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2020-12-24 騰訊網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

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很顯然這條並沒有被很多韓國人遵守。

那為什麼韓國人要在身份證上留漢字名呢?

這就涉及到幾個方面了。

漢字和朝鮮文

朝鮮文非常的年輕,只有500多年不到六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年輕的文字之一了。

朝鮮文是朝鮮有名的明君世宗大王李祹發明的。

在他之前,朝鮮人雖然說的是朝鮮話,但是用的卻是漢字。李祹繼位後覺得漢字太難了,不太好學,除了貴族其餘的平民大多是文盲,於是就讓人創造了朝鮮文字(就是所謂的諺文 )。

這就是朝鮮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訓民正音」。

可是呢,當時的朝鮮貴族認為諺文沒有漢字好看,而且他們認為拋棄了漢字就等於拋棄了儒家文化,和夷狄就沒區別了,所以他們紛紛抵制。

導致在朝鮮在從日本帝國獨立之前,諺文一直都是朝鮮民間使用的文字,難登大雅之堂。

獨立後的朝鮮廢除了漢字在日常和官方的使用,但是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朝鮮的歷史因為書寫文字的因素,有些斷代了,現在很多韓國人都看不懂一些古籍和歷史建築上的繁體字。

諺文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是表音字

什麼是表音字呢?

簡單粗暴點來說,表音文字就是你看見了你會念。

而不像漢字是表音和表意同體,基本看見了某個不認識的字不會讀,但是猜意思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表音文字的缺點就是怕同音字。

比如: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

這些同音字諺文是無法區分具體意思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為了區分誰是誰,會不會是同音字,如:金三順、金衫順、金刪瞬……這些名字讀音都是一樣的。

所以韓國人民確實需要格外使用漢字來表示下甲不是乙,乙不是丙。

習俗傳承和防止作假

韓國在歷史上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太深了。

以前的朝鮮貴族取名字和中國古代一樣挺講究的,要根據生辰八字來匹配屬性,再去四書五經裡尋找合適的字來取名。

時至今日,雖然北朝鮮已經沒有了這種習俗,但是韓國還保留下來了。

現在的韓國街頭還有許多所謂的「哲學館」,不過他們不是研究哲學的,而是研究生辰八字和四書五經給人取名字的。

當然,可能韓國人理解的四書五經和我們理解的可能有些不一樣,所以有的人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怪。

讓我們一聽就知道是韓國人。

韓國人取中文名字除是了傳統外,還有就是預防作假

相信大家都看過雍正繼位的野史,說是雍正改了遺詔,事實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清朝的聖旨是滿漢雙語的。

但是朝鮮文想要修改就非常簡單了。

朝鮮文字是方塊字,十分的簡單,沒有漢字這麼多邊旁部首和各種各樣的寫法,在旁邊加一筆就是另外一個字了,就像我們在很多重要的籤收單上都是寫「壹」,而不是「一」。

所以他們在自己的身份證或者重要的文件上都會標註自己的漢名的。

說到底,廢除漢字只不過是韓朝兩國對自身文化的不自信,

對比和韓國隔海相望的日本,他們就沒有全盤的廢除漢字,在日本常用文字中依舊保留了大約50%左右的漢字,讓日文和漢字相結合使用,所以他們的歷史文化傳承依舊保留完好。

也使得日本人取名字意義明確,根本不用再在後面備註。

相關焦點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即便現在韓國的文字採用了韓文,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些字的具體意義,於是就要加上漢字,用於解釋。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
    漢字讀音與書寫的奇特,漢字身上所呈現出來的魅力,都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字,哪怕他們知道這個過程非常困難,卻仍然不斷的嘗試。不過,漢字得到眾多國家的認可與接受,也不是一直就存在的,比如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下定決心禁止使用漢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韓文的學習。既然如此,那麼韓國人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這不是與他們的初衷截然相反嗎?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
  •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用中國漢字?新加坡和日本至今還在用?
    其實在很久之前,漢字就已經傳入了日本。目前日文中還在使用的漢字就有1926個。其實到日本去過的人應該會有很深的體會。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即使你不會日語,只要有文字的大家基本上都可以看懂是什麼意思。第二個使用漢字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漢語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漢字同樣也是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之一,新加坡的華人比例達到74。
  • 韓國號稱「小中華」,韓語才使用了50年,漢字才是他們的官方文化
    今天大家看韓國大街上的文字都是韓文,實際上韓國在歷史上都是用漢字的,到今天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韓國人的名字都是使用漢字,為什麼呢?其實我們講它歷史上一直都是用漢字的,直到朝鮮王朝,也就朝鮮的最後一個王朝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的時候,他們才開始頒布訓民正音,世宗大王的頭像就印在一萬韓元上,一萬韓元原來是最大面值,印上世宗,可見世宗這個人多重要。世宗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頒布訓民正音就是韓文,他創製韓文頒布訓民正音,為什麼要頒布呢?
  • 朝鮮和韓國人的名字是可以用中文來代替,我們是他們的源頭嗎?
    最終,1970年,當時的總統樸正熙下令,從此以後本國教育徹底廢除漢字,使用他們自己的諺文,從此漢字開始慢慢的消失。其實諺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有時就會出現表達不清意思的時候,尤其是名字,因為發音相同而區分不開,所以現在不管是朝鮮還是韓國人的名字都有對應的漢字的名字。我們再來說說越南,越南作為中國的鄰國,在古時候使用的也是漢字,歷史上最早的時候可以追溯到秦朝。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笹原:小學五年級,大約10歲的時候,我在哥哥房間的書架上看到了一本《漢和辭典》。從我翻開這本辭典的一刻起,我就對書中各式各樣的漢字產生了興趣,它們有一種魅力讓我想要更加了解。你認為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怎樣的聯繫?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憑什麼漢字要統治一個外族?一種語言是否適用,只有用的人自己知道,中國人自己的優越感自己感受得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民族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中文卻不是!要知道英語對很多國家的影響遠遠沒有中國漢字漢語對周邊國家影響的時間更長,為什麼漢字不能被周邊國家接受成為官方語言?所謂民族自尊是你以為的而已。
  • 這些偶像因為韓文名字在韓網難以被搜索到!
    對於中韓兩國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韓國在古代是使用漢字的,到了現代徹底廢止漢字開始使用韓文,不過韓文有個缺點那就是它是表音文字(相當於我們的漢語拼音),還有非常多的外來詞,這就經常會出現歧義等狀況,因此韓國的身份證上都會有漢字名字以避免歧義!
  • 日本人不懂漢字,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是什麼樣?
    日本人不懂漢字,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如今各國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而到其他國家旅遊和留學,如今也是再常見不過的事。就好比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非要用中文給自己取名字,結果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其實我們中國對于姓氏文化是比較重視的,有了姓氏,我們才能在不同氏族之間通婚,所以姓氏的作用非常強大。但日本不同,日本並不重視姓氏文化,比如說早年的日本人,他們只有名沒有姓,後來是到我們中國學習了之後,那些統治級別的貴族才有了自己的姓和氏。
  • 韓國備受尊敬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在當時的中國什麼地位?
    在韓國的歷史當中,最受他們尊敬的應該就是世宗大王了,這是朝鮮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對於朝鮮王朝的歷史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為曾經朝鮮的一部分,韓國也將世宗大王當作自己國家最敬畏的君主。現在世宗大王的頭像,被印在了他們當地人的紙幣上,還將他的名字作為最高級的驅逐艦名字。然而在中國大多數人所學習的歷史當中,都沒有聽說過這號人物,那麼這位傳說中的世宗大王在歷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呢?其實在這麼一個世宗大王所出現的時間,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朝,而當時的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
  • 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無奈啟用!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韓國漢字二戰之後的幾十年中,韓國在經濟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急於樹立文化上的自信,尤其要是擺脫來自中國的影響。
  • 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笑掉大牙
    而到了別的國家之後,首先就是了解當地的文化,而取一個當地語言的名字,這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各國的文化不同,如果大家不了解的話,那麼可能就會鬧出笑話來了。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笑掉大牙!
  • 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
  • 外國人學中文大型翻車現場
    當然,要讓外國人反過來學中文,好像也沒有那麼容易。雖然福原愛一口流利的東北話常被作為外國人學漢語容易的例證,但這似乎只能說明東北話的傳染性十足。因為,不光有福原愛這樣能和中國人對飆中文的,還有更多學漢語多年仍講不出一句完整句子的,甚至有搞不清身上漢字紋身意思的。
  • 日本人疑惑:中國人明明沒學過日語,為啥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
    中國文化對於世界的影響力其實是極大的,不管是比較臨近中國的國家,又或者是比較遠的國家都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們的鄰國,實際上以前日本和韓國使用的都是中國文字,也就是漢字,但是國家在慢慢發展的過程中,其實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韓國是完全廢棄了漢字,但是至今韓國的一些古代文物上,也都還是漢字
  • 日本鬼子因不懂漢字,給自己取了中文名字,結果一個比一個搞笑!
    在戰爭時期,許多侵華的列強都會給自己取一個中國名字,方便在中國行事。其中日本人尤為甚,因為都是亞洲人,膚色五官都基本相同,所以,只要起一個中國名字,裝成中國人基本滴水不漏。憑著都是黃種人的外貌,脫下和服穿上長袍馬褂,裝扮的與中國人無異。他們來這裡就是為了探取中國的國情,地方具體的地圖地形,村莊人口,方便打仗。日本鬼子不懂漢字,給自己取了中文名字,一個比一個搞笑!
  • 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_騰訊網
    雖然韓文推廣給韓國掃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卻在事實上造成了韓國文化上的斷層,使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也就無法閱讀自己的歷史書——因為它們都是用漢語書寫的。 有人認為,相關提案「逆潮流而動」,會將韓國社會引入到一個「前景黯淡」的未來。還有網民曬出國會現場的電子屏照片,稱現在國會中只有6名議員還在使用漢字書寫姓名,就已經表明漢字在韓國社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這個「韓」,和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沒有什麼關係,而是通古斯語系的音譯,大意是「廣大」「寬闊」,「漢城」「漢江」都是由此來的。由此可知,半島北部稱朝鮮,半島南部稱韓,這是三千年前的習俗了。我國現行的外國人名國名地名翻譯規則,是該國如果使用漢字來表記人名地名國名,就直接沿用漢字來表記,而不管其發音是啥,與它的英文名也毫無關係。
  • 韓國人又想恢復漢字?不會要宣布漢字也是韓國的吧
    (現代韓國年輕人多數書寫不出「大韓民國」的漢字名)早些年頭韓國境內還是許多習慣使用漢字的中老年人,所以在1970 、80年代的韓國出版物上,漢諺混寫依然存在,隨著這批人的逐漸離去,韓國境內漢字比例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