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關於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支持政策》)已印發。《支持政策》圍繞改革賦權、財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要素流動、管理和服務創新、組織保障8個方面,提出了22條具體政策措施,支持位於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的一體化示範區加快發展。
政策一體化提高發展實效
「我們現在出的《支持政策》是一個不同的省級行政主體對不同行政隸屬關係的毗鄰地區,實施共同政策、實現共同發展的政策。」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坦言這段話比較拗口,但這「兩個不同」和「兩個共同」,能夠比較確切地表達這樣一個政策的特點。
從這個角度看,《支持政策》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在政策起草過程中,溝通層級多、協調難度大、達成共識不易。馬春雷舉例,在多方初步達成一致,形成正式文本提交滬蘇浙兩省一市,正式徵求意見後,又一次收到兩省一市共57條意見。「我們最終形成的文本22條,收到的意見要比正式的文本多一倍,這樣的事情以前沒有碰到過。」馬春雷說。
確實,青浦、吳江、嘉善這兩區一縣既在資金池、指標庫、審批權等方面有共性需求,同時也有各自差異化的需要。兩省一市也因不同的省情、市情的地區差異,在許多領域的機制體制和操作方式不一樣,甚至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做法。需要綜合考慮、平衡、協調取捨、求同存異,儘可能尋得最大公約數。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方法論」之一。
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如何切實打破「行政區經濟」束縛,打破要素流動「看不見的壁壘」?如何真正形成統一高效的市場體系,減少內耗性競爭,提升協同性、緊密度?
馬春雷說,政策一體化是關鍵。一體化發展關鍵在於協調,協調既是一種眼光和胸襟,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協調的核心是要有共同的行為準則,規劃、標準、政策、法治實際上是行為準則的根本內涵。「如果說我們每件事、每個項目都要通過大量的協調來推進一體化項目的實施,那成本太高了,效率太低了。如果說我們能夠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政策,今後有法治保障來推動這種協調,那就會大大降低一體化示範區發展過程中的協調成本,提高發展實效。」
「政策從優」也要管用好用
《支持政策》中,提出了不少涉及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要素流動、管理和服務創新的內容和任務,合計13條,佔總條數的約60%。
老百姓都關心的教育和醫療,在一體化示範區這塊橫跨滬蘇浙的熱土,該如何破題?《支持政策》聚焦教育協同發展和資源共享,爭取高水平大學在一體化示範區設立分校區、聯合大學和研究機構,建設產教融合示範區,探索跨省職業教育「中高貫通」「中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在醫療資源配置和醫保一體化方面,鼓勵省(市)級三甲醫院在一體化示範區建立分院或者特色專科,全面實現一體化示範區內異地就醫門診、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實施公共應急和傳染病聯防聯控。
一體化示範區的底色是綠色,江南水鄉古鎮生態文化旅遊圈呼之欲出。從《支持政策》中看出,接下來要聯合打造示範區全域旅遊智慧平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推進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示範區城市閱讀、文化聯展、文化培訓、體育休閒、文化體驗、旅遊等方面將率先實現「同城待遇」。
聚焦一體化制度創新和重大改革集成是重點所在。一體化示範區被賦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和必要的管理權限。強調「政策從優」原則,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的全面深化改革舉措,可以在地方試點的,支持一體化示範區集中落實、率先突破、系統集成。兩省一市實施的改革創新試點示範成果,均可在一體化示範區推廣分享。
堅持需求導向也是關鍵,政策一定要管用好用。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了。《支持政策》明確兩省一市共同出資設立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財政專項資金,3年累計不少於100億元,用於先行啟動區的建設發展和相關運行保障。
目前,示範區正在嘗試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比如浙江的祥符蕩科創中心、江蘇的汾湖新城高新產業發展、青浦金澤地區華為研發中心的布局等,都是在不增加建設用地總規模、在保護好江南水鄉生態環境基礎上,植入一些與生態發展基底相匹配、生態友好型的產業。依靠更有經濟密度、有質量和含金量的產業,來推動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行政區劃不能成為發展的障礙,《支持政策》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接下來,一體化示範區還需要不斷破題。「有風景的地方要有創新經濟,如果我們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之後,這個地方變成了這樣一幅圖景,這是我們期待的,但是這需要艱苦的努力。」馬春雷說得很有信心。(記者 孔令君)
原標題: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出臺
22條支持政策打破「看不見的壁壘」
兩省一市共同出資設立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財政專項資金,3年累計不少於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