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越會興起一些打破事俗的產物。比如近些年在江浙一帶就興起了「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生育兩個小孩,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小孩子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稱呼為「爺爺奶奶」。
簡單點說,就是一對小夫妻領證後,依然不會脫離彼此的原生家庭,依然各住各家。而這樣的小夫妻通常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在結婚前雙方家庭便約定好而且也會商定婚後需要生育兩個孩子,大寶隨男方,二寶隨女方,對於獨生子女家庭來說,與傳統的結婚方式相比似乎更合情合理些。
這種婚姻形式,近些年在江浙一帶十分興盛,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而且女方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的。在從前都有「上門女婿」一說,但也有一句俗話「招女婿招女婿,最後招了一個懶惰女婿」,婚後的生活固然不能穩定;而且就現在的生活水平來講,又有哪家的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做上門女婿,過那種「人在屋簷下」的生活呢?「兩頭婚」便在這種情況下衍生而來。
兩頭婚在嫁娶上也很顯公平,男方無須彩禮,女方無須陪嫁,從另一方也解決了當今婚嫁過程中最讓人頭疼的「彩禮」問題。兩頭婚家庭還一個特點,便是與父母同住,一般會是雙方父母處輪流居住,這對現代快節奏生活的小年輕們來講,無疑是一種便利,不用擔心家務和做飯問題。
然後這樣的兩頭婚的利弊又何在呢?難道只是為了繁衍後代?
首先是生活問題。結婚的朋友應該都能了解到,兩代人的隔閡問題。最基本的就是作息時間問題,年輕人習慣的晚睡晚起,而老年人卻習慣於早睡早起,在這方面起矛盾的應該也不只是一家兩家。
再有就是家務問題。如果居住在女方家,可能這種矛盾會很少,必竟是從小寵大的女兒,愛屋及烏也不會讓女婿去幹一些家務活。而現在還有不少女生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對家務活不太精通,但到了婆家居住,問題很快就會呈現。這裡的種種,我想對於結婚的朋友來講是不言而喻了。
最主要的還是孩子養育的問題。從前會在電視上了解到,一些兄弟姐妹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也總會讓人浮想聯翩。在這種兩頭婚家庭中,孩子必定會有不同的姓氏。而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呢?或是隨父母兩處遷居,或是各自養在兩頭老人家中。
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很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長在一個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和一個長在父母和諧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會有很大的區別。兩頭婚家庭的小孩子的成長環境可以說是不完整的,如是分別養在兩方老人的家的孩子,雖然都會得寵,但孩子之間的親情是否會完好呢?
另外,在稱呼上都是「爺爺奶奶」,這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上也起了些衝突,小孩子對輩分無法識別清楚。更何況還有異姓問題的存在,小孩子是否會認為彼此有很近的親情所在。
對於「兩頭婚」也有部分社會學者進行了討論,認為「兩頭婚」利大於弊。因為兩頭居住,減少了新婚夫妻的經濟和精神上的壓力。特別是在二孩的問題上,也會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同時對於獨生子女普遍的社會問題上也會有所緩解,比如「去誰家過年」「孩子應該誰幫忙照顧」等等。
婚姻是兩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選擇結婚就需要做好面對婚後生活的準備,即便沒「兩頭婚」也有很多小夫妻生活的很幸福,這些也要源於彼此對家庭的責任。對於孩子成長的問題,也是需要為人父母的義務,陪伴孩子的成長,也是做父母的在成長。全部交給老人來帶,是可以減輕經濟及時間上的壓力,但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沒太多好處的。
經濟發展的速度帶動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兩頭婚」可以說是獨生子女家庭催生的產物。但是在中國傳統觀念的束縛下,「兩頭婚」是否會被普及呢?對於「兩頭婚」你又有什麼看法呢?
(文中圖片轉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