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現場
昨天,中國氣象局專家證實了在沉船江段發生過龍捲風,由此,也給人們帶來諸多關於「龍捲風」的疑問。中國氣象局專家組認為,事發時段當地出現龍捲風,風力12級以上,龍捲主體位於江面,水平尺度不足1公裡,龍捲持續時間約15-20分鐘。北京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張明英告訴記者,從湖北氣象部門給出的雷達觀測回波數據,可判斷監利西南側一定出現了強對流天氣。強對流天氣包括很多種,龍捲風是其中一種,而且是最嚴重的一種。
天氣預報是否可以提前預報龍捲風?他表示,確實如中國氣象局的專家所言,龍捲風甚至強對流天氣都屬小尺度天氣,所謂小尺度是指發生的空間尺度小、時間尺度短,局部發生、短時間內結束。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對這種小尺度天氣都很難預測。
有20餘年航行經歷的林船長向記者指出,江船一般設計的吃水大概3到4米,水上大約10米,重心比較高,較容易發生傾覆。另外,在龍捲風時,由於風向易變,遇風沒有正確處置也很容易發生災難。
最後時刻為何突然掉頭?
「東風之星」的運行軌跡最後停留在6月1日21時31分11秒。寶船網的數據顯示,沉沒前的最後10分鐘,這艘已有21年船齡的客輪向右掉頭。記錄軌跡顯示,「東方之星」最終沉沒時刻為6月1日21時31分11秒。
當日21時11分42秒之前,「東方之星」都在沿長江左側河岸行駛。從21時11分42秒起,船隻開始向右調整航向,到21時20分42秒,9分鐘內這艘船先後4次向右偏移,偏移角度越來越小。
一位資深船長告訴記者,從航跡圖判斷,客輪可能是遭遇了龍捲風,風在小範圍內一直在變,導致船長作出調整。但他表示,也可能存在其他情況,僅憑航跡圖很難判定。
沉船是否發出求救警報?
現場海事部門有關專家介紹,「東方之星」翻沉時未發求救警報。
據悉,1日22時10分,有海事機構接到「銅工化666」船員來電,該船在長江天字一號北岸因暴雨拋錨,看見兩個人離該船20米處往下漂,一個穿救生衣,一個抱救生圈。因風雨太大無法施救,遂報警。接報後湖南方面出動「海巡12215」冒風雨於23時51分救起兩人,兩人告知「東方之星」翻沉。
據交通運輸部海上搜救中心相關人士介紹,按規定,船上應該搭載緊急無線電示位標,在船下沉後,自動彈出浮到水面,向地面站發出求救信號。但該設備本身不成熟,誤報率比較高,這一次可能沒有準確發出求救信號。如果船隻瞬間翻沉,那麼船務人員有可能來不及發出求救信號。
是否超期服役?
記者採訪發現,「東方之星」客輪隸屬於重慶東方輪船公司,該船於1994年建造,屬於使用15年以上的「老年船」,中間曾進行翻修,但尚未達到30年的客船強制報廢年限。
根據其檢驗記錄顯示,「東方之星」1994年建造,並於1997年改建。以前這艘船是作為交通運輸用的,主要用於裝載散客,後來對這艘船進行了升級,加了一些床位,改造成了遊船。
是不是豪華遊輪?
記者採訪了解到,失事的「東方之星」號是長江普通旅遊客船,並非外界之前傳言的豪華遊輪。
業內知情人士介紹,「東方之星」這種船型在業內被稱為「經濟型遊船」。該公司的一艘豪華遊輪,長142米,寬19米,體型幾乎是「東方之星」的兩倍,但倉位只有400個。
是否按規定檢修?
劉宜清是「東方之星」的電工,他回憶:「該船的情況一直都保持得不錯,每年的檢測都按照規定做全了的。」
關於「東方之星」的船長,劉宜清說:「據我所知,他是2008年到『東方之星』當船長的,去年還榮獲東方輪船公司『優秀員工』稱號。」
是否超載?
據交通部海上搜救中心介紹,「東方之星」輪船長76.5米,總噸位2200噸,有客位534位,沒有出現超載。現場救援人員介紹,船舶應該配備了足夠的救生衣,有些獲救人員出水時是穿著救生衣的。綜合新華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