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作為重要議題,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中國邁向全面現代化歷程中,居於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位置。
展望「十四五」規劃,多位專家分析,將進一步淡化GDP增速目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會引導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大內需為平臺,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鎮化,要素市場化、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的改革也將有新的突破。
淡化GDP增速目標
從1953年至今,中國已制定和實施了十三個五年規劃。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布局之年。
過去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跨上1萬美元臺階。「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總體將如期實現,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擁有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和上億市場主體的中國經濟活力迸發,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中國政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出臺了一些強有力宏觀調控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沒有提出GDP增速的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
如今,中國經濟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實現轉正,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甦。中國經濟展現出了強大韌性和活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撰文分析,「十四五」規劃需要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合理確定中國經濟的增長目標。必須科學判斷中國經濟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準確研判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從而正確確定中國經濟在「十四五」期間的增長目標和相應的增長速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對第一財經表示,面對潛在經濟增速的持續下行,以及全球經濟在疫情衝擊下的高度不確定性,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中樞大概率將進一步下行,不確定或者進一步淡化GDP增長目標,有助於全社會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工作重心轉向推動高質量發展、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等更為重要的方面。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認為,預計GDP增速目標可能會下調,更關注經濟再平衡和發展質量。相比「十三五」規劃設定的「6.5%以上」的年均實際GDP增速目標,預計「十四五」規劃可能會明顯淡化經濟增長目標。
相關推薦
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十二個方略 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解讀
中國建成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 十四五教育規劃有何變化?
十四五主要內容及意義 十四五主要目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