呂布而「依附」曹操時,曹操對其重用有加,郭嘉卻給曹操潑冷水,直說要「軟禁」劉備,不然放虎歸山會留下大禍患。 據悉,郭嘉臨死時,對曹操的遺言是:「司馬懿將來會謀反。「理由是: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虎熊之心,臣早有察覺其心有異,望丞相壓制此人,防止他造反,最好將其誅殺。
  • 三國殺武將原畫解析:天狼加身之人,鷹視狼顧司馬懿
    鷹視狼顧狼顧之鬼是標準包中司馬懿的武將稱號,而這稱號也是與史實相合的。《三國演義》說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象,即眼神像鷹一樣犀利,像狼一樣兇狠,因此如何將這種「狼顧之象」體現出來成為了三國殺中武將插畫的重點。除了將司馬懿畫的眼神犀利,三國殺大部分插畫都為司馬懿增加了一個夥伴:狼。比如上面的鷹視狼顧皮膚,通過一匹狼更加突出了司馬懿的形象。
  • 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為何不派人制約,或者乾脆殺了他
    狼顧之相原本是指狼走路時會左右觀察,還會身體不動而把頭繞到身後觀看,後來這個詞語被引申用來形容小心謹慎並心懷不軌的人。司馬懿狼顧之相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是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通過徵僻的手段,請到曹操控制的朝廷中來擔任司空掾屬,曹操當時的官職是司空,司馬朗就是曹操司空府的佐吏,之後,司馬朗一路升遷
  • 司馬懿到底有多能忍?
    司馬懿他的忍啊,一般人肯定是比不了的。當時曹操啊比較欣賞他,雖然看他有這個鷹視狼顧之相,但是還是想用,但司馬懿一直謙讓,一直不來。其實司馬懿當時就是想等曹操他們魏蜀吳三家消耗的差不多再出來。當時曹操讓他來當官,他就一直不去,不去也得有個理由吧,就裝病說自己中風,下不了床。
  • 三國歷史:司馬懿歷經曹氏三代君王令他最害怕是誰呢
    我們都知道無論三國時期多麼的混亂,最終漁翁得利的是司馬懿!司馬懿善於偽裝,歷經了曹魏三代君王,也輔佐了曹魏三代君王,那麼在曹操、曹丕和曹叡三個人中誰讓司馬懿最害怕呢?很多人都會說是曹叡,其實不是,這三個人中最讓司馬懿害怕的其實是曹操!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曹操時期任何一個人都能置司馬懿於死地。
  • 如何評價司馬懿,為什麼有人說他是三國最後的贏家
    司馬懿是三國終結者,他才是三國的最後贏家。首先我們知道,司馬懿很長壽,先後輔佐曹操、曹丕等祖孫四代,他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可謂四朝元老。曹操在世時,因奇策善謀而被任用。因其「狼顧之相」且有「雄心壯志」故而被曹操忌憚不得重用。然司馬懿與公子曹丕關係甚好,而未有事。
  • 此人名氣不輸郭嘉,曹操對他恭恭敬敬,就連司馬懿也服他
    他比曹操小8歲,但見識卻不比曹操少,他最終的名氣也不在郭嘉之下,甚至說在某些大局方面甚至是超過了郭嘉,就連晉朝開疆始祖司馬懿都誇讚他,都佩服他。 這個人是誰呢?他的名氣是不是被吹出來的?
  • 諸葛亮除掉張郃,看似大功一件,實際上卻幫了司馬懿!
    在東漢末年,張郃原本是袁紹的手下,在官渡之戰中,張郃歸降了曹操。自此之後,張郃跟隨曹操攻取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建安二十年(215年)末,張郃攻打益州,遷徙民眾到漢中,後被蜀將張飛擊敗。接任蕩寇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隨夏侯淵在漢中定軍山迎戰劉備。次年正月,夏侯淵戰死,張郃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 曹操殺了那麼多名士以絕後患,卻為何偏偏放過了最狠的司馬懿?
    最終葬送了曹魏的司馬懿呢?依我看來這些人恐怕大多是建安以後投附來的士族,諸曹夏侯與兗州寒族(這些人已經歷過張邈之叛考驗)絕不會這麼幹。然而曹操當時並不準備得罪士族,現在天下未定,維穩第一,而且法不責眾嘛,如今之計,只有好好學習光武帝,將書信全部焚毀,表示既往不咎,並當眾宣布:「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況眾人乎!」當然,光武焚書以安反側,是恕之於人心既定之後;曹操焚書以靖眾疑,是忍之於人心未定之時。
  • 問吧精選 | 曹操是梟雄,那司馬懿呢?
    問吧精選 | 曹操是梟雄,那司馬懿呢?曹操派人請他出山,他倒擺起譜,說自己中風,不肯出來做官。(《晉書》卷1《宣帝紀》)曹操火了,就派了一名刺客:「他要是真中風癱瘓了,你就不要殺他;要是假的,就殺了他。」結果刺客晚上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了,他也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動不動。刺客信以為真。此後司馬懿「病」好了,投奔了曹操。
  • 司馬懿一生傳奇,用一招贏得了曹操的信任,還拖死了諸葛亮
    而且這些亂世梟雄中,有一位歷史上頗具爭議,這位就是司馬懿。作為西晉開國元勳的司馬懿,其一生十分傳奇。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和詭計多端的謀略,他一生所用的兩招,不但贏得了曹操的信任,而且最終把諸葛亮拖死了。司馬懿第一個招數就是「裝」。到了曹操還是丞相的時候,便把司馬懿收為己用。
  • 司馬懿為何那麼怕曹操?曹操死了30年才造反,只因曹操的一個夢?
    ——司馬懿《徵遼東歌》從這兩句詩就可以看出,司馬懿絕非沒有野心之輩,之所以在曹操掌權期間顯山顯水,全都因為曹操的一個夢境,也正是因為這個夢境,曹操死後三十年,司馬懿才敢興兵造反。曹操這人生性多疑,除了身邊的親信和貼身護衛之外,很難輕易相信其餘人,特別是那些有才能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