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農業落後美國百年之久?農業人才的差距,如何才能彌補?

2020-12-22 邊緣的荳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鄧小平提出的重要論斷。馬克思還深刻地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併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

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以農業大國自居。農業見證了我們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也是推動朝代更替,是歷史發展的原動力。但從近代開始,工業革命後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拉大了不同國家差距,這點從農業的發展水平就可見一斑。

中美農業的差距將近百年之久,農業人才差距是核心

美國的科技農業得益於大規模的機械生產

我國是擁有幾千年農業歷史的大國,為什麼卻在農業現代卻落後發達國家「百年之久」呢?這裡並不是危言聳聽,從近幾年大量進口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糧食來看,就能一探究竟。2015年以來,我國糧食進口量基本維持在1億噸以上。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785.1萬噸,進口大豆8851.1萬噸,合計10636.2萬噸,較2018年下降9.2%。中國正在成為糧食進口的超級大國。

近幾年的大豆進口量正在不斷提高

在美國等這樣的現代農業強國,農民是一種職業,是具有一定技術含量和掌握多種技能的綜合性、高性價比,高產出比(ROI)的專門職業。一個幾百畝的綜合性農場或者養殖場,其工作的農業也就幾個到10個,規模化,機械化的科技賦能,不但提高了農民的綜合技能和操作能力,也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低成本的量產為市場競爭提供了基礎,也在世界糧食市場中佔據了優勢。

美國規模化大生產的農業布局

很多人都會說農業需要各種技術人才,其實呢,農業需要綜合性的人才。

1、懂科技種植。大型規模化管理,提高農業的質量、數量,降低成本,這是硬功。

2、懂市場需求。不盲目跟風種植,分析市場需求和彈性變化,不但可以避免我國農業一大就死的困局,也能避免上市就滯銷的難題。

豐收的喜悅是農民最好的笑容

3、懂銷售推廣。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可能是農業發展的一條道路,農村自媒體,農村電商同步推進,在生產種植的同時就做好前期推廣和營銷,像共籌種植,雲中養豬等等不但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方式,能加強農產品溯源和質量的監管,也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4、懂物流配送。我國的農業的一個難題就是產地賣不出去,超市裡買不去,中間商賺差價,消費者和農民買單。一體化的配送和商城體系是一個可研究的話題。

5、懂人情世故。這點不用多解釋了,相信能看到這裡的朋友都懂。

6、需要認死理。幹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年輕人少點喝點雞湯,那從出生到出籠才30幾天的雞煲的湯能喝嗎?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種花家

總結:農業發展的核心是人才,而人才發展核心是教育。要想未來幾年中國的農業能實現跨時代的現代化,培養農業人才是關鍵。多點看清事實的理性,少點外國空氣都是香的幻想。切實把握自己的糧袋子,才不會被人卡住脖子。

文:邊緣的荳子 圖:引用於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

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和建議的,歡迎留言討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深度洞察:透視荷蘭農業,看中國溫室農業的新商業、新趨勢
    1、起步階段(1920年以後)荷蘭的溫室生產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開始起步,與當時溫室生產發達的英國和美國相比,其規模、設施和技術均較落後。-020-中國溫室農業如何進階雖然中國是溫室種植領域最早的國家,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溫室產業一直處於小規模,低水平,緩慢發展的狀態。
  • 美國作為頭號經濟大國為何推崇農業,而中國卻遍地是樓房?
    按理說,美國農業的發達和廣闊的人均耕地佔有率和美國特有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分不開的。那麼,美國和中國同為世界大國,為何兩國的農業看起來卻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的農村耕地多,中國的農村房子多。這是為什麼呢?或者說這中間存在怎樣的差異呢?
  • 【資訊】揭開美國農業的畫皮——談美國農業為什麼不值得效仿以及...
    美國移民新政難解加州農業勞力短缺之困美國移民新政難解加州農業勞力短缺之困(外匯頻道-和訊網) 歐巴馬移民改革致美國農場主擔憂勞動力短缺歐巴馬移民改革致美國農場主擔憂勞動力短缺,人權組織曝美菸草農場童工悲慘生活,每天12小時工作 ,人權組織曝美菸草農場童工悲慘生活,每天12小時工作。這讓美國農業的光環頓時暗淡無光。
  • 大而不強,中國農業與美國差距在哪裡?科技化將是必由之路
    很多朋友肯會覺得我們完全已經戰勝飢餓了,但是實際情況呢,我們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仍然不能說是一個農業強國。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我們國家的農業狀況,還有就是世界公認的農業強國美國。他們的農業到底比我們強在什麼地方?最後咱們也來說一說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 吳普特:積極探索未來農業發展路徑 創新農業人才培養模式
    「從全球視角來看,目前正處於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相互交錯期:一些發達國家已完成傳統意義上的現代農業進程,一些經濟相對落後、工業化進程較慢的國家仍處於傳統農業發展階段。未來農業如何發展,成為涉農高校不得不思考的一個戰略命題。」吳普特在發言中鮮明指出。
  • 農業大國和農業強國的差距有多大?這個數據值得警惕
    中美農業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之前,知乎上有個特別火的話題,說是1個美國農民可以頂1000個中國農民。他是這麼算的:美國農民僅佔美國全國人口的1%,只有300萬人,2017年糧食總產出為4.4億噸。這就是說:美國每個農民可以產出146噸糧食,人均出口創匯49666美元。中國現在人口14億,農民數量包括農村的流動人口,如果這樣算有9億農民。2019年糧食從產出為6.6億噸中國每個農民可以產出0.47噸糧食。
  • 每年創收1500億美元,世界第一的美國農業,為什麼這麼牛?
    所以,我國為了彌補在大豆和玉米上的缺口,每年都會從外國進口,以滿足國內的需求。在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從外國進口的糧食達到1.1億萬噸,同去年相比,增長了近三成。 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其現代農業水平也是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美國從事農業的人口只有1.45%,生產出來的糧食不僅養活了全國的人,而且每年能夠創造1500億美元左右的出口額。
  • 劉奇: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十大困境
    以1970年的日本和美國為例,美國農民1人1臺拖拉機,日本45人一臺,美國勞均生產糧食是日本的10倍,而單位土地產量僅為日本的1/10。 美國農業追求的邏輯目標是單位勞動力產出最大化,中國農業追求的邏輯目標是單位土地產出最大化。美國拼的是土地優勢,中國和日本一樣,沒有土地優勢,只有勞動力優勢。
  • 從美國、日本農業發展,看中國各地農業未來怎麼搞!
    中國廣闊的土地和經濟發展的先後,必然在沿海、內陸和偏遠地區形成不同的農業發展策略!但更與經歷百年的歷史演變和市場競爭所形成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機制構成的、有競爭力的生產方式密切相關。 美國,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其中耕地面積達19745萬公頃,佔世界耕地總面積(150151萬公頃)的13.15%。美國人均耕地0.7公頃(大約7000平方米),是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頃)的2.9倍。
  • 改變國內智慧農業現狀,匯金海從國外智慧農業的發展看到了機會
    數據顯示,截止到 2020 年,我國智慧農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700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的不足900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約14%。然而,相比國外很多國家智慧農業的發展程度,中國的智慧農業發展還有很大差距,尚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
  • 瞭望丨農業中國芯如何突圍
    以小麥種質資源為例,美國和中國的數量是世界前兩位,中國主要在國內收集種質資源,數量略少。美國開展收集的時間早,且在全世界收集,種質資源效用高於中國。專家建議,應加強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交流。馬慶認為,要加強國內骨幹種質的發掘和利用,對國外種質不能搞拿來主義。重視其與國內種質融合改良。
  • 都是農業強國,日本為何不能像美國一樣發展規模農業?
    提到日本,我們不得不提日本的農業,日本的農業發達,農業早就實現了高度機械化,現代化,在農業的發展上,歐美與日本走的農業發展模式是不同的,日本的農業我們普遍看到的是精益求精的精耕細作,農業規模化小。然而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把規模化做到了極致,在養殖上一個農場少則幾千頭牛,多則幾萬頭牛,在種植上種植的小麥,一個農場動則種植上萬畝以上,這種規模化生產,我們不得不佩服,同樣是農業發達國家為何日本不能像美國一樣發展規模農業。
  • 我國農業和世界農業強國差距在哪,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我國今年的糧食收成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是糧食進口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國目前可以說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不能說是農業強國,那麼我國和世界公認的農業強國美國相比在農業方面存在多大的差距,美國的農業強在哪裡?我國的農業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
  • 來自世界第一農業強國的啟示:我們不學美國,我們只玩未來農業!
    每當人們提到世界上農業發達的國家,大多數人首先就會想到美國、巴西、德國和日本以及讓人嘖嘖稱奇的以色列。然而有一個國家就非常低調,那就是位於歐洲北部的瑰麗之城荷蘭,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荷蘭農產品的出口額就已經達到了1135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列居世界第二。
  • 警惕農業被「卡脖子」:中國的種子,有多依賴外國?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種子行業的科技含量跟發達國家比差距巨大。而且,在種子來源上,中國部分農產品也需要大量進口外國種子,被外國「卡著脖子」。主糧方面,中國的水稻和小麥種子的國產化率都比較高。中國每年進口的種子,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不知道是不是喜歡吃泡菜的緣故,韓國是蔬菜種子的強國;而領土廣袤的美國,有著得天獨厚大機械化作業的條件,玉米種子的優勢就非常大;在土地面積狹小,多山地少平原的日本,水果種子則具有優勢;在農業強國以色列,辣椒、番茄種子則是其優勢品種。
  • 中美農業差距有多大?曾經1000:1的差距,如今迎來新變化
    想必大家都知道,美國是農業強國,在農業諸多領域上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曾經網上有人統計,美國有130多所農學院、56個州農業試驗站,農業科技十分發達;從20世紀40年代起,美國就已經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與此同時,農業商品化程度還極高,依靠農產品出口每年可為美國帶來約佔外匯總收入20%的農產品出口收入。
  • 千方百計讓農業產業化強起來
    「產量冠軍」的尷尬   11月底,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農交會在重慶舉行。這是農業農村部主辦的全國最高層次展會,一直被看作各省現代農業同臺競技的舞臺。   會上,湖北800多個農產品集中亮相。記者看到,儘管參展的農產品數量靠前,但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精深加工產品的檔次,與山東、江蘇、河南、四川等省份差距不小,許多外地客商上門仍以採購原材料為主。
  • 青春之島逐夢潮|鄉村振興人才耿琪超:百折不撓的現代農業追夢人
    致城市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動能,是城市發展最深厚的底蘊!一座城市的崛起,離不開創新與人才的支撐,他們是一座城市的發展活力之源。而良好的環境是吸引人才的「強磁場」、匯集人才的「聚寶盆」。對於城市而言,誰能靈活運用資本集聚源源不斷的人才,誰就能掌握推動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
  • 缺少日本工具機,中國航母無法製造?落後的技術可以彌補回來嗎?
    1949年10月,新中國宣布成立,擺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痛苦,中華人民未來要走的路無比艱巨,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人才,國家如何發展?中國決定和蘇聯合作,只要引進技術和人才,未來的路將會無限輝煌,但是如今缺少日本工具機,中國航母無法製造?這些落後的技術還能彌補回來嗎?
  • 目前,哪國的農業最發達呢,我國農業是不是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呢?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作為立國之本,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會走向何處呢?農業的前景又在哪裡呢? 一、工商資本下鄉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資本,工商資本參與農業經營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農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