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遊產品如何玩轉「研學+」?

2020-12-18 騰訊網

研學旅遊承接了國家對於研學旅行政策的切口,是「旅遊+」概念下的新模式。研學旅行的體驗性正在逐漸增強,呈現出「研學+」的多元消費體結構。

研學旅遊的開展離不開研學旅遊目的地的承載,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大時代下,研學旅遊教育內容越來越細分,「研學+」的模式逐漸成為發展研學旅遊的重要產品選擇。本文總結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學+」模式與研學產品開發要點。

研學+科技

從《星際穿越》到《火星救援》再到去年春節期間的《流浪地球》,科幻世界一直都具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一系列科學基地成了旅遊目的地新寵。科技研學旅遊目的地主要是通過VR、AR、3D/4D等高科技手段的展示與體驗來實現科技教育的目的。

阿姆斯特丹生物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生物博物館於2014年10月開業,地處阿姆斯特丹Plantage區,耗資1000萬歐元,是全世界第一間,也是唯一一間以「微生物」為主題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最大特色是利用科技將交互式體驗發揮到極致。

博物館的展品順序是依照著演化先後規劃的,從原核生物(細菌和藍綠菌)、原生生物(藻類、原生菌及原生動物)和真菌,到病毒展區。館內陳列著上千個玻璃培養皿,其中生活著約700種微生物。

Micropia微生物博物館利用多種展示方式,呈現微生物的世界,如顯微呈現、視頻動畫、模型標本、器皿展示等。在Micropia,通過一排排光學顯微鏡、鼓泡玻璃容器、顯示器、3D顯微鏡,參觀者如同親身置身於實驗室,做到真正的參觀中體驗,體驗中學習。

除此之外,博物館還有很多交互式的體驗。如,入門進行身體掃描儀,可以顯示您的身體上有哪些類型的微生物。入館後,工作人員會發給你一張小卡片,用來在展區內不同點打卡的,每次可以敲一個微生物圖章上去,可以透過影像偵測裝置判別參觀者收集到的戳章,再用精美的互動影像呈現這些戳章背後的微生物。還可以嘗試法式接吻,通過博物館kiss-o-meter專業設備,測量接吻時,相互傳遞微生物數量。

博物館不光只有展覽項目,還有很多教育體驗,學生們可以提前在網上預訂參加有趣的工作坊。

科技研學承載體多為科研基地、博物館等,掘金這一專業領域需要深掘基地的科學內涵與人文精神,將科普價值與調動參與者的趣味性相融合。用豐富有體感的活動形式連結課程的執行,用豐富經驗的導師團隊做保障。

研學+紅色旅遊

紅色研學是有著突出教育屬性的紅色旅遊。開展紅色研學應以紅色資源/文化為基礎,進行產品研發,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進行,使青少年素質得到提升、並達到傳承紅色精神的目的。

美國國立二戰博物館

美國國立二戰博物館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市,坐落於美國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的「新月之城」紐奧良,以爵士樂和法國殖民文化聞名。該博物館設計為紀念所有在歐洲戰場、非洲戰場及太平洋戰爭取得勝利的過程中做出貢獻的人們,主要通過展覽、多媒體體驗向遊客講述了美國戰爭經歷改變世界的故事,讓遊客在每個戰爭戰場中,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沉浸式遊覽。

博物館主要有5大場館。路易斯安那紀念館,講述在Home Front戰爭中經歷的戰爭,包括博物館的原始D日展覽,宏觀文物,特殊臨時展品和LW「皮特」肯特火車體驗;所羅門勝利劇院,通過Tom Hanks講述的獨特4D體驗超越界限,觀看,聆聽並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詩故事;歐洲和太平洋劇院,跟隨公民士兵的腳步,360度展示,吸引遊客穿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環境;美國自由館,站在地面坦克和卡車旁邊觀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飛機,或者勇敢的高空走道,近距離觀看軍隊各部門的戰爭機器。JOHN E. KUSHNER恢復館,近距離觀察博物館收藏的大量宏觀文物,了解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如何幫助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棘手的問題。

此外,國家二戰博物館還在歷史的基礎上開發了實用性的研學產品。例如一年一度的徵文比賽、計算機技術賽,學生大使評選,還有針對高中生每年舉辦一次二戰主題測驗綠維,旨在挑戰學生的二戰知識和團隊建設等!

截止2015年博物館實現接待人次超400萬人次,其中學生佔比16.25%,並被全球排名第一的旅遊評論網站將該博物館列為美國第四、世界第十一受歡迎的博物館。

研學+休閒農業

農業研學注重的是農業體驗與勞動,傳達的是敬畏土地,感恩自然的教育理念。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研學的基地承載體可多樣化,主要表現為休閒農場、主題農莊、田園綜合體等。

美國霍桑山谷農場

美國霍桑山谷農場,是美國眾多休閒農場中的一個。其根據自身的自然環境與物產資源,制定了一系列研學課程。

由於不同學齡段的兒童對知識的需求和體能要求不同,因此,為孩子們量身定製多樣化課程便是霍桑山谷農場的最大亮點。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離開步入校園,對周圍的世界還充滿未知與好奇,在農場喂喂雞、放放羊、做些瑣碎的農活,就可以快速領略勞動的價值。

而到了三年級,孩子們開始學習自己搭建遊戲屋、花棚、學習做飯,四、五年級的學生會認養一頭奶牛,獨自照顧奶牛「起居」,參觀牛奶加工廠,了解牛奶製成奶酪等過程,擔起肩上「小小」的責任;隨著八年級農場實習、九年級土地測量、十年級學科研究上線,單純的勞動逐漸伴隨頭腦風暴,學生們也收穫成長。

農場沒有設置孩子們喜歡的滑梯、鞦韆架、電子遊戲機等設施,就憑藉特色的教育課程足以對孩子們產生無窮的吸引力。

研學+工業

工業旅遊以企業參觀學習為起源,然而隨著國民觀光休閒旅遊的興起,單純的參觀遊覽式已無法滿足遊客的需要。當下的工業旅遊發展要融入休閒、高科技元素,並用情懷來講好傳統工業的故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的工業發展速度較慢,在轉型為觀光工廠項目後,目前已經成為了親子遊,研學遊的首選。

臺灣桃園八德巧克力共和國

巧克力共和國位於臺灣桃園八德,是東南亞第一座巧克力博物館,從場館到園區的設計,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巧克力的元素。

展場內,展示了巧克力3500年的歷史及可可相關農作的詳細介紹,並將可可果如何變成美味巧克力的過程娓娓道來。巧克力觀光工廠除了自行參觀,也可透過工作人員有趣的導覽,吸收豐富的知識,更可報名參加巧克力DIY課程,透過專業人員帶領,製作獨一無二的巧克力。

舊有工廠生產線參觀步道,則將工廠的明星產品77乳加、大波露、起酥線等生產線公開,讓大家能親眼目睹這些陪伴大家長大的商品生產的過程。

此外,巧克力共和國自然推出了相當多的周邊產品,特色的巧克力零食,飲料等,滿足了人們的多樣化需求。

巧克力共和國依靠自身成熟的巧克力生產技術,轉化為旅遊資源,並開拓巧克力課程,巧克力製作體驗等項目,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吸引了大批親子遊和前來嘗鮮的遊客。

研學+營地

營地研學的本質在於培養孩子的社會和情感發展,為孩子尋求高質量、個性化和改變生活的經歷,從而做到「知行合一」。

日本Whole Earth 自然學校

『Whole Earth 自然學校』是日本社會活動家廣瀨敏通創建的一個社會組織。在日本,自然學校是連接人、自然、社會的紐帶,開展多樣的體驗自然活動,促進和諧相處。起初這裡只是一個動物農場,開展關於飼養動物的體驗活動,後來又增加了自然探險及冒險活動,漸漸形成了『WholeEarth自然學校』。現在全世界有幾千家『自然學校』,把人和自然連接在一起,每年,約有8萬人付費參加這所自然學校的各類活動。

從外表看,這所坐落在富士山腳下的Whole Earth自然學校並不出眾,典型的木質小屋構成了學校辦公以及培訓的場所。但其實這所依山而建的自然學校非常大,加上農場足有上萬平方米。與此同時,在學校自己的「領地」當中,還有小溪、懸崖、小型農場以及從當地人手中租來的農田等。

Whole Earth自然學校全年都有豐富多樣的自然學習活動,尤其是在每年的4月到6月,幾乎每天都安排活動。但最為重要的內容還是為個人與團體提供親近自然的體驗活動。比如針對個人,開展遠足、生態旅遊、親子野營等。針對團體的課程則包括食品製作、戶外體驗學習等。學生們可以在室內課程中學習如何製作奶酪、如何紡線和染布等。在室外課程中,參加觀星、登山、洞窟探險等活動,還可以學習野外急救知識等。

此外,學校還會安排年度講座或培訓,有的是政府或其他機構委託培訓,但更多的是對自然學校內部員工的培訓。培訓的形式有講座、戶外實習等,內容從自然學校的歷史、背景到如何開展自然講解員活動。

在師資力量上,學校集合了熟知自然、精通野外技能等自然社會各個領域的專家,這些專家只有在獲得了指導員的資格後,才能進入自然學校任職,為孩子們打造專業體驗學習的場所。

除了集合這些指導員以外,自然學校還十分注重指導員的定期培訓。比如定期開展講座、定期親身體驗學校的自然體驗活動,來對自然體驗活動進行修改創新。學員也有機會獲得自然體驗活動指導員的資格。

圖文來源:綠維研學、陝西省旅遊網,有刪減

相關焦點

  • 2020江蘇研學旅遊發展論壇在宜興舉辦
    、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無錫市旅遊業協會共同承辦的「2020江蘇研學旅遊發展論壇暨全省旅遊協會會長座談會」在宜興舉行。全省旅遊行業一手抓抗擊疫情,一手抓產業復甦,發展態勢正在向好。江蘇省旅遊協會會長張衛國認為,在旅遊業的復甦和振興中,需要適應新常態新消費,創新發展包括研學旅遊在內的旅遊新業態,創造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本次論壇的召開,將跨界整合資源,凝聚智慧和力量,積極地推進研學旅遊的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省旅遊業的復甦和振興,以不斷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化同樣需要傳承。
  • 山東省研學旅遊現場推進會在曲阜尼山聖境舉行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17日-18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教育廳、省政府外事辦公室(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舉辦的山東省研學旅遊現場推進會,在曲阜尼山聖境舉行。會上,濟寧、臨沂、東營等市文化和旅遊局分別介紹了當地研學旅遊的經驗做法,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海信科學探索中心、威海愛倫灣海洋牧場、濰坊臨朐縣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等單位就開展研學旅遊實踐進行了分享。濟寧市籤訂研學旅遊戰略合作協議,頒發了「濟寧市研學旅遊示範基地」證牌。會議宣布了《研學旅遊倡議書》,並發布了濟寧市研學旅遊精品線路。
  • 【高鐵時代大家談】關於系統化開發研學旅行產品的建議
    關於系統化開發研學旅行產品的建 議近年來,研學旅行作為教育產品開發和熱點旅遊項目在國內異軍突起。2013年國務院發布《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2014年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範躊,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 千億級的研學市場爆發,鄉村筆記打造專注中國鄉村場景的研學教育產品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稱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2018年1月10日北京市教委推出《關於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計入中考成績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表示2018年起本市初中學生研學旅行成績計入相關科目中…多項政策的出臺,人民消費的多元化與升級,助推研學旅行市場浪潮的升溫,市場規模增速迅猛。根據2017年《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將超千億元。
  • 深耕細分領域,重慶探程如何破局地質研學?
    研學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傳統校內教育對校外延展教育的巨大需求,由此也推動研學行業朝著"知識性、體驗性、實踐性"方向發力,以"教育+旅遊"模式指引企業發展正在成為業內共識。如何在模式中創新突圍?細分領域、精耕細作,既是公開的破局錦囊,更是研學企業面臨的普遍難題。
  • 福州市文旅局推出150道「文旅大餐」 打造研學旅遊市場
    近日,福州市文旅局結合暑期旅遊市場特點推出30個研學旅遊點、30條親子自駕遊線路、30條特價研學線路、30個研學優惠活動、30場暑期文旅活動,加大文旅產品供給,增強優惠力度,打造研學旅遊市場,滿足市民遊客出行需求,為來榕遊客和廣大市民獻上豐富文化旅遊大餐。
  • 研學旅行的意義?
    研學旅行的意義《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研學旅行必須遵循「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對正確認識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義十分重要。因此,研學旅行在研學旅行中開設增強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題,在旅遊活動中設計專項主題精神普及,賦予學生敢為人先的精神;在線路設計中推行富有科教意義的文化線路,豐富的人文知識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研學旅行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土壤,潛移默化地在學生思維中植入創新的種子,激發人人求新的欲望,從多層面上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 研學吧,少年!貴州兩個案例獲全國博物館研學推介
    研學不一定要去北京、西安,貴州也有豐富的研學資源!近日,「2015至2019年度博物館研學課程及線路推介活動」推介結果揭曉,貴州省博物館兩個案例分別入選「最佳課程」和「優秀線路」。研學,讓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活起來」為促進博物館研學旅行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助推博物館研學旅行質量的提升,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的「2015至2019年度博物館研學課程及線路推介活動」,面向全國範圍博物館、紀念館、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徵集近五年來已實施開展過的研學課程和研學線路。
  • 行業觀察|以研學旅行推動鄉村振興
    為旅行內容提供者和研學載體 籠統地講,中國旅遊行業的產業轉型和升級迫在眉睫,對市場細分越來越精細,研學旅行作為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旅遊、家庭親子旅遊、戶外運動旅遊等來說是平行產品體系,針對的細分市場不同,產品策劃側重點也不同,因此緊跟時代的需求變遷,利用自身的資源和渠道優勢,不落趨勢,旅遊行業相應地提供基地和課程,作為產品的衍生和升級。
  • 新建旅遊景區市場營銷實戰操盤經驗之研學專項市場拓展
    隨著近年來國家中小學研學政策的出臺及完善,研學旅行是未來長期的不斷增長的巨大市場,因此,各類景區結合自身特點,主動研發研學產品、優化研學線路產品,主動適應市場,才能確保本景區的可持續發展。研學專項市場拓展主要流程如下:一是政策搜集整理分析階段。
  • 研學旅行並不同於修學遊
    根據這一意見,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這一研學旅行與之前普遍開展的修學遊有什麼不同?   肖丹:新的研學旅行與過去不同的地方在於現在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中食宿,集體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園,對大自然,對生活上的知識進行體驗。
  • 第二屆中國科普研學論壇在昆舉行 35家單位加入科普研學聯盟
    本次論壇圍繞「科普研學發展和創新」的主題,開展科普研學工作的經驗交流,推動科普研學的健康發展。會上,中科院院士劉嘉麟,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研究與櫻花科技中心副主任米山春子以及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學實踐研究所所長王曉燕分別作了專題報告。
  • 夾江手工造紙研學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
    開館不久,便吸引了44位來自夾江和成都的小朋友,在研學基地開啟一場妙趣橫生的手工造紙體驗。 基地通過故事化、主題化、科普化、趣味化的教學形式,形成了一套「行前導學、行中研學、行後評學」的研學課程系統化體系。「開館到現在接待遊客四五千人,單日最多的時候有500多人。」該基地負責人、四川自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祥兵介紹。
  • 凱撒研學發力線上 推出研學直播講堂
    3月9日,由北京市旅遊行業協會研學旅行專業委員會主辦,凱撒旅遊主導並聯合多家研學會員單位,共同推出的《全球研學人直播講壇》系列課程將正式在線首播。這也意味著,凱撒旅遊將通過搭建線上研學資源平臺,多元化布局輸出研學內容,有效拓展「世界做課堂 旅途見成長」的應用場景。
  •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之國家海洋博物館館研學課程課題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藍色國土資源,海洋產業是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社會各界都需要補上海洋啟蒙這一課,尤其是要樹立海洋國土意識,而培育全民族海洋意識首先應該從中小學生抓起,開展海洋研學旅遊則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形式。
  • 鳳凰城旅遊文化研究會年會暨研學旅行研討會順利召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洪勝 通訊員 趙文琪 東營報導  1月8日,鳳凰城旅遊文化研究會年會暨研學旅行研討會在利津縣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清軟海芯董事長彭世春出席中小學研學教育博覽會
    12月15日,第六屆中國研學旅行年會暨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博覽會在四川綿陽舉辦,來自全國研學旅行機構、全國研學基地營地以及研學教育機構的從業者300餘人參會,圍繞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方向展開深入探討交流,共同就推進中國研學教育行業穩步發展建言獻策。
  • 「從高考作文看研學旅行與教育發展」公開課在邕開講
    7月18日,「從高考作文看研學旅行與教育發展」公開課在廣西民族藝術宮開講。記者 冼妍杏 攝公開課由廣西中小學研學旅行學會會長、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主任陸雲主講。記者 冼妍杏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18日迅(記者 冼妍杏 黃新躍)7月18日,由廣西中小學研學旅行學會、廣西新聞網聯合主辦的「從高考作文看研學旅行與教育發展」公開課在廣西民族藝術宮開講。
  • 文旅融合 磐安打造研學遊新風尚
    文旅融合 磐安打造研學遊新風尚
  • 學校打著研學的名義讓學生自費旅遊,老師一起免費玩,真是這樣嗎
    隨著現代教育的快速發展,目前部分學校為了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引進了一些類似研學或遊學的活動。所謂的研學並不是單純的旅遊,而是研究性的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相銜接的實踐性學習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