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了特斯拉,本土造車新勢力慌不慌?

2020-12-14 雷鋒網

這是一個好故事:想改變世界的鋼鐵俠馬斯克,差點栽在美國!但是被中國拯救了。

前不久,馬斯克將啟動國產Model 3的量產交付儀式以及中國Model Y項目。

令人意外的是,交付現場,他突然甩掉西裝,跳起了一段尬舞,引起現場 「忠實粉絲」尖叫連連。據雷鋒網了解,這段舞蹈並非特意安排的。

此外,鋼鐵俠馬斯克還特意對上海政府表示感謝。

他說,「我十分感謝上海政府,2019年,我們與上海政府一同創造了奇蹟」。他甚至激動得有點結巴,據現場的特斯拉工作人員描述道。

那麼,特斯拉到底要感謝什麼呢?

2018年,特斯拉正面臨一個巨大的危機。一季度再度虧損7.85億美金的特斯拉,面對的是缺錢、缺車、缺人的三重困境。當時特斯拉擁有27億美元現金。這並不算少,按財報之前的計算,特斯拉每分鐘能夠燒錢6500美金,這麼算來,特斯拉的現金在2018年年底之前就將耗盡。

再加上融資這條路,華爾街對特斯拉卻似乎已經失去了信心。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特斯拉信用評為「垃圾」級,而摩根大通,對特斯拉的股票也給出了「減持」建議。

這一度讓特斯拉處在破產的邊緣。

峰迴路轉,上海特斯拉的速度救了一命。

鋼鐵俠搭上「中國速度」

從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建設,到10月15日進入調試階段,再到12月30日首批特斯拉國產Model 3交付,特斯拉在357天的時間裡,上演了一幕幕「中國速度與國民激情」。

其國產化的速度的確令人驚嘆。

時間穿梭到去年年初,特斯拉3號超級工廠(一期)在中國上海臨港產業區正式開工建設。作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該工廠擁有汽車製造的四大工藝,包括衝壓、焊接、塗裝和總裝,第一期工廠每年規劃產能為25萬輛。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作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建設的首座超級工廠,他認為上海超級工廠年產50萬輛汽車只是一個中期目標,從長期來看可能會突破100萬輛,但彼時他並未給出時間表。

馬斯克說,希望未來在全球每個大洲都建立特斯拉工廠,尤其看好中國和歐洲市場。在馬斯克看來,出於經濟考量,特斯拉在海外的汽車銷售面臨供應鏈和回款緩慢的問題,通過在海外市場當地建廠能夠改善這些問題。

如今這些都得到了驗證。儘管此次國產Model 3僅交付給15名特斯拉員工,但特斯拉中國工作人員在交付儀式上透露:「2020年1月份將交付更多的『中國製造』。」

2020年1月7日,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破土動工一年之後,馬斯克再次來這裡,出席中國製造Model 3的交付儀式。

馬斯克表達了對上海的感謝,他稱「這是令人驚嘆的上海速度」。

馬斯克還宣布,特斯拉將在中國繼續進行大量投資,在中國生產Model 3、Model Y以及「未來車型」。

其實,對於市場而言,中國需要特斯拉。

無論是特斯拉還是其他國際汽車廠商在華建廠,他們都會使用本土的人才、供應鏈,以及帶動部分的就業機會。

當然,國內需要代表電動車較高水平的特斯拉進入市場,分享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快速帶動整個產業鏈加速發展。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優勢更是不容忽視。

一方面,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可以極大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在中國本地生產將免除部分關稅,減少運輸成本。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建廠擴大產能也將進一步發揮規模優勢,攤平總體的研發生產成本。

一位Tier 1工程師表示,特斯拉在華建廠的地區擁有世界上最健全的汽車供應鏈體系,上海周邊分布有博世、採埃孚、德爾福、大陸等頂級零部件供應商,汽車產業配套相當完善,同時能夠提供更強大的供應鏈支持。

總結2019年,對於特斯拉來說,是一個完美的結尾。

首先,銷量方面,特斯拉官方公布了2019年Q4的銷量為112,000輛,全年銷量達到36.75萬輛,實現了年初的36-40萬輛的目標。

其次,國產Model 3實現了正式交付。從2019年1月7日工廠奠基,到12月30日10點新車交付,特斯拉僅僅用了357天。

1月22日,特斯拉市值盤後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特斯拉股價周二盤後交易中進一步上漲,一度達到555美元,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成為首家市值超千億美元的美國汽車上市公司,突顯了華爾街對電動汽車未來的信心。這一裡程碑是在特斯拉股價突破420美元關口不到一個月後達到的。

除此之外,前不久,特斯拉官方宣布國產Model 3降價3.2 萬,算上2.475 萬的補貼,國產特斯拉第一次降到了30萬以下。毫無疑問,中國市場會繼續成為特斯拉業務拓展的助推劑。

國產特斯拉交付與降價,中國造車新勢力慌不慌?

回過頭來看,如今的特斯拉與當年顛覆諾基亞的蘋果相似。二者都要「改變」世界。

正如蘋果面世前,傳統手機行業的發展近乎停滯。而在特斯拉出現前,傳統車企的生產模式變革也十分緩慢,消費者離汽車智能化的距離也十分遙遠。

當年,蘋果把生產線搬到中國,它自己賺得盆滿缽滿,而中國本土市場也建立起了全球最完善的消費電子產業鏈。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影響的不是特斯拉這一家公司,而是可能會給整個汽車產業帶來一波衝擊波。

所以,特斯拉擴大中國規模會催化產生一個結果:加速智能電動車的快速到來。

換言之,特斯拉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帶來了多麼革新的技術,而是其竟然能以一名「外來者」的身份,成功轉變成智能汽車的世界。

一隻大魚遊入中國新能源車市場,Model 3國產後是否會讓蔚來、小鵬等國內造車新勢力感到頭疼?

去年5月份,Model 3國產版本起售價公布後,小鵬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何小鵬很快評論稱,「我覺得Model 3國產版32.8萬毫無競爭力,起碼應該再降1萬美元。現在和5年前已經完全不同,特斯拉的電池優勢、智能差異和我們相比都已經沒有。」

但面對主打智能化的多位造車新勢力,中國市場能否如願以償的成為讓特斯拉掙錢的存在呢?

蔚來是業界國內所有造車新勢力當中與特斯拉最相似的一個。從創始人的背景(馬斯克和李斌都成名於網際網路行業,完成了原始積累,又投入了造車事業)到相似的豪華品牌純電動汽車的定位。

除此之外,在造車新勢力這邊,最受投資者、業界人士看好的也是蔚來汽車。在上百家新車企中,蔚來率先上市,第一個達到萬臺交付規模。

不過,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一直以來蔚來的財務報告很是「難看」,其2018年虧損96億元。高額的虧損讓蔚來承受巨大的壓力。造車意味著燒錢,蔚來目前仍在為找錢煩惱。

不僅如此,特斯拉的國產,一定程度上會對蔚來造成一些衝擊。但是作為純電動豪華品牌之外的新選擇,生存壓力會更小一些嗎?

一位新造車企業工程師告訴雷鋒網,國內新能源主機廠絕處也能逢生,如今國內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仍然很低,寬闊的市場足以容下群雄並立。

2019年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表示到2025年我國電動車新車銷量佔比要達到25%左右,比之前的規劃提高了5%。但2019年前11個月中,電動車新車銷量為104.3萬輛,而新車總銷量為2303.8萬輛,佔比僅有4.53%。

按照這個形式推算,未來大約5的時間,國內電動車汽車市場至少要擴容5倍以上的新車。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即使強如特斯拉也不可能一口吃下。

所以,尋求差異化競爭,對國內新能源車企來說,是能做到心底不慌的關鍵。例如,威馬主打的都是10萬元級消費市場,與30萬元級的國產Model3正好形成錯位競爭。

另外,抱團取暖也未嘗不是一條應對之策。比如,小鵬和蔚來就抱在一起,準備共享充電樁,雙方都能得利。

對於傳統主機廠而言,「抱團」亦是應對產業變革的最佳姿態。2019年12月23日,上汽與廣汽通過官方渠道宣布,兩大集團在上海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達成戰略合作。

國內車市由增量向存量轉變,再加上新四化帶來的轉型升級,是傳統汽車製造業走「下坡路」的根源。所以,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因素,抱團取暖已然成為行業內一種普遍現象。

如今,雖然特斯拉國產化氣勢洶洶打亂了國內新能源車格局,但促使行業加速洗牌並不是壞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些重視自主研發,又有技術實力的企業,會在這場洗牌中成為新的霸主也是一種可能。

特斯拉帶來的「隱形」鯰魚效應

特斯拉進入中國後對於中國現有汽車市場帶來衝擊的鯰魚效應。

首先,在汽車行業陷入寒冬之際,為整個中國車市產業鏈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 在動力電池系統領域,有新宙邦、多氟多、科達利、長盈精密、東山精密、滬電股份、均勝電子、安潔科技、三花智控等公司表示與特斯拉有合作關係。

  • 在車身系統、內外飾、結構件等方面,與特斯拉合作的有旭升股份、常鋁股份、天汽模、威唐工業、永利股份、萬豐奧威、東睦股份、方正電機等公司。

  • 在車載電子、車體電子方面,有長信科技、四維圖新、大富科技、均勝電子、聯創電子等公司參與。

特斯拉不僅給汽車產業鏈帶來新的生機,還在開年之初濺起地圖市場水花無數。

1月17日,特斯拉通過官網微博發布一條消息:特斯拉地圖數據服務將更換為百度地圖,助力你在出行的路上,擁有更美好的駕車體驗。

其實,特斯拉自 2014 年入華以來,從四維圖新到騰訊地圖,再到百度地圖,特斯拉不斷更換中國區導航地圖供應商。短短數年,引起了一場巨頭大戰的序曲:百度、高德和騰訊在汽車領域的膠著鏖戰。

總體而言,新能源車是未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而特斯拉的強力介入,應是一條「鯰魚」,有望推動國內新能源車、電動車的發展。除此之外,引特斯拉「入室」,更使得國內供應商卯足了勁引,成為其服務商,當然也包括地圖供應商。鯰魚特斯拉,想改變世界的鋼鐵俠馬斯克,搭上中國火箭能否盤活本土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拭目以待。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特斯拉價格狂降有門道:中國造車新勢力與其淡定不如反思
    但所謂居安思危,我們從它們的聲明中依然感覺到中國造車新勢力似乎並未意識到特斯拉狂降背後,自己與特斯拉的差距在那裡。特斯拉目標是成為大眾福特,蔚來堅守高端對標BBA,真的嗎?針對特斯拉MY今年的首次大幅降價,蔚來創始人李斌在近日其二手車業務發布會上表示:特斯拉的目標就是成為大眾福特,蔚來堅守高端定位,寶馬、奔馳、奧迪(後簡稱BBA)油車賣多少錢,蔚來電車就賣同樣價格。
  • 造車新勢力「復仇者聯盟」 蔚來理想銷量大漲圍剿特斯拉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導懷揣造車夢想的一眾新勢力,經過了幾年的苦熬,終於在疫情陰雲逐漸散去之後見到了曙光。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造車新勢力上牌量為9706輛,同比增長111.7%,前四個月上牌量達2.36萬輛,同比增長43%。
  • 中國造車新勢力紛紛計劃出海歐洲 有戲麼?
    但儘管在這些新勢力頭部車企的引領下,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增長8%,達到了130萬輛。但新能源車型似乎在歐洲市場得到了更大的釋放,使得歐洲新能源市場已經完成了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反超。當然,歐洲新能源市場迎來爆發態勢的同時,也讓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看到了無限機遇。
  • 戴森砸220億也搞不動!巨虧400億蔚來慌不慌?
    戴森背後的英國首富,光個人財富都超過1200億人民幣,還是全球技術領域的領導者,他放棄了造車,讓全球的電動車造車新勢力「涼了半截」。  在幾千公裡之外的中國,造車新勢力正經歷史上最大的寒冬:打頭的蔚來汽車在4年巨虧400億元(扣除股權激勵,實際巨虧220多億),拜騰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等其他一大批電動車造車新勢力也出現嚴重的問題。
  • 特斯拉狂降16萬元 國內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這無疑進一步擠壓了造車新勢力的空間。剛有起色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將何去何從?  特斯拉新車上市打七折  特斯拉推出的第二款國產車——中國製造Model Y再次大幅降價。新車提供兩個版本,分別為長續航版以及Performance高性能版,售價為33.99萬以及36.99萬元。
  • 那些年號稱「國產特斯拉」的造車新勢力,現在還好麼?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梗死」,那個只要乘坐SUV,就必須把漢蘭達叫做起重機,如果乘坐新能源車的話,一定會自稱中國特斯拉,但是,這個也能理解,結果,漢蘭達和特斯拉是SUV和新能源中的「典範」,也就是說,特斯拉的每一個新的工廠將不會推出新的壓力,所以,今天有被稱為「中國版特斯拉」的車嗎?
  • 一場OTA升級,為什麼讓造車新勢力都慌了?
    「上汽通用的OTA,在規模上確實不能跟造車新勢力混為一談。」這幾天,一篇關於上汽通用車載互聯繫統OTA升級的新聞,在汽車論壇上引起了車主間的熱烈討論。事實上,隨著汽車業快速進入新四化時代,造車新勢力一直爭相推崇「軟體定義汽車」的論調——汽車似乎也從單純的工業品向「軟實力」賦能的科技產品轉變。在此背後,傳統車企頗有一股「落後於時代」的味道。
  • 2019中國汽車市場黑之章(卷四):造車新勢力們的年夜飯好吃嗎
    而對於造車新勢力們來說,這一年經歷的風風雨雨恐怕是過去5年來最艱難的時刻。在這個年夜飯之夜,不知道這些造車新勢力們吃著香嗎?【蔚來的五味雜陳】蔚來作為"中國的特斯拉",這個年夜飯怕是五味雜陳。不論是從量上來說還是質上來說,蔚來依舊守住了自己中國"造車新勢力頭牌"的位置。對於蔚來來說,前三件事情,換做是其他造車新勢力,基本上就"涼涼"了。但是蔚來不僅撐住了,而且現在又展現了新的活力。活力1:12月份,蔚來和廣汽合資的合創汽車正式發布新車,並將於2020年開啟交付。
  • 特斯拉連續降價背後:美國二線造車新勢力進入量產時刻
    而在10月14日,特斯拉Model S 降價了起價調整為69,420美元,馬斯克在答覆一位車主時表示Y 7型座椅的生產將在11月開始,目標是12月初交付。 可以說當特斯拉準備第五款車的同時,國外的新勢力也正在積極準備自己的量產計劃。
  • 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終極目標
    造車新勢力市值暴漲體現了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心,但資本市場青睞新能源汽車產業並不能說明這幾家造車新勢力的未來就是一片坦途。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的終極目標,車企終究要回歸汽車製造的本質。未來幾年,在政策護航、市場增長情況下,產業鏈基礎紮實的造車新勢力仍將有機會實現更大跨越2020年已進入最後一個月。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在資本市場備受熱捧。特斯拉以兩倍於豐田的總市值成為全球車企老大,中國造車新勢力代表企業蔚來股價一年來漲幅超過20倍,理想、小鵬股價都連創新高。筆者認為,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的終極目標,車企終究要回歸汽車製造的本質。
  • 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解讀:造車新勢力的阿克琉斯之踵
    造車新勢力面臨的真問題然而,隨著年關的不斷迫近,2018年最後兩個季度即將成為國內諸多造車新勢力車輛交付的關鍵時刻。甚至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深圳NioHouse開業儀式上,公開叫板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今年蔚來如果不能交付10000輛車,賠你一輛蔚來ES8。」此前,何小鵬曾在7月底發布朋友圈放言稱「今年沒有人可以交付10000臺」。
  • 造車新勢力崛起 中國在下一個汽車時代搶得先機
    近日,中國造車新勢力股價飆升的新聞十分火熱。據悉,蔚來汽車總市值達到了7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88.4億元),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小鵬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260%,理想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110%,蔚來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70%。
  • 造車新勢力的2019:水逆之年的點點螢火
    2018年到2019年,新造車勢力的交付量從24000上漲到57000輛,車市寒冬中翻倍的成績背後是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電動汽車的硬傷也一再得到解決,造車新勢力的續航從2018年的最高500km,進步到已經達到600km以上的續航。不只是電池技術的升級,它們在車輛智能化方面的建樹也趕超了很多傳統車企的進度。
  •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 史上最大泡沫誕生?特斯拉在...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雲中錦 紅極一時的新能源汽車概念板塊突然遇冷,在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集體大跌,未來投資空間還有多大?北京時間25日晚間,中概股造車新勢力盤前跌幅持續擴大,截至9:30左右,理想汽車盤前跌近14%,小鵬汽車盤前跌超12%,蔚來汽車盤前跌近10%。相比近段時間的漲勢來說,新能車概念熱度已經明顯降低。與此同時,多隻A股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出現回調。
  •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史上最大泡沫誕生?特斯拉在...
    紅極一時的新能源汽車概念板塊突然遇冷,在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集體大跌,未來投資空間還有多大?  北京時間25日晚間,中概股造車新勢力盤前跌幅持續擴大,截至9:30左右,理想汽車盤前跌近14%,小鵬汽車盤前跌超12%,蔚來汽車盤前跌近10%。相比近段時間的漲勢來說,新能車概念熱度已經明顯降低。與此同時,多隻A股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出現回調。
  • 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哪一家造車新勢力最有可能慘澹出局?
    以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威馬汽車組成的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四小龍",向外界完美地詮釋了馬太效應:有的完成了美股上市、有的市值創新高、有的銷量超預期,在市場大洗牌中率先衝出重圍。那麼,在本土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當中,哪一家車企的未來最令外界感到憂心?1月3日,蔚來公布2020年12月及全年交付數。數據顯示,蔚來12月共交付新車7007臺,連續第五個月創品牌單月交付數新高。
  • 三家造車新勢力的高估值預示著什麼
    近日,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這 3 家在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公司均已發布三季報。 今年以來,除了特斯拉股價大漲,在美國上市的造車新勢力的市值也迅速膨脹。對此,有人看好有人唱衰,三家造車新勢力的高估值預示著未來的美好前景還是泡沫? 新勢力下半年股價齊漲 今年下半年以來,在美國上市的造車新勢力的市值水漲船高,股價都上漲了數倍,並在 11 月底創歷史新高。
  • 造車新勢力奏響「冰與火之歌」
    易觀分析高級分析師覃承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出現這一情況與行業今年年初開始的新一輪「大洗牌」有關,造車新勢力已經過了PPT造車的階段,是否實現量產、能否按期交付、市場的銷量反饋等逐漸成為考核重點,跟不上的企業自然會在競爭中淘汰。
  • 大多數處在「PPT造車」階段!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時速」
    專家表示,面對產業全面重構的空前變局,造車新勢力應對發展的長期性和曲折性有足夠心理預期,聚焦主業不動搖,守正出奇、大膽創新。賽麟老闆跑路,博郡停擺,拜騰「拜拜」……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淘汰賽明顯加速。面對特斯拉的競爭和資本市場逐漸冷卻,即使是頭部企業蔚來、威馬、理想和小鵬也不得不「憶苦思變」。造車為何如此之難?
  • 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頭部「四小龍」逆勢翻盤 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2020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本報記者 趙語涵2020年關將近,在這極特別的一年裡,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而跨入2020年,疫情「黑天鵝」以及國產特斯拉「狼來了」效應給新勢力帶來更大衝擊。今年6月末,身陷債務、欠薪等危機的拜騰汽車傳出消息,公司將於7月起暫停中國區全部業務。拜騰北美和德國辦公室也被曝已根據當地法律,啟動破產申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