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陸道農業發展循環農業開啟了綠色養鴨新模式

2021-01-15 網易

2020-12-09 07:24:58 來源: 直通重慶

舉報

  我幾千隻餵稻穀的生態鴨子春節前就可以上市了,希望到時可以賣個好價錢,重慶陸道農業有限公司杜高才總經理高興的說道。在位於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苟洲村苟洲壩筆者看到數千隻鴨子在冬水田裡遊來遊去,忙碌的吃草、捉蟲。

  

  

  據了解,重慶陸道農業有限公司目前有400多畝田和地,今年是用自己種植的稻穀餵養了幾千隻鴨子,把鴨子養到一個月後,就把鴨子趕都換季的空地裡面,讓鴨子在地裡面除草、除蟲、把糞便排在土裡面,這樣變廢為寶,循環生金。這樣既節省了除草勞動力也節省了購買肥料和購買的農藥的費用。

  

  

  據重慶陸道農業有限公司杜高才介紹公司將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明年至少養一萬隻鴨子,這樣即保護了生態環境,還巧妙地將蔬菜種植、養殖業、其它綜合利用融為一體既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又能推動綠色理念農業可持續發展。

  

  

  據杜高才介紹,這幾千隻鴨子,小的時候餵的玉米面,長到一個的時候就一直吃稻穀。今年所有鴨子將於一月中旬上市,歡迎喜歡吃鴨子的、經營鴨子生意的前來訂購環保生態鴨。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通過資源充分循環利用,生態增值、農民增收、農村增色,生態循環經濟是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它使得有限的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既節約成本,又便於解決資源題,是在加快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落實生態環保要求的好措施、好辦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該模式依託並整合當地優質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的循環經濟,延伸價值鏈條,促進當地特色農業發展。 種養加工複合模式主要在我國水稻產區、小麥產區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該模式適用於傳統農產品加工,如農戶加工豆腐及磨粉後,將豆渣或粉渣作為餵養動物飼料,動物糞便排入沼池後,沼肥用於種植綠色水稻、蔬菜等;沼氣用於燒飯、照明等。
  • 【哈拉海鎮:實施種養循環模式 推進綠色農業發展】
    【哈拉海鎮:實施種養循環模式 推進綠色農業發展】 2020-12-23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故城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業+」新模式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於凱春、王希錄)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宜賓市翠屏區: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 開啟綠色養殖循環新模式
    宜賓市翠屏區: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 開啟綠色養殖循環新模式 2020-12-17 15:59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唐順瓊 葉昌榮)近日,宜賓市翠屏區農村能源發展事務中心會同該區李端鎮開展
  • 菸草農業綠色發展要切中肯綮
    菸草農業是大農業生產的組成部分,要著眼於綠色發展的特色、高效、循環、互惠、環保等要求,立足自身實際,釐清發展思路,堅持需求導向,轉變生產方式,統籌調整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利益關係,建立完善符合菸草農業綠色發展的模式和技術集成,積極組織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綠色發展。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行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王希錄/提供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旅遊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王希錄/提供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於凱春 王希錄 記者 扈煒)今年以來,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平頂山市綠色循環農業建設有啥好經驗,吸引全國培訓班在此舉辦
    ,有力推動了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轉型升級。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畜牧大省、農產品加工大省。近年來,河南堅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以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載體,努力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以農業循環發展促進生產美,以人居環境改善促進生活美,以環境修復保護促進生態美。其中,平頂山市和濟源示範區成功創建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 循環農業即是自然科學農業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提倡和實施循環農業,就是要將農業朝自然科學農業方面發展。 而在現代工業社會的今天,由於政策、技術及特定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現代工程技術普遍應用,會產生農業生物多樣性減少、傳統農業技術知識喪失以及農業生態環境退化等方面的風險。傳統農業,幾千年以來一直保持良好的土壤生態,化學農業,幾十年土壤生態面目全非。
  • 日本生態農業的四種模式;中國農業發展在於品牌和市場
    即在水田種植稻米、養鴨、養魚和繁殖固氮藍藻的同時,形成稻作、畜產和水產的水田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模式。第四,畜禽—稻作—沼氣型。即農民在養鴨、牛等家畜過程中,將動物的糞便作為供製造沼氣的原料。12、區塊鏈+農業大數據是未來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智慧農業作為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有效提升農業生產質量,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其中,區塊鏈+農業大數據是未來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 三生三美看山東丨威海上善堂:光伏+農業「嘗鮮」農業發展新模式
    迎著直接而熱辣的陽光,上善堂光伏農業產業園區內數百畝土地上的光伏發電板熠熠生輝。如何將農業大棚種植生產與光伏發電有機結合,從而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同步發展的目的?位於臨港區汪疃鎮的上善堂光伏農業觀光產業園項目正在給出答案。
  • 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綠色發展戰略與途徑...
    本網訊 5月12日上午,由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綠色發展戰略與途徑」啟動會以視頻會形式順利召開。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綠色發展戰略與途徑重點諮詢研究項目,以縣域農業綠色發展策略與實現途徑為主線,面向2050 年我國全面實現「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著重從綠色種植、綠色種養一體化、綠色食品生產與消費,及全產業鏈與綠色發展融合幾個方面開展戰略諮詢研究。各位諮詢專家對該項目的設計方案和實施情況給予高度肯定,並提出了重要的建議和意見。
  • 釋放綠色發展優勢 提供有力農業支撐
    東北網12月21日訊今年以來,牡丹江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生態和產業基礎優勢,把發展綠色農業作為質量興農戰略的具體實踐,通過提升綠色生產優勢、聚焦「兩頭兩尾」建設等途徑,將綠色理念融入農業生產全過程,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實現綠色發展。
  • 章繼剛:重慶農交會創意農業人氣高
    重慶農交會創意農業人氣高文/章繼剛11月27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開幕式暨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表示,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遵照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著力調結構、強品牌、促融合,大力發展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深化「巴味渝珍」品牌創建,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培育壯大鄉村旅遊、農村電商,促進農業「接二連三」。
  • 2020中日農業綠色發展論壇在廣西桂林舉行
    本次論壇以日本先進案例為鑑,學習研討同屬東亞農業文明圈的日本農業發展經驗,深度探尋日本農業經濟發展的思維理念,為廣西有效利用對外開放的平臺,聚集國內外優勢資源,大力推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廣西政協副主席、科協主席黃日波通過視頻向論壇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印遇龍,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賈子文,中國農學會副秘書長莫廣剛,桂林市委副書記趙仲華出席論壇。
  • 貴州省從江縣豐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國
    打造生態綠色優質農業,發展經濟帶富一方鄉鄰——訪貴州省從江縣豐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利用不同的地域優勢創造了不同的生態循環的綠色農業。
  • 鶴壁市首家農業綜合服務試驗基地成立
    6月19日,鶴壁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在淇濱區成立首家農業綜合服務試驗基地,這是鶴壁市在開闢服務「三農」新平臺和助力農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上積極探索邁出的重要一步。農業綜合服務試驗基地的成立,以鶴壁市禾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依託,以「政府+企業」的運營模式,立足於我市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著力在實踐新技術、推廣新品種等方面提供優質平臺和幫助。
  • 特克斯縣:大力推廣有機肥 促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特克斯縣始終堅持綠色農業發展方向,在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基礎上,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同時,依託綠肥種植、秸稈還田、水肥一體化和機械施肥等技術,轉變施肥方式,有效促進了農業節肥增綠和農業節本增效。
  • ...農業綠色發展中一項新任務——減少白色汙染,加快「還綠于田」
    「多虧農業部門推廣『地膜減量替代』新技術,不但節約了生產成本,還減少了環境汙染,這正符合我們發展生態綠色農業的路子。」農場主人胡尚年感慨地說。繼「減肥」「減藥」之後,「減塑」成為當前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新任務。
  • 化肥農藥瘦身,糞汙變廢為寶 農業正重回綠色本色
    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實施化肥減施增效、綠色防控和果菜茶有機肥替代等重大行動,在全國推進了300個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175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縣和150個病蟲全程綠色防控示範縣建設。
  • 日本來的「農民」川崎廣人:循環農業理念正在中國深入人心
    五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不僅為中國人民創造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也給在華的外國人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他們見證、參與了中國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所走過的這段不平凡的歷程。環球資訊廣播今天繼續推出系列報導「老外說 中國這五年」。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和您一起走近在中國推廣循環農業的日本老人川崎廣人,聽他講講自己和中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