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不是打雞血,它不會提升你的境界只能讓你看到真實的自己

2020-12-16 三清心理感悟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事實上,如果不顧一切地逃避問題和痛苦,就會由此失去以解決問題推動心靈成長的契機,導致心理疾病越來越嚴重,而長期的,慢性的心理疾病會使人的心靈停止生長。斯科特派克

很多人來心理諮詢的目的,不是為了看清真實的自己,而是要提升自己。我很膽小,諮詢之後就會變得很膽兒大。我害怕人際關係,諮詢之後我就變得和誰都能聊天,從不會尷尬,總有話題讓別人快樂高興。

原來自己怕工作的壓力,諮詢之後自己對工作就會遊刃有餘,諮詢之前有很多痛苦和挫折,諮詢之後自己就會變得快樂,做什麼都會變得順利。這個認為做完心理諮詢就能讓自己變得無所不能的,實際上是對心理諮詢的一個投射。

過去很多身心靈課程或者某些宗教,恰恰迎合了人們的逃避心理。自己打開了自己的限制,自己就會變得無所不能。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限制,也是很可怕的。一個人看到自己過多的限制,同樣也是問題。

怎麼樣對待心理諮詢?下面從這幾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心理諮詢不是打雞血,做完之後就會讓你快樂無比,不會有挫折感,不會痛苦。

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裡面說,我不保證你做完心理諮詢,你會變得快樂。但我能保證你遇到同樣的問題,你的抗壓能力,你的承受能力會增強。你不會逃避痛苦,你會看到痛苦存在,你會把痛苦看成你的一部分,而不會極力去除他。

一個人不願意長大,長大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當然也需要承擔更多的痛苦。有很多心理疾病患者,都是心智不成熟的,儘管他們思考問題非常有深度,可是他們一直在逃避問題,逃避痛苦。他們總是把自己的道路規劃成一條只能對的道路,在自己的成長中,不應該遇到挫折,不應該出現錯誤。

實際上不應該犯錯,就是在害怕痛苦。所以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逃避痛苦會讓我們患上神經症。逃避存在的痛苦,就會讓我們承受更大的痛苦。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的成長之路描繪成一條平坦的陽關道,可實際上人生的道路遍布荊棘,仙人掌和瓦礫。

二、為什麼心理諮詢講的是接納而不是改變?而人們喜歡的恰恰是改變

每個人都把自己打造成無所不能的,我是個人上人,我是一個女王。所以很多身心靈恰恰是投其所好,講提升,講圓滿,總是讓你遇到更理想的自己,遇到那個無所不能的自己。這就好比有一個自戀,引入另一個自戀。由一個欲望引入另一個更大的欲望,我們會變得更強壯。

所以很多人接受諮詢的目的不是為了承認自己,而是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代表著我一直在否定自己,我此刻是不好的。我考上研究生了,我考上博士了,我才是最好的。我工作出色,我被領導重視,我被提升,那個我才是最好的。此刻的我膽小怕事,此刻的我遇事逃避,此刻的我社交恐懼,自己認為這些都是不對的。

我說你能不能接受自己就是一個膽兒小的人,諮詢者很快說我接受呀,我一直知道我膽兒小,可是我怎麼能變得膽兒大呢?我說一個人膽兒小,為什麼不能接受自己的膽兒小?我們為什麼非得要變得膽兒大?就像一個貓,非得偽裝自己是老虎。我們內心已經戰戰兢兢了,我們非得要去偽裝堅強。就像逼著一個怕黑的孩子去走夜路,怕打架的孩子去衝鋒陷陣。

接受自己的膽兒小,就是我膽兒小就做膽兒小的事兒,小心駛得萬年船。膽兒大的人去做膽兒大的事,膽兒小的人去做膽小的事。膽兒小就不要去硬做自己做不來的事情,你看到自己的膽兒小,理解自己的膽兒小,你就允許自己做膽兒小的事兒,養自己膽小的心,慢慢恐懼消退,然後變得膽兒大,是自然來的。

三、恰恰是我們認為無所不能,才會給自己帶來自卑。我們看到自己的限制,問題才能解決。

有一個諮詢者問我一個問題,怎麼樣能面對自己的自卑,改變自己自卑的情節。實際上一個人自卑,首先他一定是自戀。自戀代表著我無所不能,我學習一定能好,我工作一定能好,我溝通一定能好。所以當我們學習不好,工作不好,溝通不好的時候,我們才會陷入到自卑心理。

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限制,我們盲目地認為我們工作一定會好。那我們就不會看到工作中的難易程度,什麼樣的難度,我們都想接下來把它做好。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不可能的,有的工作會做好,有的工作就會做不好。自戀的人總是把自己做好變成理所當然,把自己做錯變成不應該的。所以他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的成績,只看到自己工作中的錯誤。

越是把問題看的簡單,人生往往越容易失敗。越是把問題看的不簡單,就會給自己人生帶來成功。我們從來都是培養孩子急功近利,我們社會也是一樣,那種慢慢掙錢的人總是被否定的,那種賭博似的快速發家致富,會被別人羨慕。所以人們變得沒有耐心,每個人都變得焦慮,一個焦慮的人就很難能夠安靜下來,靜靜地去做一件事。

所以心理諮詢只是讓我們接受真實的自己,我們脆弱,我們就做那些我們能夠應付來的事情。而不是逼著我們堅強,來應對那些我們應付不來的事情。或者說看清自己就是看見我們自己的兩面性,我們有時候脆弱,我們有時候堅強。這種彈性的自己才能應對變化的外界,而不是把自己貼上標籤兒,我是脆弱的,我是堅強的。這才是非黑即白,好像脆弱的人就不能堅強,堅強的人就不會有脆弱。

生活之路不是由瀝青鋪就的陽關道,他沒有通明的燈火,更沒有路標,他是荒漠中的一條坎坷的小徑。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際催眠師,籤約作者,老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沒用過「心理諮詢」?心理學:「心理諮詢」能解決你的困擾!
    眾所周知,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十分強大,當代人每天生活都離不開它。但鮮有人知的是:與智慧型手機一樣,「心理諮詢」的功能也十分強大!即便智慧型手機已經如此普及了,還是有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與此類似,即便多數人都聽說過「心理諮詢」,但還是有一些人從來沒有使用過「心理諮詢服務」。
  • 書單| 心理諮詢與治療導論
    心理治療師摯愛的智慧之書。 這是世界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寫給年輕一代治療師的珍貴備忘錄,匯集了他最真實的經驗和最坦誠的交流。翻開這本書就像是拆開了來自亞隆的生命的禮物,它將帶你領略心理治療的獨到魅力——「與他人真正相遇」。亞隆醫生分享了自己近年來的新觀點與新發現,不但有對原有主題的新思考與新感悟,也談及了他對當前研究發展的深刻理解。
  • 心理諮詢是如何幫助來訪者的?
    不同的來訪者對於心理諮詢會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來訪者會覺得心理諮詢是可以用來解答自己的困惑的;有的來訪者會覺得心理諮詢是可以陪自己聊天的;還有的來訪者會覺得心理諮詢只是給到自己心理上的安慰等等。而在我自己的理解中,心理諮詢可以提供三個方面的幫助。1.像一面鏡子一樣,讓你能夠看清自己。很多的來訪者會尋求幫助,不是在於ta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是在於ta自己明明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ta自身看不到那樣一種能力。
  • 心理諮詢前必須了解的15件事兒
    以下是他們希望人們能了解的關於心理諮詢的一些事:1. 諮詢師的工作並不是給你提建議。他們不是來告訴你是否應該離婚或辭職的。「諮詢師真正的工作是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或者你理解世界的方式,」Smith說。
  • 6個認知層級要點,喚醒你的人生,覺知開悟,提升境界!
    對於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愛的喚醒。——題記時代如果過於沉迷於一些東西,我們最好不要去極端批判,最好的辦法是用愛,用理智,用靈性去喚醒。如何喚醒呢?高人總結了6個方面,一起來覺醒開悟,提升自我。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奧斯卡最佳短片《鄰居的窗》告訴你
    但是,這件事卻鬆動了中年妻子內心那擰緊了的發條,她竟然開始欣賞自己的身體了。深夜,她泡在浴缸裡,撫摸那不再年輕卻依然健碩的身體。也許,她還在默默地審視她的人生,該怎樣活?是一如既往地過著鬧鐘發條般的生活,還是可以偶爾擁抱一下內心深處的青春?對面那部青春電影的反轉劇情,讓中年妻子對自己的平淡生活多了一絲小慶幸!誰人不是如此?
  • 銘科教育:每個人都需要一次心理諮詢,一次洗禮!
    但是,如果這種痛苦太深了也太久了,諮詢師就會與你一起來分析:「為什麼這個痛苦會被如此放大呢?它對你有什麼更深層的心理意義?為什麼你需要久久地抓住它不放?」你的故事,諮詢師在聽,但他卻是在用眼睛聽。他觀察你的表情、情緒,動作,分析你在如何說故事,故事裡哪些內容是你解釋,哪些是你的賦義。好的諮詢師總是在激發你對自己的反思,使你從你的問題中看到自己。有時候,你受到啟發,改變了一個視角,從「我是一個被動的受害人」變成「我是某一個問題的形成者」,很多東西就會變得不同。
  • 卡爾·羅傑斯「以人為本」的分析與評論|心理諮詢
    他認為,心理治療師應該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以便與他們的來訪者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他尊重來訪者的獨特性,並提供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他肯定來訪者之所是而不做任何的判斷。羅傑斯以人為本的治療被稱為非指導性治療。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心理治療師的作用是通過澄清關鍵性的問題和提供無條件的接納來幫助來訪者發現真實的自己,沒有必要提供自我分析、反思或面質。
  • 如何給心理諮詢公司起名 好聽大氣的心理諮詢公司名大全
    現在人們壓力大,缺少溝通,很多的留守兒童都要一定的心裡問題,心裡諮詢這個行業慢慢的被人們熟知。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一旦你確定了公司的名字,你就別再猶豫了,趕緊敲定吧。
  • 為什麼吃那麼多的苦,你的修行境界仍然沒有提升?
    能讓她如此拼搏的原因,她告訴我,她想多吃點苦,以此來快速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除了多做事,一旦有空,她還會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打坐,以此來彌補身體過度的勞累。的確,工作生活都很忙,身體過度的消耗,通過打坐讓她緩解了許多。但是令她糾結的是,自己的境界,似乎並沒有怎麼提升。終於,她忍不住內心的掙扎,跑來問我,為什麼吃那麼多的苦,感覺自己的境界還是沒有提升?
  • 181.什麼樣的人需要心理諮詢?
    如果我們的這些症狀都有,但是主客觀一致,知情意能夠協調,不會給自己的飲食或者睡眠帶來影響時,就不要輕易說自己有心理疾病,因為當我們有這些症狀時又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那屬於一般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不需要來諮詢。
  • 心理諮詢如何使來訪者發生改變?
    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因為我自己曾經失眠過,我知道要擺脫失眠絕不是知道方法那麼簡單,因為人心是複雜的。如果直接告訴方法有用,那還要心理諮詢師或者治療師幹嘛呢,自己上網查一下或者買本書看一看就行了,方法是廉價的。
  • 創建你自己的「心理藥箱」,隨時隨地包紮你的「心理傷口」
    提升能力最後我們還要再說一下提升能力。當我們轉變認識,使用了新的方法,當下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它對我們的影響就可以得到轉化,這就是我們剛說的「轉化影響」。但這只是針對當下這個問題,而能力提升則是整個人的變化。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I你的不幸和痛苦都是你一手策劃
    朋友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強迫蛤蟆去看心理諮詢師蒼鷺,這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裡的故事,它可不是《柳林風聲》的續集,這本書出自於羅伯特·戴博德之手,借用了《柳林風聲》中的動物形象,用童話的敘事方式,融合了自己20多年的諮詢經驗,和硬核的心理學知識,講述了一個抑鬱症患者,通過10次心理諮詢康復的經歷,可以說是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
  • 哪些人需要做心理諮詢?藍瘦香茹看心理科是不是很丟人?
    而其中30%的人會選擇和閨蜜、親友傾訴,俗稱:」聊天「,40%的人選擇隱忍,不願和他人分享內心的痛苦,30%的人會選擇求助心理諮詢師。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當你把傷心、難過的事情,或者出謀劃策的事情和親友、閨蜜分享,得到的不是餿主意就是對方如下的術語:」這有什麼好難過的,你呀,就是太矯情了!」
  • 沈家宏心理危機幹預第九講:危機幹預中的諮詢倫理
    目前,面對疫情影響下引發的廣泛心理壓力,心理焦慮,心理危機,為了幫助廣大抗疫專業人員更好的自助/助人,系統全面的提升專業人士心理危機幹預的知識與技術,同時提高大眾對自身心理危機的認識並學會自助/求助。後面就慢慢接觸到了倫理,猛然發現這個倫理不僅僅是告訴你一個什麼樣的規範和遵循一個什麼樣的原則?我發現諮詢倫理有兩個重要的功能,第1個會促進我們自己的成長。在我沒有學習倫理之前,在諮詢裡面會做了很多, 就是讓自己覺得原來它不是問題,但是和諮詢倫理一對照,它就是個問題。
  • 你有過內心被看見的體驗嗎?|我的心理諮詢之旅
    2020年10月29日,我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諮詢。所以,我想分享一下從萌生諮詢的念頭到決定諮詢的心路歷程,以及第一次諮詢的體驗。從萌生諮詢的念頭到決定諮詢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經歷了許多內心的掙扎。直到我看到某位老師在文章中說的,對自己的探索和興趣是人類的本能,將潛意識意識化,拓展對自己的覺知是人格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致意思是這樣)。這時候我才明白了,自己是在幹什麼,原來這就叫自我探索。
  • 心理漫畫:生命的意義在於找到你自己對它的定義
    來自香港的大學生Bigheads手繪動物畫,告訴我們如何好好愛自己,化為一個個平實的句子,與你一起細細品味。 一定會有人喜歡一團「糟糕」的你, 在那之前,做那個喜歡自己的人。
  • 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這4種打雞血方式,會讓貧窮代代相傳
    父母沒什麼文化,很少跟孩子們說什麼大道理,更不會用「打雞血」的方式激勵他們,而是身教重於言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造就了三個孩子堅韌的品質和行事作風。比如她在演講中說,暑假,父親為了她的學費,要去縣城裡批發化肥,然後回到鄉鎮賣掉,只為賺取幾塊錢的差價。為了省下搬運費用,父親自己從倉庫中,來來回回幾十趟,被化肥的味道嗆得眼淚直流,父親卻十分幸福地笑著回家。
  • 深圳青少年心理諮詢:如何幫助孩子從厭學中走出來?
    深圳青少年心理諮詢:如何幫助孩子從厭學中走出來?有不少孩子有厭學情緒,現在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學、初中開始起就在各種學習班、培訓班打卡學習,長期的學習壓力會讓孩子出現厭學現象,那麼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了厭學的狀態,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從厭學中走出來?