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評」「兩頭婚」是現代社會與傳統觀念結合的產物

2020-12-22 央廣網

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家庭形式——「兩頭婚」。男女雙方皆是婚嫁婚娶,沒有彩禮、嫁妝之分,雙方的原生家庭都為新人提供新屋,夫妻婚後在兩方父母處輪流居住。夫妻生育兩個孩子,通常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雙方家庭分別養育;取消外公外婆的稱呼,兩方祖父母都是孫輩的爺爺奶奶。這種新婚姻形式,多見於農村地區,夫妻雙方大多數是出生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的獨生子女。從2016年的「單獨二胎」政策,到現在推行的「全面二胎」,這些獨生子女正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因此,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江浙農村,「兩頭婚」應運而生。

一個社會的婚姻家庭形態一般來說與其社會的生產組織形式相聯繫。這一新的婚姻家庭形式,既不違背國家的政策,又能滿足獨生子女家庭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求。首先,年輕夫妻大多從事非農職業,工作節奏快,不太可能複製父母一輩邊務農邊照顧子女的生活節奏,而「兩頭婚」為兩邊的祖父母撫養孩子提供了更強的情感紐帶和利益聯繫。其次,不片面追求彩禮或嫁妝的多寡,減輕了原生家庭的經濟壓力,也使得「兩頭婚」的結親雙方關係更為平等。而且,新生的孫輩分別隨父姓、隨母姓,滿足了雙方、特別是獨女家庭傳宗接代的願望。

然而,「兩頭婚」這一婚姻家庭形式,可能會影響新成立的小家庭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孫代的分頭撫養也可能造成親子關係和未來繼承關係的變化。具體變動的方向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那麼,如何來看「兩頭婚」這一新的婚姻形式中的變與不變?

從婚姻家庭制度的歷史嬗變來看,傳統的農業社會,人們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多生男孩意味著為家庭帶來更多勞動力,娶妻進門、傳宗接代、養兒防老是農業社會中的頭等大事。無論是招贅,還是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寫到的「掛兩頭幡花」,都是父系制家庭的變通形式。而江浙興起的「兩頭婚」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現代社會與傳統觀念結合的產物,是原有婚姻家庭制度的延續和變形。其背後隱含的代際傳承和家庭觀念,並未發生根本變革。未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婚姻家庭形態還會有更多變化,還需應對更多挑戰。(央廣網特約評論員刁鵬飛,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央廣網評】「兩頭婚」是現代社會與傳統觀念結合的產物
    2020-12-21 22:20:12 來源: 央廣網 舉報
  • 兩頭婚哪裡不好了?
    昨天「兩頭婚」,上了熱搜。什麼叫「兩頭婚」呢?源頭「中國婦女報」是這樣定義的:大概念是: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總共包括兩點:一個是生活方式:小夫妻成家後各住各家。所以,我認為「兩頭婚」是婚戀模式的試探性進步。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在《生育制度》裡寫過,傳統意義上結婚後女方去男方的居住地,在人類學上叫Patrilocal,反之男方去女方家稱作Matrilocal,翻譯過來叫「從夫居制」和「從婦居制」。
  • 悄然興起的「兩頭婚」,婚姻意義何在?難道只為繁衍後代?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越會興起一些打破事俗的產物。比如近些年在江浙一帶就興起了「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生育兩個小孩,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小孩子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稱呼為「爺爺奶奶」。「兩頭婚」便在這種情況下衍生而來。兩頭婚在嫁娶上也很顯公平,男方無須彩禮,女方無須陪嫁,從另一方也解決了當今婚嫁過程中最讓人頭疼的「彩禮」問題。兩頭婚家庭還一個特點,便是與父母同住,一般會是雙方父母處輪流居住,這對現代快節奏生活的小年輕們來講,無疑是一種便利,不用擔心家務和做飯問題。
  • 「兩頭婚」是契合時代發展的有益嘗試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12月21日《現代快報》)婚姻形式會隨著社會變化而發生漸進式改變,比如過去夫妻婚後多要融進大家庭,但這種一家幾代共同生活的婚姻形式,目前已極為罕見。當前家庭越來越小,除了三口之家成為常態外,丁克家庭也越來越多。
  • 權責平等是兩頭婚的關鍵詞
    兩頭婚的婚後從居模式既不同於嫁娶婚的從夫居,也不同於招贅婚的從妻居,男女雙方的社會身份沒有因婚嫁與原生家庭脫節,從「自家人」演變為「外人」。這種「雙獨雙棲婚居」模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從而有效防止了家庭成員外化。  因此,兩頭婚有利於緩解重男輕女情緒,有利於保持女方和原生家庭連結,減少女方父母「嫁女」後的空巢困境。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獨生子女家庭之選  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
  • 「兩頭婚」不過是家庭權力分配的階段化形態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不嫁不娶,兩頭拼拼」,「兩頭婚」結合模式的興起,是好是壞?
    因此才逐漸出現了「兩頭婚」而且很多獨生子家庭也有這種想法,不想自己的孩子結婚後就離開,因此才願意接納了「兩頭婚」。「兩頭婚」的出現也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正常需求。在「兩頭婚」中,雙方無需考慮彩禮和嫁妝的問題。
  • 少子化背景下的「兩頭婚」: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
    [17]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指出現代社會親密關係的變革,「性現在是以親密關係為基礎鑄造與他人之關聯的手段,已不再根植於世代承繼的一種固定的親緣關係」。[18]個人主義、大眾消費主義與享樂主義的結合是現代社會的共性,在很大程度上銷蝕著傳統的社會價值,「對民族團結和民族目的來說,無疑是一貼糟糕的處方」。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 趙春蘭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她就關注到了「兩頭婚」的現象。2020年7月,她與其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政策學院教授範麗珠合作的論文《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發表在《河北學刊》2020年第4期,該文以位於浙江杭州西郊的水村為研究案例,探討浙北水村「兩頭婚」「兩頭姓」的婚育模式。
  • 兩頭婚實質是契約婚姻,雙方合作完成繁殖,傳統婚姻已名存實亡
    今天(20日),由《中國婦女報》報導的「兩頭婚」上了熱搜。 報導稱,兩頭婚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不再是傳統的男娶女嫁或者招男入贅,結婚後雙方各住各家。一般他們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雙方父母都統稱爺爺奶奶。
  • 中國家庭|「兩頭婚」的實踐形態及其內在影響
    澎湃新聞記者 朱凡 圖近日,因媒體報導,名為「兩頭婚」的婚姻模式呈現在人們視野中,引發當下對此類婚姻模式的關注與討論。無疑,隨著我國家庭結構趨向少子化,以及人們婚姻觀念的變化,傳統婚配模式在現代性的侵襲中逐漸發生變化,產生適於時代的婚姻締結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於是成為越來越多年輕新婚夫妻及其雙方家庭的選擇。
  • 「兩頭婚」,有人拍手稱讚,有人高呼反對,你怎麼看?
    01、什麼是兩頭婚?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02、兩頭婚,利?還是弊?
  • 新出來的,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結婚雙方都沒有嫁娶的意思,既不屬於男娶女嫁,又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這種婚姻模式叫「兩頭婚」! 那麼,這個「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尤其是按照我國的傳統,逢年過節一般都是在男方家裡過,這時女方父母的失落感會更加嚴重。所以,現在的小夫妻,總是因為過年過節到底回哪邊而爭吵!
  • 婚姻新模式「兩頭婚」遭熱議:男不娶女不嫁你能接受嗎?
    「我覺得,這種『不來不去』的兩頭婚應該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探索,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浙江思偉律師事務所律師、杭州市婦女維權與法律援助志願團的志願者楊紅如是說,並總結了幾大優勢,「首先,兩頭婚家庭商定好生育兩個小孩,是積極響應了國家的生育政策,有利於緩解社會的老齡化。沒有彩禮和陪嫁門檻,男方和女方的經濟壓力都會減輕。
  • 「央廣網評」元氣滿滿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本文轉自【央廣網】;新年伊始,萬象更新。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日,央廣網用跨年直播《「元」來有你》陪伴萬千網友回望2020、迎接2021。2020那些感人的、快樂的、不平凡的瞬間,溫暖了你我。漫漫徵程,跨過山水,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
  • 從傳統到現代的夢幻結合 「當雅諾斯卡遇上香港中樂團」
    「音樂」絕對是世界的共同語言,可以打破語言隔膜。打從那天的邂逅相遇,周指輝與Janoska Ensemble結成朋友,彼此更從互相的作品尋找無限的合作空間。你你、我我「雅諾斯卡」(Ensemble)的演出跨越古典、爵士和流行音樂領域,他們的即興演繹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 不必對「兩頭婚」模式過於敏感|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馬青「兩頭婚」登上了熱搜榜。什麼是「兩頭婚」?當地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有人擔心,分得這麼清,還結什麼婚?還有一些浙江網友現身說法,以自己或周圍人群的家庭模式反駁報導中的某些「兩頭婚」的特徵。資料圖。其實,既不必劍拔弩張,也不必憂心忡忡。報導中的「兩頭婚」只是對一部分家庭模式的概括,說它新,是因為它有著這個時代的典型性——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偏偏又趕上全面二孩政策,這是「兩頭婚」的兩個前提。
  • 不妨以開放包容心態看待「兩頭婚」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隨著當地「80後」、「90後」獨生子女長大成人,逐漸步入婚姻殿堂,這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近年來興起一種「不嫁不娶」「兩家拼拼」的「兩頭婚」模式。記者採訪發現,「兩頭婚」較好地滿足了獨生子女家庭父母的養老及精神慰藉需求,也回應了女方家庭希望傳宗接代的習俗訴求,它是一種傳統婚俗上的補充創新,彰顯出中國文化的持續性和變通性。
  • 現代公民觀念建構中的「東方社會」
    內容提要:在當代政治實踐與政治理論中,公民觀念的普遍發展、公民身份的普遍建立,奠定、勾勒了現代政治的基本關係維度,也為理解、考察國家與社會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解釋維度。在普遍的認知中,公民觀念的興起、形成往往被視為歐洲社會的獨特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