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態綠色優質農業,發展經濟帶富一方鄉鄰
——訪貴州省從江縣豐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利用不同的地域優勢創造了不同的生態循環的綠色農業。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為了解決糧食問題,過去運用農業技術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糧食生產顯著提高滿足了人們溫飽問題。
但現代農業在給人們帶來高效的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的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危機如:土壤侵蝕、化肥和農藥用量上升、能源危機加劇、環境汙染。面對以上問題,各國開始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模式。生態農業便是世界各國的選擇,為農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2019年我們國家發布了《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報告提到:「在農業資源節約與保育方面,我國深入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建設高標準農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發展節水農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逐步降低資源開發利用強度。」
從江縣,坐落於黔東南層巒疊狀的大山裡,擁有者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這裡山環水繞,清澈的江水滋養著山間靈長。每年春季穀雨到來勤勞的侗鄉人便在層層的梯田裡開始了水稻種植的勞作。秧苗插進了農田,魚苗也跟著放了進來,等到魚苗長到兩三村再把雛鴨放進田裡。稻田為魚和鴨的生長提供了生存環境和豐富的餌料,魚和鴨在覓食的過程中不僅為稻田清除了雜草害蟲,它們的糞便也成了稻田的有機肥。
從江縣豐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國就是這種生態農業的熱衷探索者。他利用從江這種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和稻魚鴨共生系統種出了廣受市場歡迎的「豐聯貴米。除此之外他還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探索更多綠色生態農業的新形勢,致力於為中國人提供有機、生態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同時也幫助一方鄉鄰脫貧致富。
飽經風霜三十載,而今邁步從頭越
說起張祥國的經歷,與眾多優秀企業家一樣,他早年的經歷也頗為坎坷。但是天道酬勤,貧窮艱難的磨礪帶給他的是勇往直前的幹勁和孜孜不倦的志氣。現年58歲的張國祥,15歲高中畢業時從湖南來到貴州,他在貴州一待就是43年。這43年裡他砌過磚牆,餵過豬,種過田,起早貪黑的付出,勤奮和好學成就了如今的他。
在最初的30年裡由於做建築行業,因此親身見證了他所熱愛的這片土地的變化,深深地愛上了這裡得天獨厚的一切。十幾年前,在一次交談中,他覺得應該利用貴州美麗富饒的資源環境做點事情,於是他錨定生態農業這個領域。說幹就幹,雷厲風行是他的個性,於是他將做建築積累下的30年積蓄全部拿來投入做「生態農業」。本來有較好的生活,可偏偏愛去折騰,一切就都從零開始了,起初家人並不支持與理解。但是張祥國卻有著獨特的樂觀精神,他認為他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讓貴州的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既可以造福一方鄉鄰又可以為國人提供生態優質的農產品。於是帶著一腔熱血和樂觀的態度他走上了「生態農產品」的創業之路。
起初他從養殖「香豬」做起。在從江,天然的山川河流為從江香豬提供了新鮮純淨的食物資源,完全生態有機的飼養方式造就了從江香豬純正的品種,野生的放養方式造就了從江香豬肥瘦適中、口感優良、肉質獨特的優點。同時「從江香豬」還被列為國家二級珍稀保護畜種,也是國宴菜餚的食材。生長於環境天然的地方,因而這種豬也品種良好,因此肉質營養豐富。張祥國堅信「從江香豬」一定會受到市場的歡迎。
2017年,張祥國的豐聯公司由雲南省農科院聲農水稻研究所引進了目前國內高端優質水稻品種----「豐聯一號」。這種品種是聲農水稻研究所專門針對雲貴高原高海拔山區反覆試驗研發的粳稻品系,加工成品後其米粒呈乳白色,煮成熟飯後具有「香、軟、糯、油」等特點。於是公司的發展又經歷了質的飛躍,隨後張祥國成功註冊「貴米」商標,故名「貴米象牙香」。這也開啟了他生態農業創業的輝煌之路。
起初,產品雖好,但並不好推廣,因為有機米的價格高於市場普通大米10倍,因而少有人問津。但貴就有貴的道理,和貴的價值。張祥國說:「對於機稻米,少於20元錢一斤是做不出來的,市場上十幾元一斤的也都不是真正的有機食品,其中一個原因是:一畝地需要有機肥上千斤。在從江地區,農民把有機肥從牛圈拉到田地是需要很多時間的,只能人工一袋一袋地挑上山。」
因此這種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產量是非常稀少的,而且農戶付出的人工和時間都是比較大的,因而價格較高。所以並沒有廣譜性,由於前期投入較大,而農產品的生長周期長,因而前期是看不到回報的。前期雖然生產出了優質的稻米但是很少有人知曉,也沒有過多的經費投入市場進行廣告宣傳。於是,張祥國抓住每一次出差的機會向別人推薦,也一次次被拒絕,後來他乾脆免費給對口單位供應試吃。在他誠意十足的推廣下,吃過他的「從江貴米」的人記住了這個品牌也記住了執著憨厚的張祥國。
用良心種好每粒米,用生態綠色贏得榮譽
2017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論壇在從江召開。從江縣地處貴州省東南部,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全國首批有機產品認證扶貧試點縣,享有「中國香豬之鄉」、「全國生態示範建設先進縣」、「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球重要農業文化(稻魚鴨)遺產地」等盛譽。因此地無汙染源頭,具有發展有機農業的先天優勢。近年來,從江縣高度重視有機農業發展,目前全縣發展水稻、香禾、等有機農業生產示範面積7628畝,通過有機認證生產面積2520畝,家畜(生豬)2000頭,有機家畜飼料1000噸,獲得有機認證書5張,有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這其中就有張祥國的「豐聯農業」有機貴米的的貢獻。
張祥國說:「有機貴米在栽種稻米的過程中,使用天然有機的栽種方式,是完全採用自然農耕的方法種出來的大米,而且必須是種植改良場推薦的良質米品種,並在栽培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有機大米使用的肥料一定要是有機肥,土地也得嚴格要求,才可以達到完全沒有汙染的效果。」除此之外,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完全專用的優良碾米機械設備應用勿淘米產品專利工藝技術,使稻米中利於人類食用的營養最大留存、保全、保鮮,才可以達到完全鮮、香、淨、便、全、綠、廉、黏和自然稻米鮮香味的高品質食用效果。因而「貴米」不僅貴在價格上,而是貴在它的品質上!
好的產品自然有好的口碑,因而「從江貴米」也屢次獲得讚譽。2017年11月26日,在「第二屆(南京)稻米解香優質大米爭霸賽」中「從江貴米」榮膺三等獎,是中國南方唯一獲獎的品種。比賽得分僅差「東北稻花香」0.7分,有望打造成為繼稻花香之後中國稻米又一知名品牌。2017、2018年「從江貴米」先後到北京、上海、杭州、廣州、重慶、深圳、澳門等地參加國際國內優質農產品展覽銷會,貴米象牙香以其獨特的觀感、質感、口感贏得國內外領導、商家和參展者的好評。2018年9月被評為「貴州省食品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2018年10月被授予「貴州好糧油」稱號;2018年12月在「第三屆(上海)稻米解香優質大米爭霸比賽上再獲殊榮(二等獎)。將來豐聯農業的目標要做到讓全國人知道:北有五常稻花香,南有貴米象牙香。
目前稻米的生產,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方式,有企業提供種子、農藥、鴨苗、魚苗、田間管理和裁培等技術指導,大米生產出來之後公司全部收購,避免新品種的大米和其他混在一起而導致串種問題。如果第一年種植每畝產糧1200斤,那麼,每畝地收益可以達到5000元,等於之前種兩畝地的收益。這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的熱情,同時也加快了從江縣農戶脫貧致富的道路。
目前「從江貴米」主要銷往廣州、珠海、深圳、長沙等地,市場反饋非常好,供不應求。2020年,他們計劃擴大種植面積,開發更多耕地用於生態水稻的耕種。
抓好新機遇,揚帆起航再創輝煌
隨著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以及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戰略,也讓從江農業的發展得到了更多農業政策的支持。脫貧攻堅戰是長期持久的,張祥國將:「中國脫貧看貴州,貴州脫貧看從江」。他所在的從江縣,歲然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環境,但是由於大山的阻隔這裡的人世代務農,雖然滿足了溫飽但是還將與貧困長期鬥爭。
為此作為農業企業家的張祥國也深深惦記著這的貧困農戶,希望通過政策的扶持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實現更多農戶的脫貧致富以回報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因此,作為企業家他考慮的不僅是利潤問題,更多的是一份承擔著農民飽含深情的希望,作為一位充滿責任感和情懷的企業家,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任。為此,他相應政府相關部門的號召參與和發起了多次公益事業和惠農項目,為的就是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的價值觀。因此,他也屢次獲得「貴州省扶貧辦」的榮譽稱號。
取得傲人成績的背後不僅是張祥國作為企業家的幹勁,同時也是他的一份責任感和使命,促進從江縣農業發展的步伐、為更多貧困山區的農戶奉獻愛心。長期以來他都默默奉獻自己的愛心,2018年他參加了從江縣「情暖從江·四季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之「春季·產業扶貧行動」中,為農戶免費提供稻種9814斤。在2019年8月「政協系統脫貧攻堅捐贈活動中」他捐助幫扶資金32萬元。除此之外,「中國中國質量萬裡行」欄目也對張祥國進行專訪,認可和肯定了他作為企業家的責任感和社會擔當。
張祥國認為,企業家眼裡不能僅有盈利。他說:「通過不斷向前奮進,接觸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豐富自己的價值觀,這樣的人生才是他想要的,人生的成功應該是全方位平衡式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收穫。除此外之外,人的見識,氣度,魄力,才華都是一個人一生的寶貴財富。」作為一個農業企業家來講,能夠為貴州的老鄉做些事情,通過搞好農產品提高農民的收入,助力農戶實現脫貧致富,是他現階段奮鬥的目標。能夠把優質的有機農產品推向全國,讓全國人民認識「貴米」也是他對貴州的一份特殊情懷。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人們更加注重健康,在疾病面前擁有健康比擁有錢財更重要,因而人們更青睞於選擇更加優質的綠色有機食品。這對豐聯農業來講可謂挑戰中的「機遇」,為此,張祥國也指出為滿足人們的健康消費的需要,他將會一如既往地致力於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種植和研發。因此,他著力解決擴大生產和爭取使得生產環節更加高效的問題,為市場提供品質好性價比高的「從江貴米」。
說到企業的發展,張祥國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新鮮血液的注入,人才問題非常重要,作為58歲的他,能做的就是培養好企業的未來的管理者和接班人,因此他認為留住人才非常關鍵,為此他也完善了公司的薪資制度和激勵機制。重點培養優秀的年輕人,並且適當地獎勵股份給與激勵,激發出他們的幹勁。
對於未來創業者的建議,張祥國告訴年輕人,「要有信心做事情,要執著做好小事,並且不能浮躁,只要認準道路,執著地沿著路走下去,這是無論幹小事還是幹大事的,不可或缺的素質。如果大事做不來了,就不好好高騖遠,那就從小事做起,能把小事做好就已經不簡單了。」
展望未來,在張祥國的帶領下「豐聯農業」一定會披荊斬棘、勢如破竹,迎來企業發展的美好明天,帶領從江相親繼續奔走在致富之路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