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八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盛譽的開封,文脈綿延、積澱豐厚。文化的滋養,使這塊土地處處打著古韻印記。尤其是帶有「傳統」字眼的書畫藝術,北宋以來,在開封這塊土地上非但沒有斷代,並且傳承有序,歷代名家輩出,儼然成為這座城市的驕傲。
改革開放以來,東風吹來滿眼春,開封的文化藝術事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尤其書畫藝術繁榮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了解、展示當代開封書畫發展成就,對開封歷史文化的發展、開封文化產業的定位和發展都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底蘊深厚 薪火相傳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誠然,身為北宋都城的開封,在中國歷史上人文璀璨。在書畫領域,蘇軾、郭熙、範寬、李成、荊浩、張擇端、王希孟、李唐、黃庭堅、宋徽宗(趙佶)、米芾、蔡襄……這些文化大師、書畫大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翰林圖畫院作為「國家畫院」,雲集了一大批職業畫家,「宋畫」開啟了中國繪畫史上一個新的時代。北宋以後,雖然宋室南遷,文化中心轉移,但積澱深厚的傳統文化卻在這裡薪火相傳。
進入20世紀以後,開封書畫藝術的發展達到一個巔峰,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開封作為民國時期的河南省省城,地處中原特殊的位置,加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書畫藝術在開封越來越綻放出燦爛的光輝。據著名學者、書法家宗致遠先生介紹,當時,倉兆彬、祝鴻元、丁康保、秦樹聲、蕭亮飛、靳志、許鈞、酈禾農、邵瑞彭、關百益、張樂天、林東郊、鄒廷鑾、朱芳圃、陳玉璋、武慕姚、李白鳳、於安瀾、李劍晨、丁折桂、馬基光、葉桐軒、魏紫熙……一大批文化名人兼書畫大家雲集開封。他們均為著名學者,大多在經史子集、詩詞等方面卓有建樹,他們在書畫藝術上的深厚造詣是建立在深厚的舊學根基之上的。這一時期,中原地區的書畫活動基本上以開封為中心,開封書畫界代表了河南書畫界的高度。
這一時期,開封有著濃鬱的書畫研究氛圍,雅集交流與書畫展覽交流頻繁舉辦,書畫研究與詩文、考據著作大量出版,呈現專業性極強的特點。在酈禾農的「浦雅堂」、關百益的「艮園」,常常群賢畢至、高朋滿座。同時,除了許多詩社之外,還組織有「書社」,如張樂天、許鈞、關百益以及大相國寺的淨塵大法師都是「藝林雅集書社」的成員。1934年,開封舉辦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河南書法家作品展覽,不僅展出了大量作品,還出版了作品集。除了集體展覽之外,還不乏個人書展。1939年,高道天的書法展覽成功舉辦。高道天具有高超的書法藝術水平和書法創新精神,于右任先生親自為其展覽題寫展標和賀詞。在展覽的同時,高道天還出版了作品集《道天翰墨》。
除了書法作品展覽,這一時期開封的店鋪招牌、匾額也是開封書法藝術得以展示的亮點。張貞、陳玉璋等人的招牌以及書法家們的戲牌等,在所有實用的文字中都無不展現出開封書法家們的藝術風採。
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夕,開封的書畫文化仍不斷發展。當時有較大影響的書法家有靳志、許鈞、張樂天、武慕姚、李白鳳、陳玉璋、於安瀾、龐白虹、付隱戈、張仲甫、釋反白、張光鬥、賈慎齋、賀志伊、葉桐軒、馬基光、李寶鐸、蔡德全、牛光甫等。
在開封這樣一個濃鬱的熱愛書畫氛圍中,書畫家們開始了有組織的書畫活動。1959年,開封市政協成立了「書畫組」,老書法家們編寫了一些普及書法的小冊子,並出版了初學者學習書法的字帖,這如同甘露潤澤了幾代學習書畫者。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開封最早的書法組織,對河南乃至全國書法界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20世紀70年代初,開封開始不斷舉辦書畫展覽,一些有影響力的老書畫家頻頻出現在展廳。同時,他們舉辦學習班,義務為學員講授書畫,在他們的周圍聚集了開封書畫家的中青年一代。
20世紀初到20世紀80年代,開封湧現出眾多書畫大家,他們的修養、情懷、無私、擔當,奠定了「開封書畫」的基石。
厚積薄發 人才輩出
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封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書畫藝術氛圍,在老書畫家們的指導和幫助下,起步較早的中青年書畫家王澄、周俊傑、丁中一、王少卿、王寶貴、陳國楨、徐玉慶、傅凌雲、張明德、祁惠民、謝冰毅、李抱一、尚仁義等,他們開始走出開封,與外地書畫家開展藝術交流活動。同時,正是他們以藝術家特有的情懷和擔當,毫無保留地傳道授業,積極培養、提攜青年書畫人才,使開封的書畫藝術薪火相傳, 不斷有青年才俊湧現。
此時,開封書畫界以「雙百」方針為指導,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繁榮創作為中心,以舉辦各種展覽為載體,推動學書研究、隊伍建設、教育培訓、對外交流等各項工作協調發展,進入了穩定、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取得了令全國書畫界矚目的成就。
綜觀我市當代書畫事業發展,其特點和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各種書畫展覽活動大量舉辦,為書畫家提供了展示、學習、交流的良好平臺,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助推開封書畫事業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的開封市群眾藝術館正式開辦書法學習班,一些老書法家兼任老師。同時,他們先後舉辦了規模較大的書法展覽,大相國寺的書法展覽參展作品之多、龍亭大殿展出的作品幅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全國書法熱潮的興起,是以1980年在瀋陽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和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為標誌的。開封書法的熱潮先於全國。
1982年,開封書法工作者協會成立,龐白虹先生任主席。該協會成立不久便出版了《梁園書壇》,並舉辦書法篆刻學習班和開封市首屆書法篆刻展覽。這次展覽是開封書協成立後對開封書法第一次較大的檢閱。在參展的書法作者中,既有老一代的書法家,又有中青年一代的書法家,形成了開封老中青書法藝術的梯隊。牛光甫、靳選、桑凡、李逸野、石如燦、韓偉業、孟舒青、劉庚三等自覺地承擔起了培養年青一代書法家的任務,在該協會組織的多次青年書法家學習活動和「創研組」以及「三八書法班」的活動中,常常能看到他們講課的身影。除了這些老先生,中青年書法家如王澄、王寶貴等也常為青年書法愛好者進行授課和指導。李逸野、王寶貴、周俊傑等還為河南書法函授院編著書法函授教材,為河南書法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當時,開封書法已經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國內名家王學仲、費新我、尉天池、陳振濂等多次率書法團體來汴訪問交流。開封書法界與國內、國外的書法聯展接連不斷,六大古都展覽、中日書法展覽、開封濟南書法聯展、開封青島書法聯展以及許多次的書法交流展都在開封舉行。特別是1987年在開封舉辦的國際臨書大展,匯集了16個國家和地區的名家書法作品,沙孟海、啟功等親臨開封參加這次活動。此次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大影響,至今全國書法界同仁對此次活動仍然讚不絕口。
20世紀80年代末,開封書法工作者協會改為開封市書法家協會,王寶貴擔任主席。
專業書法組織的建立,推動了書法展覽等各類活動的開展。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書畫展、迎十六大開封書法作品展、開封市青少年書法大獎賽、開封市書法工作研討會、新農村建設迎新春書法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書法展……書畫展覽、研討會的接連舉辦,極大地推動了我市書法事業的發展。
尤其值得大書特書的是,2008年,開封榮膺「中國書法名城」稱號。在授牌儀式上,我市千餘位書法作者現場共同創作千米書法長卷,共慶這一盛事。為彰顯開封書法名城品牌,舉行了中國書法名城紀念碑揭牌儀式,時任中國書協主席的張海題寫了紀念碑。這一年,我市圍繞「中國書法名城」舉辦了大量活動。其中有全國當代名家宋詞書法大展,我市邀請了100位最具代表性的全國書法大家參與創作,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中國書法名城國慶巡禮活動首屆聯誼會,來自全國各地的7個書法名城和15個書法之鄉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的舉辦增進了藝術交流,展示了開封的文化底蘊和博大的人文情懷;參與了中國書協舉辦的「向祖國匯報——中國書法名城(之鄉)國慶巡禮書法展覽」,我市30位書法作者的作品參展;開封書法精品展、開封博物館館藏展、河南大學圖書館拓片館藏展,受到中國書協領導的高度評價……
開封市書法家協會換屆後,程崇正擔任主席,我市書法展覽等各類活動一如既往,持續不斷地開展,助推著書法事業的發展。
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書法活動,是2014年我市在河南博物院舉辦規格較高的大型書法展覽「宋風墨韻——開封書法作品展」,開封書法名家創作的136幅書法精品力作在鄭州集中展示,展示了開封當代書法名家的風採,展示了八朝古都、中國書法名城開封的魅力和實力,產生了較大影響。
多年來,在歷任開封市美協主席龐白虹、徐玉慶、祁惠民、陳國楨、劉豔會的帶領下,我市各類美術展覽交流活動從未間斷,如太行山寫生作品展、世紀金秋畫展、開封市中原風情畫展、開封市情系古都美術作品展、中國畫五人作品探索展、開封市油畫邀請展、開封山水畫藝術大展、全國書畫名家寫菊畫菊作品展、「水彩再現——2015當代國際水彩畫名家邀請展」「很·隨意學術提名展」、開封市青年畫家學術提名展、「回望北宋——開封市宋畫臨摹展」、開封市美協理事作品展、第12屆開封市美術作品展……
尤其讓美術界記憶猶新的一次大型活動,是2010年我市舉辦的「油畫開封——河南省百名油畫家走進開封」大型採風活動和展覽,該活動吸引了我省130餘位油畫家踴躍報名參加,我市主要領導參加活動啟動儀式。活動期間,油畫家們通過藝術家獨有的眼光,在我市各處採風、寫生,把大美開封展示在他們的畫筆之下。同時,活動的舉辦,增進了我市畫家與外界的交流,藝術水平得到提升。此次活動是我市舉辦油畫類活動參加畫家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大型活動,助推了我市油畫藝術整體水平的提升。
我市一直把擴大對外交流作為提高書畫作者創作水平和理論水平的重要工作來抓,每年都舉辦不同等級的書畫交流活動,如中日書法交流展、深圳博覽會書法作品展、淮海經濟區書法作品展、中國俄羅斯四人畫展、開封南陽中國畫作品交流展、「秋菊傲風——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澳門開封書畫交流聯展、兩宋論壇開封杭州書畫交流展……各種交流展覽活動連年不斷。
除集體展覽交流之外,我市書畫家個人展覽也不斷,成為開封獨有的一道文化景觀。
較為久遠的是上世紀80年代,開封博物館老館開館之際,陳國楨在這裡舉辦規模較大的個人書法展,這是改革開放之後我市舉辦的首個書法個展,當時還舉辦了其個性化郵票首發式。此後,我市書畫家個人展覽開始頻頻亮相。如牛光甫書法展、徐玉慶中國畫展、劉豔會畫展、祁可憲畫展、趙嵐美術作品展、李增喜中國畫展、尚仁義中國畫展、梁志超工筆花鳥畫展、宗致遠書法展、劉兆英書畫展、王冷石書畫展、董軍中國畫展、傅立安書畫展、葉振勇扇面小品作品展、孫龍超中國畫作品展、胡娟中國畫作品展等。這些展覽的舉辦,既促進了書畫家個人藝術水平的提升,也為書畫界同仁帶來了學習交流的機會,助推著我市書畫藝術事業不斷發展。
二是我市書畫家積極創作,踴躍參加重要書畫大展、大賽,獲獎等級高,獲獎人數多
1979年,在開封展出由上海《書法》雜誌社舉辦的全國首屆群眾書展,開封書法家王澄先生的康體「鑑真遺志」獲得一等獎,桑凡先生的小篆獲得二等獎,張本遜先生的魏碑楷書獲得了三等獎。這次展覽在全國引起轟動,開封書法家獲得的獎項引起全國書法界的關注。
1983年,上海《書法》雜誌社舉辦全國首屆篆刻展,開封書法家王寶貴、王勝泉、尚仁義等獲獎,桑凡先生被聘為篆刻展評委。
20世紀80年代,王澄、王寶貴、陳國楨、周俊傑、王勝泉、尚仁義等在全國書壇嶄露頭角。河南省第一屆「中原書法大賽」「第一屆墨海弄潮展」,他們都獲得大獎,迅速奠定了他們在全國書法界的地位。同時,以開封書法家群體為主的河南書法界樹起了「中原書風」大旗。中原地區,民風質樸,傳統文化深厚,加之北方人淳樸、豪爽的性格,因而在藝術審美上趨向於質樸、雄渾的書風,能不約而同地出現相同或相近的藝術審美追求,從「首屆墨海弄潮展」的開封作品中能很明顯看到這一點。
自上世紀90年代,我市書法事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書法家隊伍迅速擴大,一大批不同年齡階層的書法家脫穎而出,張富華、趙鑑鉞、宗致遠、劉兆英、郭思源等在全國書法大展中屢屢獲獎,有的書法家因接連在全國性書法大展中獲獎博得「獲獎專業戶」之譽。
如市書協原副主席劉兆英,作品曾入選全國第三、四、五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四、五屆中青書法展,中日自詠詩書展,中韓書藝展,國際臨書大展,全國首屆「峨眉杯」書畫大展賽獲金獎,全國首屆「牡丹杯」書畫大賽獲銀獎,河南省篆書、隸書展獲金獎,河南省第二屆書法龍門獎獲銀獎……市書協原副主席宗致遠,作品入選全國第三、五、六、七屆書法篆刻展,首屆正書大展,首屆行草書大展,國際書展,現代國際臨書大展,國際青年書展,中日自詠詩書展,中外草書展,中國日本標準草書展等,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藝術大展獲一等獎,第二屆正書大展獲優秀獎,第三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獲銅獎,國際「中山杯」書法大賽獲特等獎,日本五十一回國際文化交流展獲銀獎,第二屆中原書法大賽獲一等獎……市書協原副主席趙鑑鉞,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四、五、六、七、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三、五、六、七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一、二屆楹聯書法大展等,並在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獲「全國獎」,全國第二屆楹聯書法大展獲「金獎」……市書協原副主席張富華,在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覽榮獲一等獎,入選全國第四、五、六屆書法篆刻展覽,入選全國第五、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入選第一屆、二屆全國楹聯書法展,全國第一屆行草書大展獲精品獎,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覽獲「全國獎」……市書協副主席(駐會)、秘書長郭思源,作品入選現代國際臨書大展、首屆國際青年書法展、中韓書法交流展、中日書法交流展、海峽兩岸名家邀請展、全國著名書法百家精品展、當代著名書法家邀請展、全國第四屆中青展、全國第五屆中青展、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第七屆書法展……
這一時期,我市迅速崛起的一大批書法家,令全國書法界刮目相看。與此同時,以王冷石、李來成、尚佳軒、宋剛、楊恢、王夢筆、牛耕等為代表的青年書法家群體也在悄然崛起,他們在全國書法展賽中屢獲佳績。
在美術方面,我市畫家也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就。
上世紀80年代,我市老一輩畫家王少卿、徐玉慶、陳效孔、張鐵軍、王福利、李抱一等率先開始參加全國和省級各類美術展覽,為開封美術事業爭得許多榮譽。
較早從開封蜚聲全國的畫家謝冰毅,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全國大型美術活動中嶄露頭角,他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入選第七屆、第九屆全國美展以及首屆全國畫院雙年展、紀念中日建交十周年美展、全國首屆山水畫展……市美協原主席祁惠民作品入選中國六大古都中國畫聯展,第一、二、三、四、七、九、十、十一、十三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第一、二、三屆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市美協原主席陳國楨不但在書法藝術領域卓有建樹,在中國畫領域也創造了不凡業績,其中作品曾入選全國第一、二、三屆花鳥畫展,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特邀展,「中原行」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作品展,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以及國內外數十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市美協主席劉豔會作品參加第七、十一、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展,中日韓文化交流展全國美展等,30餘次在全國和省美展獲獎……
此後,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開封畫家魏吉安、魏躍進、吳士娟、徐耘耕、朱飛、孫平、唐翠芳、巴雲傑、王順心、王潤華、王冷石、侯玲玲、苗煒、劉文海、李增喜、郭欣、董軍等開始在各類美展中參展和獲獎。在全國第二屆花鳥畫展中,我市就有5人入選,其中徐耘耕和苗煒的作品獲優秀獎;在當代全國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中,吳士娟、徐耘耕穫優秀獎;在第二屆全國衛生美展中,劉文海、巴雲傑、唐翠芳作品入選;在全國扇面國畫展中,徐耘耕的作品入選,其作品還在全國牡丹國畫展中獲二等獎……
僅上世紀90年代,在12項全國性美展中,我市畫家先後有25幅作品入選。在40多項省級美展中,我市畫家有38幅作品獲一等獎,46幅作品獲二等獎,59幅作品獲三等獎,43幅作品獲優秀獎。
進入新世紀,我市廣大美術工作者深入貫徹黨的文藝方針,緊緊圍繞「出作品、出人才」這一重要任務,積極開展活動,激發創作熱情,取得不少成績。在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美展,全國第五、六屆體育美展,全國第七屆水彩、粉畫展,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展,毛澤東詩詞全國畫展,全國首屆寫意畫展,全國第五、六屆工筆畫大展,全國第十三屆花鳥畫邀請展,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全國小幅工筆畫展,第一、二、三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中原行——中國著名畫家作品展」等多項全國性美術展覽中,我市畫家接連獲獎或入選,為古城開封爭得了榮譽。
尤其受到廣泛關注的是,近年來,我市中青年畫家李增喜、郭欣、朱飛、葉振勇、孫平、管海龍等因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活動,取得較好成績,獲批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深受傳統文化澤溉的古城開封,一代又一代卓有建樹的書畫藝術家成長起來。他們不但在藝術創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厚的學術根基、濃鬱的學術氛圍,使開封書畫領域無論在創作還是理論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之所以能達到較高的水準,與開封的書畫教育、開封書畫的群眾基礎是分不開的。河南大學藝術學院、開封書畫函授大學等教育機構,為開封書畫界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1989年在開封創刊的《書法導報》從小到大,已發展成為當代書法界最大、最有影響的書法專業報刊。書法博士孫鶴是從開封成長起來的一位優秀女書法家。專業組織除開封市書法家協會、開封市美術家協會以外,一些書畫社團組織如宋都書畫研究會、宋都書畫研究院、宣和印社、夷門書社、京都書畫院、蘭亭書畫院等也不斷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這些組織機構為推進開封書畫事業的蓬勃發展,為打造「開封書畫」這張藝術名片而努力著。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多年來,開封書畫藝術家正是本照這一宗旨,牢牢把握正確的文化藝術價值取向,筆墨始終緊隨時代,與人民共命運,讓文化藝術面向社會、服務社會,開展形式各異的社會服務活動,為推進開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開封文化繁榮、提升開封文化自信作貢獻。
開報集團全媒體記者:張德卿
原標題:《傳承有序 繁榮發展——當代開封書畫藝術發展淺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