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2020-12-24 界面新聞

文|正解局

韓國人最近又爭吵起來。

連日本網友都在網上圍觀。

原因就是,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

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小學教科書裡也用漢字(韓漢混用)。

著名的韓國《朝鮮日報》相關報導

不過,韓國國內反對的聲音也很大。

比如,韓國韓文協會就發表聲明,表示「韓文專用是文字生活的表現和理解自由,是我們固有的」。

而且該協會還指責,「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這樣的觀點,自然是不值得一駁。

按這個說法,中國全部用漢字,那乾脆就等於放棄信息化、科學化。

韓國人有時的盲目程度,完全是超乎想像。

支持使用漢字的韓國國會議員金睿智

這個新聞還傳到了日本。

有日本網友就留言:

能讀懂漢字,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

比起日本,韓國在廢除漢字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絕。

但背後其實是中國國運的起伏。

先看兩張圖片。

你猜猜地點是哪兒?

不是中國大陸,也不是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

說出來,可能出乎大部分人意料:這是1948年-1949年左右的韓國漢城(如今的首爾)。

再比較下,下面是現在的首爾街頭。

除了更加現代、繁華,最明顯的不同就是:

街頭遍布的漢字招牌,全部變成了韓文。

韓國人對待漢字態度變化的背後,是中國國運沉浮的一個標註。

世界進入近代史以前,在東亞地區,中國是文明的中心。

所以,像日本、越南等區域,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但起初卻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順理成章地就借用漢字。

韓國也不例外。

漢字很早就傳播到朝鮮半島,並且成為書寫文字。

而且,那時他們也十分仰慕中華文化,在外交上也堅持「事大主義」(小國侍奉大國以保存自身),說白了就是尊崇中國。

那時,韓國(當然準確說那時還沒有韓國)的歷史、法律等等,都是拿漢字寫的。

但用漢字書寫,也有問題,韓文是表音文字,而漢字是表意文字,簡單來說就類似於英語和漢字,你想想在這兩種語言中切換會有多少麻煩。

而且,漢字還很難寫。

所以,到了15世紀,朝鮮王朝世宗大王與其子文宗大王主導創製了韓國人特有的文字——《訓民正音》,也就是現代韓語的前身。

但韓國一直以「小中華」自居,凡事尊崇漢制。

所以,這種文字,在當時貴族、讀書人看來很low。

甚至他們都不敢讓中國人知道,怕中國人笑話。

這種文字也被看作是二流文字,還有個說法叫「諺文」,主要是平民、婦女用。

韓國著名的光化門,匾額也是漢字

不過,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韓國逐漸和中國脫離藩屬關係,日本開始殖民。

韓國開始認為,靠中國是不行了。

也就是,韓國人說的「割斷依附清國慮念,確建獨立自主基礎」。

自主的開始,就是文字。

韓漢混用開始,也就是韓語、漢字結合起來用。

下面是1945年8月14日的《每日新報》,很明顯就是這種。

但二戰後,更進一步。

尤其是韓戰以後,韓國要仰仗美國,美國的一切都被認為是文明的、先進的。

這時候,韓國的知識分子們也開始宣揚「表音文字優越論」「漢字落後論」。

1945年,美軍臨時管制政府的學務部,規定小學和初中教科書不能使用漢字,政府文書也要用純韓文書寫。

韓國開始從官方層面廢除漢字。

1948年,韓國製憲會議制定韓文專用的法律。

後來,通過軍事政變上臺的樸正熙(樸槿惠她爸)更是要求,在韓國所有出版物中全面取消漢字。

之後,韓國經濟騰飛,中國整體還落後。

漢字,也時不時成為韓國政壇爭鬥的工具。

甚至有人提出,最終要韓文西文化,讓韓國在整個文化和價值上都擺脫東亞漢字文化圈,加入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文化圈。

韓國也要「脫亞入西」。

但問題是,韓語本身就有問題。

而且,韓國受中華文化浸染兩千多年。

想甩開漢字哪有那麼容易?

僅僅從技術上來說,韓語是表音文字,可以簡單想像成漢語拼音。

所以,如果只是用韓語寫,就會出現很多實際上不同詞語,但寫法一樣的情況。

這在最重要的社會信息——人名上十分突出。

比如,鄭和丁的韓文都是 。

這樣不就亂套了嗎?

所以,哪怕是韓國要廢除漢字,但在韓國人身份證上,還是要用漢字來標註。

就像下面這張。

而實際上,因為韓國廢除漢字,不重視漢字教育,負面效果現在已經顯現出來。

韓國詞彙分為漢字詞、固有詞,其中漢字詞佔70%以上,這些韓國年輕人很難理解。

最基本的就是,韓國的古代典籍,韓國年輕人看不懂,但中國人一般都能看懂個八九不離十。

這個就尷尬了。

現在,中國已經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

韓國在中國的留學生超過5萬人,是中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

要不要恢復漢字,現在在韓國社會上越來越頻繁地冒出來討論。

這也可以看作是中國在區域影響力擴大的象徵。

相關焦點

  • 韓國專家提議恢復漢字,遭大部分民眾反對,日本網友的話亮了
    我國憑藉著強勁的經濟實力和文化渲染能力,將中國文化傳到亞洲各國,很多外國遊客也喜歡來中國學習漢字,甚至有些外國人說的中文都比中國人標準。現如今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我國的貿易夥伴大多都會認識一些漢字。
  • 韓國人又想恢復漢字?不會要宣布漢字也是韓國的吧
    最近,韓國人又雙叒叕因為「漢字存廢」的這點事兒吵起來了。其實關於漢字,韓國人扯皮好久了,「恢復使用漢字」早在二十多年前金大中時期就有過動議,但至今也沒有任何實施落地的跡象。更奇葩的是,李氏王朝最著名的暴君燕山君更是發起了毀滅諺文的運動,誰敢使用諺文要被嚴懲甚至殺頭,諺文寫成的書籍幾乎被毀滅殆盡,僅個別倖存讓諺文免於失傳。直到清末,中國開始遭到列強的宰割,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朝鮮轉而認為必須要完全西化方能自強,開始掀起「文明開化運動」,字母化的諺文又被撿起來了。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韓國又一次申遺成功,這下日本人坐不住了
    對於韓國申遺成功,中國網友也只是一笑而過的調侃:難道佛祖釋迦摩尼也是韓國人?可是這事傳到日本,日本網友們坐不住了。兩國網友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推特下面「撕」了起來。日本網友認為,韓國燃燈會抄襲了他們的青森燈籠節。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韓國會不會恢復漢字,其實取決於中國。如果中國強盛了,那麼周邊國家都會學習甚至拋棄本國語言和文字。如果中國沒落,那麼就相反。韓國為了防止法律歧義,都用漢字行文或注釋解義。韓國廢除漢字教育進入中小學後,只有私立學校才學到漢語。所以韓國的法官檢察官絕大多數是富家子女,因為只有他們有錢讀私立學校,從而懂得漢字。
  • 同樣是從中國學習文字,為何日本不敢放棄漢字,仍然在堅持使用?
    ,為何日本在創立了自己的文字後,依然在使用中國的漢字呢?漢字的便捷性日本堅持使用漢字,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漢字的便捷性,而這主要體現在了同音不同字的功能,漢字的同音不同字功能非常的重要,而在廢除漢字後,這項功能的消失,所帶來的就是詞義混亂,曾經同樣使用漢字的越南就為日本做了前車之鑑。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韓國再次挑釁中國文化,網友再次徹底「炸鍋」
    中韓傳統文化之爭一直都未曾停歇,從端午節到泡菜之爭,在中韓傳統文化上,一直都存在很多爭議,然而就在最近,在韓國旅遊發展局發布的中文宣傳片裡,而在視頻中竟然赫然地寫著「韓國有句古話『百聞不如一見'」。明明是中國成語,在韓國口中竟然又變成了韓國古話?
  • 韓國人:大簷帽,是韓國傳統服飾,中國抄襲。明朝漢服分分鐘打臉
    韓國網友說:「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已經在三百年前消失了,他們只有韃靼文化,他們只有金錢鼠辮子,唐宋文化在日本,明朝文化在韓國,只有落後愚昧的清朝文化在中國。」比如明清之際,明朝遺民兼思想家朱舜水先生遠渡日本,將朱子理學全面傳於日本,還形成了著名的水戶學,從此,中國在日本學者眼裡,在「華夷之爭」中第一次淪為了夷狄,認為中華文明的正朔已經不在中國,而是轉移到了日本。
  • 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_騰訊網
    韓國韓文協會以法律文書的頒布和發表為例,指稱韓國法律全部用的是韓文書寫,但是民眾理解和使用起來並沒有出現困難,教科書亦是如此,僅使用韓文不影響文章張力,對於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也絕無障礙。 為此,韓文協會「主張在教科書中並用漢字的提案應當被擋住」。 韓國不少網友也表示支持韓文協會的主張。
  • Old先漫畫被韓國人指抄襲韓服,中國網友:韓國人可能沒學歷史
    ,這是有歷史依據的,但這名網友並未給予更多的補充證明。之後有網友便開始質疑,可能韓國人只學習了韓國的本土歷史,對中國歷史一竅不通更有網友直接說:韓國人不學歷史,明朝是韓國的宗主國,韓國抄襲了明朝的制度服裝文化和漢字。
  • 韓國的「天下無敵」,只有在漢字中才能實現
    (文在寅視察鑰匙部隊新兵營 圖丨視覺中國)非常巧合的是,兩位韓國總統的題字都是漢字——其實從李承晚到樸槿惠,幾乎每任韓國總統都曾經「秀」過自己的書法。而被韓國人稱為「書藝」的書法,可能是這個百年來離漢字漸行漸遠的國家裡,漢字所存留的最後一點領域。19世紀末,面對「他者」的衝擊,韓國民族意識的覺醒,韓國人越來越有重寫本國史以凝聚民族精神的想法。
  • 韓國人春節不貼春聯貼「輓聯」?網友:明顯是抄作業抄錯了
    韓國為了民族的尊嚴,想方設法去除漢族文化習俗,但是文化習俗這東西並不是說改就能改的,說廢除就能廢除的,就比如漢字,自從韓國廢除漢字以來,已經有七十多年了,雖然漢字已經不再是韓國人日常所使用的文字,但是漢字的身影任然遍布韓國各個角落。
  • 燃燈會剛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韓教授又開始作妖:漢字不是中國文字
    這個消息讓很多網友都非常生氣,要知道韓國的「燃燈會」和我們的元宵節非常相似,再加上之前韓國用端午祭對標我們的端午節,就更讓人火冒三丈了!但韓國好像意識不到自己這樣做有什麼不妥,於是在「燃燈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一位韓國教授生前說的「漢字並不是中國創造的文字」這樣的言論又被重新提了起來!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韓國號稱「小中華」,韓語才使用了50年,漢字才是他們的官方文化
    今天大家看韓國大街上的文字都是韓文,實際上韓國在歷史上都是用漢字的,到今天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韓國人的名字都是使用漢字,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韓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就跟咱們中國的漢語拼音是一樣的,所以如果用拼音文字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重名重姓的太多了,所以韓國人就想了個辦法。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 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 中國人吃菠蘿,日本人吃菠蘿,韓國人吃菠蘿,網友:都不如杜拜豪
    中國人吃菠蘿,日本人吃菠蘿,韓國人吃菠蘿,網友:都不如杜拜豪菠蘿吃起來香甜可口,特別的好吃,悄悄告訴大家哦,吃菠蘿還有減肥的作用哦,不僅我們喜歡吃菠蘿,就連國外菠蘿也是很受人歡迎的,今天就帶大家看看不同的國家都是怎麼吃菠蘿的,中國人吃菠蘿,日本人吃菠蘿
  • 周杰倫MV女主角三吉彩花被日本網友懷疑是韓國人,這是怎麼回事?
    三吉彩花這個名字可能之前大家還是很陌生,但是自從出演了周杰倫MV的女主角以後,一下次成為了網友熱議的話題。因為令人羨慕的高顏值,加上1米71的傲人身材,三吉彩花便成為了新一代「日本女神」的代表之一。在日本國內也具有超高人氣的三吉彩花,經常登上時尚雜誌的封面,以及成為媒體的話題。但是,卻在日本的網友當中流傳著一個傳聞,說三吉彩花是韓國人。那麼三吉彩花到底是不是韓國人呢?到底為什麼有這個傳聞?三吉彩花是韓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