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書報文摘原創,歡迎轉載
老邢偷偷換了家裡桶裝水的牌子,因為銷售員說這個牌子的水更甜。新水送到了家裡,老邢換上後看著老婆去接水,眼巴巴的看著,等一句「這水不一樣啊,甜了」的讚嘆。但是左等右等,老婆喝了大半杯都沒有任何反饋。於是按捺不住,湊上去問,「你覺得這水咋樣?」
老婆一臉莫名其妙,「啥玩意兒就咋樣?不就是水麼!」
「你沒嘗出什麼不同嗎?我給咱家換了個牌子,人家說這水更甜,你沒嘗出來嗎?」
老婆把杯子放到老邢面前,「我衝的咖啡,咖啡是苦的,水再甜又有什麼用呢!」
心是苦的,生活怎麼甜
認識聰聰時,是大學時期。寢室八個人相比較而言,聰聰家裡的條件不如其他幾個人。所以跟聰聰在一起時,聽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她講自己家裡條件不好,自己有多苦。家裡有個弟弟,自己多不受寵。起初大家很是同情她,平時都盡力幫襯她。
誰買了好吃的,多給她帶一份,也不要她錢。她找大家借用文具或護膚品,大家也沒說什麼。可是這並沒有換來她的改變,她一直沉浸在傾訴痛苦的過程中,依舊在一遍一遍地講述那些大家聽了不只十次的小時候的故事。久而久之,大家也漸漸對她不再那麼熱情了。
後來她漸漸和寢室的人疏遠了,和對門寢室的人走得近了。偶然間,一些流言蜚語在班裡傳開了——305寢室的人排擠室友聰聰。
其他幾個人心裡氣憤,不知何來排擠之說。室長冬姐聽不過,直接去問了傳小話的人,才知道是聰聰和對面寢室的人說,自己寢室的人都排擠她。幾個人聽了都很無語,她們不是沒有對聰聰熱情過,只是聰聰從來只懂得傾訴自己的苦。
歌德說,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
聰聰的心是苦的,她帶給旁人的只有她的苦。魯迅筆下有一個非常形象的角色:祥林嫂。她身上是發生了不好的事,她需要傾訴。但無論是多感動的故事,講三遍都會讓別人反感,何況還是悲劇。
而聰聰就像生活裡的現實版的「祥林嫂」。她的生活似乎沒有甜,而誰都不願沉浸在無邊無際的「苦海」中。聰聰從未想過,她的苦,也許不是真的苦,而是因為她心裡只裝著苦,她只感受到了苦,對其他的甜視而不見。
人生就像一個大大的口袋,你往裡裝的是什麼,你就帶著什麼前行。你裝的快樂多,你便能快樂出發,腳步輕盈。你若一味裝苦,你的行囊只會越來越沉重,最後拖垮自己的腳步。
只看得到苦,又怎會嘗到甜
巧克力放進曉雪手裡時,她搖了搖頭。苦的。
換一杯雙倍糖的奶茶放進她的手裡,她還是搖頭。苦的。
為何?因為老公出軌,她歇斯底裡的跟男人大吵一架。她想挽回,但男人態度堅決。她覺得天都塌了,仿佛再也嘗不到甜的味道。
「曉雪,你的眼裡只看得到你的苦。」那是男人把離婚協議書放在她面前後,留的最後一句話。
曉雪和老公的婚姻只持續了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兩個人相親認識,彼此感覺還不錯就結了婚,誰知婚後各種問題找上門來。而讓男人最受不了的是曉雪從來都只看得到自己的苦。
兩個人都是普通的公司職員,本來可以過小確幸的生活,偏偏曉雪部門有個小妹妹嫁了個有錢人,每天變著花樣的換衣服、換包包,讓曉雪甚是眼紅。久了就開始怪罪男人不會賺錢,連一個包包都不能給她買。後來兩個人生了孩子,曉雪又因為孩子不能像閨蜜家孩子一樣吃進口奶粉、買進口紙尿褲而怪男人沒有能力養孩子。
「我怎麼這麼苦啊,嫁了你這麼不會賺錢還不會疼媳婦的人。」
這是曉雪常說的一句話,她只覺得自己過得不如人,於是把一切根源怪到男人頭上。每天回到家就聽曉雪怨天尤人,男人自然厭煩。
曉雪的眼裡只看得到苦,自然嘗不到甜的味道,無論巧克力還是奶茶。
生活就如白水一樣,是苦還是甜,要看你放什麼進去。你若放進一顆會冒氣泡的糖果,那麼生活便是翻滾著甜蜜的蘇打水;你若扔一顆只有苦味的藥丸,那除了苦便再無其他。
是苦,是甜,看你丟進去的是什麼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