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劇曾經在國內風行一時,為什麼現在卻很少看到了?

2021-01-11 騰訊網

現在的影視市場百花齊放,除了本土的電視劇之外,美劇、泰劇、韓劇、日劇等不同類型的作品也是備受觀眾追捧。但這裡面卻唯獨少了新加坡的電視劇,這是為什麼呢?

新加坡曾經打造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每一部都可以說是經典。

比如劉秋蓮和李南星主演的《蓮花爭霸》,它可以說是集合了《笑傲江湖》、《流星蝴蝶劍》的大雜燴。看似是一鍋亂燉,實則是一部神作。

劇中除了男女主之間的愛恨糾葛令人回味,白玉川這一角也讓人難以忘懷。

修煉《蓮花寶典 》之前,白玉川是飛鷹堡的白少爺,英姿颯爽。

揮刀練就神功後,他變成大理公主段素素,妖嬈嫵媚。

劇中還有很多大膽的情節。比如當白玉川還是少爺的時候,就已經有男性對其心懷不軌,偷偷給他下了曼陀羅花粉,企圖把他變成女人。

《情絲萬縷》也同樣經典。這部劇的主演是新加坡的國寶級美人潘玲玲主演的。當時,她一人分飾芸娘、範勤兩個角色。

當芸娘的時候,她只顧追求享受、高冷又毒舌,還出軌鋼琴師。演範勤的時候,她率真活潑,至情至性。

潘玲玲

這部劇的劇情雖然有點像瓊瑤劇那樣,帶點苦情和狗血,但當時很多觀眾還是吃這一套。潘玲玲更是因為這部劇成為很多人的女神。

潘玲玲

《東遊記》更是成為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該劇借用了中國的古老神話故事,由馬景濤、鄭秀珍、郭妃麗、林湘萍等兩地明星傾情演繹。

劇中呂洞賓和牡丹仙子、何仙姑三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穿山甲對何仙姑的痴戀,八仙救苦難濟蒼生的道義,直到現在也被網友津津樂道。

像前段時間播出的《小娘惹》也是翻拍的2008年新加坡出品的。

歐萱主演的2008版《小娘惹》在新加坡播出時引起空前轟動。它打破了新加坡電視史上15年來的收視記錄,每天有110多萬人觀看(新國總人口400多萬)

引進內地之後依然掀起收視狂潮。大家族的恩怨情仇+南洋的娘惹文化+男女主的忠貞愛情,俘獲了大批觀眾。

《小娘惹》

此外,還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比如《人在旅途》、《三面夏娃》、《真命小和尚》、《青蛇與白蛇》、《蓮花童子哪吒》這些,都是很多人心中的回憶。

曾經的新加坡劇這麼受歡迎,為什麼現在沒落消失了呢?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1、電視劇市場競爭太過激烈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新加坡劇之所以那麼風靡,是因為當時國內的電視市場貧瘠。國產劇產量低,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而新加坡劇正好鑽了這個「空子。」

而現在影視文化市場已經發展起來了。光國產劇就已經刷屏各大衛視了,再加上網絡上被港劇、泰劇、日劇、韓劇、美劇等輪流轟炸,所以新加坡劇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蓮花童子哪吒》

2、固步自封、沒有創新

新加坡電視市場的大佬是一家叫做新傳媒的公司。新傳媒在長期壟斷市場、沒有競爭的情況下,沒有提升電視劇的質量,一成不變,也沒有跟不上觀眾的需求,逐漸落伍。

許美珍

而且現在的新加坡劇,劇本很多時候淪為「造星」的工具。為了捧新生代的演員上位,在劇本裡加了一堆可有可無的角色來分散主線,以至於講不好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劇本不行,自然沒有觀眾願意買單。

鄭惠玉

3、演員青黃不接

當年帶新加坡電視劇走向巔峰的演員,有不少已經出來自立門戶。比如范文芳、李銘順兩夫妻。像當年演《小娘惹》的歐萱也有自己的製作公司。

范文芳、李銘順與趙薇等人的合影

有的已經離開演藝圈,比如郭妃麗、鄭秀珍等人。也有些轉戰綜藝節目的。

現在的郭妃麗

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演員已經過了他們的巔峰時刻,很難再挑起大梁,而且她們大部分做起了幕後,過著佛系的退休生活。

潘玲玲

而新生代的演員,無論從顏值還是演技來說,都很難和當初巔峰時期的那些演員相比。看看之前的「新傳媒八公子」的顏值就能知曉一二了。

新傳媒八公子

反觀泰劇,劇情雖然狗血,但是演員的顏值真的沒得說。劇一播出,照樣能吸引大批粉絲。

泰劇《吹落的樹葉》

4、片酬不高、人才外流

新加坡的演員並不像我們國內那樣,享有高昂的片酬。它的市場比較小,對演員壓榨也比較狠,片酬也不高。所以,90年代中期,人才就開始外流。

左一潘玲玲,右一謝韶光

比如第一季的《才華橫溢出新秀》季軍劉琦,第三季《才華橫溢出新秀》季軍李月儀(就是崑崙奴紅綃),都是很早就轉行了。

《才華橫溢出新秀》

ps:《才華橫溢出新秀》這檔節目可以看做是超女、快男選秀,只不過比拼的是演藝才能。像李銘順、鄭秀珍、鄭惠玉都是從這個節目脫穎而出的。

范文芳和李銘順

5、資金不夠

隨著電視觀眾老齡化,觀眾越來越少等因素,電視劇的贊助商也越來越少,拍片預算也開始縮水。在這種情況下,拍出來的電視劇的質量也比以前差了一些。

林湘萍

再一個新加坡劇捨不得拿錢出來宣傳,他們也不注重宣傳。就算拍了一些不錯的劇,我們也很難第一時間知道。

鄭惠玉

6、不再重視中國市場

新加坡對於中國市場不太關注。這幾年,他們更傾向於向東南亞鄰國。如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等推銷自己的作品。畢竟文化、社會背景相似,接受度更高。

而且新傳媒近年新出品的劇集只配有英文字幕,馬來西亞引進後也是只有馬來文字幕,都沒有配華語字幕。

再加上劇中新加坡式華語英語混雜的語言使用,也沒有配音,所以觀眾觀感不佳。

范文芳

7、政策

廣電規定黃金時間段(19點-22點)不許播放境外電視劇,所以新加坡劇就更少了。

郭妃麗

說了這麼多,想必你大概知道新加坡劇為什麼近年來銷聲匿跡了吧。

雖然新加坡劇的繁華已經成為了過去,但創作的經典依然留在觀眾心中。或許這樣,已經足夠。

鄭秀珍

你最喜歡哪部新加坡劇?新加坡的女演員你最喜歡誰呢?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新加坡電視劇也曾紅極一時,為什麼現在卻很少看到了
    二十多年前,我們和新加坡關係正處於蜜月期,引進了不少新加坡電視劇。其中有一些不論是製作精良還是影響力,都絲毫不輸當時正值巔峰期的港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慢慢發現現在已經很久都看不到新加坡劇集了。曾經火爆全網、風靡一時的新加坡劇,怎麼就這樣衰敗了呢?新加坡劇題材相較於臺灣劇更加豐富,在拍攝手法上雖不及港劇老道,但題材寬泛,劇情緊湊,在表現手法上與港劇相比更加多元化,如果說新加坡劇有哪一方面明顯弱於港劇,那就是港劇的演員從顏值上整體來說是高於新劇的。
  • 新加坡劇曾火到萬人空巷,為什麼現在卻很少看到了?
    有多少人經歷了黑白電視與彩色電視交接的年代,那個時候看電視劇是生活中最大的樂趣,總有那麼幾部電視劇是你終身難忘的,那時還沒有韓劇、沒有泰劇,新加坡劇可謂大紅大紫了一番。新加坡的電視劇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相當搶眼,由於當時內地電視劇製作水平的有限,引進的新加坡電視劇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東遊記》《蓮花爭霸》《情絲萬縷》《三面夏娃》,還有《人在旅途》《法網情天》《窈窕淑女》《天涯同命鳥》《霧鎖南洋》等等。新加坡劇也承載著人們對於過去的青春歲月的緬懷之情。
  • 盤點曾經火爆一時的八部新加坡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隨著國內電視劇的數量和質量和之前相比都好了很多,好多之前追韓劇、港劇、臺劇的網友開始關注國內的影視作品,但其實前幾年,好多在電視上熱播的電視劇有不少出自新加坡,雖然這幾年少了很多,但有好多經典的作品值得回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曾經火爆一時的八部新加坡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 新加坡劇曾風靡一時,為何如今卻很少看到了?7個理由告訴你
    可就在觀眾痴迷於自己的喜好之時,卻發現曾經風靡一時的新加坡劇,幾乎已經逐漸消失在觀眾的視線,甚至已經被很多觀眾遺忘,不禁令人疑惑。而此時的港劇也不甘落後,它們也從當年的武俠劇、民國劇逐步地向都市劇、警匪劇靠攏,甚至就連服裝與布景等方面,也與新加坡劇,不分上下。2008年,新加坡推出的歐萱主演的《小娘惹》,可謂是轟動了整個新加坡,這部劇也打破了新加坡電視史上15年來的收視紀錄。
  • 新加坡劇曾經風靡大陸,後來為什麼衰落了?和港劇相比輸在哪裡?
    新加坡劇題材相較於臺灣劇更加豐富,在拍攝手法上雖不及港劇老道,但題材寬泛,劇情緊湊,在表現手法上與港劇相比更加多元化,如果說新加坡劇有哪一方面明顯弱於港劇,那就是港劇的演員從顏值上整體來說是高於新劇的。從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末期,多部新回坡劇被引進至內地播出,新加坡劇由新家坡新傳媒出品,也是新加坡唯一免費電視經營者,亦同時涉足電影製作和報紙媒體。
  • 電動車在國內隨處可見,為什麼在日本卻很少看到,原來這就是差距
    以前旅行基本是步行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基本上是坐交通工作旅行, 方便快捷,現在,移動的交通工具有汽車、汽車、飛機等各種各樣的東西,最常見的是兩輪電動汽車,在大街小巷裡可以看到兩輪電動汽車的身影,國內的電動汽車隨處可見,而去日本的人幾乎看不到兩輪電動汽車的身影,這是為什麼?
  • 80後的回憶:曾經風靡一時的新加坡電視劇,為何現在看不到了?
    這麼多年過來,影視劇作品無數,但是80年代時期,可謂是新加坡劇風靡一時。在那個年代,有著許多經典的影視作品,讓觀眾百看不厭。對比於如今的爛片如潮,以商業為目的影視劇,算是鮮明的對比。而那些年曾經風靡一時的新加坡電視劇,你們都看過幾部呢?為何它如今卻消失在影視劇海浪中呢?
  • 為什麼曾經輝煌一時的臺灣青春偶像劇,現在漸漸走向沒落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偶像就已經開始慢慢沒落了,以前那種白馬王子愛上我,又或者是灰姑娘愛上我的電視劇,現在根本就不存在了,而臺灣女生的那種黏黏的口音,現在也幾乎聽不到了。而出現越來越多的是內地興起的電視劇,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偶像劇開始沒落了呢?
  • 現在中國國內,為什麼很少有「女子高中」?
    【推薦關注公眾號:《每日輕鬆一刻》(ID:qingsong_163)】在國內,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吐槽自己的學校(特別是大學)是「處男校」或者是「女兒國」,說的是那些專業比較偏向工程或者是文科的學校,男女比例差別巨大
  • 魔獸爭霸3:曾經火爆一時,為何巔峰走入下坡路,甚至現在沒人玩
    玩過魔獸爭霸的朋友們現在都已步入了而立、不惑之年,曾經的魔獸記憶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印在這一代人身上。但是,為什麼現在很少人玩這個遊戲了呢?甚至是星際、CS等,都曾經是火爆一時的遊戲,現在也都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曾經火爆一時的4399小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那時候還沒有英雄聯盟,那時候智慧型手機還沒有普及,那時候王者榮耀還在研發,那時候我們還只能去黑網吧,4399小遊戲是90後的青春,每一個熱愛遊戲的90後都曾經玩過4399的小遊戲,「狂扁小朋友」,「黃金礦工」,「合金彈頭」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回憶。
  • 現在農村很少看到燕子了,而麻雀卻很多,為什麼?
    不過時過境遷,雖然現在家鄉這裡的春天依然美麗,但卻難覓燕子的蹤跡。那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燕子如果現在到我的家鄉來,肯定是無「家」可歸了。燕子可以算是真正的「家雀」,它們築窩,一般是用稀泥來做。這樣它們的窩,就根本無法築到野外。因為要是將窩築到野外,只要一下雨,它們的窩就會被衝毀。所以它們一般只能將窩,築在人類居住的房屋裡,或者屋簷下。
  • 為什麼火爆一時的微商現在很少看見了?他們去哪裡了?
    現象我們很少看到這樣的這樣炫富的內容也很少看到微商的影子。微商少了,這是很多人發現的事實,消費者普遍對微商的新鮮度消失了,認可度降低了。前幾年大量的人湧入這個行業,特別是很多原來做直銷傳銷成功學培訓的人魚龍混雜其中,把好好的一池水給攪渾了。
  • 白敬亭以《匆匆那年》聞名,現在卻很少活躍在娛樂行業,為什麼?
    白敬亭在娛樂圈活動較少,在電視屏幕前也不活躍,唯一能看到的節目是《二十四小時第三季》,很多人說,人越熱,距離就越遠,白敬亭被很多人疏遠了嗎?但他的才華不應該被埋沒!而白敬亭曾經被成千上萬的女孩追逐,不知道如何對他的粉絲負責?如果自己的偶像很少活躍在螢屏前的電視連續劇裡,那麼粉絲們會全心全意地等著他回來嗎?也許過了很長時間,很多人都會變成粉!
  • 口碑爆棚的科幻神劇,檔次比美劇高多了,為什麼卻很少人看
    今天說的就是網飛出品的德劇《暗黑》,在今年播出第三季後,這部電視劇就完結了。很多人經常會在網上看到網友安利這部劇,有太多太多的溢美之詞了。科幻燒腦神劇、黑暗史詩大作、德國版《雙峰》,上升到哲學高度的硬科幻,秒殺《怪奇物語》等等,甚至有人說它是影史最佳科幻劇。
  • 曾經火遍全網的4大動漫,感動了無數人,為什麼現在很少人看了?
    動漫圈也存在著喜新厭舊的特點,在動漫圈也存在死宅三個月一換老婆的說法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曾經火遍全網的4大動漫,這些動漫曾感動了無數人。家庭教師HITMAN REBORN!。為什麼現在很少人看了?除了年代久遠一點,前期慢熱,主角廢柴的設定現在在動漫圈也不太受歡迎了。棋魂。講述了男主在爺爺家的倉庫裡,發現了一古老的圍棋棋盤,當他拿起棋盤時,出現了一平安時代的天才棋士佐為。
  • 為何現在國內能夠看到的巡航太子車型很少?其實真實情況是這樣
    這個問題請恕驃騎府的看法不同——為什麼驃騎府感覺現在所謂的大太子摩託車越來越多了呢?其實近十年來國產摩託車行業雖然步履維艱,但是還是在向娛樂化休閒化的大排量車型方向發展,太子車雖然在整個車型類別上的市場份額不大,但是也還是朝著這個趨勢發展,並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並不是如你所說的越來越少。
  • 從日本傳來的玩具「跳跳杆」,曾風靡一時,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玩
    風靡一時的「跳跳杆」,變成「垃圾玩具」這裡便要介紹一款「從盛到衰」的玩具,這款玩具叫做「跳跳杆」,不僅在日本玩具市場非常火爆,更是火到了咱們國內,可以說是風靡一時。不過,現在很少可以看到孩子玩了!這個玩具在幾十年前,火遍了日本,你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孩子在玩這款玩具,跳跳杆的彈跳力,幫孩子解放天性,就像是飛起來一樣!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玩了?
  • 小時候經常看的新加坡劇,你們還記得多少
    說起新加坡劇,大多數70 80甚至90後腦海裡都能閃現出幾部經典新加坡電視劇。其實新加坡劇大多數都是和我們國內電視臺合拍的,用的演員也是一半新加坡人一半國人比如:馬景濤,孫興,曹駿等。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回顧下一部分新加坡劇吧。1:塞外奇俠
  • 這些曾經大熱的新加坡男影星,能認出來的人都已經年過半百了吧
    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加坡電視劇引進中國內地播出紅火一時,題材包括家族商戰、生活奮鬥、描述親情友情愛情,甚至還有古裝年代歷史武俠等等,充分滿足了我們的多樣化觀賞需求,還有一種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獵奇。隨著國產劇的發展,題材類型越來越多,對引進劇也有了一些限制,慢慢的,新加坡劇進入大家視野的也就寥寥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