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農業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之前,知乎上有個特別火的話題,說是1個美國農民可以頂1000個中國農民。他是這麼算的:
美國農民僅佔美國全國人口的1%,只有300萬人,2017年糧食總產出為4.4億噸。這就是說:美國每個農民可以產出146噸糧食,人均出口創匯49666美元。
中國現在人口14億,農民數量包括農村的流動人口,如果這樣算有9億農民。2019年糧食從產出為6.6億噸中國每個農民可以產出0.47噸糧食。
美國是我們的310倍,他們一個人,頂我們一個營;人均出口創匯45美元,美國是我們的1103倍,他們一個人,頂我們一個團。
這個數據可能有點誇張,畢竟所謂的9億農民,是按照戶籍來計算的,把鄉鎮企業、農民工等切除後,中國現在真正從事農業的人口,應該是2.5億左右。但是中美農業之間的差距不得不正視。這其中,科學種植可以說是核心。
眾所周知,一個美國農民可以耕作上萬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衛星種地,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然後通過長途運輸將所生產的農產品運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所以說,要想趕超美國,科技+農業,這一步必須要走。
好消息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就在12月6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浙江大學和拼多多聯合主辦的"2020全球農創客大賽"決賽結果正式揭曉,這場大賽也被行業視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最大的線上數字農業科創峰會。
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來自賴比瑞亞和美國科研人員共同組成的"無土栽培和水產養殖的新型混合型創業項目"獲得一等獎;來自中國的"數位化養蜂項目"和"廢棄食物蛋白中提取替代塑料的食物保鮮膜"項目位列二等獎;來自西班牙、玻利維亞和烏幹達的三支創業團隊的數位化垂直種植項目、果蔬專供項目、食品電商項目獲得三等獎。
其實,比比賽結果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前沿技術應用帶到中國農業產區的田間地頭,為更多小農經營生產主體提供高性價比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這是拼多多的初心,相信更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
如果說中國的農業是下一輪爆發點的話,那麼數位化、科技化就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