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吧精選 | 曹操是梟雄,那司馬懿呢?

2020-12-15 澎湃新聞

問吧精選 | 曹操是梟雄,那司馬懿呢?

2020-07-28 0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傳說曹操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三匹馬在一個槽裡吃草料。

所謂的「三馬」,就是司馬懿和司馬師、司馬昭,這個「槽」和曹操的「曹」同音,

三馬同食一槽,就是指曹家的天下以後就要落到司馬氏父子手中。

曹操是不是真的做過這個夢無從證實,但之後的歷史發展確實如此。司馬氏取代了曹家,西晉取代了曹魏。

司馬懿這人,能掰扯的太多。

他年輕時「聰亮明允,剛斷英特」,名氣不小。曹操派人請他出山,他倒擺起譜,說自己中風,不肯出來做官。(《晉書》卷1《宣帝紀》)

曹操火了,就派了一名刺客:「他要是真中風癱瘓了,你就不要殺他;要是假的,就殺了他。」結果刺客晚上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了,他也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動不動。刺客信以為真。此後司馬懿「病」好了,投奔了曹操。

而司馬懿的「狼顧相」,亦是史書典例:

「魏武察帝(司馬懿)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因謂太子(曹)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晉書·宣帝紀》

《軍師聯盟》片段

要知道,舊時主公對臣下猜忌,是非常可怕的。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說是在刀尖舔血也不為過。

而今再看司馬懿,是漢晉之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奠基人,卻也不乏爭議。

他擒孟達、拒諸葛、平遼東、創立軍屯、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輔佐曹魏三代君主,暮年發動高平陵之變。其子孫最終通過禪代,取代曹魏。

那麼司馬懿究其是不擇手段、謀權奪位的魏國權臣?還是結束中世紀近百年分裂局面,實現三分歸一,統一中華的歷史英雄?為何說司馬懿具有「卡裡斯瑪」式的品格?

 //本期話題//

我是

朱子彥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秦漢史學會理事、中國明史學會理事。長期從事東漢三國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著有《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朱子彥論三國謀略》、《多維視野的大明帝國》等。2017、2020年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如何用較為全面、較為客觀的視角重新解讀三國後期的核心人物一一司馬懿,問我吧!

Q&A

@子非魚呀:教授您好!曾經有人將曹操評價為「梟雄」,或「亂世之奸臣,治世之能臣」。這些評價置於司馬懿身上是否也合適?您認為司馬懿和曹操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

朱子彥:從本質上來看,司馬懿與曹操並無大的區別。

作為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其最主要的功績就是統一中國的北方,結束群雄割據的局面。雖然曹操也有濫殺無辜,兇殘暴虐的一面,但這對於很多帝王將相而言是常見現象,甚至是難以避免的,看待歷史人物應該看其主流,特別是在亂世之中。

司馬懿畫像 視覺中國 圖

當今學界對曹操的評價完全適用於司馬懿,評價司馬懿也必須看其主流。

司馬懿雖未像曹操那樣,一生戎馬倥傯,徵戰不已。但其親自指揮的幾次戰役,也是十分重要,極為成功,為西晉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例如當司馬懿得知孟達欲叛魏投蜀,即當機立斷,不去請示魏明帝曹睿,而是星夜起兵,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趕赴上庸。結果只花了八天時間就到達。僅用了十六天就攻克了上庸,斬了孟達,取得了完勝。

司馬懿的用兵方略可以稱之為「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司馬懿攻克上庸,收復東三郡,鞏固了曹魏的西南邊境,粉碎了蜀漢從漢中、上庸兩路北伐的計劃。

司馬懿平遼東既是他一生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也是曹魏立國以來取得的最為輝煌的勝利。

曹魏除了有孫吳和蜀漢二大勁敵外,遼東公孫氏政權也是肘腋之患。遼東公孫氏政權名義上雖然隸屬於曹魏,但其割地自守,父子相襲,自置官署,不納賦稅,儼然是個獨立王國。曹操、曹丕、曹叡祖孫三代都對其採取羈縻政策,遼東遂成了曹魏政權長期未能解決的一大隱患。

景初元年(237),公孫淵叛魏,自立為燕王,置百官有司,改年號為「紹漢」,意謂其要繼承漢朝。若公孫淵圖謀一旦得逞,就將改變三國鼎立的局面,而成為四國並列,曹魏就要遭到來自西南、東南、東北三個方向的軍事威脅。

司馬懿平遼東之戰,堪稱經典戰例,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智慧,

唐太宗讚揚司馬懿「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絕非是虛誇之詞。

 

關鍵詞 >> 問吧精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代梟雄曹操,對司馬懿早有懷疑,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曹操之名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東漢末年的一代梟雄,寫詩也在行,在後人的評價中,他一直是一位以多疑、猜忌、殘忍、自私為標籤的政治家。 大概意思曹操覺得司馬懿很討厭,又跟兒子曹丕說司馬懿有造反的可能,必會幹涉到你的家族之事。
  • 三國:你認為在司馬懿和曹操之間,是誰比較厲害呢?
    改曹魏,立晉宣,一代梟雄司馬懿。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張權解讀三國,專門為大家寫一些原創作品。三國時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中主要的幾個人物就是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司馬懿了,不過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魏國的故事。
  • 司馬懿一生只怕3個人:一個是對手諸葛亮,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誰?
    戲說三國,都會想到隆中先生諸葛亮,但是有個和諸葛亮鬥智鬥勇了一生的人物,也在三國時期有著一定地位,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從小好學聰明,博聞強識。長大後的司馬懿多次明確拒絕了官職誘惑,不過還是逃不過宿命,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強行給了他一個文學掾的官職。
  • 司馬懿為何那麼怕曹操?曹操死了30年才造反,只因曹操的一個夢?
    ——司馬懿《徵遼東歌》從這兩句詩就可以看出,司馬懿絕非沒有野心之輩,之所以在曹操掌權期間顯山顯水,全都因為曹操的一個夢境,也正是因為這個夢境,曹操死後三十年,司馬懿才敢興兵造反。曹操這人生性多疑,除了身邊的親信和貼身護衛之外,很難輕易相信其餘人,特別是那些有才能的謀士。
  • 司馬懿一生傳奇,用一招贏得了曹操的信任,還拖死了諸葛亮
    三國時期,戰亂頻仍,生龍活虎是許多貧民百姓的災難,但也是亂世梟雄的良機。三個時代可謂英才輩出,多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士和武將,你們唱罷我起舞,共創三國群雄爭霸。而且這些亂世梟雄中,有一位歷史上頗具爭議,這位就是司馬懿。
  • 三國時期,司馬懿蟄伏曹操身邊多年,為何很久都不敢謀反?
    魏國、蜀國、吳國打打殺殺,最後被魏國的司馬懿統一。司馬懿是一個有才華、有智慧、有謀略的狠人,但在曹操在世時卻非常憋屈,甚至在曹操面前裝病裝傻。曹操在世時,他為什麼不敢顯示自己的威風?因為司馬懿沒有機會造反。第一,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從未進入政治中心。
  • 司馬懿、荀彧、郭嘉其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三國中的荀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郭嘉平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幫助曹操統一北方,消滅呂布,殲滅袁紹、速戰烏桓消除了北方隱患,讓曹操坐擁能與孫劉聯盟抗衡的實力,所以歷史上郭嘉的確是一名不可多的奇才,如果說劉備把得到諸葛亮視為如魚得水,那曹操得到郭嘉便是如虎添翼,郭嘉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富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輔佐者,但天妒英才,郭嘉年僅38歲就英年早逝,成為了曹操最大的遺憾。
  • 曹操送來一倉棉衣,司馬懿寧願士兵凍死也不發,多年後才知緣由!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動亂和不安,才造就了非常多的人傑,比如劉備、關羽、曹操、趙雲等等,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英雄人物。而今天要為大家說的就是司馬懿。司馬懿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甚至很多人都稱,司馬懿一狠人也!
  •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甘久居人下,曹操在世之時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曹操在世時,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甘久居人下之心,就像當初寄人籬下的英雄劉備一般,那麼曹操為何不將他除掉呢?諸多三國的文學作品描述當中,說曹操不僅自己堤防著司馬懿,更是告誡繼承人曹丕要防著司馬懿,不要他掌握大權,既要用,更要防,事實真是這樣嗎?
  • 司馬懿一生隱忍,在老年時為何一反常態,經常與嫡妻吵架呢?
    提起司馬懿這個人,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三國中的司馬懿,奸詐、狡猾,就連「寧負天下人」的曹操對他都是又愛又恨。司馬懿在三國中也算是一代梟雄,能力出眾。從古至今,英雄也好,梟雄也罷,總是會擁有很多佳麗,司馬懿也不例外。
  • 屬於司馬懿的那個三國
    時隔半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續集《虎嘯龍吟》終於回歸。第一部我折服於楊修與司馬懿的「相愛相殺」,同時愛上了曹操這不為世人理解的梟雄。順帶看著張春華與司馬懿的搞笑日常,倒也是有趣的很,對人物全新的詮釋豐滿立體,服裝道具上的考究,禮儀法度的嚴謹,足見誠意,原來你是這樣的楊修,這樣的曹操,這樣的司馬懿。其中于和偉飾演的曹操被普遍認為超越了他曾經飾演的劉備,網友戲稱為「一個人的三國」。而翟天臨飾演意氣風發的楊修、王勁松飾演清高正直的荀彧也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戲份不多的郭嘉、崔琰都完美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文人風骨。
  • 曹操除掉17歲神童,卻留下鷹視狼顧的司馬懿,到底什麼原因?
    有一次曹操正在書房裡想北邊柳城的戰事,曹衝帶著周不疑來到曹操書房還說要幫他分擔壓力,曹操溺愛的看著曹衝說你能分擔什麼壓力。這這時候周不疑有理有據有節的指出的柳城遭遇戰火的原因,還有北邊烏桓異族的需求,最後獻上破敵策略。曹操非常震驚,權衡周不疑的策略後感覺可行,當即進行兵力部署和人事調整。後來柳城的戰亂被平定,曹操賞賜周不疑一座宅子。
  • 郭嘉臨死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看出司馬懿有「反骨」呢?
    據悉,郭嘉臨死時,對曹操的遺言是:「司馬懿將來會謀反。「理由是: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虎熊之心,臣早有察覺其心有異,望丞相壓制此人,防止他造反,最好將其誅殺。
  • 為何《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稱為奸雄,劉備被稱為梟雄?
    曹操小時候不好好學習,貪玩搗蛋,他的叔叔非常討厭他,經常在他爸面前說他壞話。曹操時年十歲,就想整一整叔叔。有一天正在書房看書,叔叔進來了,曹操沒說兩句話,啪一聲躺倒在地,口吐白沫,兩腿抽搐。叔叔慌了,趕緊去找他爸,等到他爸他叔到來,發現曹操嘛事沒有,正襟危坐,正在認真學習。叔叔走後,他爸問,你好好的為啥你叔說你抽風呢?曹操說,我叔看我不順眼,經常批評我,我都沒跟你說,認為他是為我好。
  • 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為何不殺掉司馬懿呢?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著鷹視狼顧之相,卻為何不直接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呢?曹操不殺司馬懿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司馬懿「裝孫子」,「伴大款」以韜光養晦,讓曹操沒有藉口殺他;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以及對後代曹丕能力的自信,讓曹操相信可以安全駕馭司馬懿,而不去殺他。
  • 郭嘉臨死前,讓曹操除掉司馬懿,他怎麼知道司馬懿會有反心?
    郭嘉病逝前給曹操敲響了一個警鐘: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虎熊之心……其心有異。意指司馬懿會有反心,讓曹操趁早除掉司馬懿。後來的結果證明郭嘉沒有錯,但他是怎麼知道的呢?據說這是因為郭嘉曾經在夢裡看見了三匹馬在馬槽吃草。
  • 此人名氣不輸郭嘉,曹操對他恭恭敬敬,就連司馬懿也服他
    他比曹操小8歲,但見識卻不比曹操少,他最終的名氣也不在郭嘉之下,甚至說在某些大局方面甚至是超過了郭嘉,就連晉朝開疆始祖司馬懿都誇讚他,都佩服他。 這個人是誰呢?他的名氣是不是被吹出來的?
  • 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知道司馬懿會造反的?
    郭嘉雖然英年早逝,但曹操對他的器重和信任是無人比擬。歸根結底,源於郭嘉過人的能力以及對曹操的忠心。而司馬懿蟄伏了半生,直到曹操死後才開始展露鋒芒,成為權臣一步步架空了曹魏,其後人更是弒君篡位。這兩人雖然同屬一陣營,但事實上並沒有多少交集,包括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一事也只是無稽之談。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認為郭嘉知道司馬懿日後會造反,那是因為從二人的生平經歷來說,的確有這種可能性發生。隱忍了半生的司馬懿司馬懿真正成名是在三國後期,但在建安6年曹操已經徵召他入仕了。當時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司馬懿假裝有風疾麻痺臥床不起,拒絕徵召。
  • 曹操培養4位人才,能防止司馬懿造反,為何會被曹丕全害死了呢?
    以題中所問來看,曹操所留下的四個人才裡,必須要滿足以下三個要求才行:第一就是元老勳貴班底,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對曹魏政權的絕對忠心,在面對野心家意圖控制朝廷之時能夠予以制止或撥亂反正;第二就是曹魏宗室,如夏侯氏和曹氏等人,事實上曹操除了功勞最高的五子良將之外,所用心腹基本上都不出這兩個姓氏後人;
  • 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能否碾壓司馬懿?
    #司馬懿#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分析曹操給諸葛亮寫信的事,應有延攬之意。可參看:曹操給諸葛亮寫了一封11個字的信,什麼目的?不過史料中沒有記載諸葛亮有無回信,以諸葛亮的聰明應當把這封信拿給劉備看看,大家可以哈哈一笑而過。但是筆者就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三國形勢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篇大文章,留待高人去慢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