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2月4日電 (記者 賀劭清 郭超凱 劉忠俊)4日14時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2020年12月4日,「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正在進行等離子體放電前的最後檢查。 劉忠俊 攝
據了解,該項目於2009年由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批覆立項,由中國核工業集團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該裝置意在通過可控熱核聚變方式,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俗稱「人造太陽」。
建成後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等離子體體積提高到中國現有裝置的2倍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將達1.5億攝氏度。其等離子體電流能力從中國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裝置物理與結構設計、特殊材料研製與連接技術研發、關鍵部件製造與總裝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攻克了高鎳合金雙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壓成型和焊接變形控制等關鍵技術;掌握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異形銅合金厚板材製造成型工藝,實現了高強度膨脹螺栓組件的自主國產化;研製成功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首臺大型立軸脈衝發電機組。
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環流器二號M項目負責人劉永介紹,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後將大力提升中國堆芯級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及相關關鍵技術研發先進水平,為中國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及自主設計建造聚變堆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據介紹,中國核能發展實施「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中,將聚變能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最終一步。開發核聚變能不僅是解決中國能源戰略需求的途徑,對中國未來能源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目前,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正在研究布局一體化核聚變研究創新體系,打造國家級核聚變創新研究平臺、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平臺、青年科學家成長平臺,全面促進中國核聚變事業由並跑向領跑邁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