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_騰訊網

2021-01-20 騰訊網

雖然韓文推廣給韓國掃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卻在事實上造成了韓國文化上的斷層,使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也就無法閱讀自己的歷史書——因為它們都是用漢語書寫的。

文 | 一 一

關於漢字教育的爭論,在韓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差不多每隔幾年就會被拿出來爭執一番。

最近,他們又吵起來了。

報導截圖

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韓國現行的《中小學教育法》第29條規定「教學用書應當使用韓文書寫」。12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在此規定的基礎上增加內容,改為「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

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提案截圖

對此,韓國韓文協會12月10日發表聲明,認為「教科書僅用韓文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絕無問題」,「韓文對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絕無阻礙」,「韓文專用是文字生活的表現和理解自由,是我們固有的」,「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韓國韓文協會以法律文書的頒布和發表為例,指稱韓國法律全部用的是韓文書寫,但是民眾理解和使用起來並沒有出現困難,教科書亦是如此,僅使用韓文不影響文章張力,對於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也絕無障礙。

為此,韓文協會「主張在教科書中並用漢字的提案應當被擋住」。

韓國不少網友也表示支持韓文協會的主張。有人認為,相關提案「逆潮流而動」,會將韓國社會引入到一個「前景黯淡」的未來。還有網民曬出國會現場的電子屏照片,稱現在國會中只有6名議員還在使用漢字書寫姓名,就已經表明漢字在韓國社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韓國第21屆國會議員名單

官方的回應一出,支持韓漢混用的學者不幹了 。他們紛紛出來發聲、反駁。

韓國成均館大學中文學教授全光真表示,韓文協會所謂的「韓文專用」,其中的「專」和「用」如果不懂漢字的話,就可能產生歧義。因為韓語是表音文字,韓文的教科書只是給學生提供聲音上的信息,這並不全面。

全光真教授支持韓漢混用

他指出,在小學教科書中標記漢字並不是在現行韓文文章中非要加入漢字。而是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字詞和語句的準確含義,在此基礎上標記漢字」。

為何爭執不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朝鮮半島的民族是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後來,王公貴族開始使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再後來,為了讓大部分朝鮮人也能用韓語書寫,半島歷史上重要的一位帝王:世宗大王於1446年創造了《訓民正音》(韓國諺文字母表),也稱諺文,現代韓語的雛形問世。

然而諺文的出現並沒有給漢字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地位帶來改變。諺文要通過上下文綜合來看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更多的人還是願意用漢字來交流,而諺文,在朝鮮半島長期只作為一種輔助讀音的,類似於拼音之類的東西存在。

這種情況又存在了幾百年,隨著日本殖民者和西方文化的引入,朝鮮民族主義興起,卻竟排斥起漢字,但又不能完全抹去漢字,因此在朝鮮半島報紙上出現了大量的漢字和諺文的混合使用。

過渡時期的漢諺混寫,很難區分

二戰之後,半島開始一點一點地想擺脫漢文化對他們的影響,開始逐漸削減漢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現,並且大力扶持韓語。之後韓國的著名鐵腕總統樸正熙上臺了,沒錯,他就是深陷政治醜聞的韓國前總統樸槿惠的父親。

著名的鐵腕總統樸正熙

1970年,時任總統的樸正熙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韓國教育機構和官方文件中的漢字全部刪除。韓語作為一種拼音文字,本身還有很大殘缺,無法完美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交流,不同含義而讀音相近的詞彙有很多,一個不小心就鬧出歧義。而且由於同音不同意的詞組實在太多,人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音譯詞。

雖然韓文推廣給韓國掃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卻在事實上造成了韓國文化上的斷層,使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也就無法閱讀自己的歷史書——因為它們都是用漢語書寫的。

韓國的名人名言,中國人讀起來毫無障礙

韓國人還發現,在不使用漢字後,韓國人的識字率也下降了,在參觀自己國家的古建築時一臉懵。

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對此產生了憂慮,廢除漢字可能非但對韓國傳統文化的扶持沒起到正面的效果,長此以往,反而讓韓國人越來越對本國文化淡化了。於是很多人就想重新拾起漢字,以此匡正他們漏洞頗多的文字系統。

2000年,韓國政府要求在中小學階段推行「1800個常用漢字必修教育」,認識和掌握部分常用漢字在韓國社會取得共識。

此後,有部分社會人士認為這還不夠,應當全面強化漢字教育。韓國教育部2014年9月發布新的教育方針,稱將在小學和中學教科書中並列標記漢字和韓文,並開始推進相關方案的研究。但該政策遭到韓國教育界不少人士反對,認為此舉會「增加小學生學習負擔」。2018年1月,韓國教育部決定廢除該計劃,並解釋稱這是避免擴大爭議的「權宜之計」。

縱觀歷年來的韓漢混用之爭,可以發現,在韓國支持恢復漢字的以右派(保守派)為主,反對者則是左派(進步派)。以現在的總統文在寅為例,作為進步派的他就反對恢復教材上漢字的使用。

目前,漢字在韓國的日常生活用得極少(身份證、憲法、傳統儀式、報紙標題簡稱等),而普通人熟知的漢字數量也就一兩位數。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韓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恰好是減少漢字使用最快的時期,使得絕大多數韓國年輕人並沒有把漢字作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相反,韓文的民族主義色彩日漸濃厚。

事物的另外一面則是,中國如今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韓國在中國有5萬多名外國留學生,成為中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地。漢字在韓國社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關於韓國人對漢字的態度,你怎麼看呢?

資料來源 | 環球網、觀察者網、知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韓國廢除漢字以後,當地春聯該怎麼寫?和中國春聯已經有很大不同
    東亞文化圈是以漢字文基礎建設的文化圈,它包括朝鮮半島,日本,越南和部分東南亞國家,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就是歷史上曾以漢字作為官方書面語言,所以漢文化也跟隨著這樣的漢字而流出到當地。不過這些國家也因為要培養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所以紛紛開始脫離漢字的文化影響力,開始廢止漢字,就比如韓國這個國家就是如此。
  • 韓國的「天下無敵」,只有在漢字中才能實現
    停戰後,該部隊一直駐紮在停戰線附近;1961年隨樸正熙參與了「5·16」政變。1972年,樸正熙題詞「常勝五師團」予該部以紀念師團成立22周年。(文在寅視察鑰匙部隊新兵營 圖丨視覺中國)非常巧合的是,兩位韓國總統的題字都是漢字——其實從李承晚到樸槿惠,幾乎每任韓國總統都曾經「秀」過自己的書法。
  • 韓國人又想恢復漢字?不會要宣布漢字也是韓國的吧
    起因是去年12月,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原因就是,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小學教科書裡也用漢字(韓漢混用)。
  • 韓國人:大簷帽,是韓國傳統服飾,中國抄襲。明朝漢服分分鐘打臉
    前幾天,中國漫畫家「old先」的服裝作品被韓國某無知網友噴了!他們聲稱畫的帽子是抄襲韓國服飾,漢服與韓服的爭論再次引爆全網絡,引來無數網友關注,隨後漫畫家「old先」在社交平臺上用鐵證如山的歷史資料替自己洗刷清白。於是整個網絡,中國網友和韓國網友就開始進行罵戰。
  • 韓國專家提議恢復漢字,遭大部分民眾反對,日本網友的話亮了
    我國憑藉著強勁的經濟實力和文化渲染能力,將中國文化傳到亞洲各國,很多外國遊客也喜歡來中國學習漢字,甚至有些外國人說的中文都比中國人標準。現如今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我國的貿易夥伴大多都會認識一些漢字。
  • 專為書寫漢字設計,這才是該用的鋼筆
    來源:中國經營報什麼樣的鋼筆,才是該用的鋼筆?見過這麼多鋼筆,當推這款。細細觀察,起端微翹,尾部流暢圓潤,起收有序,宛如漢字 「一」,上手則輕盈有質感。不止造型上特別,它更加適合漢字書寫,點撇橫豎間都非常流暢。▌磨砂筆身,優雅而不易損壞筆身選用強度高、韌性佳的ABS材質,抗摔耐磨不易損壞。磨砂表面,上手輕巧卻並不輕飄飄,恰好的重量顯露出一絲嚴謹。隨身攜帶,簡約大方的模樣彰顯個人優雅品味。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韓國廢除漢字,春聯是用韓文寫,國人看到成品後都笑了
    因此,漢字在這些國家的史書中都有記載,現在也有很多漢字的歷史遺蹟。但從20世紀中葉開始,這些國家也開始脫離漢字的文化影響,開始廢除漢字,推廣自己的語言。這其中包括韓國。韓國廢除漢字,年輕人不再懂漢字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廢除漢字。計劃將「諺語」升級為國民性,開始實施韓國教育政策。因此,當時大量的漢字遺物和書籍被抹去。
  • 燃燈會剛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韓教授又開始作妖:漢字不是中國文字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韓國的「燃燈會」直接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個消息讓很多網友都非常生氣,要知道韓國的「燃燈會」和我們的元宵節非常相似,再加上之前韓國用端午祭對標我們的端午節,就更讓人火冒三丈了!但韓國教授卻不覺得,他表示,漢字其實是東夷民族創造的,而他們在歷史上就是東夷民族,所以可以總結為,漢字其實是韓國創造的!除此之外這位教授還表示,漢字是韓國創造的,還有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韓國從古至今都在使用漢字!這樣的言論在韓國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在不少韓國人看來,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的, 其他國家用,就是搶他們東西!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古人如何學習漢字?我們現在認字很方便
    作為工具,越來越好用是成功的改造,不隨著歷史的要求而變化和發展,最終被淘汰也是遲早的事在近代歷史中,過了那麼多代的漢字,也差點走向末路閉關鎖國的清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強大中直到鴉片戰爭爆發為止,一直被其他強國視為眼中釘在震耳炮聲中,一些先進的愛國人士開始覺醒,看到自己的國土被洗劫一空,卻又止不住敵人的長槍大炮在抵禦敵人的同時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韓國政府新LOGO出現漢字遭炮轟:設計師又壞又蠢……
    那麼究竟是讀作「듬후(之後)」還是「듬흑(黑色)」,因此大家在尚不知道所表達的內容時對該設計提出了質疑。 右下角還有一枚漢字「政府」的紅色印章做點綴。
  • 韓國選出的年度漢字成語系新造詞?中國網友有點想法
    韓國選出的年度漢字成語系新造詞?據介紹,2019年,韓國選出的年度漢字成語是「共命之鳥」,出自佛經中的兩頭鳥,暗喻對韓國社會左派和右派對立局面的擔憂。
  • 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無奈啟用!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因此,1970年,韓國開始禁止使用漢字,停止在學校教授漢字。之後,韓國將拼音字母(韓語)當作字體,把只有40個音的韓語當成了漢字的代替品。這種把拼音當成字體的方法到底怎麼樣呢?
  • 外蒙古教科書是如何書寫自己的歷史?他們又是咋描述元朝的?
    而現在,蒙古族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組成之一,但同時,蒙古族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那麼在外蒙古的教科書中,是如何書寫自己的歷史的呢?  簡單來說,外蒙古的歷史教科書有一個基調:元朝時期是蒙古帝國最輝煌的時期,他們不承認中國統治過草原,而是認為蒙古帝國統治了中原一百多年。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不過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語言的官方文字使用漢字,一種是漢語,另一種則是日語,古代漢文化圈的其它國家,有的受西方殖民者影響文字拉丁化了(越南)、有的則是用了自己民族古代給自己語言發明的注音文字代替了漢字(朝鮮、韓國、日本),但是,日語中卻仍然保留了漢字。那麼,為何日文會保留漢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