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固定的公共自行車站,用戶在車站刷卡借車,到達目的地後將車返回的車站,並根據使用時間和一定的收費標準……繳納相應的使用費,公共自行車作為城市公共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解決老白家「公交最後1公裡」問題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投入使用的普及的運行和廣泛使用無疑給人們的日常出行帶來了諸多便利。
每天晚上,「現在出門可方便多了,在我們小區附近就設有公共自行車站點,刷卡就能借車。」在紹興柯橋區雙梅小區,劉女士都會在附近的公共自行車站騎自行車,到附近的裕民農貿市場買菜,這幾乎成了她的日常生活。
劉女士說,到了交通高峰期,城市等地主幹道和農貿市場都很擁堵,而公共自行車車小則很靈活,他們是這個時候購物首選的交通工具,比開車方便多了。
公共自行車的出現所帶來的便利是顯而易見的,城市地區也是如此,農村地區也是如此。住在馬鞍街寶善橋村許先生的「每周末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帶上孩子,借這裡的公共自行車騎上幾圈,既活動筋骨,也可以看看沿路風景。」說。
原來,在村裡街角,近年來已經安裝了公共自行車站,公共自行車與藍白交替停放整齊,在大屏幕側,可以看到馬鞍街道公共自行車的所有站點分布圖,詳細標明了租車和停車的具體位置,極大方便了村民停車。
記者從區公共市政管理中心了解到,以來,柯橋區公共自行車提檔升級穩步有序推進,除了增加公共自行車站,租車也更方便,在原卡基礎上中,還增加了掃碼和借車功能。
「本月新款的公共自行車也將運抵柯橋,到時候經過相應程序定下來以後,也將投放在公共自行車站點內,供市民騎用。」區公共市政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新型公共自行車可直接掃碼出租,而原有的公共自行車則可刷卡掃碼使用。
基礎設施建設是文明城市的物質基礎,之前柯橋區有公共自行車站300多個,公共自行車1萬多輛。
此外,說到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作為「孿生姐妹」自然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之前,柯橋城區共有600輛註冊經營的Hello輕便摩託車,已經綜合區行政執法局批准,利用固定式停車樁,基本可以實現朝外車輛的規範有序返回。
來源:越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