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出了《敢問路在何方》:不拘一格譜新曲

2021-01-13 瀟湘晨報

四年前,我在兩萬九千多位網友的幫助下,通過眾籌方式,成功舉辦兩場「西遊記主題音樂會」,圓了自己30多年的音樂會夢想。到現場聽音樂會的網友告訴我,當1986版《西遊記》片頭曲《雲宮迅音》熟悉的旋律響起時,臺下響起熱烈掌聲,很多觀眾熱淚盈眶。我想,現場有如此強烈的反響,正因為《西遊記》是幾代觀眾的共同回憶,而主題曲是喚起過去美好記憶的鑰匙,這就是音樂的力量。30多年過去了,大家對「西遊記」音樂依然這麼喜愛,讓我始料不及,也由衷地感到欣慰。

這些年,我在網上平臺開設帳號,經常與網友們互動交流,也結識了很多年輕朋友,有些甚至是00後的。他們給我留言,好奇地問,我當年是怎麼創作出那麼多膾炙人口且流傳至今依然深受大眾喜歡的歌曲和音樂。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作曲是我幾十年來的日常工作,我一直認為,無論用什麼音樂,只要用得好、用得巧、用得合適,那就是最好的。

當年我為《西遊記》作曲純屬偶然。劇組的音樂編輯經朋友推薦找到我,那時我名不見經傳。真正讓楊潔導演賞識我,確定我進《西遊記》劇組的是一段輕快、精巧的配樂《歡樂的花果山》。她認為,這段音樂符合情節,將猴子在水簾洞內歡宴嬉戲的情景襯託得活靈活現。後來,她要求我創作一首時長2分40秒的片頭音樂,卻沒給我任何框框,更沒有內容要求。一首曲子要概括一部皇皇巨著的所有內容,談何容易。就在我絞盡腦汁卻一籌莫展之時,有一天,從我窗前走過三五個農民工兄弟,他們邊走邊用手中的勺子敲打著飯盒,口中哼著小調。這來回重複的哼吟,一下子啟發了我。我馬上動筆,把強勁有力、充滿力量的開頭主旋律寫下來。接著我請來歌手,用細膩柔和的女高音唱出「啊」的合唱旋律,高低起伏,悠揚抒情,與主旋律形成鮮明對比,有了原著中神仙世界縹緲之感。兩種主題,兩種感覺,這段音樂的描述性基本達到我的目的。我把完成後的曲子交給楊潔導演,她非常滿意。《雲宮迅音》就這麼誕生了。

主題音樂如何體現孫悟空騰雲駕霧、翻筋鬥上天的效果,怎樣表現力度,怎樣達到最佳效果?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決定以電聲樂結合傳統民樂的方式進行編配,既脫俗套,又顯新意,別有獨特的格調和韻味。楊潔導演力排眾議,給我增添了信心。我一鼓作氣,相繼創作完成《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豬八戒背媳婦》等風格各異的「西遊記」音樂和歌曲。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就引進電聲,那時也有合成器,當時北京就有人彈電吉他、電貝司。只是,當年的電聲大多只能在錄音棚裡聽到,沒有在正規樂隊裡使用,更沒有組建專門的電聲樂隊。對我而言,只要能烘託劇情、表達詞義,任何樂器都應該嘗試,只要符合主題,能夠恰當地用音樂講述故事,就不要給自己設置條條框框。

《雲宮迅音》基本上用到了普通觀眾所認識的所有樂器:電子鼓、小號、長號、架子鼓、中國排鼓、小軍鼓、木魚、弦樂、電吉他、古箏、電貝司、電子合成器等,開創電視劇配樂中管弦樂隊、民樂和電子音樂結合的先河。民族樂器保留了《西遊記》的傳統韻味,電聲樂器賦予其神話特點。當現代音樂與傳統音樂相結合,交響樂與女聲相碰撞,整個樂曲層層遞進,每個音符都擁有了生命。雖然整個片頭曲沒有一句歌詞,卻把《西遊記》裡孫悟空騰雲駕霧、上天入地,師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披荊斬棘的過程表現出來。

那個時代,我的創作被視為「標新立異」,但仔細琢磨我的作品,幾乎都能找到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特徵。《雲宮迅音》的電聲音樂讓人印象深刻,但旋律中也保留了古箏等民族樂器;《豬八戒背媳婦》的創作靈感來自東北二人轉,我將詼諧幽默的地方音樂韻味融入音樂中;《何必西天萬裡遙》借用南方說唱音樂,把江南景色的靈秀和俏麗展現出來;《女兒情》展現中國傳統女性柔美的特點,曲風含蓄纏綿……雖然我使用過很多「洋」元素,但內核是中國的,所以無論怎麼聽,作品都有中國味兒。

當前文藝創作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我雖然已近耄耋之年,卻依然深深熱愛作曲事業,依然懷揣為老百姓創作更多好聽好唱的音樂作品的初心。願中國的作曲家們能創作出更多讓老百姓記得住、唱得歡、傳得遠的音樂。

(盧嘉群採訪整理)

許鏡清,1942年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一級作曲家。為《西遊記》《女人不是月亮》《半邊樓》《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丹心譜》等100多部影視劇創作歌曲和音樂。代表作有《雲宮迅音》《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豬八戒背媳婦》《天竺少女》等。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敢問路在何方》為何讓蔣大為唱?劉歡、崔健、李雙江均錯過
    那最熟悉的歌曲則無疑是《敢問路在何方》了。現在我們聽到的都是蔣大為唱的《敢問路在何方》,雖然蔣大為成名是依靠《牡丹之歌》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但真正讓蔣大為幾十年來熱度不減甚至收入大漲的無疑是《敢問路在何方》。其實,這首歌最終花落蔣大為之前,還是經歷過很多波折的。
  • 86版《西遊記》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是臨時換成由蔣大為的
    很多人並不知道,86版《西遊記》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原本是張暴默唱的,後來臨時換成由蔣大為演唱。箇中緣由,據說是有人從中作梗安排給了蔣大為,為此這首曲子的創作者——許鏡清還背了黑鍋,被張暴默大罵一頓。
  • 《敢問路在何方》曲作者求助 盼開個人作品音樂會
    他是位高產作曲家,迄今已為100多部電視劇創作了主題曲及音樂。他的影視歌曲最大特點是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融合。《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其他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  「我想開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不知怎麼辦?我一生低調,不登大雅,不善交際,無人問津。百餘部影視音樂,樂隊作品,新老版《西遊記》作曲。常暗自悲嘆不知天下誰肯助我,何日能了此心願。
  • 歌詞漫談《西遊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閆肅作詞
    迎來日出,送走晚霞一十四年的取經路,看盡了日出日落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很有禪機的一句話,對有緣的人可以拿去問道,對無緣的人就是一句廢話,就如同問老師:我畢業以後前途怎麼樣,老師會告訴你:你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
  • 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正因為這些歌唱家都錯過了,才成就蔣大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正因為這些歌唱家都錯過了,才成就蔣大為】。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非常有氣勢,唱出了西遊精神,所以得以流傳。但是這首歌的原唱並不是他,如果看過最先播出的版本,會發現前十一集的演唱是女聲。這首歌演唱者是張暴默,張暴默的演唱委婉輕柔,也把師徒四人取經的不易娓娓道來,可以說和蔣大為的演唱感覺非常不一樣。
  • 蔣大為將《敢問路在何方》帶到《天下大聖》情景誦讀會的現場
    提起蔣大為,00後也能火速報出他唱紅的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駿馬奔馳保邊疆》《牡丹之歌》……他的聲音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其中最傳唱不休的就是《敢問路在何方》。他的《敢問路在何方》聽哭了楊潔86版《西遊記》是公認的國劇經典,蔣大為並非《敢問路在何方》的原唱,但他的歌聲已成為這部經典作品無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個音符都落在了我們記憶的田野,長成大樹。
  • 中秋晚會譚維維翻唱《敢問路在何方》,遭原作者怒批:我徹夜未眠
    近日,因為參加央視中秋晚會演唱改編後的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歌手譚維維捲入了侵權風波。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晚譚維維演唱了86版《西遊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著實讓人們感受了不一樣的《西遊記》!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呢?
  • 《敢問路在何方》太經典,還是譚維維演唱有問題?金池給出了答案
    今年的中秋晚會可以說是「最具話題性」,因為以往的中秋晚會除了有較高的收視率之外,討論度相當的低,而今年的中秋晚會,除了林志玲缺席,黃曉明baby同臺不同演這些熱議的話題之外,譚維維改編歌曲《敢問路在何方》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 改編《敢問路在何方》後,譚維維再涉侵權官司,這次篡改經典情歌
    在2019央視中秋晚會上,譚維維魔性改編了一首經典老歌,央視86版《西遊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曲在老百姓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單單是一首歌,也是西遊文化的一種體現,加上蔣大為老師渾厚聲線的演唱,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 經典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改編引爭議,未經授權也能上央視?
    然而並不是每一次的改編都能夠如此順利,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還是不太願意接受這樣的改版,尤其是一些歌曲實在太過經典早已經深入人心,此時不論如何做改編都能以超越,例如在今年央視中秋晚會上的《敢問路在何方》就成了引發熱議的反面教材。
  • 搖滾風《敢問路在何方》:經典真能這麼改編嗎?
    觀眾都聽過《敢問路在何方》,但聽過這一曲搖滾風的另類改編,很多人感覺有點找不著北。對於這首改編作品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喜歡的人覺得譚維維改編時的創新演繹充滿了驚喜,是中國年輕音樂人的全新嘗試。厭惡的人覺得演繹經典作品,不能這樣為所欲為,「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這種改編不僅「辣眼睛」,更是「毀童年」。
  • 央視中秋晚會之《敢問路在何方》歌曲改編
    中秋之夜,央視舉報了一臺大型晚會,有老藝術家的參與,也有流量明星的參與,整臺晚會氣氛熱烈,歡聲笑語不斷,晚會進行過半的時候,看見字幕打出一首熟悉的歌曲名稱,《敢問路在何方》演唱者:譚維維,然而音樂響起,歌聲傳入耳中,卻發現,這跟我記憶中的那首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曲完全不一樣,正在差異之中,這不是記憶中的那首歌
  • 86版《西遊記》音樂集錦,《敢問路在何方》換人惹張暴默大罵
    網絡上有權威統計,不計算最早被放棄的片頭曲,不計算那些伴奏音樂,僅僅是《西遊記》片頭片尾和插曲就有十六首之多,這其中傳唱度較高的有《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何必西天萬裡遙》和《女兒情》,而在這些歌曲之外,那個經典的片頭曲則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現在大家一般都將《西遊記》片頭曲命名為《雲宮迅音》,筆者查了很多資料找不到權威出處,權威媒體採用的都是《西遊記序曲》。
  •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敢問路在何方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敢問路在何方文/朱仲寅「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在《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中,《西遊記》最不露集體創作的痕跡,小說創作以他自已的稅吏風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對唐僧取經故事所提供的藝術材料,使小說的內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獨創的、屬於他的個人風格的印記。以玄奘取經的史實一點因由,完全從歷史小說——早期長篇小說的唯一品類——中分裂出來,獨立而成為神魔小說的新品類。這在中國長篇小說的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開拓意義。
  • 《家電大視野NO.2》廚房經濟崛起 敢問路在何方?
    廚電行業路在何方?疫情所逼還是未來可期?歡迎閱讀本期《家電大視野NO.2》,答案即將揭曉。敢問,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遙遠嗎?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家電大視野NO.2》廚房經濟崛起 敢問路在何方?
  • 財富還沒自由,但又夢想發財的人,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是廢話
    在中國有多少人還沒達到財富自由,又有多少人無時不刻都在夢想著發財,像這些還沒達到財富自由但又夢想發財的人,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那是廢話!路不在腳下,難道在頭頂上嗎?我們就是聽成功人士講的廢話太多了,以至於廢話聽完了就忘記自己是誰;這種廢話聽多了,時間也就被浪費掉了,事情也沒有做好,既沒有財富自由,也沒有發財。
  • 敖烈的敢問路在何方先行獻上
    說到敖烈第1個搶到麥克風,大家一定知道他是靠什麼方法搶到的了吧,沒錯,就是利用他自己的特性是,伸長自己的身體。 這才讓跑得特別快的哮天都沒能搶過敖烈。
  • 敢問共享單車行業路在何方?雲伽智能給出嶄新方向
    (原標題:敢問共享單車行業路在何方?雲伽智能給出嶄新方向)
  • 他是《西遊記》作曲者,歌曲火爆海內外,卻被明星侵權翻唱引爭議
    這首《敢問路在何方》也成為了《西遊記》最具代表性歌曲之一。這首歌火到什麼程度呢?海內外傳唱,90%的華人都聽過這首歌,並且還能哼唱。從1988年到2019年,這首歌獲得了九項榮譽,包括首屆中國十佳影視金曲獎等等。
  • 奇麟筆漫畫《「支前」譜新曲》入選「子愷杯」十三屆漫畫大展
    奇麟筆原創漫畫作品《「支前」譜新曲》入選「子愷杯」第十三屆中國漫畫大展奇麟筆創作漫畫作品《「支前」譜新曲》此前曾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戰「疫」——美術作品選》作品說明:解放戰爭山東解放區的人民群眾推獨輪車組成「支前」隊伍將物資送上前線,支援人民解放戰爭,保證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