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發力的不傳之密

2021-01-13 心源太極緣

發力的真正不傳之密是「大形過位」,就是步要過人,身要過人,手要過人,整個人要過人,步要過人,前腳要超過敵人的後腳,你的步要把敵人掀起來、趟出去。身要過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敵人的重心上,要把敵人砸倒、撞飛。手要過人,要把敵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後腦、後心,而不是臉、胸。


真正打慣了實搏的人,反而極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因為如果水平相近,一旦動手,精神激蕩,殺機一起,很難控制,誰也不能保證對方不突出殺招,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實搏只能從實搏中去體會,沒法教、也沒法訓練,蛇形或太極拳的斜飛,在切磋的時候,可以用肩撞,身*等法把對方發出去,證明自己的步法、身法、貼身發力比對手要高;但如果是實搏,就可以有拆骨剪手,肘打,撩陰,戳眼,刺喉等用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同門練習,常因互不相傷,故虛緩而發,雖能習得聽之一、二,然日時以久,引以成習,臨敵應變之際,竟多不能致用。



真能致用之招,皆只一下,如此一下,當不知所用而用,不期然而然。


內家一急應,其周身瞬如剛鐵撞人,如虎撲羊或虎獅王撲倒鬣狗剎那頸椎折斷,剎那撲踩在地上。接手便使對方失重;在對方身形不穩時迅速進招,落掌點要入任通督,也就是從胸前的任脈打入,對準後背的督脈,輕輕將對方拋出數步之外了。打人如拍球,要體其意。眼神須活,但看注敵身中心重心一線。手上的勁碰到哪就往哪扎進去。


就是用那個「慢慢」伸出去的手打。手還是那麼慢。想像用手拿著一個特重的水泥塊慢慢的伸出去。雖然慢的象伸懶腰一樣,但是碰上對方的臉只要你不收勁,信手一揮,對方就會立撲於地並且受到重創。旋轉身體就是把身體擺順在後面頂著水泥塊,躲在水泥塊後面望前迎著走。這得把整勁練到份上,手上有極綿軟極剛硬的狀態。不是極綿軟和極剛強的轉換,只要轉換就是人為的是破體之力。手上不做任何變化就同時具有極堅硬和極柔軟的兩種效應,看著綿軟碰上才知道是石頭一樣的堅硬。


打蠟燭能夠鍛鍊人的穿透力,在練習時,不能用手扇風,必須用拳頭打出去,這是練習集中力量,跟力量大小無關,力量越集中,滅蠟燭的距離就越遠。真正的高手不在有多大力量,而在於能集中多少力量。手之練法可備油燈一隻,中置三股粗燈芯一束,點燃後對準火舌擊之,始則火舌有晃動之象。日久功深,手到即滅,然後將燈芯加粗。站立距離愈遠,功夫愈深矣。

相關焦點

  • 發勁的不傳之密
    免費學習:天道內勁太極拳原創文章總匯   發力的真正不傳之密是「大形過位」,就是 步要過人,身要過人,手要過人
  • 為什麼你的太極拳練不出功夫,發力沒有威力,秘訣都在這裡告訴你
    寸勁和丹田勁是由襠腰藉助大地的反彈力瞬間催出去的,不管是傳統武術還是當代搏擊格鬥,寸勁都是共同的追求,有寸勁就有穿透力,發力越短脆,力量加速度越大,反之路線越長穿透力越小,這就是為什麼武術搏擊追求的是加速度而不是肌肉的絕對力量,大力士的絕對力量大,但是打擊力量不一定有格鬥選手大,因為大力士和健身達人的出拳加速度往往比較小,所以到物體瞬間就沒有穿透力,這也就是所有武術都講放鬆的原因
  • 山海經:上古密約傳
    山海經:上古密約傳是一款以東方玄幻神話故事為題材的角色扮演類手遊,同時遊戲中將存在超多上古的神獸,這些神獸都有可能成為你的坐騎,或者戰寵,助力你成為新一代的仙界領袖,喜歡國風仙俠手遊的一定不要錯過。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陳公兆看得真切,伸手抓住牛犄角,往前便領,瘋牛發現被人牽制,四蹄蹬地,想要往後撤,陳公兆順勢發力一送,瘋牛豈知這是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化打結合,牛力雖大,但已失去控制,撲通一聲,被撂倒在地,半晌沒有起來,最終被眾人拖走。官府之人驚嚇之餘,紛紛伸出大拇指稱讚道:「老人家真乃神人神力啊!」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武術作為體育運動,技術上仍不失攻防技擊的特性、而是將技擊寓於搏鬥運動與套路運動之中。搏鬥運動集中體現了武術攻防格鬥的特點,在技術上與實用技擊基本上一致,但是從體育的觀念出發,它受到競賽規則的制約,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
  • 太極拳與佛法同修之秘(下)
    學拳學佛的許多人都很著相, 比如, 認為某種特定的外形動作就是太極拳, 身上戴上佛珠就是學佛, 等等, 這樣下去, 不論下多大功夫, 都如磨磚作鏡、煮砂為飯, 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太極和佛, 都是每個凡夫本有的, 不須外求, 「離一切一諸相, 即名諸佛」(《金剛經》), 也就是只要離開了一切諸相, 就找到太極和佛了, 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真心了。
  • 太極拳理|太極拳 「勁」的節節貫穿
    太極拳有三個階段,能做到第一步第一個階段已經很不容易了周身的關節都打開了,身體動作才能做到無一處不合,發力才能均整。尤其是腰、胯、襠最為關鍵。比如開襠不是兩膝越往外開像大雲手那種叫開襠,而是會陰穴開飽滿撐開才是開。腿前後開才是開。
  • 練了這麼多年的太極拳,卻始終不明白太極拳的這些「勢」?
    由於太極拳博大精深,其動作和招法千變萬化,如果沒有師傅「領進門」,很難真正學懂和學好太極拳。在太極拳技擊中,除了講求技法以外,還要善於利用環境,如天氣、地形、敵人的弱點等來擊敗敵人,正所謂「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打敗共同的敵人」。 虛勢 「虛勢」就是利用計謀,積我之勢,破敵之勢。
  • 一個太極拳世外高人談:烏煙瘴氣的太極拳!
    楊露禪從陳長興學到的拳,並無「太極拳」的名字,這點從目前的歷史資料看,也無疑義。直到楊露禪到端王府教拳,也沒有太極拳的名字,叫「綿拳」。太極拳這個名字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是武禹襄發表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這之前,並無太極拳的名字載於史冊,僅此一點,那些認為太極拳起源於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朝等等言論,就成了無源之水,不能成立——嚴肅史學就是這麼認定的。那麼,現在的楊式太極問題在哪裡?
  • 李家四代傳承太極拳,延續武式太極拳香火!
    李家太極拳傳承武式太極拳,自李亦畲起歷經四世,傳承研究太極,名師輩出。李氏歷代相承,用哲學觀點解釋太極,用體用態度驗證太極拳。李家二世傳人:李寶相、李寶極、李寶琛、李寶恆、李寶廉、李寶讓兄弟六人均堅持不懈練拳,繼承李亦畲意願,傳承延續武式太極拳。三世:李福蔭、李召蔭、李槐蔭、李棠蔭堂兄弟四人著書立說,教徒授藝,將武式太極推向社會。
  • 楊式太極拳的傳承和創新
    他初從孫祿堂先生學習形意拳、八卦拳,後拜入楊澄甫門牆習練太極拳。師從李景林學習武當對劍。1925年在上海設立致柔拳社,編著出版了《太極拳術》、《太極答問》、《太極劍》等書,社員從十幾人,數十人,發展到幾百人,數千人,並開設女子體育師範班,且在蘇州、目幹山、廣州等地開設分社,先後師從他學太極拳者不下萬人。開民國太極拳傳播之盛。1932年他應邀到廣州、廣西教拳,開太極拳南傳嶺南之先。
  • 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二)
    這個過程就是一氣之起落。一氣之起落就是一個完整的精氣神的能量的生成與傳簇過程,就是一次完整的能量蓄髮過程,就是一次發力過程。一氣之起落是所有內家功夫能量蓄髮的根基。從以上內家拳精氣神的能量傳簇可以看出,精氣神的能量在體內是上下行的,這就是前輩大師說的上下相隨。
  • 太極拳中的整勁是如何練出來的?
    以鬆柔為主的太極拳何以能夠獨步武林四百餘年,並且其推廣也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在擴大呢?太極拳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鬆柔,也要剛柔相濟,「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動靜相間,以柔克剛。在太極拳中其掤勁被稱為太極勁法之源,也就是所有的勁法都從掤中來,掤勁為「坎中滿」,就是說掤勁如水一樣柔和,正是在這種柔和的勁中又暗藏洶湧。
  • 話說太極拳|從廣府太和堂到楊露禪傳藝……(連載)
    勸說他讓楊露禪過繼給陳德瑚做義子,到陳家溝去,不單是生活條件好,如果陳家族長允許,也可以學習陳氏家族的祖傳武藝太極拳。當時,楊露禪家境貧困,其父素聞陳德瑚大名,也知道懷慶府陳家溝的陳氏家族與廣平府東街的武氏家族都是知名大戶,陳德瑚與武家行二的武汝清還是同科進士,陳武兩家關係甚密,又見掌柜王昶態度誠懇,便同意兒子到陳家溝去。
  • 太極拳教學市場混亂 記者探秘傳統太極拳(組圖)
    2012年10月10日,中國太極拳高手近百人聚集"夏都"北戴河,在當日舉辦的"太極拳大師李經梧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李經梧後人及眾入室弟子針對近期社會上瘋傳的關於太極拳的"怪"現象,正式向社會承諾:"維護國粹尊嚴,蕩滌門內濁流",聲明將閆芳開除山門。  真實的太極拳到底如何,帶著這個疑問,齊魯網記者採訪了楊氏太極拳第八代真傳弟子、盛世武極太極拳館創始人林勝利先生。
  • 武式太極拳傳承概況
    鹹豐初,時任工部左侍郎的呂賢基奉旨去安徽督辦團練,鎮壓太平軍,呂「肅書幣」,邀禹襄與李鴻章參戎機,不就。後尚書毛昶熙、巡撫鄭元善又皆禮闢,不就。足見武禹襄的德識才學在當時的社會影響。武禹襄兄弟三人和外甥李亦畲兄弟二人,經兩代人數十年的苦心實踐,建立起了武式太極拳完備的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和練法體系。從此,武式太極拳便開始了向社會傳播的漫長曆程,期間形成了李氏傳系和郝氏傳系兩個重要分支。2 武式太極拳發展(1882~1976)李氏傳系大多不是職業拳師,開始只在家庭內部教拳,後有所開放,也多在永年本地。
  • 太極拳為什麼行?
    @中國新聞網 作為一種拳術,今天大多數人修習的太極拳已經不適用於實戰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仍要修習它?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 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樁功是太極拳的基礎,太極拳在打拳的過程中,其身法都是樁功原地站立的動作,身體中正安舒。2、馬步太極拳的馬步與傳統武術的馬步有所區別,太極拳譜曰:「馬不馬弓不弓丁不丁」,就是馬步不像馬步,弓步不像弓步。陳式太極拳的步型特殊之處,便在於此,練習太極拳時,切勿將弓步做成後腿跌蹬直,蹬直了,就不是太極拳的弓步了,太極處處要體現出虛實。實中有虛,實佔得更多,而虛少,虛中有實,為虛多實少。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有多牛?為啥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有大約150多個國家超過 3億人在習練太極拳,上至一國總統,下至平民百姓。,至於普通百姓,更是趨之若鶩、愛之彌深。1995年,移民澳洲的傅鍾文之子傅聲遠,在澳大利亞正式註冊成立「世界永年太極拳聯盟」,並在亞歐美等洲設有分支機構。
  • 被遺忘的神秘古城廣府是中國太極拳之鄉,獨享太極拳執大旗地位
    說的就是一個叫楊露禪的人,下功夫學太極拳終有所成的故事。楊露禪在夜裡潛伏於牆頭上,偷偷看師傅教其他師兄弟們練太極拳的畫面至今還清晰地印在腦海裡。如今,楊露禪故居還在廣府古城完好地保存著。楊露禪的故居就坐落在廣府鎮一條南北街上,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座佔地總面積3000平方米的灰磚青瓦庭院,坐東面西,分為兩段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