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除掉17歲神童,卻留下鷹視狼顧的司馬懿,到底什麼原因?

2020-12-10 騰訊網

導語:曹操的隱忍和狠辣人盡皆知,他年輕時候在洛陽做官,為了朝廷的安寧選擇假意在董卓身邊做事,等董卓放下戒備後刺殺。後來刺殺未遂還被通緝,特意跑路到親戚家避難。當時親戚家殺豬款待他,曹操聽到磨刀聲後竟然不分青紅皂白屠戮了親戚全家,還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攻打徐州時沒有軍糧竟然選擇屠城然後把老百姓的肉做成軍糧,官渡之戰時沒有軍糧就坑殺袁紹的降卒,而且還對一個很有前景的神童下殺手,實在心狠手辣。

這個神童名叫周不疑,他從小生長在荊州,三歲讀書五歲識字震驚鄉裡,鄉裡人都認為他以後將是一個人物。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已經拿下荊州,周不疑的家人覺得荊州以後會戰火連天,於是舉家搬遷到許都。那時候周不疑還是少年,在許昌私塾裡念書的時候認識曹操的兒子曹衝,曹衝也是非常優秀的孩子,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

周不疑一家人剛剛搬到許昌舉目無親,曹衝經常邀請周不疑到家裡玩,曹操覺得周不疑很機靈,而且因為曹衝的原因也疼愛周不疑。有一次曹操正在書房裡想北邊柳城的戰事,曹衝帶著周不疑來到曹操書房還說要幫他分擔壓力,曹操溺愛的看著曹衝說你能分擔什麼壓力。這這時候周不疑有理有據有節的指出的柳城遭遇戰火的原因,還有北邊烏桓異族的需求,最後獻上破敵策略。曹操非常震驚,權衡周不疑的策略後感覺可行,當即進行兵力部署和人事調整。後來柳城的戰亂被平定,曹操賞賜周不疑一座宅子。

曹衝即將成年的時候突然離世,曹操為此悲痛不已,因為他最合適的繼承人是曹衝,而且也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但人死不能復生,曹操身為一個梟雄很快就從悲傷中走了出來。可每次看見周不疑總會想起曹衝,而且想到周不疑的才能,擔心未來自己的孩子可能駕馭不了他,於是派人暗殺周不疑,周不疑死的時候年僅17歲。

同樣的事情還有楊修,他是太尉楊彪的小兒子,從小非常聰慧,和曹操的兒子曹植關係非常好。因為楊彪的關係楊修成年後輕易入朝為官,後來曹操為了拉攏楊彪就把楊修安頓在軍營裡做參軍。有一次曹操出徵的時候看見一塊石碑以及字謎,他猜不出裡面的字,可楊修一下子就知道了,曹操儘管覺得顏面無光但也不好說什麼。

後來楊修幫助曹植爭奪繼承人,曹操知道但並沒有幹涉,畢竟曹丕身邊也有司馬懿做幕僚,他也想看到底誰能勝出。有一次曹操把胡人進貢的糕點賞賜給曹植,可楊修看見之後當即分食,而且還說盒子上就寫著一人一口酥。最後一次在漢中之戰,曹操知道此戰必敗無疑但不想讓士兵們知道他的想法,楊修看出了端倪於是擅自告訴將士們準備收拾行囊撤軍,曹操震驚自己的計劃竟然暴露,思來想去覺得不能留下楊修的命,於是以擾亂軍心的罪名將他處死。

通過周不疑和楊修的例子可能讓人以為曹操是忌才所以殺他們,但看司馬懿的境遇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司馬懿和周不疑、楊修一樣有超乎常人的智商,但司馬懿很內斂,也不會在曹操面前展示才能,更不會讓曹操感到威脅,只把自己定位成一副很好的工具,很合理的下屬。曹操喜歡人才,更喜歡自己能駕馭的人才,所以司馬懿的結局比周不疑、楊修好太多!

相關焦點

  •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甘久居人下,曹操在世之時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曹操在世時,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甘久居人下之心,就像當初寄人籬下的英雄劉備一般,那麼曹操為何不將他除掉呢?諸多三國的文學作品描述當中,說曹操不僅自己堤防著司馬懿,更是告誡繼承人曹丕要防著司馬懿,不要他掌握大權,既要用,更要防,事實真是這樣嗎?
  • 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為何不殺掉司馬懿呢?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著鷹視狼顧之相,卻為何不直接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呢?曹操不殺司馬懿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司馬懿「裝孫子」,「伴大款」以韜光養晦,讓曹操沒有藉口殺他;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以及對後代曹丕能力的自信,讓曹操相信可以安全駕馭司馬懿,而不去殺他。
  • 司馬懿到底有多能忍?
    司馬懿他的忍啊,一般人肯定是比不了的。當時曹操啊比較欣賞他,雖然看他有這個鷹視狼顧之相,但是還是想用,但司馬懿一直謙讓,一直不來。其實司馬懿當時就是想等曹操他們魏蜀吳三家消耗的差不多再出來。當時曹操讓他來當官,他就一直不去,不去也得有個理由吧,就裝病說自己中風,下不了床。
  • 【魏-司馬懿】奇謀善策,鷹視狼顧
    一、生平簡介司馬懿,字仲達。晉朝奠基人,被追封為晉高祖宣皇帝,而由於《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因此司馬懿在《三國志》被稱為司馬宣王,且未單獨列傳,其主要事跡載於《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擁有傳奇而充滿爭議的一生,他出身河內大族,一度拒絕曹操徵辟,後輔佐曹丕、曹睿,官至太尉。
  • 郭嘉臨死前,讓曹操除掉司馬懿,他怎麼知道司馬懿會有反心?
    郭嘉病逝前給曹操敲響了一個警鐘: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虎熊之心……其心有異。意指司馬懿會有反心,讓曹操趁早除掉司馬懿。後來的結果證明郭嘉沒有錯,但他是怎麼知道的呢?據說這是因為郭嘉曾經在夢裡看見了三匹馬在馬槽吃草。
  • 司馬懿輔佐曹氏三代人,到70歲高齡才反,他到底在忌憚什麼?
    司馬懿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他曾經與諸葛亮對陣,在智謀上不輸諸葛亮,讓諸葛亮幾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司馬懿雖然厲害,但是他的野心很大,想要奪權。曹操對司馬懿的野心非常了解,因此不斷的打壓司馬懿,讓他無法形成自己的黨羽。後來司馬懿想要依靠曹丕,他幫助曹丕繼承了皇位,又輔佐曹睿很長時間。
  •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但是司馬懿這個人很奇怪,身為曹魏的臣子,也充滿了野心,卻偏偏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還是有什麼東西牽制住了他? 早在曹操執政期間,司馬懿就已經是曹魏麾下的一名謀士了,可是這時候的曹操卻並不喜歡司馬懿,因為很多人都說司馬懿是個有野心的人,還有諸如「鷹視狼顧」的預言,讓曹操根本就無法信任司馬懿
  •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除掉司馬懿?這其實是曹操一石三鳥之計,真高明
    這是曹操最後一次擔心,與楊修相比,司馬懿更擔心的是自己。假如控制不好,就很有可能一切努力都被司馬懿偷走了。可是,自從曹操發現司馬懿這個人不簡單後,至少還有5年的時間可以找機會除掉他,可直到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還沒動過司馬懿?那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曹操死前沒有除掉司馬懿?那其實就是曹操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事,曹操到底算什麼算盤?這句話,能讓你大開眼界,三國時期的曹操是最大的贏家。
  • 曹操辛苦一輩子,怎麼反而讓司馬懿家族得到了天下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英雄,戎馬一生,為曹魏奠下根基。奈何曹操過後,曹丕早逝,曹睿早逝,三國實力最強的魏國,最後卻歸了司馬家。魏蜀吳三足鼎立,彼此交戰多年都未能統一,最後還是司馬家統一天下。司馬家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最要感謝的就是司馬懿。
  • 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知道司馬懿會造反的?
    郭嘉雖然英年早逝,但曹操對他的器重和信任是無人比擬。歸根結底,源於郭嘉過人的能力以及對曹操的忠心。而司馬懿蟄伏了半生,直到曹操死後才開始展露鋒芒,成為權臣一步步架空了曹魏,其後人更是弒君篡位。這兩人雖然同屬一陣營,但事實上並沒有多少交集,包括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一事也只是無稽之談。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認為郭嘉知道司馬懿日後會造反,那是因為從二人的生平經歷來說,的確有這種可能性發生。隱忍了半生的司馬懿司馬懿真正成名是在三國後期,但在建安6年曹操已經徵召他入仕了。當時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司馬懿假裝有風疾麻痺臥床不起,拒絕徵召。
  • 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三家歸晉,結束了三國近百年的動亂,而他司馬懿也在青史上面狠狠的留下的一筆。
  • 諸葛亮除掉張郃,看似大功一件,實際上卻幫了司馬懿!
    因此,對於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來說,最大的戰果,自然就是除掉了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對於張郃這位名將,連建立蜀漢的劉備都非常忌憚。不過,在筆者看來,諸葛亮除掉張郃,看似大功一件,實際上卻幫了司馬懿!一首先,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河間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 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能否碾壓司馬懿?
    #司馬懿#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分析曹操給諸葛亮寫信的事,應有延攬之意。可參看:曹操給諸葛亮寫了一封11個字的信,什麼目的?不過史料中沒有記載諸葛亮有無回信,以諸葛亮的聰明應當把這封信拿給劉備看看,大家可以哈哈一笑而過。但是筆者就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三國形勢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篇大文章,留待高人去慢慢解析。
  • 三國殺武將原畫解析:天狼加身之人,鷹視狼顧司馬懿
    鷹視狼顧狼顧之鬼是標準包中司馬懿的武將稱號,而這稱號也是與史實相合的。《三國演義》說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象,即眼神像鷹一樣犀利,像狼一樣兇狠,因此如何將這種「狼顧之象」體現出來成為了三國殺中武將插畫的重點。除了將司馬懿畫的眼神犀利,三國殺大部分插畫都為司馬懿增加了一個夥伴:狼。比如上面的鷹視狼顧皮膚,通過一匹狼更加突出了司馬懿的形象。
  • 為什麼曹操的曹魏會被司馬懿取而代之?根源是什麼?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開始掌握曹魏大權,並最終在司馬懿孫子時實現司馬氏家族建立新王朝並統一天下。本來大有希望統一天下的曹魏卻為他人嫁衣裳,從曹丕代漢到司馬懿奪權成功間短短29年,曹魏從政權建立到大權旁落。這裡面原因是什麼呢?
  • 臥龍冢虎之戰,諸葛亮輸給司馬懿,原因究竟是什麼?
    不過令後世感到奇怪的是,劉皇叔既有臥龍亦有鳳雛,最終還是丟了天下,相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決,這兩個人的對決決定了蜀國最終走向,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輸給司馬懿?諸葛亮號稱臥龍,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這樣洞察局勢的眼光,在三國當中無人能夠出其左右。司馬懿號稱冢虎,絕對是三國當中第一政治陰謀家,隱忍狠毒,最終生生拖死了諸葛亮。
  • 司馬懿一生傳奇,用一招贏得了曹操的信任,還拖死了諸葛亮
    而且這些亂世梟雄中,有一位歷史上頗具爭議,這位就是司馬懿。作為西晉開國元勳的司馬懿,其一生十分傳奇。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和詭計多端的謀略,他一生所用的兩招,不但贏得了曹操的信任,而且最終把諸葛亮拖死了。司馬懿第一個招數就是「裝」。到了曹操還是丞相的時候,便把司馬懿收為己用。
  • 曹操殺了那麼多名士以絕後患,卻為何偏偏放過了最狠的司馬懿?
    所以,在赤壁之戰前夕,建安十三年八月,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名動天下的大名士,建安七子之首,朝廷九卿之一的少府卿孔融被曹操所殺,死時五十五歲。曹操殺孔融所公開的那些罪狀,什麼「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都是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或者是一些行為上的不檢點,實在不用著大做文章。況且孔融畢竟是孔子之後,而從來沒有哪個古代掌權者,敢妄殺孔子先聖之後的!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看似他是不屈服於曹操的淫威,實際上他是覺得當時曹操的勢力還很弱小,遠不及袁紹等人,所以不想過早地戰隊,直到後來袁紹被擊敗,再次面對徵召他立馬就答應了。
  • 郭嘉臨死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看出司馬懿有「反骨」呢?
    隨後力助曹操在 「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為一統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他極善「讀心術」。建安三年(198),劉備因為敗於呂布而「依附」曹操時,曹操對其重用有加,郭嘉卻給曹操潑冷水,直說要「軟禁」劉備,不然放虎歸山會留下大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